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玛卡如何种植
你好, 选取饱满、有光泽的种子,播前用25―30℃温水浸种24小时,再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min杀菌,用清水冲洗洁净,凉干水分拌细土播种。
5月初,将拌好细土的种子均匀的撒播在营养盘上,每盘1500株左右,其后在盘面上再笼罩一层营养土,浇足底水,注意大棚温湿情况适时通风,视墒情选择黄昏适时浇水,一般一周左右出苗。
为25度左右湿度合适的条件下经过5~7天就可以萌发。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肥力较好的沙壤土,翻耕2次,最后一次翻耕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作为基肥均匀撒在地表,翻耕时埋入土中,耙平后按0.8―0.9m宽开沟理墒待栽。
6月中旬至下旬,5―8片真叶时,带土移栽。取苗前1d苗床适当浇水,取苗时尽量带土移栽。采纳拉线挖塘移栽,株行距17-750px,每塘1株,每亩8000―9000株,移栽时苗的根部压实,浇足定根水。
定植成活后,苗期浇清粪水2次进行追肥,生长期进行3―4次中耕松土,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地老虎选用低毒的敌百虫等防治,病害选用广谱的甲基托布津等防治。
12月上旬左右,当多数植株叶色转黄褪色,肉质根充沛膨大,基部圆润时,即可进行收获。人工采收后,切去叶片,消除泥土和须根,用清水洗洁净,加工包装即可出售。亲~采纳噢!
⑵ 玛卡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通过引种试验表明,云南省西北地区、滇东部分高寒冷凉地区较适宜玛卡种植云南玛卡选择种植区域时其环境要求该区域土壤、灌溉水源、空气质量等应符合中药材GAP要求。云南玛卡种植环境需要砂质土壤,气候凉爽,环境条件良好,且远离污染源,具有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
玛卡栽培最少的海拔至少在3500米以上,昼夜温差如果有40度最好。云南玛卡种植应该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缓,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近3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土壤pH值为6.5~7.5的地块种植为宜。
玛咖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保健营养成分也起到有效的抗癌的辅助作用。世界各国的医学药学科研人员正不断加大投入深入研究玛咖的提取物有效成分对治疗癌症的机理和临床实验,突破不治之症的禁区,为人类健康创造奇迹。
⑶ 如何种植玛卡 玛卡的种植技巧
最好的玛咖地一亩的鲜玛咖产量在200公斤多点。产吗片一般50公斤。
玛卡幼苗在移栽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般玛卡育苗由公司统一工厂化育苗,农户在领取玛卡种苗以后不要直接移栽,一般要进行一周左右时间的炼苗,炼苗主要注意以下事项:
1、苗盘摆放
种植农户领回苗以后,要摆放在管理方便的菜园或田间,要求摆放在土表,不要悬空放置,也不能置于水泥地面,如果放置在水泥地面,下面要平铺一层山基土或细碎原土,以保持水分。玛卡幼苗不宜摆放在全阴环境,要有充分的光照,促进叶片健壮,能够较快适应大田环境。
2、水分管理
炼苗期间要注意适时浇水,适当控制苗盘水分,促进根的生长。移栽前2~3天快开始控制水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有利于移栽时进行分株。
3、剔除病株
检查苗盘内的玛卡苗有无病株,如发现病株应及时剔除防止传染给其它健苗、壮苗,造成损失。
如何栽培才能提高玛卡产量?
经多年研究表明,影响玛卡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肥料、管理、水分四个方面,而管理好坏是提高玛卡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1、选地整地
首先选择在海边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土地相对平整,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土质通透性好,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植物(如蔓菁、萝卜、油菜、玛卡等)的耕地作为种植地。
在种植前翻犁两次,使土壤充分暴晒,风化细碎,第一次翻犁时清除杂草、秸秆,有条件时将秸秆、杂草烧成火土。第二次犁地时每亩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翻埋入土中,但不宜过深,玛卡吸收养分区域一般在20~30cm土层,结合施肥作高厢,作厢要充分利用机械,坚持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前后茬的种植,提高基本苗指数。一般种植单垄双行、宽厢多行,厢宽60~100cm,沟宽30cm,厢面高度20cm,一般根据机械和种植前后确定厢面宽度,做成向阳畦。
2、移栽定植
(1)移栽时间 移栽定植的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苗龄在50~70天,叶片数6~8片时适宜移栽。具体选择要根据降雨迟早、水源条件而定,水源条件差的地方要选择在阴雨天进行,低海拔的地区不宜移栽过早,有水源条件的要浇足定根水。
(2)移栽方法 定植采用挖塘移栽每塘一株,移栽时根要平直不能弯曲,苗要露出土层,不能将生长点埋入土中。
(3)种植规格 行距20~25cm株距15~20cm,每厢行数根据厢宽而定可以为双行、三行、四行,每亩基本苗保证在8000~12000株。基本苗是构成玛卡产量的基础,基本苗不足,即使管理到位也达不到高产,基本苗过多,土地肥力不足,管理不到位,也不可能达到高产效果,因此根据不同土地肥力条件确定不同种植密度。
⑷ 玛卡什么时候种植的 谢谢
由于玛卡的生长条件异常苛刻,不仅要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而且昼夜温差要30摄氏度以上,雨水充沛的地方。这种独特的生长条件限制了它的种植。高原的土地土层较薄,玛卡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大量吸收土壤养分,同时,玛卡又属十字花科植物,必须采用轮作方式,即每收获一季后土壤需要休养,一般情况下如土壤未进行增肥改良需休养七年后才能再次栽种,有“一茬玛卡七年地”的说法,因此产量极低。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玛卡完成一个生长周期需要八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然而更多的时候,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特别是雨水量的限制,玛卡长到一定的时期,人们往往将它挖起、晒干、贮藏一段时间,待条件合适时,玛卡根再萌发、生长5~6个月后成熟结籽,这样玛卡就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⑸ 玛卡怎么种植
玛卡,主要分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脉,人工种植于秘鲁中部和南部。玛卡,适合生长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地带,要求昼夜温差要大,生长条件比较恶劣。玛卡的生长条件非常苛刻,它只适宜生长在高原山区、高寒地带,要求昼夜温差30℃以上、雨量充沛、周围有淡水湖,这种独特的生长条件限制了它的种植。
此外,由于玛卡对土壤养分极强的"吸收力",每收获一季,土地需休养七年。玛卡要在中国种植,需完全再现安第斯山脉玛卡的生长环境,以及气候、温差、土壤等条件也要完全吻合,才能保证其品种的纯正优良。
⑹ 玛卡适合在什么样地条件下种植
玛卡的种植环境必须要求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才行,还有就是需要昼夜温差很大,像黑金根玛卡就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玉龙雪山上面,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行
⑺ 玛卡怎样种植
选取饱满、有光泽的种子,播前用25―30℃温水浸种24小时,再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min杀菌,用清水冲洗洁净,凉干水分拌细土播种。
5月初,将拌好细土的种子均匀的撒播在营养盘上,每盘1500株左右,其后在盘面上再笼罩一层营养土,浇足底水,注意大棚温湿情况适时通风,视墒情选择黄昏适时浇水,一般一周左右出苗。
为25度左右湿度合适的条件下经过5~7天就可以萌发。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肥力较好的沙壤土,翻耕2次,最后一次翻耕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作为基肥均匀撒在地表,翻耕时埋入土中,耙平后按0.8―0.9m宽开沟理墒待栽。
6月中旬至下旬,5―8片真叶时,带土移栽。取苗前1d苗床适当浇水,取苗时尽量带土移栽。采纳拉线挖塘移栽,株行距17-750px,每塘1株,每亩8000―9000株,移栽时苗的根部压实,浇足定根水。
定植成活后,苗期浇清粪水2次进行追肥,生长期进行3―4次中耕松土,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地老虎选用低毒的敌百虫等防治,病害选用广谱的甲基托布津等防治。
12月上旬左右,当多数植株叶色转黄褪色,肉质根充沛膨大,基部圆润时,即可进行收获。人工采收后,切去叶片,消除泥土和须根,用清水洗洁净,加工包装即可出售。
⑻ 玛卡怎么种植技术
选取饱满、有光泽的种子,播前用25―30℃温水浸种24小时,再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min杀菌,用清水冲洗洁净,凉干水分拌细土播种。
5月初,将拌好细土的种子均匀的撒播在营养盘上,每盘1500株左右,其后在盘面上再笼罩一层营养土,浇足底水,注意大棚温湿情况适时通风,视墒情选择黄昏适时浇水,一般一周左右出苗。
为25度左右湿度合适的条件下经过5~7天就可以萌发。
⑼ 玛卡种植的亩产量
最好的玛咖地一亩的鲜玛咖产量在200公斤多点。产吗片一般50公斤。
玛卡是十字花科植物,也称玛卡独行菜,原产于秘鲁中部基宁和帕斯科附近海拔4000m以上的安第斯山区,玛卡富含独有的玛卡烯、玛卡酰胺等55种活力营养素,长期食用对改善气血和缓解更年期症状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恢复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2002年会泽县从美国俄勒冈州地平线草药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玛卡种子,在自然气候条件与秘鲁安第斯山脉相似的会泽县大海乡(海拔3500m)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通过多年来的发展种植,积累了一定育苗和栽培管理经验,现将玛卡栽培管理技术概述如下:
一、育苗
1、 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缓,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近两年来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为6.5~7.5的地块播种为宜。
2、 苗床准备
玛卡种植在会泽分春种和秋种两季,春种玛卡3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10月底收获,秋种玛卡7月初育苗、9月初移栽、翌年3月底收获。无论是春种还是秋种,育苗地块需要俩次深翻晒垡,细碎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及石块,在第二次深翻前,每亩撒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000~1500Kg,翻犁耙平,使肥料均匀混入土中,再按宽1m,长5~8m的规格理墒,墒沟深、宽各20cm,墒埂高30 cm、宽10cm,墒面宽80cm,四周墒埂高于墒面,做到土壤疏松、墒面平整。每平方米墒面用甲敌粉500倍液喷洒消毒后,再喷一次敌杀死1000~1500倍液预防地下害虫,用薄膜密封5天,揭膜7天后即可播种。
3、种子选择与处理 玛卡种子比较细小,每公斤种子大约有90万粒,可撒3亩地的苗床,每亩苗床可移栽大田10~15亩。播种前选取纯度高、饱满、有光泽的新鲜种子,用25~30℃温水浸种24小时,再用500倍液多菌灵浸种15分钟杀菌,晾干水分后拌细砂土播种。
4、播种方法
春种玛卡3月初育苗,秋种玛卡7月初育苗。选择无风、晴朗的天气,播种前将苗床浇足底水,待水完全渗透后把种子均匀撒播于其上,再覆0.5cm的细土。播种后在墒面覆盖一层青松毛,再用竹子搭成小拱棚,棚上覆盖黑色遮阳网,四周用土压实。
5、 苗期管理
视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催芽出苗,一般5~10 天出苗,15~20 天齐苗,种子出苗70%~80%时,及时清除松毛,在墒面撒一薄层细土弥缝保墒,防止露根倒苗,同时喷洒一次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敌杀死1000~1500倍液防治小苗猝倒病和土蚕等病虫害。小苗生长1个月后,拆除遮阳网进行露天炼苗。苗期应注意浇水除草,浇水应在早晚进行,结合浇水,可用0.3~0.5%尿素液或腐熟有机肥(大粪水)加水10倍稀释后,视幼苗长势情况施追肥2~3次。
二、移栽
1、备足底肥:玛卡生长周期为8个月左右,苗期2个月,大田生长期6个月,生长期间不允许施用化肥,所以土壤肥力和施足底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不论是春种玛卡还是秋种玛卡,必须按当季计划种植面积(每亩2000~2500㎏)备足农家肥。在种植地附近按一层厩肥一层山基土或秸秆、落叶等,浇水或粪水进行堆沤,使农家肥充分腐熟,待用。 2、选地整地:种植地海拔要求在2800米以上,最适海拔3000~3200米。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种植。不能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黄泥地、低洼地、沼泽地和贫瘠地块种植,忌连作。以春种玛卡为例:选好地后于3月底进行深翻曝晒,4月中旬再次翻耕,耙细耙平,结合翻耕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2500㎏,农家肥均匀撒入地面,通过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匀,再按墒宽1m,墒长10~20m理墒,墒沟深25~30㎝理墒。
3、规范移栽:由于玛卡种植都在高海拔山区,全靠自然雨水生长,移栽时间和种植规范尤为重要。玛卡移栽株行距为10㎝×20㎝,以宽1m的墒面为例:每行可栽8株,每亩移栽1.5~1.8万株。根据当年的雨水下地情况,进入立夏到小满节令后,一旦雨水下透,土壤水分保持湿润就要及时移栽,移栽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小雨时或晴天傍晚移栽,晴天白天不宜移栽。按移栽面积挖取炼过的壮苗,移栽时要尽量深挖穴塘,每塘一株,必须使根系舒展顺直,绝不能让根系有倒、折、圈曲和成团强插等现象,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三、田间管理
1、浇水:玛卡移栽大田后,要根据墒情进行水分管理,若雨水好,能确保移栽的幼苗成活就不需要浇水;若移栽后不下雨,必须适时浇水,确保移栽的幼苗成活。
2、除草:除草是玛卡移栽后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产量和收成的决定因素。在幼苗移栽15~2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除草,因此时玛卡幼苗刚刚成活,必须人工除草,除草时注意既要除得干净又不能影响幼苗植株和根系。以后视杂草的滋生情况,每隔20~30天要除草一次,每2个月清理一次墒沟。整个玛卡生长期一般要除草3~4次,要做到墒无杂草,沟无积水。 3、施肥:玛卡移栽成活后,可以浇施稀薄人、畜粪水或充分腐熟的油枯水(油枯泡水沤制1个月以上后兑水稀释),每隔15~20天浇施一次,连浇2~3次,可以明显增加产量。另外还可用98%的磷酸二氢钾(即每100g兑水48㎏)进行叶面施肥,效果也很好。
四、病虫害防治
种植的玛卡,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虫害主要是小菜蛾(吊丝虫)、甜菜夜蛾和土蚕。如有发生,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防治,
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而复始;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和周围的十字花科植物,创造不利于小菜蛾的生存环境。
3、物理防治:采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性诱剂用于防治小菜蛾,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绿色环保。亩设置水盆型性诱剂诱捕器4~5个,棋盘式均匀分布在地内,盆内盛清水+少量洗衣粉,水面低于盆口1~2㎝,诱芯用铁丝固定于盆水面上方1~2㎝的中间位置,每3-5天清除盆内蛾子并更换诱盆内水。
4、药剂防治:白粉病可用5%已唑醇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15%三唑酮(粉锈宁)500倍液进行防治。土蚕可用铲土虎(2%二甲基二硫醚)1000—1500倍液于傍晚喷雾或灌根。小菜蛾(吊丝虫)、甜菜夜蛾可用1千万PIB/毫升的棉核•苏云菌800倍液+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0倍液或10%虫螨腈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脂600—8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一个生长周期防治2~3次,间隔期7~10天,以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五、收获
玛卡移栽大田后生长4~5个月左右进入成熟期,成熟后要适时采挖,分级销售,也可加工成干片或干果销售。
⑽ 如何种植马珈
玛卡喜冷凉而又湿润的气候,较耐寒,适应性较强,适宜在海拔2700-3200米的高寒冷凉山区种植。忌高温和涝洼积水,以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为好,忌连作。
整地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肥力一般的砂壤土,不宜用菜园及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耕翻2次,最后一次耕翻前,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7.5-45天、普钙75-1500千克作基肥均匀撒在地表,耕翻时埋入土中,耙平后按2米宽开沟做成阳畦待栽。[7]
定植
5月中旬至6月上旬,7-10片真叶时,分期分批取苗,带土移栽。取苗前要给苗床适当浇水,取苗时,将铲子插入根系下面,小心将苗取出,采用拉线挖塘移栽,株行距20X20厘米,每塘栽1株,每公顷栽15-18万株。移栽时苗必须露出土表,浇透定根水。[7]
水肥
定植成活后视墒情在晴天上午适时浇水,严禁雨前灌水,整个生育期注意排涝,避免畦面渍水。根据苗情追肥2~3次,每次每公顷施N、P、KZ元复合肥150-225kg,生长期进行3-4次中耕松土,人工拔除田间杂草。[7]
采收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多数植株叶色转黄褪色,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圆钝即可收获。人工采收后,除去叶片,清除泥土和须根,用水清洗干净,切成片状放在阳光下晒干即成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