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三七粉对于血虚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因为三七粉确实可以起到帮助活血化瘀的作用,特别是有血瘀型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每天服用一点三七粉,可能会缓解心绞痛,对于缺血性脑梗塞的患者来说,也可以适量的服用三七粉来起到活血的目的。
三七粉具体功效: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三七粉可以补身体。
三七粉食用方法:一般都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或加工成熟三七粉服用,做成药膳来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② 胶囊壳有哪些用途
胶囊壳是制成胶囊制剂的重要材料,懂得胶囊壳的特点作用和分类对于正确使用胶囊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胶囊壳的成分主要由动物源明胶胶原和植物淀粉,海藻多糖等植物源胶原。胶囊壳制成的胶囊剂是指将药直接分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等。软胶囊剂,也称胶丸。系指将药物、药材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混匀后密封于球形、椭圆形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剂型。肠溶胶囊剂系指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而释放活性成分的胶囊剂。硬胶囊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与药粉或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或颗粒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剂型。胶囊壳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怎样防潮呢,对于固形物收率过高,目前常采用静置沉淀法、水提醇沉法、加入澄清剂滤过法、高速离心滤过法等工艺手段,减少原料提取中有关杂质,以降低其浸出物量。但由于中药制剂的物质基础研究中,特别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研究暂难取得突破,所以从提取艺工方面来减少胶囊服用粒数较为困难辅料应用在现代制剂的开发、使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药提取物尚为粗提物,体积较大,加上辅料的使用,使得服用体积更大,胶囊剂服用粒数增多。而且,现有制粒技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所制备颗粒不能达到减少胶囊剂粒数或缩小囊壳型号的目的。吸潮粘结由于填充胶囊的内容物成分和形式复杂多样,大部分胶囊在贮藏过程中常出现颗粒吸潮、粘结甚至霉变的现象,成为影响药品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一般是通过使用包装材料来改善这种情况,常用的办法是在铝塑板外加防潮铝塑袋,以达到防潮目的。胶囊壳的存储和食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胶囊剂的内容物一般为颗粒。但是由于现有制粒技术存在的问题,导致所制颗粒大小不均匀,外观不圆整。正是由于颗粒自身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性质,致使其吸湿性无法有效改善,这也是胶囊剂内容物易吸潮粘结的原因之一,同时使得颗粒包衣技术较难实现,且不便于分装。胶囊剂是人们熟悉的一种药物剂型。空的胶囊是圆筒状,主要由以骨能为原料的骨明肢或由猪皮为原料的猪皮明胶制成。湘尔康淀粉空囊是由柬埔寨进口天然木薯淀粉制成的,用于灌装中药粉及美容减肥养生粉的空心胶囊,全球唯一一家有食品QS认证的胶囊壳一些难吃的药粉都可以灌装到胶囊壳里,改善药粉的口感。胶囊壳的作用除了包裹药物外,还有以下几点作用:一、有些胶囊是缓释胶囊,必须完整吞服,才能使药物以均衡的剂量释放,发挥最佳药效。如果剥去胶囊。把药物倒出来服,将破坏胶囊的缓释特性,达不到缓释的目的。二、胶囊内的药物有规定的剂量,剥开后容易撤失药粉,导致服用剂量不准确,不利于治疗。三、某些药物在胃中易被破坏或对胃有较强刺激性,常制成肠溶胶囊,以确保胶囊到达碱性的十二指肠内才溶解。如把这种胶囊剥开吞服,会降低甚至失去药效,并增加对胃的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四、胶囊剂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及臭味,消除病人服用时不愉快的体验。例如绝大部分抗生素都是苦味,其中氯霉素的苦味可谓家喻户晓,若以此粉末口服则多数病人难以承受。怎样吃胶囊比较好?胶囊壳不应当剥开服用。如果病人服用胶囊类药物确有困难,一般的胶囊可以剥开服用,但肠溶胺囊和缓释胶囊类药物,绝对不可剥开服用。
③ 明胶空心胶囊的作用
明胶空心胶囊由药用明胶加辅料精制而成的帽、体两节胶囊壳组成,主要用于盛装固体药物。如自制散剂、保健品、药剂等,为服用者解决了难入口、口感差的问题。此外,胶囊上还可印上文字、商标和图案,呈现出独特的定制外观。
④ 空胶囊治什么病
空胶囊不具备治病功效,空心胶囊的主要囊材为明胶,呈淡黄色、黄色半透明固体,能够吸水膨胀呈胶体状。其本身没有任何医疗功效。
⑤ 虫草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虫草胶囊的功效和虫草是一样的,只是比虫草好吸收很多倍,因为虫草胶囊被打成了超微粉,吸收效果不是原草能比的,我以前买缔一草冬虫夏草胶囊的时候给我说的是一天两粒到一粒,要根据个人的消化系统来决定。
⑥ 胶囊制剂的药怎样服用
穆药师提醒你:
胶囊的壳一般是明胶,胶囊到了胃中大约15分钟可以崩解成非常细的东西!一般不提倡除去囊壳,除非是婴儿或是吞咽功能不好的老人!不会有药效上面的区别!
胶囊剂:
胶囊剂系指药物装于空胶囊中制成的制剂。空胶囊一般均以明胶为主要原料,但近年来也曾试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PVA、变性明胶以及其他高分于材料制成,以改变其溶解性或达到肠溶的目的。
胶囊剂具有下列特点:
①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及臭味,使其整洁、美观、容易吞服。
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胶囊剂与片剂、丸剂不同,制备时可不加粘合剂和压力,所以在胃肠道中崩解快,一般服后3~10min即可崩解释放药物,呈效较丸、片剂快,吸收好。如消炎痛胶囊剂与片剂分别一次口服100mtg,6例服胶囊剂者,平均在1.5h血中浓度达到高峰,为6g/ml;另6例服片剂者,平均在2.5h血中浓度才达到高峰,且只有3.5μg/m1。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如对光敏感的药物,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装入不透光胶囊中,防护药物不受湿气和空气中氧、光线的作用,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④能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如含油量高因而不易制成丸、片剂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如将牡荆油制成胶丸剂(软胶囊剂)。又如服用剂量小,难溶于水,消化道内不易吸收的药物,可使其溶于适当的油中,再制成胶囊剂,不仅增加了消化道的吸收,提高了疗效,并且稳定性较好。
⑤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如将药物先制成颗粒,然后用不同释放速度的包衣材料进行包衣,按所需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空胶囊中即可达到延效的目的。若需在肠道中显效者,可制成肠溶性胶囊。也可制成直肠用胶囊供直肠给药。
但是,必需注意,凡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均不宜填充于胶囊中,因易使胶囊溶化,易溶性药物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均不宜制成胶囊剂,因胶囊剂在胃中溶化时,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风化药物可使胶囊软化,潮解药物可使胶囊过分干燥而变脆,都不宜作胶囊剂。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两类:
硬胶囊剂:系将固体药物填充于空硬胶囊中制成。硬胶囊呈圆筒形,由上下配套的两节紧密套合而成,其大小用号码表示,可根据药物剂量的大小而选用。
软胶囊剂:又称胶丸剂,系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软胶囊中而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制剂。但因制备方法不同,又可分两种:用压制法制成的,中间往往有压缝,故称有缝胶丸;用滴制法制成的,呈圆球形而无缝,则称无缝胶丸。
另外,还有一类在胃液中不溶,仅在肠液中溶化、吸收的胶囊,称为肠溶胶囊。
胶囊剂主要供口服,但近年来也有用于直肠等腔道给药的,用法类似于栓剂。
⑦ 请教空心胶囊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对人身体都有何影响
胶囊的加工并不复杂,只需把制作胶囊的主料———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和食用色素等附料,勾兑成流质状的原料,然后放到成型的模具中压塑成型,再进行修剪包装便完成了。
人一生中会服用多少粒胶囊?可能无法精确统计,但据官方的数据,2004年中国胶囊剂型的药品和保健品产销量约为1000亿粒,也就是说,国人平均每人一年吞服77粒胶囊,以80岁为计,人一生中共服用6160粒胶囊(城市居民平均服用量可能远大于这个数字)。
存在问题,触目惊心
然而,国家药监部门近年来在对市场上一百多批空心胶囊的抽样检测中,发现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如中国药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酯) 防腐剂在药品中的最大限度规定为0.05%, 而检测到的胶囊样品有的却远高达0.25%。药监部门通过调查还发现, 一些不法明胶厂为获取暴利,用经过鞣制的各种动物皮革边脚料制取明胶, 还使用河水, 井水制胶。这些含有较多有毒元素的劣质明胶被一些胶囊厂商低价收购用于胶囊制造,百姓用药安全可想而知。
2005年9月,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检测中心在市场上随机采样十种空心胶囊,独立进行了一次防腐剂含量的专项检测,得出类似的结果:甚至一些大型的胶囊企业,其销售的空心胶囊尼泊金酯含量有的高达0.19%,而服用者可能对此浑然不知。
于是,有了媒体披露的颇为惊悚的事实:“许多业内人士吃药时,都是把药粒倒出来吃,把胶囊壳扔掉。”胶囊药不宜倒出服用是基本常识,但为什么还甘冒“黏膜刺激”和“药物过量中毒”的风险,而对胶囊弃之不用?显然,空心胶囊小小的空间里,隐含着与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的变数,而这种关联,却一直为“业外”百姓所忽视,成为中国医药业不应承受之痛。
目前,我国有生产许可证的胶囊生产企业达到了120多家,其中全自动机制胶囊年产能在1000亿粒左右,与全国市场需求大致相当,但实际上这块蛋糕的一半被手工和半手工胶囊划走,行业产能过剩达到了需求量的两倍,劣质产品充斥其中。其问题和隐患不外乎两个原因:1、使用劣质明胶甚至工业胶;2、生产工艺落后,与现代制药GMP规范存在差距。而这背后反映的是胶囊制造企业质量和安全意识的薄弱,片面追求低成本,置患者生命健康于不顾。
由此,目前胶囊行业产品价格千差万别也就不足为奇。同样的胶囊,高的在200元/万粒以上,而最便宜的低至50元/万粒。胶囊的低价不同于药品降价——降低利润空间,而是来源于劣质原材料加上、手工作坊式生产形成的低成本,直接后果便是胶囊的安全性和质量下降。胶囊产品价格的不平衡不仅有碍市场的公平竞争,更严重的是让劣质胶囊得以进入市场,埋下后患。这与我国当前不断进步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制药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背道而驰。
质量标准,有待出台
显然,疗治胶囊市场沉疴不能指望某些胶囊厂商的觉悟或良心发现,抽查和处罚也只能治表,解决法规的漏洞和滞后才是治本。由于2005版药典没有收录空心胶囊的标准,国内胶囊企业执行的仍然是2000年版药典标准,而这一标准中多项指标被普遍认为陈旧过时,在质量可控制性等方面已不能适应当前医药进步和安全用药的要求,因此一个新的空心胶囊标准正由国家药典委酝酿制订,保证安全将成为新标准核心。
几个可能成为新标准中空心胶囊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值得人们关注,这在2000年版药典中都没有作出限度要求。如重金属(铬、砷、贡、铅等)含量,一般在蓝矾皮(鞣制过的皮革)中大量存在,且无法清洗去除。只要测出明胶或空心胶囊中重金属含量超出5ppm (百万分之五) ,一般就能说明胶囊明胶原料中掺有蓝矾皮;而过量的重金属可导致神经系统中毒,出现头晕、失眠、腹泻、皮炎等症状,且易在肝、肾积累。
另一个关系胶囊安全的是防腐剂(尼泊金酯),因其对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被用于抑制明胶胶囊的微生物繁殖。但鉴于其所含的有害化学成分,用于药品有限度要求;在日本,由于尼泊金的毒副作用,这一防腐剂被禁止人体服用。环氧乙烷工艺灭菌也是当前空心胶囊的一个安全隐患,这种物质有致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分类为2A,在欧美等地区禁止用于药物灭菌,然而目前国内的胶囊厂家仍普遍采用环氧乙烷进行胶囊灭菌,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不言而喻。
同样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是,随着制药企业 GMP认证工作接近尾声,国家对药用辅料企业的GMP认证已在计划中。作为国内最大的胶囊制造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胶囊部全球九大生产基地之一,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受邀积极参与了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有关我国药用辅料行业GMP标准的起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提升我国空心胶囊行业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劣质空心胶囊将最终退出市场。
展望
许多国家对胶囊的质量和安全性指标十分重视,在进口胶囊制剂时对胶囊的相关指标检测极为严格。因为空心胶囊是一种特殊的药用辅料,它随着药品一起进入人体消化系统,最终为人体所吸收,其好坏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中国是制剂出口大国,但是每年都有一些胶囊剂型的产品因为胶囊的安全指标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而坐失许多市场。
不过我们已经看到国内空心胶囊市场的转型,价格不再是胶囊采购优先考虑的唯一要素,产品质量继而成为主导。举例而言,在中国,崇尚品质的跨国制药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品质优良的产品。我们坚信,质量必然成为中国胶囊产业和市场取舍的风向标
⑧ 三七粉可以直接放在空胶囊内吞服吗
问题分析:
你好,三七具有活血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保护肝脏等。三七粉可以直接放在空胶囊内吞服,每日三次,最好饭前服用。
意见建议:
注意生活规律,不要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心态,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⑨ 瓶装明胶空心胶囊作用是什么价格多少
用驴皮熬制而成的叫阿胶,有保健作用。用其它动植物制成的明胶是制空心胶囊的主要材料,基本没有保健作用,只是起到服用异味重药粉的容器作用。档次高的产品,价格偏高,但也不贵。对销售终端而言(如药店),按量的多少,几块钱,几十块钱的都有。
⑩ 天然蜂胶的食用方法
1、对于湿性的蜂胶,比如蜂胶液,可以滴在馒头等主食上,与主食一起吃。
2、对于胶囊的蜂胶,比如蜂胶软胶囊,最好早晚空腹各吃一粒(或两粒),用温水送下。这是因为早餐前半个小时空腹服用蜂胶,可以迅速调动免疫系统功能,清除昨晚积蓄的毒素;晚上睡觉之前服用蜂胶,可以清除白天身体受到的污染。
3、如果想要改善蜂胶的口味,可以把蜂胶加在牛奶、咖啡、蜂蜜等饮品中一同服用。这样既能改善口味,又能避免蜂胶的粘壁现象。
4、服用蜂胶如果想要达到最佳效果,最好在服食前先在嘴里含一口水,再将蜂胶直接滴入口中和口里的水充分混合。
5、空腹服用蜂胶的效果最佳。但是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蜂胶时,最好同服用降糖药一样,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10)空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蜂胶的6个妙用
1、鼻子不通:用棉花棒蘸上蜂胶,涂抹在鼻子里。
2、口腔溃疡:口腔中有溃疡或牙龈红肿时,可将胶囊咬破,将蜂胶滴在患处,也可采用浓度较低的蜂胶喷剂,每日4~5次,每次3~4下。
3、咽喉炎症和不适:将胶囊咬破,使蜂胶接触到咽喉等患处,视患处症状的轻重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辛辣和刺激感,一般3~6天就有明显的好转和舒适感。
4、牙周病:直接把蜂胶点在患有牙周病的牙龈上,严重时,可以每2~4小时点一次。
5、香港脚:直接将蜂胶点入脚缝即可。
6、鸡眼:先将患部用热水浸泡,并以刀片削去表层病变组织,然后将一小块比病变范围稍大的小饼状蜂胶紧贴患处,用胶布或洁净布条数层固定。约一周后鸡眼即可从它的穴窝中自行脱落,此后还需再贴上药6~7天,待患处皮肤长好为止。
蜂胶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只是保健食品的原料。如果过多食用,还会引起过敏。因此,食用者要按推荐的每日食用量来食用,且婴幼儿、孕妇不宜食用蜂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