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离散型常见分布有哪些
二项分布、几何分布、负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这几种最常用
② 选址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投资前调查
通过商圈调查,对商圈内的顾客的消费能力和商业动向予以分析。对顾客的消费能力调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有关该地区消费者的生活特性、消费习惯的资料;2.人口结构,包括现有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人口密度、增长速度等基本情况;3.家庭户数及构成,包括家庭户数总数的变动情况、家庭人口的增减状况;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包括个人及家庭的收人情况。5.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购买力情况及消费意识。
二:竞争情况
主要了解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竞争对手的商场类型、位置、数量、规模、营业额、营业方针、经营商品及服务对象的阶层等等
三:所在地区客流情况
主要调查分析商场所在地的客流量、客流的状态、方向、速度、客流的目的以及本店的吸收量。
四:交通情况
店铺选址必须调查交通情况,要考虑距离车站的远近、道路状况、车站的性质、交通联结状况、搬运状况及流动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等。
五:周边情况
着重调查周围有无市场、娱乐街,是不是商业集中区或居民区,这些因素影响着店铺店址的选择。
六:基础设施情况
对以上这些因素,商场在设立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所有可能对商场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因素,并以发展的观点分析商场布局的选择,以正确预见未来。
店铺选址成功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商家需要思考全面,考虑到影响店铺选址的所有因素才能够成功选址。以上分享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各位投资商可以多多学习,不可错过。
③ 供应链管理,离散重心法选址,请问最下面的 各列加权之和是怎么得来的
40*0+25*5+45*2+30*10+20*7+35*13 以此类推,即v1与系数相乘之和
④ 配送物流内勤的考核分数该如何计算呢
楼上朋友写了一大堆(剪贴了一大堆),好像都跟物流内勤的考核没有直接关系。呵呵。
个人一点浅见:
物流的外勤人员一般以工作数量来”定量考核“,以实现成果的品质来“定性考核”相对很容易。
而对于物流内勤人员,考核的“定量”部分,处理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相对外勤,它的单位分值比较小,而在“定性考核”上,其实也可以加上一些可量化的部分,例如:处理效率(每件反应时间),或是对于合理处理时间做成规范来以定性方式进行考核。
⑤ GIS选址方法
归纳起来,GIS选址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重心法、网络覆盖模型和模拟仿真法等几种方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特别适合那些难于完全定量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它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1)简单明了,提供了层次框架,便于整理思路;(2)通过对比进行标度,增加了判断的客观性;(3)把定性判断与定量推断结合,增强科学性和实用性。
然而层次分析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层次分析法客观性很高,因素较多(超过9个)时,标度工作量太大,易引起标度专家反感和判断混乱;(2)层次分析法也有致命的缺点,它只能在给定的策略中去选择最优的,而不能给出新的策略;(3)层次分析法中所用的指标体系需要有专家系统的支持,如果给出的指标不合理则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准确;(4)构造判断矩阵时,由于受资料、信息和分析人员水平的限制,很难准确地用“稍微! 重要”、“较为重要” 和“极端! 重要” 等模糊字眼来表示两元素间的关系,评价结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且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甚理想。
层次分析法可用于CO2地质封存选址工作中,这主要是由地质封存选址的多因子性决定的(参见第六章第四节多因子排序选址技术的GIS实现)。在因子权重分配结构表中可以看出,因子根据特性划分为指标层A、指标亚层B、指标亚层C和具体指标层D。在划分层次时,要考虑因子的归属关系。另外,具有一票否决的因子应予以关注,并在评价时单独考虑,不计入同一层级的因子权重计算中。
2.重心法
重心法是单个设施选址最常用的方法,如物流配送中心、油库选址、库房、工具设备存放点、停车场等,重心法也常常用于剔除一些不合适的备选方案。重心法是一种静态的方法,将需求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分别看成是物体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点将作为选址空间的最佳设置点。
GIS中的最短路径分析是重心法中常用的方法。
重心法的优点是:(1)计算简单,数据容易搜集,易于理解;(2)对于单一设施定位时应用解析方法简便易行;
重心法的不足有:(1)自由度过多导致计算量较大;(2)迭代法计算求得的最佳地点实际上往往很难找到;(3)对于复杂的选址问题,使用重心法常常感到困难,通常需要借助其他更为综合的分析技术。
若碳源分布清楚,目标靶区地质条件相似,为求得最佳CO2运输路由,即可用该方法进行选址。
3.网络覆盖模型
网络覆盖模型可用于移动基站覆盖、服务网点覆盖、油库最大覆盖面积选址等多方面,可解决对于需求已知的一些需求点,如何确定一组服务设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点的需求,也就是需要确定服务设施的最小数量和合适的位置。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型:集合覆盖模型(用最小数量的设施去覆盖所有的需求点)和最大覆盖模型(在给定数量的设施下,覆盖尽可能多的需求点)。前者常用启发式算法;后者常用贪婪算法。移动基站覆盖等选址可以首先根据GIS中地图进行场址初选,根据数字地形图,生成正射三维影像,或进行三维浏览,从而能够快速地把握整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同时参考已有的站点、居民区位置、道路位置,就可以初步推测若干个比较合理的站址。初选出部分地址点后可以使用DEM分析方法优化站址选择方案,使用GIS中的同时分析计算出几个候选站点的可视域,并把可视域叠加到地图上,依此衡量是否能够覆盖决策者感兴趣的区域。
在综合考虑碳源(需求点)、场地封存规模(最大覆盖模型)、交通条件或道路位置,在选址地质条件清楚的情况下,可用此法确定场地范围,为灌注井布置提供经济上的依据。
4.模拟仿真法
模拟仿真方法是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和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建立数学逻辑模型,利用计算机来运行模拟仿真模型,模拟时间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对一个系统按照一定的作业规则由一个状态变换为另一个状态的动态行为进行描述或分析,并通过对模拟仿真运行过程的观察和统计,得到被模拟仿真系统的输出参数和基本特征,以此来估计和推断实际系统的真实参数和真实性能,然后通过模拟计算及逻辑推理确定最佳布局方案。
模拟仿真法的优点有:(1)直观形象,清晰明了;(2)研究结果相对解析方法更接近于实际的情况。
其缺点是:(1)进行相对比较严格的模型的可信性和有效性的检验;(2)有些仿真系统对初始偏差比较敏感,往往使得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大的偏差;(3)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分析能力,面对相对复杂的仿真系统。
模拟仿真方法在CO2地质封存选址工作中主要应用于具体的单点位置选取及灌注井施工选点等工作。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其他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运用。
当然,应用空间选址方法进行选址不是单一方法的简单运用,可以是好几种方法综合的使用,另外,还可以使用模糊聚类法、遗传算法等众多算法进行数学建模。
⑥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流配送中心实际上就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企业强化客户服务体制、削减流通成本、战胜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要实现物流配送中心自身的效率化,按照客户的要求建立进货体制以及保障物流作业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就要考虑到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
选址时要本着“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创造自身以及客户最大的经济效益”原则。选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拟建配送中心地区的地理条件、地形、环境、交通运输条件、供电、通讯、地价、配送量、配送路线、费用、设施现状、需求以及有关的法律条目等。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有无竞争对手,配送中心所处的行业——例如制造商型配送中心选址应接近上游生产厂或进口港为宜;日常消费品应接近居民生活社区等。
以上问题归结起来就为:经济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成本、竞争对手、企业内部因素。
解决以上问题对策: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进行物流分析,对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行地址筛选,对配送中心作业的内容进行调查进行定量分析,考察入出货的条件进行复查,规划物流配送中心总务流量流程图确定配送中心所选地址。
⑦ 设施选址的方法
单一设施选址是指独立地选择一个新的设施地点,其运营不受企业现有设施网络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所要选择位置的新设施是现有设施网络中的一部分,如某餐饮公司要新开一个餐馆,但餐馆是与现有的其他餐馆独立运营的,这种情况也可看作单一设施选址。单一设施选址又分以下几种方法:
负荷距离法(load-distance method)
负荷距离法的目标是在若干个候选方案中,选定一个目标方案,他可以使总负荷(货物、人或其他)移动的距离最小。当与市场的接近程度等因素至关重要时,使用这一方法可从众多候选方案中快速筛选出最有吸引力的方案。这一方法也可在设施布置中使用。
因素评分法
因素评分法在常用的选址方法中也许是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因为它以简单易懂的模式将各种不同因素综合起来。运用这种因素评分法应注意:在运用因素评分法计算过程中可以感觉到,由于确定权数和等级得分完全靠人的主观判断,只要判断有误差就会影响评分数值,最后影响决策的可能性。目前关于确定权数的方法很多,比较客观准确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该方法操作并不复杂,有较为严密的科学依据,我们推荐在做多方案多因素评价时尽可能采用层次分析法。
盈亏分析法
盈亏分析法是厂房选址的一种基本方法,亦称生产成本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基于以下假设: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均能满足厂址选择的基本要求,但各方案的投资额不同,投产以后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变动成本不同。这时,可利用损益平衡分析法的原理,以投产后生产成本的高低作为比较的标准。
选址度量法
选址度量法是一种既考虑定量因素、又考虑定性因素的用以支持设施选址的方法。
重心法
重心法是一种布置单个设施的方法,这种方法要考虑现有设施之间的距离和要运输的货物量。它经常用于中间仓库的选择。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假设运入和运出成本是相等的,它并未考虑在不满载的情况下增加的特殊运输费用。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比单一设施选择问题更复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新设施的地点位置时,还必须同时考虑到新设施与其它现有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如果规划的好,各个设施之间会相互促进,否则就会起到副面作用。设施网络选址包括以下几个方法:
简单的中线模式法
简单的中线模式法是一种厂址选择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这种方法只假设坐标上最优的点(即是使总的运输距离最短的点)是一个可行的建厂点,并不考虑在那里现在是否有道路,也不考虑自然地形、人口密度,以及其他许多在布点时应考虑的重要事项。
德尔菲分析模型
典型的布置分析考虑的是单一设施的选址,其目标有供需之间的运输时间或距离极小化,成本的极小化,平均反应时间的极小化。但是,有些选址分析涉及多个设施和多个目标,其决策目标相对模糊,甚至带有感情色彩。解决这类选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德尔菲分析模型,该模型在决策过程中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使用德尔菲分析模型涉及三个小组,即协调小组、预测小组和战略小组。每个小组在决策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启发式方法(heuristics)
启发式方法只寻找可行解,而不是最优解。负荷距离法中的重心法就是一种启发式方法。有许多计算机化了的启发式方法,可解决m,n达几百、几千的问题。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用启发式方法解决大型设施选址问题。今天,启发式方法已经广泛在很多场合应用。
模拟方法(simulation)
模拟是试图通过模型重现某一系统的行为或活动,而不必实地去建造并运转一个系统,那样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或根本没有可能实地去进行运转实验。模拟方法有许多种应用,在选址问题中,模拟可以使分析者通过反复改变和组合各种参数,多次试行来评价不同的选址方案,模拟方法可描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比运输表法有更大的实用意义。
优化方法(optimization)
运输表法实际上就是一种优化方法,虽然只是某一方位问题的最优。这种方法求出的不是可行解、满意解,而是最优解,即:在所有可能的方案中,不会有比它更好的了。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要从理论上证明是最优,所以它在使用上有两大局限性:
1)模型必须较抽象、较简单,否则得不出解。但由此而使模型的描述距实际较远;
2)很多定性因素被忽略掉了,因此不可能得出在考虑定性条件下可能得出的很多结论。
⑧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仓储选址方法
最常用的是静态连续选址模型。选址因素包括运输费率和该点的货物运输量等,代表性的方法是重心法(Center-of- gravity Approach)、网格法(Grid Method)、数值分析法,另外还包括图表技术(Graphical Techniques)和近似法(Approximating Methods)等。这些方法体现现实情况的程度、计算的速度和难度、得出最优解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重心法 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通常采用离散选址模型。常用的选址方法有优化法、模拟法和启发法。优化法包括:精确法,如微积分和数学规划模型、多重心法、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法(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目标规划法(Goal Programming)、树型搜索法(Tree Search Approach)、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及其他方法。
鲍摩尔——瓦尔夫模型
CFLP法
⑨ 求助~哪位达人能帮忙翻译下论文的目录~~~
Directory 目录
1 绪论 6:1 Introction 6
1.1 The topics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six
1.1.1 Background topics of 6
1.1.2 Significance of seven topics of
1.2 Research 8 at home and abroad
1.2.1 Overseas Research 8
1.2.2 Domestic Research 10
1.3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11
1.3.1 research content 11
1.3.2 Research Methods 11
1.4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point line, 12
1.4.1 Technical Route 12
1.4.2 Innovations 13
2 Review of the project site selection method 14
2.1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14 sites
2.2 The continuous model of site selection method 15
2.2.1 The center of gravity model 15
2.2.2 Cross-Median Model 17
2.3 Discrete model of site selection method 18
2.3.1 Coverage Model 18
2.3.2 P-Median Model 19
2.4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Evaluation Method 21
2.4.1 Introction 21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Evaluation Method
2.4.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22
2.5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24
2.5.1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verview 24
2.5.2 AHP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25
2.5.3 The basic steps of AHP 25
2.5.4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28
2.5.5 difficul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HP 29
3 Taishan stone market, the principle of site selection and impact factors of 30
Taishan Stone Market located 3.1 project profiles 30
3.2 The location of the target market Taishan Stone 32
3.3 The site selection factors 32
3.3.1 natural conditions, 32
3.3.2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actors, 33
3.3.3 Infrastructure of 33
3.3.4 Other factors 34
3.4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ite selection 34
3.4.1 Select region and position 34
3.4.2 Mapping -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oint 34
3.4.3 Market Research 35
3.5 the principle of site selection 35
3.5.1 Cost Minimization principle 35
3.5.2 The principle of co-ordination 36
3.5.3 The principle of competition, 36
3.5.4 Adaptive Principle 36
3.5.5 Strategic Principles 37
3.6 Location of economic research 37
3.6.1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37
3.6.2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vestment results 38
4 Taishan Stone Market Construction Project located 39
4.1 Application of step 39
4.1.1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purpose and necessity of 39
4.1.2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options 39
4.1.3 Alternative initial screening 40
4.1.4 The primary results obtained 40
4.1.5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cond choice 40
4.1.6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co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40
4.1.7 Evaluation of site sel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40
4.1.8 a second evaluation of 41
4.1.9 for optimal program 41
4.2 Alternative selection of 42 regional
4.3 Decision-making process 44
4.3.1 Structure comparison matrix 45
4.3.2 Determination of weight 46
4.3.3 Consistency Check 50
4.3.4 Determination of the best market site selection 51
4.3.5 outcome evaluation 52
5 Summary and Outlook 53
References 54
Thanks 57
⑩ 求文档: 离散型配送中心选址鲍姆尔-沃尔夫算法及matlab编程
现在会了没,会了教教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