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户外种的白菜,叶子被虫子咬了好多洞,要治虫了吗什么药防治
是该防治了,但防治用药要根据害虫的种类来选择,不知道是什么虫子就没法选择药剂。
可以把叶子咬出很多洞的虫子有小猿叶甲、大猿叶甲、黄曲条跳甲、菜青虫、斜纹夜蛾、短额负蝗.....
所以最好发一张照片来,看看是什么虫子再决定。
PS:请管理员把这个问题挪到“农业科学”的分类里~~~
B. 请问老师,这是什么虫子,会吃叶子
大猿叶甲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危害高峰,油菜里面的大猿叶甲虫害主要以啃食叶片为主,严重时影响油菜的生长,那么如何才能防治油菜里面的大猿叶甲虫呢?
大猿叶甲以成虫在5厘米表土层越冬,少数在枯叶、土缝 、石块下越冬。翌春开始活动,卵成堆产于根际地表、土缝或植株心叶,每堆20粒左右。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200∼500粒。成虫、幼虫都有假死习性,受惊即缩足落地。成虫和幼虫皆日夜群聚取食菜叶,致使菜叶千疮百孔,严重时吃成网状,仅留叶脉。成虫寿命平均达3个月。春季发生的成虫,当夏初气温达 26.3℃以上,即潜入土中或草丛阴凉处越夏,夏眠期达3个月左右,至8∼9月气温降到27℃左右,又陆续出土危害。卵发育历期3∼6天;幼虫期约20天,共4龄;蛹期约11天。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危害高峰,通常秋季白菜受害较重。
大猿叶甲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冬结合施肥,清除菜田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虫源及减少早春害虫的食料。
2.药剂防治:在成虫、幼虫始盛期,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或 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防治成虫可用0.5%楝素杀虫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幼虫应在卵孵化盛期,用5%氟虫腈悬浮剂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或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防治1次,一般防治2∼3次效果较好。
C. 大白菜发生了小猿叶甲虫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秋季种植的白菜在中国有相当大的面积。这个时候只要管理好,可能年底就能追到好价钱,一亩地能卖不少钱。与白菜夏季种植相比,秋季白菜病害少,但虫害真的多!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讲过秋天白菜田虫和跳甲的防治技术。
对于这两种剂型,我还是建议我们种植者先考虑使用6%的四乙醛颗粒,持效期长,使用更方便!秋季白菜管理,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关于Da 白菜田的灭螺,我提出这些建议,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D. 油菜种植的猿叶虫虫害是如何产生的用什么方法能防治呢
E. 这个是什么虫触角近似念珠状…谢谢^_^ 地点:湖北武汉
大猿叶甲,别名呵罗虫、文猿叶甲、乌壳虫、白菜掌叶甲、弯腰虫,幼虫又叫肉虫,该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甘肃、青海、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江苏及华南、西南各省。可以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油菜、甜菜等。
中文学名
大猿叶甲
拉丁学名
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
别称
呵罗虫、文猿叶甲、乌壳虫、白菜掌叶甲、弯腰虫
界
动物界
目
鞘翅目
科
叶甲科
属
昆虫
分布区域
内蒙古、东北、甘肃、青海、 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区
主要危害
十字花科蔬菜
1学 名
Colaphellus bowringii Baly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7~5.2毫米,宽2.5毫米,长椭圆形,蓝黑色,略有金属光泽;背面密布不规则的大刻点;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并且形成隆起的“肩部”,后翅发达,能飞翔。
大猿叶甲
卵:长椭圆形,1.5×0.6毫米,鲜黄色,表面光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7.5毫米,头部黑色有光泽,体灰黑色稍带黄色,各节有大小不等的肉瘤,以气门下线及基线上的肉瘤最明显;肛上板坚硬。
蛹:长约6.5毫米,略呈半球形,黄褐色。腹部各节两侧各有1从黑色短小的刚毛;腹部末端有1对叉状突起,叉端紫灰色。
F. 种油菜可用碳酸氢钠吗
为害油菜的主要病害有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猿叶甲和跳甲等。其中菌核病和蚜虫的为害最重,如果防治不力,对油菜产量损失可达20%—30%。
一、油菜菌核病
1.为害与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一株一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秆,里面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为菌核。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期发病,茎秆受害后,病部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干燥时表皮破裂象麻丝,后期病秆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色菌丝和鼠屎状菌核。油菜籽受害,褪色变白,种子瘦瘪,无光泽。油菜菌核病菌在田里或混杂在油菜籽、土壤肥料里越夏或过冬,当温湿度条件适合时,越夏或过冬的菌核萌发长出象蕈子一样的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成为本病的初次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喷出,随风传播到油菜株上萌发产生菌丝,通过伤口或衰老组织侵入,子囊孢子只能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受害茎、叶的菌丝,通过油菜枝叶的相互接触而蔓延邻近健株,进行再次侵染。根据观察,油菜菌核病发病盛期一般出现两次,一次在11月下旬到12月,一次在次年的3—4月(此期正值油莱期易感病的花期,也是油菜受害的主要时期),如果在这段期间又遇多雨、潮湿、温暖的天气,油菜菌核病就将发生严重。
2.防治方法:采取以消灭菌源,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重点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油菜菌核的发生和为害。
首先,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具有茎秆坚硬、抗倒伏、花期短的抗性特点,对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危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通过筛选、水选,以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10%的食盐水选种,清除漂浮的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第三适时喷药保护,控制菌核病的发生。用药时间为两个时间:一次是在11月下旬左右,第二次是在3月中下旬。药剂可选用速克灵、多菌灵、克菌清等对口农药在刚始花时喷治,隔7天再防治一次。或选用25%富力库或30%爱苗乳油3000倍液喷雾。
二、油菜蚜虫
1.为害与发生规律: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这两种蚜虫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苔后,多集中危害菜苔,形成“焦蜡棒”,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
桃蚜一年发生20多代,萝卜蚜一年发生30多代。两种蚜虫在冬季田间(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都有发生,秋季迁入油菜田。盛期一般是在10—11月中旬,因此,油菜播栽越早,从其它作物上(十字科等)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萝卜蚜由于适温范围比桃蚜广,故秋后油菜上以萝卜蚜居多,而春季又以桃蚜居多。如果秋季和春季天气干旱,往往能引起蚜虫大发生;反之,阴湿天气多,蚜虫的繁殖则受到抑制,发生危害则较轻。
2.防治方法:防治油菜蚜虫,应以药剂防治为主。应抓住3个时期施药:第一是苗期(3片真叶);第二个时期是本田的现蕾初期;第三个时期,在油菜植株有一半以上抽苔高度达10厘米左右。但这3个时期也要看蚜虫数量多少决定施药,尤其是结荚期应注意蚜虫发生,如果数量较大,仍要施药防治。药剂选用40%巨雷乳油1000—1200倍或20%好年冬乳油1000~1500倍液。
三、跳甲和猿叶甲
1.为害和发生规律:跳甲又称跳格蚤,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成虫、幼虫都可为害,幼苗期受害最重,常常食成小孔,造成缺苗毁种。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油菜移栽后,成虫从附近十字科蔬菜转移至油菜为害,以秋、春季为害最重。猿叶甲:别名黑壳甲、乌壳虫,为害油菜的主要是大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食害叶片,并且有群聚为害习性,致使叶片千疮百孔。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为害高峰期,油菜以10月左右受害重。
2、防治方法:跳甲和猿叶甲可一并防治,重点防治跳甲兼洽猿叶甲。药剂用40%巨雷乳油800—1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液或4.5%宝绿宝乳油1500倍液。
四、油菜白锈病和霜霉病
1.为害和发生特点:油菜白锈病:叶片受害后,在叶背面长出稍隆白色有光泽的脓疮状病斑;幼茎和花轴受害后,肿大弯曲呈“龙头”状,上生白色疮斑。:油菜霜霉病:为害口十片,当空气潮湿时叶背长出一层象霜一样的霉层。此病先从底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植株枯萎。花梗被害后变肥肿,形似“龙头拐杖”,并有霜状霉层。袖菜白锈病和霜霉病都是专性寄生菌,它们的侵染和传播过程基本相同,通过风雨传播危害。春季油菜开花结荚期间,每当寒潮频繁、时冷时暖的天气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除了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外,主要是药剂保护。发病初期,选用43%大生富悬浮剂600—800倍液;已经发病后,选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G. 辛硫磷能不能用于油菜刚出苗期害虫的防治
油菜菌病虫害俗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质、含油率下降。在油菜病虫害多发期,控制油菜病虫害的发生,对于油菜正常生长,达到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叶片被害时,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出现白霉,病斑后期变褐,在空气潮湿时,病情急剧发展,病斑数目迅速增加,叶背面白霉满布,最后叶片变黄枯死;茎苔和花序被害时,初生水渍状病斑,以后变成不定型的黑褐色斑,在茎部上,病部的髓组织细胞及皮层细胞因受病菌的刺激而生长过旺,常出现扭曲畸形及膨肿的症状,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霜状霉;花梗被害后,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肿胀;花器被害后肥大畸形,花瓣变成绿色,经久不凋。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或菌丝体在田间十字花科蔬菜寄主内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从气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组织,引起寄主组织病变,蔓延扩展。
防治方:选用抗病品种,在生产中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减轻霜霉病造成的为害;②搞好种子消毒,用80%代森锌可湿粉等选种;③合理轮作,由于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采用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减少病源量;④搞好田间管理,合理施用肥料,推荐巴内达碧卡叶面肥,摘除老黄叶,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⑤用50%多菌灵可湿粉、75%百菌清可湿粉等进行防治。
二、油菜菌核病
为害与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期发病,茎秆受害后,病部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干燥时表皮破裂象麻丝,后期病秆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色菌丝和鼠屎状菌核。油菜籽受害,褪色变白,种子瘦瘪,无光泽。油菜菌核病菌在田里或混杂在油菜籽、土壤肥料里越夏或过冬,当温湿度条件适合时,越夏或过冬的菌核萌发长出象蕈子一样的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成为本病的初次侵染源。
防治方法:采取以消灭菌源,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重点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油菜菌核的发生和为害。首先,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具有茎秆坚硬、抗倒伏、花期短的抗性特点,对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危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通过筛选、水选,以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10%的食盐水选种,清除漂浮的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第三适时喷药保护,控制菌核病的发生。药剂可选用速克灵、多菌灵、克菌清等对口农药在刚始花时喷治,隔7天再防治一次。或选用25%富力库或30%爱苗乳油3000倍液喷雾。
三、病毒病
发生特点油菜病毒病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油菜花叶病毒(YMV)等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其传毒媒介是蚜虫。一般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杂草上越夏,秋季通过蚜虫传播至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小白菜上,再传至油菜地。春季干燥少雨、气温高,利于蚜虫大发生和有翅蚜迁飞,从而导致该病易发生和流行;早播地靠近蔬菜地,或附近杂草丛生田,发病也较重。而成株期病害的流行则决定于油菜品种、播种期、传毒蚜虫、苗期气候条件和毒源作物等综合因素。
防治技术除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适当迟播、清除田边杂草以及实行水旱轮作等综合农业措施外,应加强毒源蚜虫的防治,其防治药剂参照蚜虫防治药剂。
四、跳甲和猿叶甲
为害和发生规律:跳甲又称跳格蚤,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成虫、幼虫都可为害,幼苗期受害最重,常常食成小孔,造成缺苗毁种。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油菜移栽后,成虫从附近十字科蔬菜转移至油菜为害,以秋、春季为害最重。猿叶甲:别名黑壳甲、乌壳虫,为害油菜的主要是大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食害叶片,并且有群聚为害习性,致使叶片千疮百孔。
防治方法:跳甲和猿叶甲可一并防治,重点防治跳甲兼洽猿叶甲。药剂用40%巨雷乳油800-1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液或4.5%宝绿宝乳油1500倍液。
五、蚜虫
发生特点:油菜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油菜的主要害虫,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桃蚜一年发生20多代,萝卜蚜一年发生30多代,它们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苔后,多数蚜虫集中危害菜苔,进而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一般油菜播栽越早,从其它作物上(如十字花科等)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另外后期若遇持续偏晴天气,则种群繁殖速度快,危害加重。
防治技术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掌握防治标准,当有蚜株率达10%,百株蚜量达100�200头时要迅速进行防治。选择对口农药。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烯啶虫胺水分散颗粒剂6克或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4�6克,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添加增效剂,冬季蚜虫腊质层较厚,一般农药较难渗入体内,在防治时每桶药液加神效王1支,可溶解腊质,提高防治效果。掌握喷雾方法。由于蚜虫大部分在叶片背面和贴近地面叶片取食,施药时要注意喷药质量,用水量要足,药要喷到叶片正反两面。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油菜蚜虫繁殖快,用药次数多,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要交替使用农药,间隔10天防治一次。
六、青虫、黄曲条跳甲、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多种害虫
油菜苗期病虫防治是关系到油菜苗期正常生长的关键,以上三种害虫为害油菜,造成油菜缺刻、孔洞、卷叶,严重危害油菜的正常生长;同时蚜虫为害油菜传播病毒病,可导致油菜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防治好油菜苗期害虫具有双重效果。
主要防治措施有:1.苗床处理。在土地翻耕后,整平前每亩用2公斤“甲拌磷”进行土壤处理,然后播种,以防地下害虫为害。2.种子处理。每500克种子加少许水后再加15―20克蚜虱净或用甲基硫环磷、杀虫磷、呋喃丹拌种均匀后过15―20分钟即可播种,可防苗期蚜虫。3.苗后防治。油菜出苗后3―5天,亩用40%乐斯本15―20毫升兑水喷雾,过7―10天后再用40%乐斯本15―20毫升加10克蚜虱净进行第二次防治。4.喷施“送嫁药”。油菜移栽前4―7天,亩用40%乐斯本15―20毫升加10克蚜虱净兑水喷雾。
H. 萝卜的大猿叶甲虫害是怎么产生的有何表现症状
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萝卜叶片受害后,最初出现不规则退绿黄斑,后渐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病情从植株下部向上部扩展。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出霜状白霉,病害严重发生时病斑连成片地下的害虫有:蛴螬、蝼蛄、金针虫、黄条跳甲幼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种类多,食性杂,发生期长,尤以春、秋两季为害严重,且隐蔽性强,是较难防治的一类害虫。
I. 萝卜叶子上有很多小孔,却看不到虫子,这是咋回事呢
萝卜的叶片在营养生长阶段都丛生在短缩茎上,大小,形状,伸展的方式等因品种而异。叶形有板叶,有花叶,叶色有淡绿,浓绿,墨绿等,叶脉有绿,红,紫等,有直立,半直立,平展等,跟玉米一样,叶片直立的可密植,平展的适宜于稀植。
总之,能够造成萝卜叶片孔洞而又不见虫的踪影,主要就是这俩家伙,还可能有其它我不知道的虫儿,您可补充完整,不胜感激。
J. 急!!!!这是什么虫
2L抄袭!!!!
这甲虫像是叶甲,图片: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pic/item/3c2c4bfbc2d7f2376d22ebeb.jpg
叶甲大猿叶甲 叶甲 leaf beetle
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甲虫,约25,000种,分布全球,但集中在热带。体卵圆形,足短,触角长约为体长之半,体长不到12毫米(0.5吋)。许多种类为食叶的重要害虫,它们以谷物和观赏植物为食。本科分为多数亚科。
这虫只吃植物,不咬人,对人无害。
蚂蚁也对人无害
但蜈蚣就要小心了,蜈蚣怕干燥,建议使屋内不要太潮湿,应该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