Ⅰ 安定的使用方法
安定(地西泮)具有镇静、抗惊厥等作用。成人失眠、患病需镇静时常用此药。小儿中毒多因误服或止惊时用量过大所致。 安定中毒病人有头晕、头痛、嗜睡、乏力、步态不稳、行走困难、言语含糊不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精神错乱等症状,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视物模糊、尿闭或尿失控等表现。过大剂量中毒病人有血压降低、心跳减慢或心跳停止、呼吸抑制、呼吸不规则甚至窒息、青紫、瞳孔散大、昏迷、抽搐等最后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还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注意事项
1.对苯二氮卓类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2.肝肾功能损害者能延长本药清除半衰期。3.癫痫患者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4.严重的精神抑郁可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应采取预防措施。5.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而成瘾,如长期使用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6.对本类药耐受量小的患者初用量宜小。以下情况慎用:①严重的急性乙醇中毒,可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②重度重症肌无力,病情可能被加重。③急性或隐性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可因本品的抗胆碱能效应而使病情加重。④低蛋白血症时,可导致易嗜睡、难醒。⑤多动症者可有反常反应。⑥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可加重呼吸衰竭。⑦外科或长期卧床病人,咳嗽反射可受到抑制。⑧有药物滥用和成瘾史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2.5~5mg,每日2~3次,1日7.5~15mg;小儿1岁以下每次50μg/kg,每日3~4次;1~5岁1日2mg;6~12岁1日4mg,分3~4次。
肌注、缓慢静注或静滴:每次5~10mg,必要时3~4小时1次;小儿每次40~200μg/kg,或1.2~6mg/m2(体表面积)。
不良反应
服用量不当或长期服用安定,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改变人的反应能力,所以,驾驶员及其他从事危险作业的患者,服药后宜谨慎作业或停止工作。安定对人体的生殖和性功能也有不良影响。男性长期大量地使用安定,常常会降低性欲,并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长期使用安定,会引起月经不调,并影响排卵,怀孕的初期服用安定,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产妇临分娩时服用安定,会影响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延长其生理黄疸期,甚至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患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不宜服用安定。因肺气肿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而安定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可促使呼吸变浅、次数减少,从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患有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的病人也应忌服安定。
Ⅱ 安定加葡萄糖后为白色还能继续静推吗请教教
转帖地西泮(安定)注射液与输液的配伍 地西泮是一种有机弱碱,几乎不溶于水,因此,生产厂家在制备注射液时常加入能与水任意混合的丙二醇以助溶。同时加入苯甲醇、苯甲酸钠等抑菌剂。 临床常用“地西泮注射液”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静脉滴注。但二者配伍后常产生浑浊甚至白色片状悬浮物。为此,我们查阅了《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和“地西泮注射液”的说明书,认为地西泮注射液在输液中不溶的主要原因是输液中“地西泮注射液”的浓度过高所致,所以,建议临床在配制输液时需注意以下要点:1. 输液的浓度随地西泮注射液在溶媒中浓度的增加可产生不溶现象,所以地西泮注射液与输液配伍时浓度不宜过高。应控制每10mg地西泮不少于40ml的输液。2. 配制方法地西泮注射液在加入大输液时应缓慢,并边加边摇匀使之迅速分散。避免地西泮注射液在输液中局部浓度过高而产生沉淀。3. 输液的选择 地西泮注射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用。4. 配制好的输液如有混浊或悬浮片状物,不得使用。
Ⅲ 地西泮的性质
地西泮片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适应症有以下几点:一、主要用于焦虑、镇静催眠,也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二、用于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三、用于治疗惊恐症。四、用于肌紧张性头痛。五、用于治疗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六、用于麻醉前给药。该药半衰期比较长,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毒副反应,副作用与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嗜睡、轻微头痛、乏力、运动失调,与剂量相关,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上述反应。二、偶见低血压、呼吸抑制、抑郁、精神紊乱等,剂量大时,少数人还可出现兴奋不安。三、长期使用该药可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有戒断症状出现。四、重症肌无力患者要慎用,因为用后会使肌无力症状加重,哺乳期妇女、孕妇要忌用,肝肾功能不良者要慎用,老年人剂量要减半。如果仅仅为改善睡眠,目前不主张使用该药,可以选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片,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和阿普唑仑等改善失眠症状。
Ⅳ 如何运用地西泮治疗失眠症
地西泮属苯二氮类药物。目前,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它除有良好的催眠作用外,尚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地西泮口服吸收完全而迅速,1小时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到高峰;肌内注射后吸收缓慢而不规则,而静脉注射可迅速发挥作用,但作用消失也快。因此,急需发挥疗效时,应静脉注射或口服。口服地西泮后6~12小时,血浆药物浓度再次出现高峰,这是由于,有相当部分地西泮进行肝肠循环所致。地西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在体内主要被肝药酶代谢为多种活性产物,如去甲地西泮及奥沙西泮,它们仍然具有类似地西泮的药物作用。地西泮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由肾排泄,连续用药,其代谢产物可在体内蓄积,停药后1至数周,体内仍存在。地西泮有片剂和针剂两种剂型,片剂有每片2.5mg和5mg两种,镇静催眠时每晚睡前服,每次5~10mg;抗焦虑、镇静时用,每次2.5~5mg,每日3次。注射剂为10mg/2ml,镇静催眠时,肌内注射每次10~20mg;快速催眠时,静脉注射每次10~20mg,静脉注射时要缓慢进行。
地西泮药毒性小,安全范围大,临床运用较为广泛。除治疗失眠症外,还用于治疗焦虑症、各种神经官能症、癫痫、肌肉痉挛等疾病。本药副作用少而轻,治疗量连续给药,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时偶可致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因此,高空作业、驾驶员及精密工作者应慎用。过量急性中毒,可出现运动失调、语言不清、肌无力,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滥用或大剂量长期服用地西泮可产生成瘾性、耐受性和习惯性,如久用停药可发生戒断状态,如失眠、兴奋、焦虑、震颤,甚至惊厥,也可发生戒断性精神病。地西泮可从乳汁中排泄,故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以免造成乳儿嗜睡。
Ⅳ 患者,男,75岁。主诉:失眠;医生所开处方如下: RP:地西泮 5 mg × 30 用法:5 ~ 10 mg / 次 睡前服用
就是开一疗程药含5mg份量的地西泮30片,睡前每服一到二片
Ⅵ 地西泮作为麻醉前用药是不宜静脉注射还是不宜肌注
地西泮就是安定,我在五年前常用,现在很少用了!
可以肌注:地西泮10mg 术前30min im st!
静脉用药也可以。证据如下:
《现代麻醉学》:“安定用作为麻醉前用药,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差、循环功能差、心脏病、休克而精神紧张的病人,与东莨菪碱合用,催眠性更强。严重神经质病人于住院后即可开始小剂量用药,可降低其情绪反应。�
(3)一般常用剂量为0.1~0.2 mg/kg,口服、肌注或静注。静注后1~2 min 进入睡眠,维持20~50 min,可按需重复注射1/2首次量。”
不过我认为肌注更可靠、安全。我从来没有用过静脉注射和口服!
现在我们病人太多,我们根本不用术前药。麻醉流程为:术前日访视病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进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全麻于诱导前5-10min推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然后开始麻醉诱导。椎管内麻醉在开放静脉后直接穿刺。急诊手术于开放静脉、签字后直接诱导或穿刺(不一定是有益的方式),不过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我们连术前用药都不同了,就更不用谈什么静推、肌注的问题了!当然我的观点不一定对!
总之,如果你用的话肌注当然更安全、有效!
也有文献讲术前给小儿口服的,你可以查阅一下。
Ⅶ 地西泮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1)对苯二氮䓬类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2)肝肾功能损害者能延长本药清除半衰期。(3)癫痫患者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4)严重的精神抑郁可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应采取预防措施。(5)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而成瘾,如长期使用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6)对本类药耐受量小的患者初用量宜小,逐渐增加剂量。(7)以下情况慎用:①严重的急性乙醇中毒,可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②重度重症肌无力,病情可能被加重。③急性或隐性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可因本品的抗胆碱能效应而使病情加重。④低蛋白血症时,可导致易嗜睡难醒。⑤多动症者可有反常反应。⑥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可加重呼吸衰竭。⑦外科或长期卧床病人,咳嗽反射可受到抑制。⑧有药物滥用和成瘾史者。

Ⅷ 地西泮临床应用包括哪些
地西洋临床应用包括哪些内容,这个包括的内容很多引起的症状也不一样,所以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才能对症治疗。
Ⅸ 地西泮(安定)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通过增加中枢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作用来实现。
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①抗焦虑作用:可用于治疗焦虑症。
②镇静催眠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和麻醉前给药。
③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可用以缓解多种由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肌张力增强或由局部病变所致的肌肉痉挛(如腰肌劳损)。
④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可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及药物中毒性惊厥;静脉注射本药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