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6加6加6等于3,2加2加1等于0,请问5加1加0加0等于多少以什么方式计算
根据闭空间的个数算, 可以理解为有几个圈儿几个窟窿。
6+6+6里面有三个洞,所以是等于3。
2,2,1没有洞,所以是0.
5,1,0,0一共有2个洞,所以等于2。
⑵ 3O3O3O3=2、3O3O3O3=4,怎么加,加减乘除四个符号
3 ÷3+3 ÷3=2;(3×3+3) ÷3=4。
分析:在数字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可以改变运算结果,填符号时,一定要根据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口算来确定,要把几个数和运算结果结合起来考虑,有时还可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根据题中给的条件和要求填运算符号和括号,没有固定的法则,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有试验法、凑数法等。选择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综合应用,这样,更有助于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添加的方法可能不是唯一的。
(2)3加上2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扩展阅读
添运算符号,也是一种数学游戏,在几个或数个数字之间的适当地方填上“+、-、×、÷和()”,组成一个算式,使得运算后等于事先规定的结果。
在○填上“+、-”使等式成立。解题思路:采用凑数法思考。结果是:,最后一个数是,再加上就可以得到,就把前面的数凑成。
在式子里加上括号,使他们成为正确的算式。+×+÷-”解题思路:要运用凑数法和逆推法,综合分析。注意考虑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⑶ 关于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机中的原理实现 比如 3+2 和 3-2 这两个计算式在计算机内部是怎么处理的
加法就是加法,计算机里面只做加法。所以加法就是直接的加法。
3+2 = (11)二进制+ (10)二进制= (100)二进制 = 5
减法比较复杂,减法可以看成负数的加法。也就是加上一个数的补码。
例如3 - 2 = 3 + (-2)
而要得到-2,就要求2的补码。
假设你的字长是4位,那 2 = 0010。2的补码就是2的反码+1, 反码(2)=1101,然后再加1,就是1110 (=-2).
那3 = 0011, 3+ (-2) = 0011 + 1101 = (1)0001。 括号里面那个1是进位的1,因为字长只有4位,所以直接舍去进位的1,这样剩下来的就是0001 = 1也就是3-2的结果了。
所以当然是减法比较慢,因为减法需要转换补码。补码转换大概利用逻辑计算的话可以一步完成。所以大概就是减法比加法多一次逻辑运算。
⑷ 3加到39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可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用(首项加尾项)乘以项数除以2等于777。
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以用首项3加尾项39,再乘以项数37,除以2,得出来的就是3到39的总和,结果是777。
⑸ 1+2+3……+99 用什么简便方法计算
1+99=100,2+98=100,如此循环,因为99不能被2整除,所以我们可以从1+2+3+98,然后用98÷2等于49,用49×100等于4900,然后加上被忽略的99,等于4999
⑹ 一个数加上2,减去3,再乘4,最后除以8,结果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是21。
解析:(x+2-3)×4÷8=10
(x+2-3)×4=10×8
(x+2-3)×4=80
x+2-3=80÷4
x+2-3=20
x=20+3-2
x=21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 ,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⑺ 如何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减速法
教学内容
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美丽的动物园”的动画情景,使学生较熟练地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动口编故事,动脑探究,进一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初步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较熟练地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电脑软件、动物园图片、录音机。
学具准备
图板、皮球,每个同桌一套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复习一下10以内的加减法。
(1)要求: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4+58-69-32+63+4
10-28-45+57-21+5
(2)下面请大家看算式,想得数,拍手表示。
微机依次显示:
9-42+56-310-43+6
2+86-24+45-310-9
2.教师导语:你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那么,大家用我们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怎么样呢?这节课咱们就赛一赛。
二、新授
教师板书课题“用数学”。
1.师:请大家和老师一齐去逛逛动物园,希望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编成一段段有趣的小故事,并且提出问题,让你们的小伙伴来解答。
(微机显示动画片)
2.师:动物园逛完了,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3.师:下面全班进行交流,请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生:从花果山上跑来5只猴子,跳到树上3只,树下有几只?
师: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算式是5减3等于2。(板书:5-3=2)
(2)生:问题是“树下有几只”,所以要从5只里面去掉跳到树上的3只,得出来的数就是树下的2只。5减3等于2。
师:哪位同学接着说?
生:今天,我们去逛动物园,我看到3只顽皮的猴子跳到树上,还有2只在地上玩耍,一共有几只猴子?
师: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谁会解决?(同桌互相说说)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3加2等于5。(教师板书算式)
师:哎?两位同学编的都是关于猴子的故事,怎么这次不用减法计算而用加法计算呢?(同桌讨论)
生:要解决“一共有几只猴子”这个问题,就要把树上的3只和树下的2只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3)生:动物园里有5只猴子,2只小猴子在地上玩耍,有几只跳到树上?
师:“有几只跳到树上?”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生:解决这个问题也要用减法计算,算式是5减2等于3。(教师板书算式)
师:我真的不明白,这次怎么减“2”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提出的问题是“有几只跳到树上”,所以就要从一共有的5只猴子里面去掉地上的2只,得出来的就是树上的3只。
(4)生:我先看到了4只熊猫,又看到从树后走来3只,一共有几只?
师:同桌互相说说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同桌说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5)生:有6只可爱的小白兔参加赛跑,逃走了2只,还有几只?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答?
(生答略,师板书)
师:谁同意他的意见?你们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你们还能编出别的故事吗?
生:动物园的王叔叔养了2只小松鼠,还养了1只大黄狗,一共养了几只动物?
师:大家一齐说怎样列式?
(生答略,师板书)
师:今天逛动物园的收获真大。好,我们先说到这儿,请大家休息一会儿,一齐来看拍皮球表演。
三、课中休息
伴乐表演拍皮球。
师:同学们,我想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生答略)谁知道怎样计算一共有几个人拍皮球?请写在作业纸上。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生答略)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你们能想出那么多的好办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四、开放题
1.师:请大家准备好学具。同学们,你们每张桌子上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图片,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和它们有联系?然后在图板上摆出一幅像这样(教师指板演图)带有问题的图画,再根据图画编故事,并提出问题,最后,还要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好吗?比比看,哪个同桌合作得好,开始!
2.同桌合作,摆图、编故事、提问题、说解题方法。
3.分组交流(教师巡视)。
4.你们认为哪个同桌摆图摆得好,故事编得有趣,请他们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提名后依次显示各图并进行交流)
视屏显示上图。
生:同学们用零花钱买了10个书包,送给山区小朋友8个,还剩几个?
师:同桌互相说说怎样解答这道题。(以下略)
五、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哪些新的本领?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问题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愿每个同学都学好数学。
⑻ 用什么方法能最简便的算出99+98+97+...3+2+1=
这是一个等差数,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一步算出:(1+99)*99\2
+100
=
5050.
100最后加这样好算。
⑼ 手指速算3+2或者是5-2怎么算求帮助
手指速算法计算时首先要掌握手指代表的数字含义:
3是左手小拇指第三个关节的指缝处,2是左手小拇指第二个关节的指缝处,5是左手小拇指指尖处:
(9)3加上2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扩展阅读:
手指速算的口诀方法:
1、手指定位口诀:我有一双手,代表九十九;左手定十位,九十我都会;右手定个位,从一数到九;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2、手指定数口诀:食指伸开“1”,中指伸开“2”;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记住;再伸食指到小指,“6”“7”“8”“9”排成数。
⑽ 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3、2加几
教材说明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教材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例1(第110页),在5+7=□ 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2(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第110页的“做一做”,安排了3道练习题。其中第2、3题中每一组题上下对应,上面是大数加小数,下面是相应的小数加大数。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练习二十一中安排了4道练习题。
第1题,与练习十九第3题的形式相同,让学生练习5、4、3、2加几,进一步熟悉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2题,是5、4、3、2加几与学过的减法的混合练习。题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计算,还要提高计算速度。训练学生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提高计算能力。
第4题,是一个简单的统计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这种练习形式。让学生用表中的数做加法练习。其意是让学生见见统计表,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2.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做准备。
充实第110页“复习”的内容。比如补充6+5、8+9、7+8……让学生充分练习9、8、7、6加几的式题。在练习之后,以8+9、7+8等式题为例,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式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如果有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也是可以的。
3.突出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例1、例2时,注意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比如计算5+7,想:7+5=12,所以5+7=12。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容易掌握。熟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这节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学生达到计算正确和比较熟练,就要进行必要的练习。把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适当编排,并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恰当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练习,不断提高计算速度。在练习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注意帮助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提高计算速度。比如9+4,想:10,13。
在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向学生说明: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想得数快,你就用哪种方法想。熟练以后,哪种方法的过程都可以不再一步一步想,直接说出得数。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第4题的教学建议。
第4题,是第一次出现统计表。做题前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即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然后,让学生自己一项一项做,并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比如:一班有7个皮球,二班有6个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了问题的实际含义,具体计算就不成问题了。
6.教学5、4、3、2加几以后,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写在一张大纸上,也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在教室里,供学生进一步练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