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鼓是什么做成的
【材料】
牛皮、皮革
【步骤】
做鼓先要做鼓桶,鼓桶也叫“鼓吹”,做鼓桶的作坊其实就是一个木工工场。首先把晒干的木料,加工成同样厚薄的木片。
接着把加工好的木片圈成桶,圈鼓桶与做木桶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要在桶沿内安一条苗儿竹竹畔,目的是让鼓沿更加均匀结实。
做鼓皮的工序繁琐且十分讲究,刚刚送来的牛皮还滴着血丝,必须及时加工。叶敬辉按定做的鼓的大小,把牛皮割成圆块。然后烫一次开水,刮去表皮,留下牛毛。
刮掉内层的赘肉后,还要贴在墙壁上晒干。
晒干后还要再削皮,行内的师傅都知道这是做鼓的关键,只有把皮削得均匀,做出来的鼓的音色才会一致。
接下来就是拉皮了,把鼓桶和鼓皮放在40吨的油压泵上压拉,拉的时候还要不断敲击鼓沿让拉力均匀。
B. 怎样制作简易乐器
制做沙铃
1、选择振动筛容器。您可以使用铝制的饮料罐,带盖的玻璃罐或纸板圆筒来制作振动筛。木制容器也很好。每种类型的容器将最终产生不同的,独特的声音。
C. 长鼓的制作方法视频
长鼓分两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起源于古代的细腰鼓; 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图为瑶族长鼓。
◆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两杖鼓。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
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中。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元代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全长(70—80厘米,鼓面直径约40厘米。两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别。粗的一端蒙牛皮、马皮或猪皮,细的一端蒙鹿皮或狗皮,皮膜以铁圈为框,由皮条或绳索绷紧并可调节张度。鼓身外涂红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为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并可根据需要调节音高。
演奏时,坐势,置鼓于架上;立势,将鼓挂于奏者身前,右手执鼓棰敲击细端鼓面,鼓棰用细竹条做成,长40厘米左右,棰头稍大;左手拇指放在粗端鼓框边,用其余四指拍击。演奏技巧丰富,左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和闷鼓点四种,右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滚奏、震奏等多种。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长鼓舞》是最为着名的。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瑶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这天,人们便会如醉如痴地跳起长鼓舞。
长鼓瑶语称"播公",其历史悠久。南宋绍兴二年(1132)五月三日颁发的《十二姓瑶人进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据此已有800多年历史。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与一野牛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一棵树权上。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牛皮蒙成长鼓,日夜敲打以祭盘王。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3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 180-20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40厘米。无论哪种长鼓,均由木质松软的树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涂上油漆,绘上龙风图案。
长鼓的击鼓动作有72套,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
瑶族打长鼓大多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举行。尤以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最为盛行。"还盘王愿"三年一小愿,十二年一大愿;小愿打长鼓三天三夜,大愿则打七天七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此类活动由同姓宗族组织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以村为单位组织,而且不限 于上述节日,国庆节、春节或庆贺丰收时,均可打长鼓。
D. 一般油鼓的制作方法
油鼓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所需要的道具也不复杂,只要一口油锅,一个扇形的漏网,一把不锈钢面粉抹刀,一支长长扁扁的竹篾,一把漏勺就可以了。
将面粉发酵和成稀薄状,勺子舀起,倾斜,面粉如布一般光洁地流下。用竹片或者筷子挑一层薄薄地铺在约巴掌大的平铲上,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馅儿,一般都是肉末,点在中间偏上部位,接着用竹条把中下部分的面粉翻挑上来,整个儿裹住鲜红的肉馅,最后放进油锅里炸至金黄松脆就可以了。因为面粉稀薄,所以一系列的挑铺点裹炸的动作要迅速,以免“破相”。
如图:
E. 架子鼓手工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石子、塑料瓶、剪刀、卡纸、胶布。
1、首先,先将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
2、然后,将塑料瓶的瓶口的挖空。
3、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石子导入到塑料瓶子内。
4、然后,将两个塑料瓶口对口用胶布粘在一起、5、然后,将卡纸裁剪下一段合适大小的卡纸。6、然后,将塑料瓶用卡纸包住。7、然后,用彩带扎好两端即可。8、最后,另一个同样的方法制作,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