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8种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阶梯。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8种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一、字谜识字
低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采用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联想方法,编成字谜让学生猜,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印象,从而提高对字形记忆的准确性。比如,在教学“碧”时,某教师编了这样的谜语:“白先生和王先生同坐在一块石头上。”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师还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自己动脑筋编字谜帮助识字,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学习“思”时,学生编出了这样的谜语:“十张口,一颗心。”
二、游戏识字
小孩子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假如教师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蹦蹦跳跳地学习汉字,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而且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中,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十五分钟,让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一圈,每位学生发一张生字卡片,请一位学生当老师来念字,念到生字卡片上的字的学生就要蹲下,否则罚该生表演节目。这样,虽然是学生一节课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间,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是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把要学的字分别进行归类集中编排的识字形式,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比如:在教学“跳、跑”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得出结论:这两个字都有足字旁,都跟脚有关系。接着进一步发问:“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还能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足字旁的字?”学生说出来后,全班交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不仅加深了所教生字的认识,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四、实物识字
对于一些仅从字面上解释,学生很难理解的名词,可借助于实物,使学生既理解了字义,又激发了兴趣。比如,在教学“禾”时,教师拿了一株稻穗,并讲解了“禾”这个字的演变,这样一讲,学生对“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就记住了“禾”字。
五 表演识字
对于动作的词,可以用动作表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理解字义,比如,在教学“拍”时,我请几位学生拍皮球,这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充满了乐趣。
六、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提倡自主识字。当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的时候,新字呈现以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找出自己会认的字和不会认的字,不会认的字小组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这样变换角色,让学生自主识字,学生更乐于接受。
七、生活中识字
识字不应该仅仅限于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宽识字渠道,提示他们在生活中识字。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去尝试认识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墙壁上的标语等等。
八、竞赛识字
小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举行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识字也将进入最佳状态。竞赛,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也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竞赛,还可以是个人之间的竞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好奇心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短。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该根据教材和儿童的特点,把兴趣放在首位,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切忌生搬硬套。
【拓展】识字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爱好,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语言、表情、动作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更亲近、更密切,其次根据学生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这一特点,可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小客人”等好听的名字,让学生对生字有一种亲切感。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也极容让学生记住:(层)云头一具尸;(翠)士兵头上插羽毛(爽)错错错大错;(琴)今日头上写二王;(困)一口咬根树;(牵)大牛腰戴帽;(灿)山边在起火;(握)屋边伸支手;(弹、胡)单弓射到古时月等。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交朋接友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也就随之而生。
二、变换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力时间短,无意注意力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4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要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游戏是学生乐意为之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游戏与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讲授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借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天南地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6》时,我设计了一个旅游的大情境,在愉快的游的行中分成五个环节:
(1)买票:自读生字。
(2)浏览景点:认识景物名称(海鸥、沙滩、军舰、秧苗、稻田、鱼塘、果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3)扫除拦路虎:认识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等数量词。
(4)夺旗比赛:认读生字,再组词造句。
(5)赠送纪念品:巩固数量词。
整节课,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场景中,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学得津津有味。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在学中悟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的,而结果则是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愿学、都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因为汉字是属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汉字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清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拉、打、挑、推”和“踢、跳、跃、跑”两组字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区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和“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以后,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学生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满腔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中的乐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乐趣。
㈡ 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识字方法有:看图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比较识字法,形声识字法,迁移识字法,分散识字法,猜谜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部件识字法。
1、看图识字法: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字理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帮助孩子学习汉字。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孩子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游戏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以猜谜的方法让孩子记忆生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牛过独木桥—生。
3、比较识字法:在低年级独体字教学中有很多字都是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的。如:王——主(玉)——土(干)——壬。
4、形声识字法: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5、迁移识字法:迁移识字法是利用熟字迁移认识熟字加偏旁的字,熟字去偏旁的字,熟字换偏旁的字。这一识字方法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识字方法。
学习汉字的重要性:
1、孩子是中国的未来,作为炎黄子孙,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汉字。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尽之历史责任,同时也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2、汉字是促进人们思想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汉字书写准确、工整、清晰、美观,不仅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引起精神上的愉悦,更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3、学习好汉字有助于语文学习。字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意思,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对学生理解词义或句义、文章的意思也有所帮助。
4、写字既是一种实用的技术,又是一种人文素养。一手好字能获得好感赢得赞赏。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文明涵养。
5、书法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练字的过程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这也是电脑打字无可替代的。
㈢ 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有哪些呢
教小学生识字需要结合儿童认知特点,采用趣味性、互动性和系统性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实用且有效的方法,可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灵活调整:
1. 图文结合法(象形识字)
适用对象:低年级(6-8岁)
方法:
利用象形字、图片或动画展示汉字的演变(如“日”“月”“山”“水”)。
制作汉字卡片,一面是字,一面是相关图画,通过配对游戏记忆。
优点:直观有趣,帮助理解字形与含义的联系。
2. 儿歌与口诀记忆
适用对象:所有小学生
方法:
将易混淆的字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如“左工右口‘和’,禾苗有口‘和’;两人‘从’,三人‘众’”)。
结合动作或节奏,边唱边学。
例子:
> “一横一竖是个‘十’,
> 一撇一捺变成‘人’。”
3. 生活化识字
方法:
环境标签:在教室或家中物品上贴汉字标签(如“门”“窗”“黑板”)。
生活场景:超市认商品名、路牌认地名、餐厅认菜单。
优点:将识字融入生活,增强实用性。
4. 游戏互动法
推荐游戏:
汉字连连看:匹配汉字与图片或拼音。
汉字拼图:拆解汉字偏旁部首,让孩子组合。
识字闯关:设计关卡,每认对5个字解锁小奖励。
工具:识字APP(如“悟空识字”“洪恩识字”)。
5. 故事与语境识字
方法:
通过绘本或短故事重复出现目标字(如《小猪唏哩呼噜》中高频字)。
提问引导孩子圈出学过的字,并猜测新字含义。
技巧: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恐龙、公主、科幻等)。
6. 偏旁部首归类法
适用对象:中高年级(8-10岁)
方法:
按偏旁分类学习(如“氵”旁的字:河、湖、海)。
制作“汉字树”,用树枝延伸出同偏旁的字。
作用:理解汉字结构,提升自主识字能力。
7. 多感官联动
方法:
动手写:沙盘写字、橡皮泥捏字、手指在空中划字。
肢体动作:用身体摆出汉字造型(如“大”“木”)。
触觉记忆:触摸凸起的盲文字卡或磁性汉字贴。
8. 重复与复习策略
工具: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用识字表定期复习(第1、2、4、7天)。
闪卡:每天抽5分钟快速认读旧字+新字。
9. 激励与成就感
方法:
制作“识字勋章墙”,每掌握20个字贴一颗星。
让孩子当“小老师”教家长认字,巩固记忆。
10. 结合传统文化
活动建议:
学习春节“福”字、对联中的吉祥语。
用毛笔写简单汉字,体验书法艺术。
关键原则:
1.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每次学习5-10个新字。
2. 鼓励为主:避免纠错时打击信心,多用“再试试看”。
3. 混合使用:综合多种方法,避免单调重复。
通过多样化、情境化的方式,孩子不仅能记住字形,还能理解字义并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