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寒暄语有哪些
惠书敬悉,迟复为歉。近来寒暑不常,希自珍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闻复音。
音问久疏,唯愿一切康适。知尊恙复发,心甚念之。寒暄有技巧.
寒暄,是社交中双方见面时互相问候的应酬话。寒暄好像是乐曲的过门儿,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实际上,巧妙的寒暄是准备导游讲解的最好的铺垫。所以寒暄不是简单地打招呼,也不是轻描淡写的问候,而是一种必要的沟通。在导游交际过程中,导游员与游客见面伊始,都要说上几句应酬话,从而沟通彼此的感情,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一)寒暄的常见类型
1.问候型
(1)典型问候型 典型的说法是问好。常说的是“你们好!”、“大家好!”等等,这是近几十年来新型的问候语,也是导游交际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问候语。
(2)传统意会问候型 传统意会型问候主要是指一些貌似提问实际上只是表示问候的招呼语。如:“上哪去呀?”、“吃过饭了吗?”、“怎么这么忙啊?”等等。这一类问语并不表示提问,只是见面时交谈开始的媒介语,并不需要回答。主要用于熟识的人际之间,在导游交际过程中,比较适用于导游员跟游客熟悉以后的问候。
(3)古典问候型 具有古代汉语风格色彩的问候语主要有“幸会”、“久仰”等等。这一类问候语书面语风格比较鲜明,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在导游交际这一类追求平和、亲近的场合中用得比较少。如果导游员不顾旅行团的各种实际情况,自顾自地跟游客说“久仰!久仰!”、“幸会!幸会!”,很有可能会引起游客的反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2.攀认型
攀认型问候是抓住双方共同的亲近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发挥性问候,以达到与对方顺利接近的目的。导游员与游客接触时,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自己与游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共同点,像“同乡”、“自己喜欢的地方”、“自己向往的地方”、“自己认为的人间好去处”等等就是与游客攀认的契机,就能与游客“沾亲带故”。如:“大家是广州人,我母亲出生在广州,说起来,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了。”“大家都是昆明人,我也算是昆明人。我在昆明读了四年书,昆明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3.关照型
关照型寒暄主要是在寒暄时要积极地关注游客的各种需求,在寒暄过程中要不露痕迹地解决游客的疑问或疑难。游客的需求有衣食住行等具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感受方面的,如果导游员在寒暄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就能够一定程度地解除游客的某些必要的或者是不必要的担心,就能有效地活跃游客的情绪。
请看一个案例:
一个旅游团在冬季来北京观光,恰巧遇上了天下鹅毛大雪,着装、行车、步行、登山等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游客对在北京的行程安全比较担忧。这时导游员一定要把握住游客的这种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加以安慰。在启动出行的大巴上进行讲解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这样寒暄:“亲爱的朋友们早上好。我想大家一定是真的好!因为北京此时正呈现出难得一见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今天实在是个难得的日子,是我们可以亲自去体验毛泽东主席诗句意境的日子。老天就是这么有眼,我们就是这么幸运,给我们送来飘飘的雪花,那么就让我们快乐地上路,去当一次踏雪登长城的好汉吧!” 导游员的寒暄讲的是天气,但又将美好的雪景与游客的行程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游客减少了对天气变化所带来的不便的担心,情绪甚至慢慢高涨起来。
这种寒暄完全是从关照游客的心理感受的角度出发的,自然也就容易被游客接受。总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寒暄,都要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从交际心理学的角度看,恰当的寒暄能够使双方产生一种认同心理,使一方被另一方的感情所同化,体现着人们在交际中的亲和要求。这种亲和需求在融洽的气氛的推动下逐渐升华,从而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
(二)寒暄的基本要求
1.自然切题
寒暄的话题十分广泛,比如天气冷暖、身体健康、风土人情、新闻大事等,但是寒暄时具体话题的选择要讲究,话题的切入要自然。在导游交际中最容易切入的话题就是游客生活当地的地方风物情况,这是导游员必须表示出职业兴趣而游客又必然感兴趣的话题了。
2.建立认同感 切入了自然而得体的寒暄话题,双方的心理距离就会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认同感就容易建立起来了。
3.调谐气氛 有了自然而得体的话题,有了认同感,再加上寒暄时诚恳、热情的态度、语言、表情以及双方表现出的对寒暄内容的勃勃兴致,和谐的交际气氛也就自然地创造出来了,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导游交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⑵ 有关参与寒暄的技巧
寒暄是有技巧的,一定要表现出非常的真诚,要真心实意的问候对方,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只是为了应付,说了一大堆,很虚的话,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寒暄做的好,决定着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好与坏。
和人见面寒暄的时候,问工作的进展和身体状况,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方法。比如说你最近很忙吗?一定要注意身体哦,不要只顾着工作,而忽略了身体的健康,等等。这样对方不仅能够感觉到你对她的关心,还能迅速的化解彼此的陌生感,为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和别人寒暄的时候,一旦把话匣子打开,一定要收敛自己的嘴,让对方多说自己,多听在倾听的过程当中,给别人以积极的回应,这样就能让别人感觉到你不是在应付他,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她进行沟通和交流。
比如说别人下班的时候你就不能说上班的事儿。同样,别人上班的时候就不能说下班的事。你明显的看出别人的心情不好,就不能跟人家说特别高兴的事。别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寒暄的时候就不要跟人家说开玩笑的事,这个尤其重要。
⑶ 客人拜访时,常用哪些话语寒喧
寒喧并不仅仅是“早上好!”“您好!”“近来好吗?”等问候,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1)夸赞的方式 可以不自觉地夸他几句,这样能使他心花怒放。 (2)招呼、点头的方式简单招呼一下,叫一下他的名字或微笑着向他点一下头也是很好的方式。 (3)询问的方式可以根据他当时的神情、着装、情绪状态揣测一下对方的行为动向,并抱着关切的态度询问一下。 (4)“开场”的方式 也许“开场”才是寒喧最初的用处。当我们要和别人商谈某事;或参加一个非正式会议遇上别的公司的董事、经理;或是和异性初次约会时,为了避免初次见面的厢生感而不知如何开口;或缓解正式场合的紧张气氛,我们可以先谈些与正事无关的彼此熟知的话题,如天气、社会风气等。我们用这种方式,可以让交谈的话题永葆新鲜,谈兴更浓。 上面这些寒喧方式是最基本的。除了这些,还可以凭自己的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境想出一些寒喧的方式,借以达到融洽关系的目的。寒暄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恰到好处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却也要花点功夫。寒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积极、主动、爽朗地向人寒喧 记住,不论对任何人,你都得做到这一点,而且最好附之以和善的微笑。这样会很快得到回礼或回应。 (2)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对特别熟悉的客人,也要大大方方地问好,或关切地询问对方最近的学习、工作情况,尽管可能是无意间的寒膻,但这一瞬间却成了较好的思想交流的时刻,同时你们之间的情义也更深了。 (3)注意寒喧时的表情和姿势 寒喧时最好配以笑脸,对久别重逢的好友可上前握手、拥抱,要和对方的目光接触。如果行礼时,一定要挺直上身,以优美的姿势使你的寒暄更有效果。 适度的客气是一门艺术,可以收到很好的交际效果;过度的客气则是对人对己的伤害,因为它使你无节制地看低自己,不仅不会使对方身心愉悦,相反更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说话恭敬,对人客气,是一种美德。但不分青红皂白地恭敬,过度地客气,那就不大好了。 开始会面时的几句客气话是应该的,如果继续说个不停就不太妥当了。谈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情感,在于增加双方的兴趣,而客气话则恰恰是横挡在双方中间的墙,如果不把这堵墙搬走,人们只能隔着墙做极简单的敷衍酬答。
⑷ 如何与客户寒暄
对于能够和对方约见是业务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在约见后进行成功的谈判,进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1、铺垫 开场寒暄过后最好是以问询他们的业务作为你们展开话题的开端,比如他是做培训的、卖电脑的、做房产的、美容的等等等等~~,你可以先问一下他们的销售对象情况(要认真详细的,不要醉翁之意不在酒),然后告诉他你有很多的客户,有的可能需要,可以帮忙推荐一下他们的项目。同时索要资料,先要认真的看一下,再问一些相关的问题,然后把资料装进你的包里,告诉他如果有消息就马上通知他。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很认真的听你讲你的产品。 重点就是:抛线钓鱼,钩上一定要有饵! 2、运用幽默 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适宜的插入幽默话题,这样有助于创造沟通的融洽氛围,不要一直一本正经的谈,始终处于双方谈判的对立立场。比如,我上次和一个没见过面的客户通过电话第一次交流,我说你可以到北京我们总部来看看啊,他说我刚好前几天去了北京!我马上说,那你怎么没给我打电话呢,我好请您吃饭!他说,那时我怎么知道你的电话啊?!我说,呵呵,对呀,那时我们还不认识呢!那下次来我就一定请您,把这顿饭补上,然后双方都哈哈大笑~~~ 重点就是:短时间迅速拉近距离,成为朋友! 3、听完再说 很多的销售人员往往是这样,客户刚提完个问题就马上接过话题尽力解释,但这样你会发现,你回答完了,他马上会有第二个问题出现,你再解释,如此延续~~~~,最后客户没问题了,基本就是这样结尾:“我再考虑考虑吧”,就会进入他觉得还应该有问题的,只是当时可能想不起来的状态。所以,在和客户沟通时记住,让客户把想问的问题全都讲完(哪怕他说的是错的或是对你公司误解的东西),在这过程中你可以有较充足的时间考虑回答方式。然后你说:“您还有问题吗?”好,您看您比较关心的是:1、+++2、++++3、+++,然后一一做回答。如果你是在电话沟通,就在听的过程中把客户的问题一一记在本子上。 重点就是:把客户问题打包解决,而不是一条一条,疲于应付。 4、以退为进 很销售人员在给客户介绍产品或项目的时候,往往想方设法把东西讲的越完美越好,生怕有什么漏洞,这样反而更会让对方怀疑,因为对方了解你的产品不单单是想知道他的好处和优势,也抱着为发现你的产品不足的态度,以尽量减少风险。所以,你可以适当的说出你们无关紧要的不足方面,使客户觉得你很实在,也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但在介绍你们不足的同时一定潜移默化的把这个产品才是最适合他的意思表达出来、传递过去!重点就是:能抛出去,就要能收回来! 5、关注决策者,兼顾陪同者 很多人在沟通谈判时,往往只会盯住有决策权的人,只和他一人聊,常常忽视对方身边的陪同人员,这样做,会让对方身边的人感到无事可做,从而不会认真听你讲话,当结束后决策者征求他们意见的时候,他们却说不出所以然或是干脆不支持,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当你在和决策者谈话的时候一定时不时和他身边的人聊几句或是关心他们一下。这样做无形当中就把他们拉到你这一边了,之后可能会成为你的泛支持者。重点就是:争取群众支持!
⑸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要如何寒暄呢
宣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多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在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来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你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您"牲口好吗?"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⑹ 好久没联系的客户怎么寒暄
说好久没见呀,最近还好吗?
如果是客户的话,可以通过微信QQ或者电子邮件定期的来问好问候。因为今年和他做不了生意,也许明年后年大后年就会做生意,目前我们认识最久的客户也有十年八年了,基本上平常就会一个月打一个电话两三个月会聚一下。
我记得很清楚,上个月有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是一个做MP3的老客户,自从MP3市场不行了之后就没再联系过。然后对方说我拿到一个BOM表,上面很多人的电话都已经换了,只有你的电话还能打通,然后很开心的约我见面送样,最后就成交。
寒暄的方法
1. 主动问候法
这种方法常用来表达对顾客的友好问候,使顾客感到温暖和亲切。它可以分为三种语言。例如,礼貌用语:“早上好!”“您好!”表示想念的语言:“好久不见,不知近来可好”;表示关心的语言:“最近工作怎么样?顺利吗?”
2. 触景生情法
特别是在与顾客沟通的时候,如果能以周围的一些东西为主题,就能激发顾客的思考,引起情感共鸣。
例如:“您也喜欢书法啊!我曾经自学了一阵子,现在看到您的字,简直是小巫碰上大巫了,有时间得向您请教请教,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
3. 赞美寒暄法
每个人都想听到与自己相关的赞美语言,如果推销能在拜访顾客之前,准备好在适当的时候赞美顾客,更能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
比如可以说:“我曾经听过您讲过某某课程”;“同行经常提起您”;“之前有看过您写的论文”等等。
⑺ 怎么跟人寒暄
俗话说:“话要开好头,事要收好尾。”说好第一句话的方法很多,寒暄便是其中之一。一番恰到好处的寒暄,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起到抓住人心的效果,特别是对谈话内容的深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引作用。那么,如何学会跟人寒暄呢?
如何学会跟人寒暄
所谓寒暄,是指人们见面互相问候一下,以示礼貌和关心。在人际交往中,寒暄起到了联络感情的作用,它能在两个陌生人的谈话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人们见面时打个招呼、寒暄两句,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寒暄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把寒暄的话说得更动听。两个初次见面的人,彼此间都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使双方陷入僵局,打破僵局的有效方法就是寒暄。人们不妨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寒暄,如:问问工作情况,对熟识的人,还可以打听一下身体状况等等。具体方法,可参考如下几点:
(1)寒暄要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人初次见面时的寒暄,一定要表现出诚意,要真心实意地询问对方,不要让别人感觉你只是为了应酬,才说出那些体贴关怀的话。
(2)用询问工作进展、身体状况的方式,展开谈话内容
与人见面寒暄时,询问工作进展、身体状况,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方法。可以这样问:“最近工作忙吗?可要注意身体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只顾工作,而忽视了健康啊!”这样一来,对方不但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还能迅速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为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
(3)依照行动确定寒暄内容
当看到某人下班时,可以用“下班啦”这样的寒暄语打开话匣子,这样的问话,既大方自然,又能使对方感到亲切,使对方愿意与你交谈。
(4)寒暄前,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实际上就是感情的交流。而交流则需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只要事先对交谈对象有个大概的了解,在交谈过程中,就能抓住对方的心,达到自己的目的。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对自己畅所欲言,但那需要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从而引起共鸣,你的观点或劝导,才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人人都清楚地明白,谈话气氛对深度交谈的重要性,也都知道轻松愉悦的谈话气氛,是拉近谈话双方距离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这点,尽量用轻松、亲和、充满感情的语气与他人谈话,就像在家中茶余饭后的闲谈一样,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谈话双方的心理距离。
适当的寒暄,可以缓和僵硬的谈话气氛,但寒暄不能过长,它只是与人交谈时的前奏曲,要适可而止。因为寒暄的主要作用,是融洽谈话气氛,拉近谈话双方距离,为步入正题做准备。如若把寒暄当成了谈话的主要内容,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认为你是个虚伪的人,办事效率也不会很高。
寒暄语就像是打开谈话大门的一把钥匙,运用得当,就能轻松跃过门槛,可运用不当,就有吃闭门羹的可能。所以,在寒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使寒暄恰到好处,这样,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