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口腔功能和语言表达怎么训练
这个情况是需要专业的训练的额,这个要时间比较长的,慢慢恢复才可以的!
❷ 怎样练习口齿清晰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我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人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几个好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8)讲故事法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③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①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参考资料:http://bbs.yoao.net/41960/ShowPost.aspx
❸ 怎么纠正口齿不清
1、要耐心示范和讲解
父母在给孩子做示范时,要照顾到孩子听和看两个方面的能力,以便他们模仿。有时候,为了配合口型的示范,父母还需要有合适的讲解。比如唇音(爸、抱、拍),主要是上下唇的活动,父母在做示范时,孩子容易看到,就易于模仿。而更多的难发的音需要舌头参与活动,不易被孩子看到,所以小孩子就不易发准音。
2、要求孩子正确发音并多鼓励
父母要注意,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应该要求孩子正确发音,不要让孩子娇滴滴说话。否则,一旦形成习惯,就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矫正过来。 同时,在孩子学说话阶段,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鼓励。孩子喜欢表扬,父母的表扬能不断激起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3、找专业的口齿不清专家帮助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话含混不清,可以运用搬舌速疗法,来帮助解决口齿不清的问题。改正不快时,切忌着急上火,动辄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只会造成孩子恐惧、紧张的情绪,加重孩子的口齿不清,有时还可能造成孩子的口吃。
(3)口腔功能训练的好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般轻度的构音障碍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功能的成熟逐渐消退自愈,而严重构音障碍的孩子需要言语训练和治疗,学习掌握产生语音的方法。
第一、口功能训练。指导家长每天按压或轻柔快速地弹击儿童面颊、下颌、唇部;用软硬适中的牙刷或者硅胶棒刺激口腔内的舌、牙龈、颊黏膜和硬腭;不断改变食物质地来增强口腔本体感;也可以教孩子吹泡泡、吹喇叭,或用吸管吸食,模仿动物叫声,口腔快速轮替运动等方法来改善口腔协调运动。
第二、构音训练。多数发音错误的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音问题,治疗初期,应该夸大孩子的错误发音,当孩子能辨别自己发音与正确发音的区别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方可开始进入训练治疗阶段。训练顺序由易到难,从目标音开始到音节,再到单词,最后训练句子。
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模仿发音,选择孩子在生活中常用的单词。为避免枯燥无味,可以同时选用与单词对应的图片,使孩子易于记忆,又增加趣味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口齿不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家长这么做
❹ 口腔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具体方法如下:
(1)开合练习
动作:张嘴像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
目的:做这个练习,可以解决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
动作: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目的:做这个练习,可以解决两腮肌肉运动问题。
(3)双唇练习
动作:①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
②双唇打响。
目的:做这个练习,有助于解决双唇的运动问题,对美唇也有帮助。
(4)舌头练习
动作:①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②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③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④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
⑤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
⑥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
⑦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
目的:做这个练习,有助于舌头的灵活运动。
(5)绕口令练习
❺ 口肌训练方法
口肌训练方法:
1、口腔按摩
通过按摩、揉、搓、弹、捏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运动功能得到提高①按摩口轮 ②捏下颌 ③搓下巴 ④弹颧腮 ⑤揉面颊 ⑥轻拍面部
2、口肌运动训练
唇部运动:使口部肌肉、关节协调完成
①A.将嘴巴张至最大(或说“啊”)停留3-5秒再放松。B.将嘴巴左右伸展(或说“一”)停留3-5秒再放松。 C.将嘴巴噘起呈现圆形(或说“呜”)停留3-5秒再放松。 D.将嘴型从“啊”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E.将嘴型从“一”变成“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F.将嘴型从“呜”变成“啊”(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G.将嘴型做出“啊——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变化3-5次。 H.将嘴巴用力闭紧吸住,并做出“啵”的声音。(儿歌:咏鹅、小宝宝) I.将嘴唇向内用力吸,并做出小鸟叫声。
②舌头运动:充分调动舌部肌肉活动,使舌头活动更灵活,能够在发音时找到正确的位置。 A.将舌头伸出,越长越好,停留3-5秒再做缩回放松。 B.以同样的速度将舌头伸出——缩回,连续3-5次。 C.将舌头伸出,向右(左)舔嘴角,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D.将舌头伸出,向右左嘴角连续移动3-5次。 E.将舌头伸出,向上(下)舔嘴唇,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③下颌运动:提高在发音时下颌的控制能力 A.张口闭口 每天3次,每次5下,后期逐渐增加。B.左右移动 每天3次,每次左右3-5个来回,后期逐渐增加。C.前后移动 每天3次,每次前后3-5个来回,后期逐渐增加。D.上下叩齿 每天3次,每次坚持10-15下,后期逐渐增加。
④补偿肌肉的训练:用来补偿稳定性弱的异常姿势,阻碍活动性(如:喝水时压扁吸管而不能喝进水,说明下颚骨稳定有困难,采取用力压扁吸管来补偿喝水的动作)
坚持下去,相信会有你想要的效果~
❻ 口腔自我保健有哪些方法
自我口腔保健在预防口腔疾病和维护口腔健康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刷牙是自我维护口腔健康的常用手段,能切实有效的机械清除菌斑,并依靠想者的自我菌斑控制来保持疗效,减少复发。漱口刷牙、使用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面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
(一)漱口
漱口
是利用液体含漱从而清洁口腔的方法。通过漱口可清除食物残渣和松动的软垢,以及口腔内容易借助含激力量而被清除的污物和异味。口腔内有感染,根据医师的处方和推荐,可以应用加入一定药物的漱口剂含漱,帮助减少口腔内致病微生物或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漱口不能替代刷牙对菌斑的机械清洁作用,只能作为日常口腔护理辅助手段。
1.漱口方法
漱口时将少量漱口液含入口内,紧闭嘴唇,上下牙稍微张开,使液体通过牙间隙区,轻轻加压,然后鼓动两颊及唇部,使溶液能在口腔内充分地接触牙面、牙龈及黏膜表面,同时运动舌,使漱口水能自由地接触牙面与牙间隙区。利用水力前后左右,反复几次冲洗滞留在口腔各处的碎屑和食物残渣,然后将漱口水吐出。
二)漱口液的作用及种类
1。防龋作用 含氟漱口液,如0.05%-0.2%氟化钠含漱液,每天或每周使用,能够减少儿童和老年人根面龋的发生,对于龋高危人群效果明显。
2。抑菌作用
0.12%-0.2%氯已定为广谱抗菌剂,能有效防止牙菌斑形成,对治疗牙龈炎效果较好。由于它能在口腔黏膜及牙面滞留,漱口后可保持数小时之久;另外,在手术后使用0.12%~0.2%氯己定,能有效地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但长期使用可使牙齿及黏膜着色
3。止痛作用 含有0.5%普鲁卡因的漱口液对于口腔溃疡等引发的疼痛有止痛作用。
❼ 口腔练习如何打开口腔
打开口腔注重声音和吐字的品质,就应讲求口腔开度。打开口腔不等于张大嘴,张大嘴时口腔呈前>后型,实际上是前开后不开。按照要求口腔的前后部都应打开,上腭上抬,下颏放松,呈前后型。这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四个方面的配合来实现的。分述如下: 1.提颧肌提颧肌是抬起上腭的前部动作。有人称为提嚼肌或提笑肌,这两种说法有不当之处,这里称为提颧肌。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上部有展宽感觉,鼻孔也随之有少许张大,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贴紧牙齿。唇齿相依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较之于松颧撅唇、唇齿分离更容易把握咬字的力度。提颧肌对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都有明显作用。 2.打牙关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俗称牙关,打开牙关是抬起上腭的中部动作。打牙关就是要使上下槽牙在咬字时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双侧上后槽牙应始终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虽然日常口语时很少有人咬紧牙关,但这里要作为一个要领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到打开牙关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口腔共鸣,还可以使咬字位置适中、力量稳健,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挺软腭软腭在上腭后部,用舌尖抵硬腭向后舔会感觉到它的具体位置。不说话时,软腭松软下垂,日常口语时也很少有人有意识将它挺起。挺软腭是抬起上腭的后部动作,它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加大口腔后部空间,改善音色;第二,缩小鼻咽入口,避免声音大量灌入鼻腔而造成鼻音。 结合咬字,软腭挺起时口腔后部应呈倒置的桃形,并非抬得越高越好。此外,如以小舌头(腭垂)为中点的话,软腭挺起时两侧力量应向小舌头集中。如果力量相反,软腭兜下来,就会造成字扁、鼻音等问题。所以用力了并不等于挺起了,要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 可以用夸张吸气和半打哈欠来体会,一般在这种时候软腭是挺起的状态,适度保持这种状态去发音,你就可能会听到不同平时的声音效果。此外,有些字音(如好hao)发音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口腔后部的开度较大,用它去带发其它音节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挺是一个基本状态,但应注意到,音节的结构成分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表达需要,播讲时不能一挺到底,还应有程度上的变化,否则又会带来音包字的问题。 4.松下巴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松下巴在打开口腔方面比抬上颚更具有实质性效果。 有的人平时说话就表现出下巴用力、主动帮忙的问题,播讲时更为明显,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它会使舌根紧张,咽管变窄,口腔变扁,把字咬横、咬死。 咬的力量主要在口腔上半部,下巴则应处于放松、从动的状态。发音时,只有下巴自然内收才能放松。日常牙痛时说话,下巴一般是比较松弛的,不妨可以模仿一下。
❽ 早期如何训练吞咽功能呢
首先,改善口腔感知觉。
过高或过低的感知觉都会对吞咽造成影响。口腔高敏感会使孩子不喜欢咀嚼一些事物,更不用说吞咽了。而口腔低敏感则会使得孩子不能将一些块状的食物咀嚼成方便吞咽的形态,因此,对吞咽也会造成影响。
言语治疗师所使用的口肌工具中,有一种是专门针对于口腔感知觉的训练,即海绵棒。
海绵棒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孩子的口腔感知觉。操作方法如下:唇—内脸颊—上唇内侧—下唇内侧—舌面—舌边—上颚—软腭(呕吐反应)。每处三次。
其次,提高咀嚼能力。
针对孩子目前的咬合能力,选定适合孩子情况的咬牙胶,进行咬合练习。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加入下颚骨分级调控排棒的练习。提升咬合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孩子对下颚骨的控制能力。
再次,提高唇的闭合能力。
雪条棒,2#排棒以及其他工具都可以进行唇部闭合能力的训练。将雪条棒横放在孩子的唇部,使孩子用唇的力量夹住雪条棒。练习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练习。
最后,就是家长的耐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世界上和孩子最亲密的人,没有人比父母更能帮助到孩子。
衷心希望各位家长在东方启音能学到更多实用的方法,带领孩子“轻松与世界对话”
❾ 孩子用口呼吸怎么纠正
改正宝宝用口呼吸的方法:
1、去医院接受治疗:宝宝口呼吸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为疾病导致的鼻腔堵塞引起的口呼吸,就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2、戴特制面纱或者口罩:可以使用特制的面纱或者口罩来帮助宝宝改掉口呼吸的毛病。把口遮住,让鼻孔露出来,自然就会促使他用鼻子呼吸。
3、练习闭口呼吸: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训练宝宝闭口呼吸,比如教他吹口哨,不仅可以让他习惯用鼻腔呼吸,还能清洁口腔和牙齿。
4、跑步的时候用鼻腔呼吸: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张开嘴巴呼吸,但这是不好的。父母要训练宝宝在跑步的时候用鼻子呼吸。
5、矫正牙齿:如果宝宝的牙齿畸形,很容易导致他不得不用口呼吸。所以要经常带宝贝去口腔医院检查牙齿,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
总结:如今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而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习惯有助于帮助孩子们抵抗病菌,提高身体抵抗力,希望各位爸爸妈妈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帮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9)口腔功能训练的好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用口呼吸会造成很多危害:
1、易犯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为宝宝用嘴巴呼吸很容易将一些没有过滤的空气杂质一并吸入呼吸道,宝宝还小,对于细菌的抵抗力比较弱,长期下去很容易得口腔疾病,另外如果经常用嘴巴呼吸,还会使得口腔粘膜变得干燥,容易引起上火等不适。
2、影响面部容貌:长期用口腔呼吸容易引起腺样体肥大,具体的症状就是睡觉打鼾,如果宝宝长期都有着用嘴巴呼吸的习惯同时喜欢睡觉打呼噜,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3、影响了心肺功能:长期用嘴巴呼吸的话发音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宝宝的鼻音比较重,在说话的时候容易口齿不清,而且用嘴巴呼吸的话甚至于可能会影响了心肺功能。
4、容易口干舌燥:如果宝宝经常用口呼吸,很容易导致口腔粘膜变得干燥,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