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人工平菇快速系袋口的方法图片

人工平菇快速系袋口的方法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06 06:42:26

㈠ 平菇菌袋怎样码才透气而且不容易倒

堆积码放,但是码放的层数不要超过4层,否则会容易栽培袋变形的。各层之间必须有木板隔开,放一层再用木板隔一层,使之架空,不能够直接压在下面的栽培袋上面。
平菇发菌常见问题
一、菌丝不发菌,不吃料
1、发生原因
培养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弱;菌种用量过少;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2、解决办法
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应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参加一些杀菌剂以克制杂菌生长,常用的有多菌灵,应用浓度节制在0.10%-0.15%;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以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菌龄30—35天);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培养料干重的12%-15%为宜;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在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掌握控制石灰或过磷酸钙的用量,尤其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值7—8为宜。
二、平菇菌块不萌发
平菇接种后菌块出现不长杂菌也不萌发、菌丝变黄枯萎等现象,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
1、主要原因
一是菌种老化,生活力弱;二是接种时菌块被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烫伤;三是遇高温天气菌种受高温伤害出现烧菌;四是原料处理不当,没有平晒,由各种微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基中;五是装瓶或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培养料发酸或发臭,产生大量的抑菌物质;六是石灰加入过量,使培养基碱性过高;七是原料中松杉柏木屑较多,芳香油等抑菌物质含量高;八是培养料中加入过多的尿素等化学肥料,使培养料中氨气太重,抑制了菌种的萌发。
2、预防措施
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20~25天菌丝活动力较旺。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培育时间,避免高温伤害。接种时避免烫伤菌丝。配料时适当增加石膏的用量,装瓶装袋后及时灭菌。石灰用量不能过大,一般为2%左右。选用晒干无霉烂的原料,混有松杉柏木屑的原料应自然堆放6个月以上,经日晒雨淋除去芳香油类抑菌物质。根据所选材料加入适量化学肥料,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
三、培养料酸臭
1、发生原因
培养料陈旧,带有大量杂菌;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堆温过高,菌丝生长不良,杂菌趁机大批繁殖;拌料时加入了过多的尿素产生了游离氨气。
2、解决办法
陈旧的棉子壳或代料在配料前应在太阳下暴晒2-3天,并在拌料时加入0.1-0.2%多菌灵;如备料时发现培养料有酸臭味,要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添加适量新料再继续进行发酵,重新装袋接种;拌料时应控制用水;已污染的料应及时挖除,用2%明矾水拌匀除臭;如料已腐烂变黑,只能废弃作为肥料用。
四、菌丝萎缩
1、发生原因
料袋堆垛太高,发酵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料过湿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2、解决办法
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放热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避免装料过多发酵温度过高。
五、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
1、发生原因
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2、解决办法
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六、霉菌污染
平菇上的杂菌绿霉、木霉、毛霉、青霉、曲霉等,生产中感染最多的是绿霉。杂菌感染后,与平菇菌丝争夺养分,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造成绝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从原料准备到菇棚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消毒灭菌,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
1、发生原因
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差或老菇房没有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2、解决办法
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值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拌料前曝晒2—3 天。
(2)选用抗病、高产、无杂菌污染的菌种,加大菌种用量,将菌种用量加大到30%。
(3)拌料时使石灰用量加大到5%,加入0.1—0.2% 多菌灵,或0.5%--1%盐。
(4)采用熟料或高温发酵料栽培。
发酵时间的长短及翻堆次数,要根据气温灵活掌握,高温季节每2天翻堆1次,发酵6—7天,低温季节每3天翻堆1次,发酵8—10天,如用隔年的陈料,应缩短堆制发酵时间,比如用隔年陈棉皮为原料(配方88%棉皮+10%麸子+1%石膏+1%蔗糖)堆积发酵3天最好,料温高,则各类高温微生物的活动增强,用这种发酵料栽培平菇出菇早,产量高,如发酵时间超过5—7天,料温降低,放线菌随温度降低数量依次递减,而某些霉菌活动增强,用这种发酵过头的培养料,平菇菌丝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翻堆时要注意堆表皮125px的料,堆中心料与中间料位置互换,使所有培养料都在堆制中达到60—70度高温,达到彻底杀菌的目的。发酵时间,翻堆次数要灵活掌握,以最终发酵好的培养料手握柔软有弹性,有发酵香味,没有刺鼻臭味,能看见少量白色放线菌丝为好。
(5)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为宜,避免过湿发菌。
发酵好的料,及时装袋,装袋时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好。过干加石灰水,过湿,可加入适量生石灰进行调整。装好袋发菌时,掌握空气相对湿度60%—70%,要在通风良好,空气偏干的环境发菌。当地可以露天发菌,也可在闲置屋里或棚内发菌,但是一定要注意通风,尤其是在棚内发菌可先不盖棚膜,以避免空气相对湿度过大。
(6)袋两端打孔增氧,通风透气。
(7)发菌期袋温应控制在20—25度,最高不能超过28度,发菌一般需20—30天,在此期间,随时注意观查料温,通过倒堆,控制袋温在20—25度,避免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引起烧菌或烧料。
(8)保持环境卫生。菇棚使用前必须清除残留的培养料,垃圾等污染源,并用10%的石灰水涂刷墙、棚顶及地面,或用2—3%的甲醛液喷雾,或每立方米空间用5克硫磺薰蒸,同时,喷0.4%DDV或0.2%的乐果杀灭害虫。进料前,棚内地面和墙上都要撒上生石灰面。
七、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
1、发生原因
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料中氧气不足或料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累过多,抑制了菌丝生长;遇低温天气,积温不够。
2、解决办法
装袋应松紧适宜,扎口不宜过紧,或用针在接种部位扎些通气孔;遇低温,应采取保温措施,减少通风换气次数。
八、软袋
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
1、发生原因 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添加氮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2、解决办法 使用健壮、优质的菌种;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培养料添加的氮素营养适量,切勿过多;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九、菌丝未满袋就出菇
1、发生原因
菌种用量过大;菌种太老,老菌块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未等菌丝完全发满就出菇;发菌场地光线过强,低温或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袋口松开过早;在菌袋中部产生该现象是由于装料不紧,留有空隙加之见光,就会产生子实体。
2、解决办法
控制菌种用量在12%-15%;选用菌龄适宜菌种;注意避光和夜间保温,改善发菌环境,在接种后25-30天内尽量少见光;待菌丝发满后再打开袋口;装袋时利用木棒压紧。

㈡ 袋装平菇种植技术

  1. 平菇培养料来源很多,如棉子壳、锯木屑、稻草、树叶,及其它农作物及蔬菜茎秆等都可用来栽培平菇,通常以棉子壳和稻草为栽培平菇的主料。

  2. 拌料方法——培养料按配方称好原料及药品后,置于一干净房内或空地上,按干料水为1:1.3~1.8加水,用钉钯或铁铲充分拌匀。拌好后的培养料用手捏紧,若指缝间有水渗出但又不滴时,说明水分含量适宜。

  3. 灭菌:塑料袋用宽为22~25厘米低压聚乙烯筒膜,裁成长约40~50厘米的塑料筒,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塑料筒内,将料袋放入大土蒸锅中蒸煮消毒,多袋并放,等上大气后(100℃)维持8~10小时。

  4. 接菌丝:接种时,用镊子从瓶内夹取菌种,直接接入袋内,每个口内接入蚕豆大小的菌种3块,接种用的镊子等工具要预先消毒,可用肥皂水洗,酒精抹或高锰酸钾液抹均可,接种动作要快,接种时不要说话,菌种应选健壮、菌龄短、无杂菌感染的好种,从各个环节防止杂菌侵入。

  5. 菌丝保护:接种后,将料袋置于干净通风的房里堆置发菌,冬季和早春可大堆堆放,双行排列,堆高1米左右,上盖薄膜、草帘等保温材料,秋季和春末只能单行排列,以三至四层为宜。

  6. 管理保护:菌丝长满袋后,就要及时移入出菇室,将菌袋单行排列,同以5~7层为好,行与行之间留70~80厘米宽的距离,要求每日通风换气1~2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过地面浇水及向袋上、空气喷雾,提高空气湿度

㈢ 平菇装袋要怎样做呢

将原辅料混合搅拌均匀,边扑边加水,使料湿度达60%左右, 堆成高1米的长方形堆堆积发酵,诱发杂菌。当料堆全部腐熟以 后,组织人工装袋,装袋尽量用装袋机,要求袋要装紧装实,栽培袋 选用(25X45X0. 003)厘米的聚乙烯塑袋,菌袋装好后一端用包装 带扎紧。

㈣ 平菇菌包怎么开口

平菇菌袋开口方法很多。圆形口,一字型口都可以。

㈤ 平菇的种植



六、平菇发酵栽培菌袋制作

棉籽壳和玉米芯均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播期必须掌握秋季8—11月进行,最佳黄金播种期为秋季9—10月,其余时间我们不提倡播种,否则,播种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生产配方:

①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2公斤,多菌灵0.2%

②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20公斤,多菌灵0.2%

③玉米芯85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5公斤,尿素0.2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

④玉米芯850公斤,麸皮10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尿素2公斤,复合肥10公斤,石灰30公斤,多菌灵0.2%

⑴发酵处理 先将辅料混匀加入棉籽壳或玉米芯中,再用清水调湿,不易吸湿的原料,如复合肥,应事先单独浸泡或压成粉状加入,培养料经调湿拌匀后,便可建堆。

料堆一般建成1.2—1.5米、高0.8—1.2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250公斤干料,最好能达到5000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建堆时,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蹋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5cm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cm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包、蛇皮带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

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2—3天,在表层25cm左右深处,料温升到55——60℃时,开始计时,维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推,翻推要领是,把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层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互换位置,翻堆后,重新建堆,打气孔和覆盖的要求,与初建堆时基本相同,当料堆温度再次升到55——60℃时,仍保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重新建好料堆。平菇培养料堆积发酵,一般需要翻堆3次,堆期依气温不同约5——7天,当培养料色泽均匀转深,质地变得柔软,料内出现较多白色防线菌、闻不到氨、臭、酸味时,便可拆堆终止发酵。拆堆后,等料温降到30℃左右时,就可装袋播种。

⑵发酵过程注意事项:①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当气温在20℃以上时最有利于发酵,若气温低,发酵时间要延长,应特别注意保温。②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发酵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当水分高于70%以上,培养料会发粘发臭或腐败变酸,料温上升缓慢;当水分低于50%时,会出现烧堆的“冒烟现象”。出现以上情况时,要马上散退调节水分后再重新建堆。③培养料发酵期间,不要让太阳直射和雨淋。④堆的形状大小也影响发酵过程,一般堆积发酵一堆不能少于250千克培养料。堆的形状以梯形长堆为好。料多时增加堆的长度,这样建堆可以保持堆内外差别小,发酵比较均匀。

⑶调整发酵料的水份 将发酵前的水份掌握在培养料有水渗出且有3—4滴为宜,因发酵过程中水份自然减少,发酵后装袋的水份应掌握在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间有水印、但无水渗出为宜。注意,在装袋前调整水份含水量时,要以“宁干勿湿”为原则。

⑷装袋接种 装袋接种方法同半生料栽培完全一样,不需任何灭菌消毒,采取就地露天开放接种。

三层菌种播种法:如果老场地杂菌基数较多或迟于10月底播种,可采用微孔通气三层军种播种法,用这种方法袋栽发菌速度快,比两层菌种方法快10—12天,减少了杂菌污染机会。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出菇期洞眼内会出小菇,给管理造成麻烦,二是不利于补水,因补水后滞留在袋底的水会从洞眼流出,对整个产菇期的产量将有影响。具体微孔通气方法为:装料时,在袋中间多放一层菌种,除两头放菌种、打洞眼均按常规外,还要在中间菌种层上用细针沿一圈菌种部位均匀刺10—12个小孔,另外在料袋堆发菌时,要成井字形放,即使是低温,也不能采用“袋靠袋”码堆发菌。否则,袋与袋之间会堵住针眼,影响中间层菌种透气或造成菌种缺氧死亡,严重的还会造成菌袋生绿霉。
3、品种的合理选择

以华东地区为例,夏季出菇品种应选择高温型品种,早秋及春季出菇品种应选择广温偏高型菌株,秋冬出菇应选择广温偏低型菌株。

4、菌种的准备

平菇的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菌龄为7—8天,棉籽壳原种菌龄为25—30天,棉籽壳栽培种菌龄为20—25天,料袋播种后从播种至出菇为30—35天,出菇周期(即从头潮—尾潮)约为3—6个月。因此,在栽培之前,菇农应推算时间掌握时机,适时制种。

5、菌袋规格的选择

熟料菌袋制作工序较为复杂,搬动次数多,袋膜被损坏的可能性极大,此外,培养料经高温熟化后极易染菌,所以,袋膜要有一定的厚度,通常低压聚乙烯袋膜厚度一选择3丝左右为宜,筒膜过厚,既不经济,也无必要;如果过薄,容易造成破损,致使污染率上升。筒袋宽度和长度的选择取决于季节,一般夏季、早秋应选用宽20—22cm×长40cm×厚3丝为宜,以防止料袋大、积温高、难出菇。中秋及晚秋选用22—25cm×45cm×3丝为适宜,料袋大,营养足,出菇期长。

6、熟料栽培配方:

①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

②棉籽壳95公斤、麸皮或玉米面任一种5公斤、复合肥10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

③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30公斤、多菌灵0.2%

④玉米芯85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5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

⑤玉米芯85公斤、木屑400公斤、麸皮15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20公斤、多菌灵0.2%

⑥棉籽壳45公斤、木屑45公斤、麸皮12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2公斤、多菌灵0.2%

⑦玉米芯400公斤、木屑400公斤、麸皮15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20公斤、多菌灵0.2%

以上配方中,多菌灵用量为0.2%,是指1000公斤干料加入2公斤多菌灵,如场地污染严重的也可用0.1%的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替代多菌灵,防霉效果更好。

有人要问,既然熟料栽培,为什么还要加入多菌灵或克霉增产灵?因为多菌灵遇高温不会分解,菌丝发菌过程中,会抑制杂菌的滋生,加入多菌灵对提高料袋发菌成品率大有好处。

在熟料栽培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杂菌的污染料袋(利用半生料和发酵料袋培时也会产生),我们认为只要没有出菇,即使是绿霉污染袋,也可进行再利用。最关键一条,是要把污染袋料及时倒出晒干,贮藏起来备用。经试验,用坏料再进行熟料栽培,生产出来的平菇质量及产量均比用好料下降20—30%。坏料利用配方为:

④半生料或发酵料产生的坏料(玉米芯或棉籽壳)97公斤、麸皮或玉米面3公斤、石灰1公斤

⑤熟料产生的坏料(玉米芯或棉籽壳)93公斤、麸皮或玉米面7公斤

7、拌料

按照选定的培养基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和清水,因为玉米芯或棉籽壳较难吸水,开始拌料时,水分适当大一些,混合搅拌,先把堆成“山”形的干料从尖端中间挖向四周,使其形成凹陷形,再把清水导入凹陷处,用锄头或锨把凹陷处逐步向四周扩大,使水分逐渐渗透,当水份被干物质吸收后,把铺平的料用锨重新整成“山”形料堆,并再次将料堆挖开,按此法反复搅拌3—4次,然后把拌匀的料打成堆,仿照半生料栽培培养料的处理进行堆闷12—18小时。堆闷二个好处,一是利用发酵热使培养料熟化并得到软化,二是使料中水份吸均匀,并将多余水份自然流入地面,有条件的可用拌料机进行拌料,可大大提高工效和拌料质量。

考虑到高温灭菌要消耗培养料中的一部分水份,装袋前的水份控制要比半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料的水份偏多一点,即手握培养料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

8、装袋

先打开一端袋口,向筒内装料,装料松紧度要达到手按料袋有弹性,当料袋至距袋口7—9cm时,将料表面压平,把袋口薄膜稍微收拢后,用线绳扎紧,有条件者可用装袋机操作,不仅效益高,而且装料松紧一致、均匀。装好后,可直接进行常压锅灭菌。为防止培养料变酸和变质,装好的料袋应及时进行高温灭菌,常压蒸汽灭菌时,温度上升速度宜快,最好在4—5小时内使灶内温度达到100℃,并保持此温度13—15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再利用余热闷闭8小时再出锅,当出锅后的料袋温度降到28—30℃时,应及时接入菌种。

9、平菇熟料袋栽开放式接种

平菇熟料袋栽接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菌种接入袋口,系上套环,另一种是将菌种接入袋口,然后用线绳直接扎口。用线绳直接扎口以往做法是不扎紧袋口,留一些空隙透气,但最大弊病是菌丝发菌过程中易遭虫害。现在我们要求如用线绳扎口法,应该每个袋口都要扎紧,扎口后,还要在袋两头菌种块部位用细针各刺4—6个眼。注意:①选用家用针或缝纫机针刺孔,刺孔位置不要偏离菌种部位,以免引起杂菌污染。②凡接种的袋口都要刺眼,不能漏掉,万一漏掉在后天观察中要及时补刺。袋一头刺眼的菌丝长速快、旺盛、而另一头因没有刺眼,袋头种块只萌发而不吃料生长。

因熟料栽培劳动强度大,如果每个菌袋都用接种箱接种,其花工量太大,菇农不愿接受,但敞开接种又怕污染,有个别用户在老场地连续种植,敞开接种其污染率已超过20%,即接种100袋,就有20袋杂菌污染。本所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一下五种方法对接种成品的影响。

⑴完全开放式操作

不需任何消毒灭菌,在大棚内直接完全开放式接种,经试验,在新场地接种料袋成功率93%,在老场地接种料袋成功率只有82%,如在三年以上老场地或环境卫生较差的地方开放接种,即使加大播种量,接种成功率也只有75%。

⑵半开放式操作

接种前先准备干净的室内,如菇农在外租地种菇,条件有限,可在大棚内用塑料薄膜隔一小间,待菌袋冷却到25℃时,连同待接菌种及各种接种工具一起放进接种室,用气雾消毒剂熏蒸一次,用量为每立方米2克,消毒1小时等烟雾散去后,操作者即进去敞开接种,如果接种室内再没有一个缓冲间,在缓冲间内事先对操作者所穿的衣服一起进行熏蒸消毒,人进入接种室前换下衣服去接种接种成功率会大大提高。接

种时,先把菌种掰开蚕豆粒大小,然后,把菌袋口解开,用手抓半把菌种,放入袋口,再将袋口薄膜收拢,套上出菇套环,并将袋口薄膜多出部分翻卷套环内,用车胎皮圈固定套环,再用一层报纸封口,扎上皮圈。按此方法,在将另一端接上菌种,并封好袋口。接种时注意:尽量将菌种填满套环口,因套环内透气好,种块3—4天既可萌发封面,杂菌污染机会极少。也可用线绳直接扎口法(前面已讲过),经试验象这样用药物熏蒸消毒后接种方法,即使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设缓冲间的料袋成功率可达到97%,而不设缓冲间的料袋成功率只有94%。

⑶环保操作之一

还在以上环境,接种前不用药剂消毒,直接在离子风接种(开机半小时后操作),三人在离子风前配合操作,成功率可达97%

⑷环保操作之二

还在以上环境,不用药剂消毒、不使用离子风接种机,先用臭氧发生器对室内(包括缓冲间和接种室)消毒半小时,关机1小时后,操作者进入缓冲间换衣服后再进入接种室,经试验,料袋成功率高达98%(如不设缓冲间,料袋成功率只有95%)。

⑸精细环保操作

对以上环境不要药剂消毒,先打开臭氧发生器工作半小时,对缓冲间及接种室进行全方位杀菌,关机1小时后再在缓冲间换衣服后进入接种室,按常规接种,并在离子风接种前接种,三人配合操作,成功率100%。

八、平菇发菌期管理技术

半生料或发酵料或熟料菌袋接种后,应移入发菌场地排放,进行菌丝培养阶段管理。

一熟料菌袋的菌丝培养

熟料菌袋发菌管理的技术关键是:合理排放堆码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熟料菌袋的料温变幅较小,菌袋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为了能合理控制发菌温度,菌袋的排放形式一定要受环境温度影响,当气温在20—26℃时,菌袋可采用、井字型堆码,堆高5—8层菌袋;当气温上升到28℃以上时,堆高要降到2—4层,同时要加强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0℃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场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33℃以下。

正常情况下,采用堆积集中式发菌的菌袋,每7—10天要倒袋翻堆一次,若袋堆内温度上升过快,则应及时提早倒袋翻堆,翻堆时,应调换上下内外菌袋的位置,以调节袋内温度与袋料湿度,改善袋内水份分布状况和袋间受压透气状况,促进菌丝均衡生长。同时,可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趋势,调整菌袋的排放密度和堆码高度。熟料菌袋随着菌丝不断生长,菌袋温度会随之上升。因而,要特别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栽培者必须牢记,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菇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

二半生料或发酵料菌袋的菌丝培养

菌袋培养的通风主要是通过打开大棚两头和支开大棚两旁薄膜实现的,在发菌阶段要确保空气大通流,严禁关闭通风口,否则会造成大批菌袋烧菌而报废,具体管理措施为:

⑴合理排放菌袋,严格控制料温生料栽培料量多,接种量大,料内各种微生物繁殖活动聚积的发酵热和平菇菌丝生长产生的生物热,会促使料温上升、菌袋发热,这种特性,在菌袋处于低温季节堆积发菌不加温培养时,有很好的自身供热式增温效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有利,是生料袋栽优势所在。但8—10月半生料栽培安全期内,特别是气温较高的8月份,这种增温效应则很容易形成烧菌,所以合理排放菌袋,严格控制料温,防止菌袋烧菌,是生料菌袋发菌管理的重点工作。与熟料菌袋相比,半生料菌袋比熟料菌袋产温要高5℃左右,通常,在气温20℃左右时,菌袋可采用井字型排列,每墩可放4—5层,墩与墩间距20cm,当气温在25℃时,菌袋只能贴地单层散放或每墩不超过三层排放;当气温在30℃时,菌袋内温度即达到35℃,除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大棚两边薄膜外,还要往棚顶薄膜内外及菌袋上升到38℃,菌丝全部停止生长,如果连续三天38℃高温,大量鬼伞菌就相继出现;当温度上升到40℃时,灰白或浅白色平菇品种连续12小时,就会使菌丝烧死而报废,而灰色或黑色平菇品种菌丝连续6小时就会死亡。由此看出,浅白色平菇菌丝耐高温能力大于灰黑色品种,建议灰黑色或黑色品种如采用半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投料时间不要过早。

⑵加强倒袋翻堆和俭杂工作 翻堆工作一方面可以控制料温过高或袋料内过于闷湿而引起的污染率上升,另一方面能及早发现并检出被浸染的菌袋,防止受害程度加重,半生料或发酵料菌袋的检杂工作应贯穿整个发菌期,特别是发菌前期和中期尤为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主意要点:①接种后2—3天,经检查,菌种未萌发,多属于未打透气孔,应立即补打洞眼。②接种后2—5天,菌种块萌发,但不吃料,多属于袋内温度的问题,特别是菌种层周围温度太高,超过34℃,应立即降低培养温度,采用单层散放,贴地发菌。③发菌中期,如发现袋中间有少许毛霉、黄曲霉,只要不是绿霉,都不要惊慌,这类菌袋经正常管理和培养后,平菇菌丝都能最终压住或盖没污染区域,并能正常出菇。如发现个别菌袋水份偏大,多余积水沉淀在袋底部,可将菌袋立放在地面上,让水通过透气透气孔流出。④凡污染绿霉,已无法挽救的菌袋,则应及时清理出场地,倒出晒干贮藏,供以后熟料栽培二次再利用,以免污染生产环境或传染给健康菌袋。

三发菌后期管理工作

无论是半生料菌袋或发酵料菌袋,还是熟料菌袋,发菌后期管理方法则基本相同,当菌丝长至料袋3/4时,即可进行摧蕾管理,菌袋排放仍按原来发菌阶段方式,不要急于墙式码堆,在气温较高季节,过早码堆,料温升高,不能满足出菇条件,菌丝繁殖时间拉长,形成菌皮。菌皮过厚,不但造成培养料养份无效损耗,还会阻、碍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出菇时间向后推迟20—30天。

气温较高季节摧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间旁薄膜,让冷湿空气直接袭击菌袋,每天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一次,以减低袋温,人工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通常,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丝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粒状的原基时,即菌袋培养已达到生理成熟,等菌袋原基有70%出现(即100袋料筒有70袋现蕾时),即可就地墙式码堆出菇。

如因品种选择不对路或天气反常气温高等原因,菌袋形成了很厚的菌皮,甚至菌皮上长了很多刺,生产者也不要着慌,这类料袋坏不了,但会推迟一个月等温度较低时才出菇。总之,产生菌皮的料袋总产量和产菇效益都要下降,此时的管理方法是:应立即散放料袋,降低袋温,用线绳扎口的栽培袋要用刀片按“| | |”形在袋两头菌皮上划三道刀痕,刀缝长6cm左右、深1cm左右;套圈的栽培袋要揭开报纸,并将套环内老菌块扒去。管理要点为,每天中午喷水一次,按照常规保湿、通风管理,等待现蕾。

九、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

一出菇前袋口处理

凡袋口采用套环报纸封面的熟料菌袋,应该封口纸完全除去;凡采用线绳扎口、微孔刺眼的熟料菌袋要在菌丝发满后现蕾前,依品种不同而分别管理,是浅白色或灰白色白色菇种的要用筷子粗的铁钉分别在两头打4个眼(因以前的刺眼太小,不利于发菇),以利洞眼内形成菇体,是灰色或黑色品种的,要解开扎口线,拉开袋头,再系上出菇套环;凡袋口采用打洞透气发菌的半生料和发酵料菌袋,要依品种情况分别对待:①灰白或浅白色品种,可保持原状态,让其在透气孔内自然形成原基。不打开袋口,既可保住料内水份,又因出菇集中、菇根干净、商品价值高。②灰色或黑色品种,因好气性强、菇脚粗,在透气孔内菇蕾冒不出来,所以,袋料菌丝一经发好,在现原基前就将袋两头系上出菇套环,不必盖报纸。

二码堆

在出菇场所堆前,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菇体带泥或有利于洁净管理。以半地下大棚内码堆为例,排袋时要按单行排放菌袋,一层一层的堆码菌袋,每层7—9个菌袋,高放6—7个菌袋,袋与袋之间不要紧靠在一起,要相隔1cm,以透气、散热之用,夏季及早秋出菇还要在每层菌袋之间用二根竹竿隔开,以防袋层之间升温烧袋,造成下潮菇迟迟不转或细菌性病毒污染,这一点请菇农特别引起注意。为防止菌袋滑脱、菌墙倒塌,要充分利用墙体作依托,在底层靠走道的菌袋旁打安全桩。为了有利于出菇管理,出菇菌袋排放时还应该注意,生理成熟接近的菌袋要相对集中堆码,防止菌墙出菇不齐。

三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内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此时,菇场内不宜过暗,不能郁闷,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和空间每天喷雾一次以加强环境湿度外,不必进行通风管理,菌袋两头系上套环的因不盖报纸菌丝会裸露在空气中,所以管理上应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除刚系上套环时2天内不喷水外,以后每天都要将地面喷湿,还要对套环内菌丝以雾状水喷雾保湿。

当袋口或套环内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小嫩弱,对水份和风吹比较敏感,这时,管理的重点是:①切勿对原基喷水,否则造成大批菇蕾死亡。②不需通风换气,具有适当CO2浓度的封闭管理能促进原基的发生,也可依此调节原基的发生密度,即通风过早,原基会大批死亡,通风过迟或湿度大,原基成活数目增多。原基成活率过高也不是好事,会给疏蕾管理带来麻烦,一旦原基满足了要求,就必须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的供应,否则会产生畸形菇。

四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应及时揭开棚两边通风口,让空气在日夜24小时内都要形成对流,注意:空气对流量要随珊瑚期到成菇期逐渐加大。如果进入珊瑚期后,让不通风,或空气不能形成对流,菇体将只长菌柄,不长盖,形成金针菇类形。珊瑚期通风应缓慢进行,通风大小主要靠每个通风口的敞开度来调节的。珊瑚期因需氧量还较少,敞开通风口1/4即可,若风力太强,气流过快,会造成小菇干枯,湿度管理还是依照每天喷雾一次,如遇干燥天气,出菇部位也可喷雾,一掠而过,这对防止小菇干枯和促进菌盖、菌柄分化非常必要。

除抓好通风和湿度管理外,疏蕾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颈圈出菇,因出菇集中不需要疏蕾,半生料或发酵料袋栽两头因有透气孔,每个洞眼都有可能形成菌蕾,这时,应在每袋两头各选1—2茁肥嫩的菇蕾,去除其它洞眼菇蕾(小菇蕾仍可在集市上出售),让选留下的菇蕾集中生长,形成大菇、优质菇,如果不进行疏蕾,特别是头潮菇,出菇太多,因互相争夺营养,从而使菇形变小,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也大大降价,菌蕾疏选工作一直持续到三潮菇结束。

套环出菇可不进行疏蕾管理,因出菇集中,可自然形成大菇,但有的菇农将套环直径做得过大或管理时湿度过大,将套环内原基成活个数明显增多,甚至成堆出现,这时也要进行疏蕾处理,即用刀割去套环下一半菇蕾,让其上一半集中生长,否则,会造成大量长柄菇或喇叭菇。

五成形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直径长到1cm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响应增加,并可直接向菇盖上喷水,喷水量以湿润菌盖但不积水为标准,灰白或浅白色品种对积水还较适应,无异常反应,但灰黑色品种对积水就敏感,极易产生黄斑。菌盖积水是菇体发病的主要原应,应尽量避免。喷水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4时各1次,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对氧气和水份的要求也俱增,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口敞开度也应由1/4到全部揭开,且要日夜通风。通风和喷水管理要机动灵活,雨天、雾天应加大通风量,少喷水,以促进菇体迅速发育;若遇到刮风天气,要多喷水,保持湿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止菇体失水过快、干枯。另外,喷水后千万不能关闭通风口,防止菇体吸水后缺氧,以至营养输送受到阻碍,造成小菇发黄或成批死亡。特别注意:喷水后立即关闭通风口是造成黄菇、死菇祸手之一,应引起菇农重视。总之,整个长菇阶段,棚内应有良好的湿度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子实体发生病害。气温较高季节,由于袋层之间用竹竿隔开,出菇也快,大,还可有利于下潮菇快速发生。

当头潮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收,一般头潮菇生长迅速,菇体幼嫩肥大,产量高,品质好。灰白或浅白菇头潮菇转化率可达50%左右,灰黑菇可达80%左右。

六采收

平菇成熟的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菇单丛重量达到最大值,生理成熟也最高,虽其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初熟期,但菌盖边缘韧性较好,菌盖损率不高,菌肉厚、大、肥嫩,商品外观较理想,售价也高。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菇体老熟,会大量散发孢子散落散落到其他小菇上,也会造成其它小菇未老先衰。采收时,袋栽洞眼出菇的,用手按住菇丛基部,轻轻旋钮就可,采下来的菇柄短或无柄,大小适中,市场畅销。若是袋栽套环出菇的,采下的菇因带有基料还哟啊用利刀削去菇根。套环出的菇比洞眼出的菇菌柄要稍长,属正常。采收后,应将袋口残留菇根、死根等清除干净,接着进入转潮期管理。

㈥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在网上购买现成的小菌包,现在很多商家推出了家用菌包,简单易学号称傻瓜式种菌。受到菌包后,拿出菌包,在菌包一端用刀子隔开封口,然后在封口划开一个十字。把菌包置于阴凉处,每天早晚用水壶在封口那端喷水,保持菌包的湿润,但喷水也不宜过多。根据当地的气温、湿度等环境影响,出菇的时间不经相同,大概在5-10天出菇,10-20天就可以收获了。
一般的种植方法
1、种植时间:平菇多在春季、秋季、冬季进行栽培,在北方地区一般是从9月开始播种,一直播到第二年的2月底,夏季高温季节虽然也能栽培种植,但是病虫害比较严重,产量也比较低。
2、场所消毒:平菇种植的场所要处理好,应采取石灰水刷墙、生石灰撒地的方法来消毒,也可以使用硫磺熏蒸,通过消毒杀菌处理后,这样才能更好的有利于平菇的生长。
3、准备原料:培育平菇的原料很多,比如玉米秸、玉米心、麦秸、稻草、野草、麸皮、木屑等,可用麦秸60%、玉米秆40%来配制,也可用野草50%、玉米心50%来配制。注意,如果使用玉米秆或玉米心,在使用前要用铡刀切成豌豆大小的颗粒,不能使用发霉的秸秆,如果使用草料的话,要切成2-4厘米长的小段。
4、装袋杀菌:将配制好的原料装入袋子里面,然后压成菌棒放入蒸汽锅中蒸汽消毒处理,放进密封的环境下,促使慢慢发酵。
5、接种菌丝:选择合适的菌种,在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在无菌环境中接入菌丝。接种之后要加强养护管理,保持充足的散射光,向空中喷雾保持空气湿度,注意通风换气。

㈦ 平菇种植技术

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一母种制作
配方①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② 小麦50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3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以上配方均适应平菇菌丝生长,现介绍配方②制作方法:选择质量好的小麦500克,放进锅内,加水1500毫升,水烧开后,煮沸10分钟,然后用千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若滤汁不足1000毫升,则加水补足,然后将琼脂、蛋白胨、糖等全部加入,加热至全部溶化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分装时,注意勿使试管口沾附培养基,装好后,立即用棉花塞口,用绳子每10支一捆缚好。然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在1.2公斤/米3压力下,维持40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使之凝固成斜面,倾斜度以斜面达到管长1/2长度为宜,冷却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
母种转扩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继代母种的纯正,一般科研单位出售的均为一级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以满足原种生产的要求,每支可扩接20—40支,但转管次数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2次,以免削弱菌丝生活力和减低出菇率,无条件转扩的,也可引进一级母种直接转扩原种,则效果更好。

二原种制作
⑴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25%多菌灵,水135公斤
由于棉籽壳吸水较慢,拌料后须整理成小堆,待4小时充分吸湿后,再进行瓶装,装好瓶后,在料中央打一个直径2cm、深3cm的洞穴,有利于接入的母种块加快萌发、生长,以棉籽壳为主培养基原种菌龄约为25天左右。
⑵小麦、棉籽壳培养基 小麦40公斤、棉籽壳60公斤、石膏粉1公斤、水适量
制种用的小麦要干燥、色鲜、无霉变,先将麦粒浸入1—2%的石灰水和0.2%多菌灵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时,水面要高出麦粒10—15cm,浸泡时间大约需浸18—20小时,15℃左右时需浸30—36小时,将浸好的麦粒捞出,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凉,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度干后,可与棉籽壳、石膏粉等混合拌匀,接着装入瓶中。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震动,以利基质结物,塞上棉塞,然后进行消毒灭菌。由于麦粒培养基透气性好,营养足,菌丝17—22天即可发满,且质量也最好。
⑶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棉籽壳30公斤、木屑55公斤、麸皮15公斤、复合肥1公斤、水135公斤,该培养基因木屑成份比例大,制作好的菌种虽不够洁白,但含水量足,菌种质量好,且不易老化,笔者建议原种容器可以是900ml专用菌种瓶,也可以用500ml医院用盐水瓶代替。无玻璃瓶的,可以用14×28×0.05的
( 3 )
丙烯袋,袋口系无棉盖体,也可用颈圈加盖棉塞,原种栽培料的灭菌要同母种培养基灭菌同样严格,不同的培养基,其灭菌程度和时间亦有差异,棉籽壳或木屑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14—15小时即可;麦粒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5小时,麦粒培养基不要常压灭菌,否则菌丝生长细弱、无力。因为小麦内部有一种酶的营养物质,必须在高压下才能释放出来。
母种接入原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消毒药剂采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斜面培养基横割成4—5块,第一块要割长一些,因为培养基较薄、易干燥而影响发菌,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移入原种瓶内培养基中央洞穴内,每瓶接种一块,麦粒培养基没有洞穴,接种后最好抖动瓶身,使少量麦粒盖住种块,这样,菌种块在空穴内或培养基下,由于湿度高,能很快萌发,并吃料生长。原种培养温度以20—26℃为宜,培养室的窗户要用黑布遮光,以免菌丝受光照的影响,造成原基过早出现老化。发现杂菌感染,就要及时淘汰。经过严格筛选,平菇菌丝延伸过程中,色白、粗壮、富有弹性、并布满全瓶,即为合格原种。
三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因高压丙烯袋较透明,能明显观察内部菌丝生长情况,如果用一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33cm×5丝丙烯折角袋,如果采用两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5丝丙烯筒料,栽培种配方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
⑴木屑、棉籽壳培养基 木屑40公斤、棉籽壳40公斤、麸皮1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
木屑最好选用相隔半年以上的陈木屑,麸皮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此配方培养的菌丝虽不如纯棉籽壳培养基洁白,但菌丝生长结合力强、紧密度高、耐老化,且不易出菇,存放时间长,17×40袋两头接种制作的菌种,菌龄为35—40天。
⑵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100公斤、麸皮 5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
先将棉籽壳预湿,然后把麸皮、复合肥(事先压成粉状)混入料内,加水拌匀,棉籽壳培养基17×45袋两头接种,菌龄为25—30天。
⑶玉米芯培养基 玉米芯8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
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在用1%生石灰水拌好,堆闷24小时后,拌入各种辅料,玉米芯培养基与棉籽壳培养基菌龄大致相同。
制作栽培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份恰到好处,含水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含水量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长受阻。常用感观测定,即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宜,也可按照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或掷进堆四分五裂或落地即散为标准,其含水量较为适中。
配制好的培养料,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装袋,每小时200袋以上,使用机器装袋,松紧均匀,省工省时,效率高。但劳力不缺的地方,也可用手工装袋,人工装袋应边装边压实,用力要均匀,要做到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直接用扎线扎紧即可,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100℃要维持12—15小时再停火,等温度自然下降到60℃时,才能打开蒸锅取出料袋。
待袋料温度降到25℃左右时,即可接种,转接栽培种按严格要求,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离子风接种进行无菌接种。接种箱消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2克)熏蒸半小时,在箱内先将原种用长柄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种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尔后,用塑料袋扎绳扎好。注意,扎线不要扎得太紧,防止菌种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太松,以防袋口落入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感染,松劲度掌握在“肉眼能看到缝隙或能吹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于扎口中心位置,这样可有利于种块尽早封面,此种接种方法为线绳扎口法。
也可用塑料袋+无棉盖体法培养栽培种,也可用塑料袋+套环塞棉花法培养栽培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川菇农常用的,将袋口系上出菇套环接入原种后,再盖上二层报纸,笔者认为以套环塞棉花法培养的栽培种,污染率最低,且质量最好。
( 4 )
接种后的种袋要及时移入培养室内培养,用线绳扎口法的还要用菇虫净粉剂将每个袋口进行喷施一下,其目的是让药粉吸收附在袋口,以防止菌袋培养过程中虫从口入。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特别是老菇场,为达到万无一失,防止菌螨、菌蝇进入袋口内部产卵,必须每隔7天对地面、窗户、周围环境用敌杀死或氧化乐果农药液进行喷雾一次。在菌丝生长后期,采用线绳扎口法的如果发现菌丝生长特别慢,可用手拉一下拉袋口,使袋口空隙加大,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袋内,以加速菌丝生长。
栽培种的质量鉴别
菌种质量的好坏,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方法,主要靠外观鉴定,一看长势,二看纯度,三看菌龄,菌丝长势要旺盛、浓密、洁白。菌丝纯度主要看无红、绿、黑等杂色斑点,菌丝上下一体,无抑制线。菌龄主要看菌丝无萎缩老化现象。所谓合格平菇菌种,其主要标准是,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收缩、不干涸。
栽培种菌龄以菌丝发到底后5后至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出现少量原基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大,有弹性,移植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一般来说,低温下培养的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长一些,对菌种质量不明显影响。但在高温下培养,即使菌种不出菇,也不能随意延长时间,因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份,同时还会加快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已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或杂菌的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否则,应用到生产中,轻者减产,重者无收。

㈧ 平菇种植怎么样划口

㈨ 平菇塑料袋怎么结

如果条件比较宽裕,建议使用铝锭扎口机,方便迅速。如果是熟料栽培,接种就需要用天宇老师发明那个接种工具。这样很适合较大规模生产。

㈩ 平菇菌袋怎么制作

具体步骤:

1、收到菌包后,准备一个大一些的塑料桶或者纸箱(纸箱的话最好在里边垫上一张防水薄膜),在里边倒入一小杯水,把菌包封口处的报纸撕掉,然后将菌包在塑料桶里边。(当然有泡沫箱的话,也可以把这些菌包放在泡沫箱里面)。

(10)人工平菇快速系袋口的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病害防治

病害常见以下两类:

1、在栽培过程中,环境条件及管理方法不妥,造成反常的生理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生理性病害。

菌丝风长:菌丝表层气生菌丝浓密,影响出菇。形成菌丝风长的原因主要是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所致。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即可。

平菇的大脚菇:子实体菌盖极小,菌柄粗长。这主要是缺氧、通风不良造成的。只要加强通风,注意光线即可防止。

平菇枯萎:菇蕾或子实体生长停滞,逐步萎缩、变干枯死、腐烂。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分不足,通风过大。防止办法,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不使料面干燥,通风时切勿让风直吹菇蕾或子实体。

平菇药害:子实体喷药后(敌敌畏),菌盖停止生长,边缘形成一条黑边、翻卷。要禁止使用一些有害的农药。

锈斑:平菇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形成的。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2、子实体被其他杂菌污染致使发病或死亡,我们称为浸染质病害。

平菇常见的病是干泡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长。其症状为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出现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

防治法: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病区喷2%甲醛液或1:500倍多菌灵。

阅读全文

与人工平菇快速系袋口的方法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41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93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17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500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67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47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13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80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28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33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62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601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96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64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801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61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15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63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6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