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木霉菌生物农药+wapke.baidu.com木霉菌能够用在大棚西瓜种植上吗
可以,木霉菌主要是用于防治灰霉病。木霉菌制品我接过的就一个 是由山东省民丰实业公司生产的特立克,是用灰霉病的防治。
特立克可湿性粉剂是由山东省民丰实业公司与有关科研单位及大学联合攻关,在吸收消化国外选进技术的基础上,最新研制并开发了具有90年代新水平的特效无公害杀菌剂,其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一、特点。特立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寄生和营养竞争杀灭原菌。特立克使用后,木霉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点附近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再通过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消融病原菌的细胞壁,从而使菌丝体消失,植株恢复绿色。 木霉菌与病原菌有协同作用,即越有利于病菌发病的环境条件,特立克作用效果越强。 特立克杀菌谱广。每周喷施一次特立克,对大棚蔬菜灰霉病等病害有特效。使用特立克后,由于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及分泌物发生了变化,可促使植株生长更加健壮。 二、使用方法。黄瓜、蕃茄灰霉病、霜霉病等,可用特立克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西瓜立枯病、青枯病等,可用特立克800~1000倍液拌种防治,种药比为20:1。 三、注意事项 1、可与多种杀菌剂或杀虫剂现混现用,但不可久置;2、不可用于食用菌病害的防除;3、应避免阳光和紫外线直射;4、应贮存于阴凉干燥的场所,温度以不超过30度为宜;5、露天使用时,最好于阴天或下午4时以后作业。
② 哈茨木霉菌与Em菌能混合使用吗
可以同时使用,em菌是复合菌,木霉菌是单一的菌主要是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木霉菌属 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广泛存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中。自19世纪中叶,人类对木霉菌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木霉菌的 分类地位才得以确定。大多数木霉菌可产生多种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 生物活性物质,比如细胞壁降解酶类和 次级代谢产物,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被广泛用于 生物防治、生物肥料及土壤 改良剂。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对环境较为友好的生物农药木霉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EM菌为一种混合菌一般包括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等有益菌类。可用于食品添加,养殖病害防治,土壤改良、生根壮苗、污水治理等等。
容易吸收水分,打破休眠,提前发芽,使其因无法越冬而枯死。EM菌的使用方法直接稀释使用根据使用目的,将EM菌原液按一定比例用水直接稀释,用于浸种,拌种,泡根。不但能给叶片补充营养,还能使果实保鲜期延长。采后用EM菌稀释液浸泡果实2分钟,晾干再贮藏,同样能使保鲜期延长。抑制与杂草EM菌中的乳酸菌群合成乳酸和生理活性物质。
这些制剂,包括活菌,死菌及代谢产物投入到水体中后,激发了这个水体中本身就存在的土着微生物数量上的增殖,后能使浮游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二可以说投入的这些菌提供了正常微生物菌群所需的微量元素或者提供给浮游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既起到净化水质,稳定水体生态平衡的作用,又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生长。2EM菌的使用方法作为水质改良剂:EM菌全池泼洒改水,使用方式建议一星期一次,持续使用。半个月后再每亩300kgEM菌堆肥。叶片的正反两面都喷到。酵母菌,乳酸菌等等有益菌类。可用于食品添加,养殖病害防治,土壤改良,生根壮苗,污水治理等等。它的酯成分在草食害虫体内不分解,产生生理障碍致死,对线虫等多种害虫有显着效果,但应及早使用,虫害大面积发生时使用效果甚微。防止病原菌进入强化叶片保护膜的角质层益泰生物牧田人种植液防虫液能增强植物新陈代谢使用时的标准稀释倍数为1000-50雾状喷施。
③ 木霉菌扁豆上好用吗
木霉菌的使用方法-灌根: 防治黄瓜、苦瓜、南瓜、扁豆等蔬菜的白绢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1.5亿活孢子/克可湿性粉剂400~450克,和细土50千克拌匀,制成菌土,
④ 木霉菌的简介
国内对木霉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还局限于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拮抗机理的初步分析,拮抗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等。主要剂型为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国内登记生产木霉菌制剂的企业虽然较少,但木霉菌制剂在市场上的销售增长较为迅速,目前为止,木霉菌生防制剂已占据了真菌杀菌剂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国外木霉菌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比较早,发展非常迅速,已有多种登记注册的产品,例如木霉菌 T22 和 T39。国外对木霉菌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不仅在木霉菌发酵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先进的经验和设备,并且对木霉菌所产生的具有生物防治活性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如蛋白质组学分析和基因报告系统等,研究植物、病原菌及木霉菌三方互作的关系。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进一步了解木霉菌生防作用的机理,从而为开发木霉菌新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然而相关的研究在国内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木霉菌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结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态学等研究方法,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增强对病害的防御性方面势必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倡导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木霉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成为构建现代和高效的生物防治病虫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因而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倍受人们关注。在2013年已发现的拮抗微生物中,木霉菌( Trichodermaspp. ) 具有很好的生防活性。木霉菌系列产品在防治灰霉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防治特点值得同行业借鉴:
1拮抗作用
木霉菌通过产生小分子的抗生素和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胞壁降解酶类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木霉菌在抗生和菌寄生中,可产生几丁质酶、β21 ,3 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来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分泌葡萄糖苷酶等胞外酶来降解病原菌产生的抗生毒素。同时,木霉菌还分泌抗菌蛋白或裂解酶来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
2竞争作用
木霉菌可以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而夺取水分和养分、占有空间、消耗氧气等,以至削弱和排除同一生境中的灰霉病病原物。
3重寄生作用
研究发现木霉菌会在特定环境里形成腐霉对灰霉病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因而能抑制葡萄灰霉病症状的出现。
4诱导抗性
木霉菌可以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不仅能直接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能诱导作物产生自我防御系统获得抗病性。
5促生作用
经实验人员发现,木霉菌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控制灰霉病的发生,而且能增加种子的萌发率、根和苗的长度以及植株的活力。
⑤ 木霉制剂的使用方法
施用木霉可以提高作物产量。Lindsey等(1967)证实无菌西红柿在有T.virens时比对照植株长得高,虽然根部的干重和发芽没有明显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科洛亚多州立大学的Baker和以色列的Chet以及他们的同事证明,T.harzianum具有提高作物产量的能力,并证实这个显着的效果是由这些真菌的生物防治能力产生的。例如,用T.harzianum处理的胡椒种子比没处理的提前2 d发芽,同样其代谢产物促进长春花属的植物如玉黍螺开花;增加菊花的花朵的数量;促进黄瓜、萝卜、西红柿和胡椒的增产(Baker et al.,1984;Chang et al.,1986)。
作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木霉菌的不同使用方法:①土壤处理。将木霉固体发酵后拌成土壤添加剂防止立枯病和枯萎病,防效达80%以上。②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木霉菌粉拌种,防治温室黄瓜根腐病,防效达60%。另外,用木霉菌作种子包衣,对于防治苗木出土前和出土后的猝倒病有特效。③叶面、果实喷施。利用木霉菌的孢悬液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可与常用的化学农药相媲美,其防效均在80%以上,而且利用这种生防制剂无残毒、无污染,使用安全。④与化学杀菌剂结合使用。木霉菌和化学杀菌剂的组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强生防效果,同时减少杀菌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残留量,减轻对环境中有益微生物的破坏。
喷施木霉菌剂可防治叶面病害和土传病害,使用后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作物免疫力提高,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特别对土传真菌病害(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灰霉病等)有较好的效果;微生物在土壤、作物中定殖后,抑制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建立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作物呼吸顺畅;同时,产生的有机酸、酶类等可释放土壤中固定的磷、钾等,提高化肥的肥效,降低化肥用量。应用该产品后,作物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结语
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木霉在田间的施用除了能够有效地防治作物病害,还能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性,从而避免了大量使用化肥及农药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作物农药含量超标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公众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日益关心,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木霉菌的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的知识,增加了人们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了解。多种木霉菌制剂的商品化必将激励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联合,从而使木霉菌的研究与应用向更深入、更广泛的方向发展。今后木霉作为生防制剂的开发研究方向为:①利用现代遗传工程技术如DNA重组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等创造具有耐环境因素胁迫,拮抗能力和诱导抗性强的生防重组菌株;②寻找木霉厚垣孢子产生机制及基因表达系统,以期构建新型产厚垣孢子的工程菌株,研发出耐性强、易贮存的木霉生防制剂;③变单一菌剂的使用为多菌混合使用,利用不同微生物的抗病机制,延长有效期并提高防治病害的广谱性;④解决活菌制剂的保藏和生防菌种的复壮两大难题;⑤木霉制剂生产上应选择适宜的载体和剂型,来防治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不同植物病害,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⑥筛选木霉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条件,以期建立产量高、成本低、无污染的规模化发酵生产工艺。
⑥ 香菇绿色木霉菌防治各种方法
绿霉菌是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的俗称,其菌落特征为棉絮状初期淡黄色,后期深绿色。中温性杂菌,生长温度为20-35℃,适宜相对湿度为95%,在潮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生长迅速。绿霉菌属强寄生菌,不仅可分解纤维和木质等,还可产生孢外霉素使香菇菌丝中毒死亡,被绿霉菌感染的地方,香菇菌丝会由白色变为黄褐色或深绿色。
防治方法 :1 .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培养室周围及栽培地清洁,及时处理废料。2.接种室、菇房要按规定清洁消毒;制种时操作人员必须保证灭菌彻底,袋装菌种在搬运等过程中轻拿轻放,严防塑料袋破裂;经常检查,发现菌种受污染应及时剔除,决不播种带病菌种;如在菇床培养料上发生木霉,可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在20~22℃,待杂菌抑制后再恢复常规管理;调节pH,适当提高pH,在拌料时加1%~3%的生石灰或喷2%的石灰水可抑制杂菌的生长;药剂拌料,用干料重量0.1%的甲基托布津拌料,防治效果更好。
培养料灭菌时要彻底,或在配制培养料时加入0.05%多菌灵,以抑制其生长。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发现严重侵染菌袋(瓶)需检出,远离发菌出菇场地。而不严重点式斑块状侵染,菌袋仍可利用,但最好与优质菌袋分开管理。 香菇脱袋时及头一、二潮菇出菇期出现绿霉菌可用0.2%多菌灵或0.2%代森锌,或浓石灰水(5%)涂抹或喷洒被害部位,防止扩散。用2%甲醛和5%碳酸混合液处理浸染部位也能抑制其生长。出菇中、后期出现绿霉菌,采菇后晒棚可抑制其生长。
避免潮湿闷热季节生产菌种,注意菇房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防止高温、高湿,定期检查,及时清除木霉菌侵染点,一经发生,可先将木霉菌挖除,然后用石灰水喷洒患处。
⑦ 绿色木霉的使用方法
可直接加入腐熟剂、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肥料中,在分解纤维、病理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1.1 形态学特征
木霉的菌落生长迅速,呈不定型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其表面的颜色多呈绿色。菌丝有隔分枝,厚垣孢子有或无。分生孢子梗是菌丝的短侧枝,侧枝上对称或互生分枝,形成二级和三级分枝,分枝角度为锐角或近于直角,在分枝末端形成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多为卵圆形,无色或绿色,簇生于小梗顶端。
1.2 生态学特性
1.2.1 生长发育的物理条件
1.2.1.1 温、湿度生长适温为20-28℃,在6℃或32℃仍生长良好,它是一种嗜温真菌,在37℃条件下能生长,但在48℃条件下不能生长;木霉的生长要求较高湿度,其营养生长的相对湿度要求92%以上,孢子的形成需要93%-95%,因而木霉在潮湿土壤中的生命力较干性土壤中强。
1.2.1.2 光照 若光照以对数比例增强可以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有研究发现380nm和440nm波长的光诱导力最强,而254nm和1100nm以外波长的光不可能诱导繁殖体的产生。木霉经日光处理3min或经紫外线光处理10-30s诱导产孢的效果更好。
1.2.1.3 pH值和CO2木霉的最适生长pH值为5-5.5,在pH值为1.5或9.0的培养基上也可能生长,但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的萌发率更高。CO2对木霉生长的影响取决于CO2的浓度和培养基的pH值,在碱性基质中,高浓度的CO2有利于木霉菌的生长。
1.2.2 营养条件
1.2.2.1 碳源 木霉菌株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作为碳源,较理想的是单糖、双糖、多糖、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等。绿色木霉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上大量产生酸类,用葡萄糖或淀粉作为碳源,该菌产生60%-80%的柠檬酸(理论上推算)。
1.2.2.2 氮源 在缓冲介质中,铵是木霉菌最易利用的氮源,其他氮源如氨基酸、尿素、硝酸盐、亚硝酸盐也能维持其正常生长。以天冬门素为氮源生长特别好,含氮量低,会促进孢子形成,对高浓度硝酸盐的负影响由于硫酸镁的存在可以得到补偿。
1.2.2.3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无机盐对木霉的生长很重要,对绿色木霉来说,镁离子能促进其生长,铜离子能促进分生孢子色素形成,铁离子对孢子的形成也很重要。
⑧ 长枝木霉是做什么用的哪里的长枝木霉质量比较好长枝木霉有什么作用
一、什么是长枝木霉菌?
长枝木霉菌属于半知菌类,它可以通过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抵抗病原菌,并且长枝木霉菌还可以产生多种对植物致病菌原(真菌、细菌及虫类)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从而达到防病,防根腐,促新根,促长、促壮、防线虫的效果。
二、长枝木霉菌有什么作用?
1.生根壮根远离根腐
长枝木霉菌可以分解根腐病致病菌,促进根部受伤组织快速愈合,其分泌的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新根形成,旺发须根、健壮老根,快速构建健康强大的根系系统。
2.促发生机,强壮植株
长枝木霉菌可以分泌多种活性物质,能够疏通养分运输通道,提高植株自身免疫功能,增加叶片厚度与叶绿体含量,提高光合作用。
3.防线虫,消肿复壮
长枝木霉菌是已发现对根结线虫有良好效果的微生物之一,并且长枝木霉菌对线虫的作用机理独特,效果显着。
4.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
长枝木霉菌适用于重茬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等问题严重地块,与化学肥料、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搭配施用更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化肥施用量。
三、长枝木霉菌的防治对象
果树、苗木、蔬菜、花卉、中药材
四、长枝木霉菌的使用方法:
1、单独施用:4000-6000倍稀释,喷雾、滴灌、喷淋均可。
2、配合有机肥,复混肥,大量元素肥施用,4000-6000倍稀释,滴灌喷施,冲施均可。
3、长枝木霉菌+妙医1000亿枯草,提升作物健康状态和抗病性,预防使用和混配使用更佳。混配杀菌剂增效明显,持效期延长。
⑨ 木霉菌能和酸性物质叶面肥混用吗
木霉菌生物农药系新型生物杀菌剂。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微寄生、细胞壁分解酵素、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对于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在苗床使用木霉菌剂,可提高育苗与移植的成活率,保持秧苗健壮生长。也可用于防治灰霉病。
本品特效期长,作用位点多,不产生抗药性,突破常规杀菌剂受限条件,不怕高湿,而且湿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杀菌谱广,无残留毒性,对作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防治效果:木霉菌可抑制多种植物真菌(至目前报道约29种真菌)病,研究最多的真菌是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灰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炭疽菌、镰刀菌、菌核病。木霉菌使用于拌土、拌种、注射及喷洒,经实验能减少土壤中病原真菌的密度,并降低病害的发生。
木霉菌的应用:可抑制多种植物真菌(至目前报道约29种真菌)病,研究最多的真菌是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灰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炭疽菌、镰刀菌、菌核病。木霉菌使用于拌土、拌种、注射及喷洒,经实验能减少土壤中病原真菌的密度,并降低病害的发生。
木霉菌的使用方法
种子处理:种子拌种:每公斤种子直接混合100克木霉菌粉剂用于直播(种子先浸水并马上甩去多余水份并添加木霉菌粉剂混合后直播)。
种苗、种薯与块茎处理:(1)插穗:插穗以木霉菌300-500倍稀释液浸泡后直接扦插。(2)苗栽:以木霉菌300-500倍稀释液整株浸泡后直接种植。(3)球根与块茎:以木霉菌300-500倍稀释浸泡种后直接种植。
表面喷洒:叶部喷洒:请以木霉菌粉剂500-1000倍喷施。土壤或有机质肥料表面:请以木霉菌粉剂500-1000倍喷施于有机质或土壤表面。
介质与土壤处理
(一)混拌:
方法(1) (一)1份的木霉菌粉剂添加20份的米糠混合均匀(放大使用)。(二) 将1000份的介质(或有机质肥料)与上述材料再次混合并添加少量的水(维持少量湿度)。(三) 露天堆放7天可使用(不可以用不透气的袋子覆盖以免产生阿摩尼亚毒害木霉菌)。
方法(2) (一) 1份的木霉菌粉粒剂添加于200-500份的介质(或有机质肥料)混合均匀。(二) 直接用于育苗或田间。
(二)灌注:以木霉菌粉剂500-1000倍灌注于土中或介质中。
木霉菌依不同作物种类与作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主要是要让木霉菌均匀分布于植物根部、表面与土壤中,短期作物使用1-2次,果树花卉等多年生作物每年使用3-4次即可,木霉菌使用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长期使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传播性病害发生,多用有益无害。木霉菌使用时常添加米糠或豆粕以增加田间木霉菌增殖的能量也方便木霉菌在田间的分散性,使用量约为木霉菌之20-40倍。
⑩ 木霉菌制剂形式与制备
总起来看,对木霉菌的制剂加工研究较少,木霉菌的大量培养技术尚处于模仿阶段,一般采用液体或半固体生产方法,以得到大量的菌丝、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杨合同等,1999b)。基于活跃的菌丝比分生孢子更为有效的假设,Lewis等(1989)发展了两种制剂与相应的使用技术。其中一种是,先将麦麸用水打湿,灭菌后接种木霉菌,培养2~3d(而非传统的2~3周),这种制剂可使生防菌在土壤中迅速生长,杀死或钝化土壤中的病原菌,试验证实,菌剂对于S.rolfsii,R.solani和P.ultimum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另一种方式中,含有麦麸的蛭石作为培养基使用,接种木霉菌后任其生长,然后予以干燥。这种菌剂至少可存放24周不失效,使用前,用稀酸稀释,培养2d使菌丝呈现活跃生长状态,然后施于土壤中,对R.solani引起的甜菜和棉花立枯病有效,这种制剂的形式与加工方法的优点在于储存和活化过程不必保持无菌条件,但使用不方便,储存期短是其弱点。
为了更好地延长储存期,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和有效性,需要对木霉剂型进行研究,确定其制备工艺。目前,木霉菌制剂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油悬浮剂、水悬浮剂和微胶囊剂。
12.5.3.1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是用微生物繁殖体、惰性填料和湿润剂、分散剂等助剂(达到一定粉粒细度),按比例经充分混合后的剂型。加到水中后能被水湿润、分散,形成悬浮液,可喷洒施用。
助剂、载体筛选见下节“助剂与贮存因素”部分。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的组成如下:一定量木霉菌分生孢子、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散剂和保护剂(如甲基纤维素、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黄原胶和黄腐酸钠)等、载体(如高岭土、膨润土、麦饭石)等,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添加至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即可。目前,木霉菌制剂大多采用该剂型。
12.5.3.2 水分散颗粒剂
水分散颗粒剂由微生物繁殖体、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填料组成,其制备方法参照化学农药制备方式,同时考虑木霉菌的特点,制备该制剂主要采取将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通过物理方法将其粉碎至一定细度,然后与木霉菌混合均匀,经流化床造粒干燥而成,粒度0.1~1.0mm。
12.5.3.3 油悬浮剂
油悬浮剂是由微生物繁殖体与适宜的助剂制成的稳定的非水悬浮剂。Mujtaba(2011)研究了菜籽油-甘油油剂、甘油制剂、石蜡油-豆油制剂、石蜡油-印楝油制剂对孢子的影响,表明分别在石蜡油和印楝油中保存较好,存活率达到70%以上;仅豆油或豆油-石蜡油制剂120 d后孢子保存率达到35%以上;6个月后,孢子存活率最高的是菜籽油-甘油制剂,其次是甘油制剂;12个月后只有菜籽油-甘油制剂孢子存活率达到10%,其次是石蜡油制剂。
12.5.3.4 水悬浮剂
水悬浮剂是在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结构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酸碱调节剂等)作用下,将不溶于水的微生物繁殖体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水分散体系。化学农药式的制备方式不适合微生物源农药。对于微生物源活体制剂,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水包油式的微囊,然后分散于水中,制成水悬浮剂是木霉菌水悬浮剂的发展方向。
12.5.3.5 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微胶囊粒径一般为2~1000μm。被包覆物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目的物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或颜色、控制释放芯材等目的,成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适合微生物活体的微胶囊壁材主要有褐藻酸钠、多孔淀粉等,固化剂采用氯化钙、壳聚糖、阿拉伯胶等,填充物主要有玉米蛋白粉、糊精等,保护剂主要有脱脂奶粉、味精、甘油等。干燥方法主要有喷雾干燥法、流化床干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