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人造地球卫星使用方法

人造地球卫星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9 05:15:50

① 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

人造卫星的用途:

(1)气象卫星: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卫星所载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

(2)地球观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泛指用于对地球资源与环境进行遥感的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器。对地观测卫星主要包括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海洋卫星、轨道航天站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卫星。人们可以利用地球观测卫星进行监测以获取大面积观测数据最终可有效达到综合地分析资料。

(3)天文卫星:天文卫星是用来观测宇宙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的人造地球卫星。天文卫星在离开地面几百千米或更高的轨道上运行,因为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卫星上所载的仪器能接收到来自天体的从无线电波段到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是人类安置在太空的“千里眼”。

(4)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各类人造地球卫星的通称。很显然,通信卫星是应用卫星中的一种。

(5)广播卫星:广播卫星是指直接向用户转播音频、视频和数据等信息的通信卫星。具有信息单向传输、一发多收等特点。广播卫星是一种专用的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广播。它起到空间广播发射台的作用。

② 卫星地图的使用方法

Google Map 可以说是自网络时代以来最有趣也最实用的一项应用。使用Google Map﹐就像看照片一样简单,你可以随意拉近看地球表面的特写﹐或远距观察整个区域的地貌。调整你看地图的距离﹐请利用控制(1)。
Google Map 除了有名的卫星地图之外,还提供台湾的街道图﹐主要道路都标示得非常清楚﹐在都会区甚至连巷道编号都有。切换地图种类﹐请利用控制(2)。
光是看地图﹐还不过瘾,Google Map 还提供标点功能。标点功能是作者利用 API 加上去的,通常你只要把鼠标移到小气球上面﹐它会自动跳出一个小视窗,里面有关于这个特定点的简单介绍﹔有时候,为了避免造成困扰,作者把它设定成你要点两下气球﹐才会跳出小视窗。
其他功能如下﹕
1、按住鼠标左键拖曳﹐就可以把地图往上下左右移动。
2、在地图的任何地方点两下﹐这个点会自动跑到地图的正中央。这个功能的好处是你可以很容易把你有兴趣的一个地点﹐移动中央﹐然后放大、放大、再放大。
3、任何时候﹐地图下面有一行字,说明地图中央点的经纬坐标值。这就是很有用的资讯了,因为这是用来与别人沟通关于你所找到的一个点﹐或在其他地图上寻找相对应的同一个点。
4、地图右下方有一个小区域图,说明你现在所看到部份,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所占的地理位置。当然﹐里面也是有拖曳功能。 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
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Google Earth于2005年向全球推出,被“PC 世界杂志”评为2005年全球100种最佳
新产品之一。用户们可以通过一个下载到自己电脑上的客户端软件,免费浏览全球各地的高清晰度卫星图片。Google地球分为免费版与专业版两种。 诺基亚地图为综合电子地图信息领域的领先供应商,其产品适用于车辆导航系统、移动导航设备和基于互联网的地图应用产品。诺基亚地图基于先进的“混合矢量图”技术,可以支持全球74个国家46种语言的语
音导航、26多个国家的交
通信息查询以及180多个国家的详细地图、场所地图已经覆盖了38个国家。使用其它诺基亚智能手机终端的用户。其具有不含任何隐性费用、最佳全球覆盖、导航时无需网络连接、语音指示及交通信息、3D
效果等效果。 由于苹果iOS 6地图应用中存在的大量错误,暂不发布有关苹果地图的介绍,以下是苹果CEO蒂姆·库克的公开信。
致我们的用户:
在苹果,我们致力于开发世界级产品,向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体验。然而,我们上周推出的地图服务未能充分实现此承诺。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失望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将采取一切可能的举措,使地图服务变得更好。我们在第一版iOS系统中就推出了地图服务。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希望向用户提供更好的地图服务,包括按方向导航、语音和俯瞰视图(Flyover)功能,并引入矢量地图数据。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从头开始开发了新版地图服务。已有超过1亿部iOS设备使用新版苹果地图,每天还有更多用户加入。在仅仅一周多时间内,iOS用户就在新版地图服务中搜索了近5亿个位置。用户使用地图服务越多,地图服务就会变得越好,我们很高兴得到你们的各种反馈。在我们改进地图服务的同时,你可以尝试其他选择,例如从App Store中下载必应、MapQuest和Waze地图应用,或登录谷歌和诺基亚网站使用它们的地图服务,并在主页屏幕上创建快捷图标。在苹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产品成为世界最佳。我们知道,你们有着这样的期望。我们将继续不停歇地工作,直到地图服务达到同样的高标准。
蒂姆·库克
苹果CEO 简称DG。 是全球商业地球成像和地理空间信息市场的领先企业,公司使用 Quantum 的 StorNext 数据管理软件来帮助其更快地把产品投向市场.DigitalGlobe 图像对各种行业都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包括能源勘探,地
区规划,环境监控,紧急响应规划,情报和 3D 仿真.其客户和 合作伙伴包括 Google 以及众多的国际公司,政府机构和新闻媒体.DigitalGlobe 操纵3个成像卫星:Worldview I、Worldview II 和 QuickBird。这些卫星能收集高分辨率的商业地球图像,并且较现有的其他任何商业化卫星图像而言,它能提供最大尺寸、最大星载储存容量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DigitalGlobe收购GeoEye
2012年7月,美国赫恩登的GeoEye公司宣布将被其竞争对手DigitalGlobe以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为了确保在联邦政府削减预算的情况依然可以获得利润丰厚的合同。此前GeoEye曾试图恶意收购丹佛的DigitalGlobe公司,但被后者拒绝。2012年11月,双方已经完成了这次并购。
这两家公司在高分辨率商业卫星影像领域已经竞争了很多年,他们将各自的产品卖给联邦机构、军方以及其他需要影像的部门。而此次收购将使两家公司节省在商业卫星上的投入。两家公司的合并标志着一种转变,不仅能够为需要美国影像的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而且也是应对联邦政府削减地理空间预算的举措。由于我们不知道联邦政府预算将削减到什么程度,所以也无法判断将会对行业的哪些领域产生影响。 2012年11月被DigitalGlobe收购。
GeoEye是着名的地理空间信息供应商(GeoEye, Inc. Nasdaq: GEOY) 。可以帮助国防团体、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和商业客户更好地对全球进行绘图、测量和监视。该公司因为提供可靠的服务以及极高质量的图像产品和解决方案而被业界公认为可以信赖的照片专家。GeoEye 运营着一系列地球成像卫星和绘图飞机。为了开发创新的地理空间产品和解决方案,该公司还拥有一个国际性的地面站网络、强大的照片档案库和先进的照片处理能力。
通过 GeoEye Foundation,该公司还为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支持。GeoEye 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杜勒斯,是一家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交易代码为 GEOY。该公司保持了一个综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QMS),整个企业已经通过 ISO 认证。GeoEye-1是美国的一颗商业卫星 ,于2008年9月6日 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GeoEye-1 拥有达到0.41米分辨率(黑白)的能力,简单来说这意味着,从轨道采集并由SGI Altix 350系统处理的高分辨率图像将能够辨识地面上16英寸或者更大尺寸的物体。以这个分辨率,人们将能够识别出位于棒球场里放着的一个盘子或者数出城市街道内的下水道出入孔的个数。GeoEye-1不仅能以0.41米黑白(全色)分辨率和1.65米彩色(多谱段)分辨率搜集图像,而且还能以3米的定位精度精确确定目标位置。因此,一经投入使用,GeoEye-1将成为当今世界上能力最强、分辨率和精度最高的商业成像卫星。GeoEye-1 照片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大量推出,其地面分辨率分别为0.5米、1米、2米和4米。照片产品有彩色和黑白两种。彩色照片包含四种波长的颜色:蓝色、绿色、红色和近红外。商业客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购买 GeoEye-1 照片。服务专家可在购买 GeoEye-1 照片产品和增值解决方案方面提供帮助。包括GoogleEarth、GoogleMap、Tom Clancy's H.A.W.X等软件及游戏都使用了该卫星的地球照片。
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
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是美国的大型国防合约商,总部设在麻州的沃尔瑟姆。雷神在世界各地的雇员有73,000名,营业额约200亿美元,其中超过90%来自国防合约。根据Defense News 2005年的数据雷神是世界第五大国防合约商。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四维)由国家测绘局于1992年创建,是国内测绘行业及地理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1998年底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交由中央企业工委管理,成为中央企业。2003年划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2003年底,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与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进行重组,成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9年4月,随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后更名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重组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1年底,与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分立,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业子公司。中国四维长期致力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具备甲级测绘资质,在业内拥有权威性与影响力。
中国四维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综合信息服务、导航电子地图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航空摄影测量及数据处理、卫星影像等业务。中国四维下属公司为四家,分别是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维航空遥感有限公司及四维世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四维以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发展为指引,倾力建设领先的、稳固的、具有竞争能力的地理遥感影像、电子地图数据、导航定位监控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业务平台,积极拓展功能实用、内容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综合应用服务业务,形成了市场主导、关联紧密、协同发展的“天地一体”业务体系。作为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军者,中国四维努力开拓市场、精心打造品牌、提供优质服务,致力于打造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旗舰企业,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商。 Worldview I、Worldview II 和 QuickBird隶属于DigitalGlobe公司。
ALOS日本的对地观测卫星IKONOS(伊科诺斯)卫星GeoEye-1属于GeoEye 公司

③ 人造卫星如何返回地球

当人造卫星发送到太空后,它会按照人类的指示完成指定的任务。那么,当这些人造卫星完成任务后,它们是如何再返回地面的呢?

一般情况下,卫星发射成功之后就在太空执行任务,并不需要再返回地面。如通信、导航、气象卫星等都是如此。但是有些卫星却需要返回到地面,例如获取情报的侦察卫星,携带实验品的科学实验卫星等都属于返回式卫星。研制返回式卫星是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返回式卫星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观测地球的空间平台,返回式卫星所获取的各种对地观测信息资料,可以带回地面供科学家进行分析和研究;二是作为微重力试验平台,利用微重力条件,在空间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生产和制造地面条件下难以获得的材料和物品;三是作为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先导,因为宇航员必须采取与返回式卫星相似的方法返回地面,只有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才能为载人航天打下基础。因此,返回式卫星在世界各类航天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

④ 地球卫星的人造地球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人造卫星在发射之前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但为了更加全面地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还必需把卫星发射上天加以验证,技术稳定了才能正式应用。
美国的技术试验卫星,进行了很多实验,如话音通信;卫星导航;无线电传输等,为美国以后的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的研制与应用作了大量准备。
“实践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试验星上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温控系统,长寿命遥测设备及无线电线路性能,并进行其他太空环境的探测。“实践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一年,但它实际在太空工作了八年之久,直到1979年6月17日才陨落。
技术试验卫星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生物卫星。我们知道,在载人航天之前须先进行动物试验,看看动物是否能适应太空生活,失重、强辐射的环境对发育、遗传、生育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防护措施,然后才能慎重地将人送上天。那些携带生物上天的卫星即是生物卫星。
生物卫星一般由服务舱和返回舱两部分组成。服务舱是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接合部分,内部装有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其他保证卫星正常工作的设备。服务舱与返回舱分离后留在天上不返回地面。返回舱是卫星返回地面的舱段,内装各种实验生物、记录仪器、制动火箭和回收系统,舱外有防热保护层。返回舱的外形有的呈球形,有的呈碗形,重三四百千克乃至一二吨。
前苏联自1966年起开始执行专门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的生物卫星计划,基本上每隔1至2年发射一颗生物卫星。星上载有猴子、狗、白鼠、乌龟、苍蝇、细菌、藻类、植物种子等生物,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重力生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实验。卫星飞行最长时间为22天,最短为 5天。前苏联的生物卫星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东欧诸国、美国、法国等都参加了实验。
中国在 1990年10月5日发射的返回式卫星上也进行了太空动物试验,两只雄性小白鼠率先光顾宇宙。它们在天上生活5天零8个小时,由于种种不适应,在返回地面之前死去了。
太空驿站——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卫星。它像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由于它是“站”在36000 公里的高空,所以它的“投递”覆盖面特别大,一颗卫星就可以负责 1/3地球表面的通信。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均匀地放置三颗通信卫星,便可以实现除南北极之外的全球通信。当卫星接收到从一个地面站发来的微弱无线电信号后,会自动把它变成大功率信号,然后发到另一个地面站,或传送到另一颗通信卫星上后,再发到地球另一侧的地面站上,这样,我们就收到了从很远的地方发出的信号。
通信卫星一般采用地球静止轨道,这条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空 35786公里处。卫星在这条轨道上以每秒3075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绕地球旋转,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 23小时56分4秒,恰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因此从地面上看,卫星象挂在天上不动,这就使地面接收站的工作方便多了。接收站的天线可以固定对准卫星,昼夜不间断地进行通信,不必像跟踪那些移动不定的卫星一样而四处“晃动”,使通信时间时断时续。如今,通信卫星已承担了全部洲际通信业务和电视传输。
通信卫星是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许多国家都发射了通信卫星。1965年4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实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到目前为止,该型卫星已发展到了第八代,每一代都在体积、重量、技术性、通信能力、卫星寿命等方面有一定提高。
前苏联的通信卫星命名为“闪电号”, 包括闪电1、2、3号等。由于前苏联国土辽阔,“闪电号”卫星大多数不在静止轨道上,而在一条偏心率很大的椭圆轨道上。 科学探测卫星,是用来进行空间物理环境探测的卫星。它携带着各种仪器,穿行于大气层和外层空间,收集来自空间的各种信息,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人类进入太空、利用太空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世界各国最初发射的卫星多是这类卫星或是技术试验卫星。
美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就是一颗科学探测卫星,以后“探险者”发展成一个科学卫星系列,它们主要用于探测地球大气层和电离层;测量地球高空磁场;测量太阳辐射、太阳风;探测行星际空间等。“探险者”号卫星系列多为小型卫星,但其外形结构差别很大,由于探测的空间区域不同,它们的运行轨道有高有低、有远有近,差别也很大。
“电子号”卫星是前苏联的科学卫星系列,星上装有高、低灵敏度的磁强计、低能粒子分析器、质子检测器、太阳X射线计数器以及研究宇宙辐射成分的仪器等。 该系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进入地球内、外辐射带的粒子以及相关的各种空间物理现象。
中国的“实践”系列卫星即是技术实验卫星,又是科学探测卫星。“实践一号”卫星装有红外地平仪、太阳角计等探测仪器,取得了许多环境数据。“实践二号”和二号甲、二号乙是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的三颗卫星。其中“实践二号”外形为八面棱柱体,任务是探测空间环境,试验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姿态控制和大容量数据存贮等新技术。
天文卫星也是一种科学卫星,它专门对各种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进行科学观测。天文卫星在离地面几百公里或更高的轨道上运行,由于没有大气层的阻挡,星上仪器可以接收来自其它天体的各波段电磁波辐射,能够更好地观测宇宙空间。
天文卫星的轨道多数为圆形或近圆形、高度为几百公里,但一般不低于四百公里。这是因为太阳系以外的天体离地球极远,再增加轨道高度也不能缩短相互间的距离,改善观测能力;而轨道太低时,大气密度增加,卫星也难以长时期运行。
侦察卫星,就是窃取军事情报的卫星,它站得高看得远,既能监视又能窃听,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间谍。
侦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搜集地面目标的电磁波信息,用胶卷或磁带记录下来后存贮在卫星返回舱里,待卫星返回时,由地面人员回收。或者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方法,随时或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传输给地面的接收站,经光学、电子计算机处理后,人们就可以看到有关目标的信息。
侦察卫星根据执行任务和侦察设备的不同,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
照相侦察卫星,装有可见光照相机或电视摄像机,能对目标拍照。为了发现和识别目标,照相机镜头和图像分辨率要求很高。这种卫星一般运行在近地点高度150—280公里的轨道上,如果装备红外相机和多光谱相机,还具有夜间侦察和识别伪装的能力。照相侦察卫星按侦察信息送回地面的方式分为返回型和传输型。返回型是将拍好的胶卷存入回收舱中返回地面,它利用胶片成像的原理,优点是图像分辨率高、直观,易于识别分析,缺点是回收不及时,容易贻误战机。传输型利用光电成像原理,先把图像信息记录在磁带上,飞到地面接收站的控制区时,再将图像信息发送到地面,由地面进行处理、识别。它的优点是地面收到信息快,但图像分辨率不高。美国从1959年2月开始发射照相侦察卫星,其中有代表性的为“大鸟”号,它兼有回收胶卷和无线电传输两种功能,寿命52—220天,它拍的照片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火车、汽车、建筑物及行人。
电子侦察卫星,用来侦辨雷达或者其他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和特性,窃听遥测和通信等机密信息。这种卫星一般运行在高约 500或1000多公里的近圆形轨道上。电子侦察卫星是窃听能手,当它经过别国上空时,星上磁带迅速录下雷达信号、电台信号等,等飞经本国上空时又把这些信号输送到地面站,经地面分析、研究,就能掌握别国地面雷达的位置、特性,破译电台的信号。美国1988年8月发射的一颗重型电子侦察卫星,可以同时监听到中苏两国11000条电话和步话机的通话。
海洋监视卫星,装有雷达、无线电接收机、红外探测器等侦察设备,监视海上舰船和潜艇的活动。为了对广阔的海洋连续监视,卫星轨道一般比较高,为1000公里左右的近圆形轨道,并需要由多颗卫星组成海洋监视网。
预警卫星,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并由几颗卫星组成一个预警网。星上装有红外探测仪,用来探测敌方导弹飞行时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配合电视摄像机及时准确地判断导弹飞行方向,迅速报警,使防空部队及时拦击导弹,城市居民紧急疏散隐蔽。在预警卫星出现前,人们用巨型雷达预警,由于地球曲面的阻挡,只有当导弹爬高到 250公里高空时,雷达才能“看”到目标,预警时间只有15分钟,常常由于来不及准备而被动挨打。预警卫星可以把预警时间提前到30分钟,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拦截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预警卫星起了极大的作用。
明天天气怎么样?这是人们经常要问的一个问题。可是用地面气象台、气球、飞机乃至火箭等去观察天气却有很大局限性,而且地球上有80%的地区无法用上述工具去观测,于是气象卫星便大显身手。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具有范围大、及时迅速、连续完整的特点,并能把云图等气象信息发给地面用户。
气象卫星的本领来自于它携带的气象遥感器。这种遥感器能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的可见光、红外与微波辐射,并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电信号复原绘出各种云层、地表和洋面图片,进一步处理后就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趋势。
气象卫星的轨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太阳同步轨道,一种是地球静止轨道。按照前一种轨道运行,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视两遍,其优点是可以获得全球气象资料,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 若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则可以对地球近1/5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用四颗卫星均匀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对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气象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它的缺点是对纬度大于55度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差。这两种卫星如果同时在天上工作,就可以优势互补。
到目前为止,美国、苏联、日本、欧洲空间局、中国、印度等共发射了100多颗气象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是美国发射的“泰罗斯”卫星,它为美国提供了大量气象资料。但它的云图分辨率不高,随发随收的功能还不理想,只能作为试验型卫星。第三代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泰罗斯N/诺阿”号则有较佳表现,卫星上携带着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和垂直探测器。它拍摄的云图可以及时传输给地面,也可以把一地的云图贮存在磁带里,在卫星飞经另一地地面接收站时传给地面。它每天可输出全球范围内的 16000多个地点的大气探测资料,二至四万个点的海面温度测量值。每天全球有一百多个地面接收站在接收这类的卫星云图。
前苏联的气象卫星命名为“流星”号,分Ⅰ、Ⅱ号两个系列。“流星Ⅱ号”卫星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每天两次探测全球有关云层分布、雪和冰层覆盖、地面温度、云顶高度等数据,并将数据传给本国及其他国家的60多个自动图象接收站,业务十分繁忙。
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云图的清晰度可与美国“诺阿”卫星云图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日前,性能更先进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已经投入应用,并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哈勃号太空望远镜是被送入轨道的口径最大的望远镜。它全长12.8米,镜筒直径4.27米,重11吨,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光学部分,第二部分是科学仪器,第三部分是辅助系统,包括两个长11.8米,宽2.3米,能提供2.4千瓦功率的太阳电池帆板,两个与地面通讯用的抛物面天线。镜筒的前部是光学部分,后部是一个环形舱,在这个舱里面,望远镜主镜的焦平面上安放着一组科学仪器;太阳电池帆板和天线从筒的中间部分伸出。
望远镜的光学部分是整个仪器的心脏。它采用卡塞格林式反射系统,由两个双曲面反射镜组成,一个是口径 2.4米的主镜、另一个是装在主镜前约4.5米处的副镜,口径0.3米。投射到主镜上的光线首先反射到副镜上,然后再由副镜射向主镜的中心孔,穿过中心孔到达主镜的焦面上形成高质量的图像,供各种科学仪器进行精密处理,得出来的数据通过中继卫星系统发回地面。
除了光学部分,望远镜的另外一个主要部分就是装在主镜焦平面上的八台科学仪器,分别是:宽视场和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摄谱仪、高分辨率摄谱仪、高速光度计和三台精密制导遥感器。
这些科学仪器是为望远镜在最初几年运转期间所配备的。为了使太空望远镜能够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成果,焦平面上的这些仪器设计成可作各种不同组合和更换方式。在望远镜工作期间,可以通过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进行维修更换,必要时,也可以用航天飞机将整个望远镜载回地面作大的修理,然后再送入轨道。太空望远镜的寿命按设计要求至少15年,估计实际可达几十年。
太空望远镜在距地面500公里的太空上进行观测,不仅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每天都可以进行观测,而且摆脱了地球大气的干扰,能够达到地面上任何望远镜也达不到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能力。
但不幸的是, 由于制造上的误差,哈勃太空望远镜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而只能看清40亿光年的物体。 另外,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因热胀冷缩还存在颤抖。为此,美国的数名宇航员于1993年进行了两次检修,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修复了患了“近视”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使其分辨率达到最初要求。
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人们就可以免去四处奔波,实地勘测的辛苦了。
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
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
世界上第一颗陆地资源卫星是美国1972年7月23日发射的,名为“陆地卫星1号”。它采用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距地球920公里高,每天绕地球14圈。星上的摄像设备不断地拍下地球表面的情况, 每幅图象可覆盖地面近两万平方公里,是航空摄影的140倍。
世界上第一颗海洋资源卫星也是美国于1978年6月发射的,名为“海洋卫星1号”。它装备有各种遥测设备,可在各种天气里观察海水特征, 测绘航线,录找鱼群,测量海浪、海风等。

⑤ 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有哪些

人造地球卫星,就是人工制造和发射环绕球运行的星体.它是人类派往太空的使者,探测天体的尖兵.它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侦察卫星--用于军事,窃取对方的军事情报.
资源卫星--用于对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研究空间的气象情况.
通讯卫星--用于广播、电视、电话等通讯,主要是同步卫星.
科学实验卫星--用于考察地球上的地质、地理、海洋地空间的现象.
天文观测卫星--用于观测宇宙天体.
导航卫星--用于导航.
测地卫星--用于地质勘测,寻矿作业.
用帮助请点采纳或者好评

⑥ 卫星发射的方法有哪三种

卫星是通过发射上天的,在目前有三种发射卫星的方法:
一是通过多级火箭发射;二是用航天飞机发射;三是用飞机发射。
第一,通过多级火箭发射
所谓多级火箭就是由几个单级火箭组合而成的运载火箭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单级火箭的最终速度只能达到4-7公里/秒。所以,世界各国都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从理论上讲,火箭的级数越多所能达到的速度就越大。但是级数越多,结构就越复杂,可靠性也就越低。所以在满足速度要求的条件下,尽量使级数最少。根据目前情况,发射低轨道人造地球卫星,一般用二级或三级火箭,而发射大椭圆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多用三级或四级火箭。
第二,用航天飞机发射
航天飞机是一种可以载人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它能象火箭一样垂直起飞,象卫星一样在轨道上运行,又能象普通飞机一样水平着陆。一架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因而,它既可以大大降低发射费用(150万美元/吨),简化卫星设计,又能向近地轨道发射、回收与修复已失效的各种卫星。
第三、用飞机发射
只有美国做到这点,90年四月,美首次将一颗200公斤重的卫星从B-52轰炸机上,用三级“飞马”火箭高空发射成功。显然,这是很经济的。

⑦ 人造卫星是怎么探测地球的

利用人造卫星来探测地球资源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航空摄影,随着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使人们的眼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1000千米左右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地球资源相片,所拍摄的地面面积达到三四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海南岛,可以分辨地面大约70~100平方米的地块。甚至可把整个地球拍摄在一张照片上。而且,人造卫星使用的遥感器非常先进,就是利用现代化仪器,延伸人体感官的功能,使人们能越过可见光的波段范围,延伸到紫外、红外或微波波段,来感受地面某一类物体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一般航空摄影测量至少要隔一二年或六七年重复一次,而地球资源卫星测定,每18天就可绕地球一周。它不仅可以广泛用于农业水土资源勘测,而且航天遥感与航空物理勘探、航空地质相结合,形成一套勘探新技术,可用于找寻油田、铀矿、富铁矿、铜矿等地下资源,还可用于自然环境的动态监测和灾害预报。

⑧ 人造地球卫星是怎样上天的

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是地球运行的环绕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只有获得了这个速度才能进入地球轨道,绕地球飞行。多级火箭能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我们叫它“运载火箭”。运载火箭使用液氧推进剂,逐级推进、加速,使卫星达到环绕速度,围绕地球飞行。

现在发射卫星只需三级火箭就够了。每级火箭头尾相接,用串联或并联的形式组合成一体。在发射卫星时,三级火箭从地面垂直起飞,在发动机的强力推动下,火箭飞出地球的大气层,当达到规定的速度后,便熄灭了。这时火箭已经获得的能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滑行,在卫星最后进入轨道时,火箭再次点火,使卫星加速达到环绕速度,卫星就会绕地球飞行,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⑨ 人造地球卫星有多少种用途

一、人造卫星的用途如何决定?
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体”及“酬载”两部分。酬载即是卫星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星本体为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所携带的酬载而定。
二、人造卫星有哪几类?用途为何?
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阅读全文

与人造地球卫星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34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89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10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495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60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41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07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76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22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29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56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588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85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58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800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58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11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59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3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