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简述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

简述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5 06:04:07

❶ 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六种:____、榜样教育法、____、自我教育法____、____。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法、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❷ 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一、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我国学校的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具体如下:

(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①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②其他各科教学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二、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它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三、六大常用的德育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说服教育法:

①说服教育法:

又称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中小学德育中最基本的方法。

②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两类:

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 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③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榜样示范法:

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陶冶教育法:

①陶冶教育法:

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②陶冶教育法的方式:

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

我国古代教育注意用音乐和诗歌陶冶学生,孟子曾说过“: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实际锻炼法:

①实际锻炼法:

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②锻炼的方式:

主要有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❸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所谓德育,是指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王国维说:“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把美系和伦理学用之于教育实践的德育与美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系。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❹ 德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德育方法,是为进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在现代德育工作中应着重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一般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以下几种: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2)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对学生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
(4)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艺典型形象。
2、品德评价法
这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1)要使学生不仅成为评价的对象而且成为评价的主体。(2)品德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要贯彻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方法。
3.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方式。
4.实践锻炼法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主动性。

❺ 德育方法。。。

德育的过程就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自身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德育和品德:品德是人的发展过程。德育是对于人的发展过程中的调节和指导,教育者只有按照受教育者自身的品德发展规律。德育是调节的过程。德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组织者发行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德育的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现有的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总起来说是一种社会矛盾。德育的基本规律:情感,知,意志,行为(衡量德育水平高低的最高标准)以知为起点,行为终点,但是也可以情感教育为起点。引起受教育者内部的思想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发展过程,是交往活动和统一多方面因素的。德育原则是指导德育活动的纲领,对于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德育组织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德育原则: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和个人原则,尊敬信任和严格要求原则,正面疏导和纪律要求原则,积极引导和克服消极原则,一致性和长期性原则。德育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价值澄清模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为达到德育的目标的渠道。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思想道德课和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班主任课,共青团,班会等。德育方法:为完成德育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德育的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陶冶熏陶法,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的指导法。影响德育方法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学生身心发展发的规律和个性。我国德育的途径: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基地,革命教育滴我国德育的问题:重智力教育,轻德育,忽视德育的首要地位。德育目标不切实际德育内容脱离生活知行不统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形式主义和夸张主义盛行改革趋势:重视德育的首要地位德育目标要切合实际德育内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行为习惯,个性和品质发展水平相适应知行统一:社会实践工作德育方法应该多种多样应该因地制宜

❻ 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践锻炼法,
4、情境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自我教育法,

❼ 德育原则和方法

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原则(principlesofmoralecation)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德育规律的体现,受德育目的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是制订德育计划,选择德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提出言行一致、因材施教、以身作则、长善救失、笃志、自省、锻炼意志等原则。宋代朱熹主张知为先,行为重,积极教育与消极预防结合。

❽ 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有哪些

一、榜样激励法

通过优秀人物、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事迹来影响学生。例如向学生讲述雷锋、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都崇拜英雄、善于模仿,用真实的实例来教育学生更能感染激励学生,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真诚说教法

意思品德教育课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讲授,对学生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确善恶是非标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

三、实践锻炼法

让学生参与学校、社会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到敬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良好品格。

四、思维训练法

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五、情感陶冶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方法。

六、理想激励法

以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从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七、行为训练法

通过道德实践和奖励、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

❾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需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德育的基本方法

(1)说服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阅读全文

与简述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41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93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17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500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67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47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13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80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28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33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62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601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96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64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801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61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15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63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6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