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公共定价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定价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2-04-23 11:19:31

Ⅰ 在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中,公共定价法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摘要 新人导师很高兴为您服务,公共定价法

Ⅱ 公共定价法的简介

合理地确定价格,从而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它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两个方面.主要适用于成本易于衡量,效益难以计算但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交易的项目.

Ⅲ 公共产品的定价方法

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公共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或政府对私人部门定价的管制。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和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Ⅳ 什么是公共定价

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Ⅳ 公共定价法的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Ⅵ 下列属于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中的公共定价法的是(  )。

【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公共定价法,其中公共定价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Ⅶ 公共定价的定义

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公共定价是政府保证公共物品提供和实施公共物品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定价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
定价一般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需求最高峰时,收费最高;需求最低峰时,收费最低。
定价法的形式
公共定价法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两个方面:
1、纯公共定价
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能源、通讯、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2、管制定价
管制定价是指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教育、保健等行业的价格。
公共定价法主要适用于成本易于衡量、效益难以计算但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交易的项目。无论是纯公共定价还是管制定价,都涉及到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
拓展资料:
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法是针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通过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合理地确定价格,从而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

Ⅷ 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 )的选择。

选【ABC】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需求最高峰时,收费最高;需求最低峰时,收费最低。

C属于B,D不选(低于成本定价则亏损),A和B都是常用的定价方法。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还有问题,可以【追问】~~
~祝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O(∩_∩)O~

Ⅸ 请列举我国公共定价方法二部定价的例子要求详细分析定价机制怎么分摊尽可能详细点

如我们手机的电话费,假设每月58元,每个月要求交的58元费用就是基本费;而多出58元要交的费用则为从量费。
二部定价法分为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两个部分,其中的定额定价为基本费,从量定价为从量费。
可以理解为:二部定价=定额定价(基本费)+从量定价(从量费)
在这里给你举例子:如我们手机的电话费,假设每月58元,每个月要求交的58元费用就是基本费;而多出58元要交的费用则为从量费。
在认知中,公共定价法是针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通过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合理地确定价格,从而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合理地确定价格,从而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它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两个方面。主要适用于成本易于衡量,效益难以计算但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交易的项目。
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类型
公共定价法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两个方面:
1、纯公共定价
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能源、通讯、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2、管制定价
管制定价是指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教育、保健等行业的价格。
公共定价法主要适用于成本易于衡量、效益难以计算但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交易的项目。无论是纯公共定价还是管制定价,都涉及到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

Ⅹ 财政支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和定价

1.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关于资源最优配置的市场原则是否适用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的问题,是有关研究公共物品时需要解决的一个前提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一般是通过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来得到。
(2)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为此,需要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提供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程序,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尽可能减少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
(3)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不言而喻,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学有关公共物品理论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中尤以公共物品的私人供应问题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传统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特别是纯公共物品领域是公共部门活动的范围,但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
2. 公共生产
(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涉及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问题,因为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即所谓公共生产,也可以由私人生产,政府来购买。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并不是一回事,两者可以形成多种相互交错的组合:有些公共物品是公共提供、公共生产;有些公共物品是公共提供、私人生产;至于公共生产部分收费或私人生产由政府给予补贴的混合物品,则属于公共生产、混合提供或私人生产、混合提供。
(2)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单纯从形式上和数量上追求全面国有化,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它的数量和比重的大小,主要表现在它的控制力上,因而国有企业改革不应采取以完全市场化和竞争化为目标的单一模式,而应是分门别类,采取不同形式,分类改革,分别管理。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采取国有国营模式;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公司制改造;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
3. 公共定价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政府若要既充分提供公共物品,又要提高有关政府支出的效益,就必须适当选择定价方法。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1. 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协调效率与公平两大原则,根本问题在于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2. 财政支出的效率
财政支出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混合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这实际上是研究财政支出效率的两个方面。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确定要和市场经济的运行状态联系在一起考虑,是在宏观的范围内考察效率与公平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更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
3.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当,结构应当合理,要完善支出制度并加强管理,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是财政支出管理的核心问题。
从原则上说,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效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政府处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支出项目在性质上也千差万别,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又存在重大差别。表现为:(1)两者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大相径庭,(2)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它们是(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4.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最早产生于美国《1936年防洪法案》,目前在许多国家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2)成本-效用评价法,也称为成本-效应分析法,它是在实物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的成本计算,帮助选择效率最高位方案的方法。
(3)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并将投人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
(4)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此方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它们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换,因而无法用货币计量其社会效益,只能计算每个被选项目的有形成本,但可以采用比较多个方案成本高低的方法,并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

1.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1)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某些共性问题,指出了政府干预的限度和政府失败的表现和原因,以及寻求公共选择法制化和民主化的思路。
(2)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2. 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财政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实现国家预算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二是按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三是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即确定税种、税率、纳税人和合法收费等事项。四是对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审核国家决算。
财政活动是国家(或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依法理财是财政活动的基本要求,而财政法制则是财政决策和财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没有财政法制,财政决策管理活动就缺乏法律依据,就不可能规范有序、公正合理。财政法制建设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等方面内容。财政法制化要求,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这三方面的内容。

阅读全文

与公共定价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吃面包的方法和视频 浏览:846
有没有再简单点的方法 浏览:905
腰椎软骨病的治疗方法 浏览:950
优卓双氧水使用方法 浏览:280
什么方法可以让月经提前 浏览:648
制定物资消耗额的常用方法 浏览:817
汽车暖气排气管的安装方法 浏览:288
五门锁安装方法 浏览:187
钢尺使用方法 浏览:277
收稻米的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97
旧衣服做裤子简单方法 浏览:306
深色衣领发黄怎么变白的最快方法 浏览:509
科目三如何加减档的操作方法 浏览:475
紫草服用方法怎么做 浏览:840
排痘针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32
疯钓鲫的使用方法 浏览:304
如何打败僵尸的方法 浏览:749
小白摄像头使用方法 浏览:625
检测蛋白含量的方法 浏览:420
如何呵护友谊的方法 浏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