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有哪三种
1、度量比较法
2、叠合比较法:从形的角度来比较,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步骤: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此端点的同一侧,看另一端点的位置。
线段中点的定义
A M B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则点M即为线段AB的中点。你能尝试给出线段中点的定义吗?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点M就是线段AB的中点。可记作
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的双重属性,即:
若,则M是AB的中点
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或
3,尺规作图比较法
2. 线段的比较方法
用圆规量取一条线段
再以另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为圆心,用刚才的圆规画圆
如果与这条线段有交点,这条线段较长
否则较短
不宜作相等的判断。
3.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来比较,或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作比较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度量法)来比较,或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叠合法)作比较
4. 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两种( )( )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如下:
1、度量比较法。
量得两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大小。
2、叠合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重叠在一起,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另一条线段内的线段较短。
(4)比较线段长度常用的方法有什么扩展阅读
刻度尺使用前
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5.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哪三种
1、度量比较法
2、叠合比较法:从形的角度来比较,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步骤: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此端点的同一侧,看另一端点的位置。
线段中点的定义
A
M
B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则点M即为线段AB的中点。你能尝试给出线段中点的定义吗?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点M就是线段AB的中点。可记作
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的双重属性,即:
若,则M是AB的中点
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或
3,尺规作图比较法
6. 求线段长度的方法
【方法一】等面积法——用不同方式表示同一三角形的面积
解:∵∠C=90°,AC=4,BC=3,∴AB=5.
又∵CD为斜边AB上的高,∴S△ABC=AC·BC=AB·CD,
∴4×3=5CD,CD=2.4.
【方法二】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解:∵∠C=90°,AC=4,BC=3,∴AB=5.
设BD=x,则AD=5-x.
又∵CD为斜边AB上的高,
∴在Rt△ADC与Rt△BDC中,
CD^2=AC^2-AD^2=BC^2-BD^2,
即4^2-(5-x)^2=3^2-x^2,x=2.4.∴CD=2.4.
【方法三】相似——根据边角关系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模型
解:∵∠C=90°,AC=4,BC=3,∴AB=5,∠A+∠B=90°.
又∵CD为斜边AB上的高,∴∠BDC=∠ADC=∠C=90°.
∴∠A+∠ACD=90°.∴∠B=∠ACD.
∴△ABC∽△ACD.∴AB:AC=BC:CD,即5:4=3:CD,∴CD=2.4.
【方法四】锐角三角函数——遇直角,优先考虑三角函数与勾股
解:∵∠C=90°,AC=4,BC=3,∴AB=5.
又∵CD为斜边AB上的高,∴∠BDC=∠C=90°.
∴sin B=CD:BC=AC:AB,即CD:3=4:5.∴CD=2.4.
【方法五】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的推广,不超纲,选填直接用
如图2,以点C为坐标原点,CA,CB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C(0,0),A(0,4),B(3,0).
【备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x1,y1),B(x2,y2)
AB=√(x1-x2)²+(y1-y2)²
【方法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结合垂直的斜率关系
如图2,以点C为坐标原点,CA,CB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C(0,0),A(0,4),B(3,0).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4,代入B(3,0),得0=3k+4,k=-.
图2
【备注】两直线平行:k1=k2;两直线垂直:k1·k2=-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A(x′,y′),直线l:y=kx+b,则
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d=|kx′-y′+b|/√(1+k²)
即:把y=kx+b移项变成kx-y+b=0,把点A的横纵坐标代入左边,得kx′-y′+b并取绝对值,再除以(1+k²)的算术平方根
7. 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叠合法
相等、AM=MB=AB/2、2AM=2MB=AB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8. 我们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法,是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另一种
(1)如图所示:
9. 线段之间可以比较大小,方法有: 和
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如下:
1、度量比较法。
量得两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大小。
2、叠合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重叠在一起,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另一条线段内的线段较短。
二、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秤。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是公里(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
在长度单位换算中,乘法使小单位变大,除法使大单位变小。
(9)比较线段长度常用的方法有什么扩展阅读:
一、正确使用比例尺、量程和分界值。
注意当使用:
1、尺子应沿被测长度放置,尺子边缘应与被测物体对准。尺子必须放在正的位置,重合而不歪斜。
2、不要使用磨损的零点标记。如果由于零位标记磨损而将另一个满刻度作为零位标记,不要忘记从最终读数中减去所替换的零位标记值。
3、粗尺应垂直放置。
4、阅读时,视线应与标尺垂直。
二、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2、阅读时,要估计阅读的尺度程度。
3、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错误不能避免,可以最小化,可以避免的错误不应该发生。
减少误差的基本方法是计算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此外,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少误差。
一、当一条线段上有多条线段时
1、利用观察图形的方法,直观地求线段的长度。
当点把一条线段分成几条线段时,可以直观地观察图形,找出已知线段与未知线段的和差的关系,从而求出线段。
例1、已知如图,线段AB=10,点C在线段AB上,且AC=3,求BC的长。
这题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图形,找出未知线段BC=已知线段AB-已知线段AC,从而求出。
2、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求线段的长度。
当有线段中点出现时,可以考虑运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把例1变式为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10,求BC的长。
这题可以运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以得出BC等于AB的一半,从而求出。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用列方程的方法求线段的长度。把例1变式为点C、D为线段AB上的点,把AB分成2:3:5三部分,线段AB=10,求线段AC、CD、DB的长度。
本题通过观察图形,找出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AC+CD+DB=AB,正确设元,设AC=2x,CD=3x,DB=5x.从而列方程求解。
本类题型,通过观察图形的方法,正确找出已知线段与未知线段的关系,正确求出线段的长度。
二、当所求线段是三角形的边元素时
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常用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极其重要的定理,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十分广泛。是用来求线段的长度的基本方法。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长度,求第三边的长度。
例2:在Rt△ABC中,∠C=90O,AB=10,BC=6,求AC的长。
分析:这题已知直角三
角形的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就可以运用勾股定理。
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关键是构健出直角三角形,再找出所求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直角边还是斜边 就是用垂直 中点 等边 等腰 三角形相似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