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审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有什么区别呢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分为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在初步业务活动和风险评估程序之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如果风险评估程序认定控制活动有效,拟实施控制测试,那么具体审计过程中进一步审计程序就会包括控制测试,反之亦反;实质性分析程序就是进一步审计程序中的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对认定层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作的测试活动。
㈡ 审计问题。进一步审计程序和七大审计程序的关系是什么
说人话就是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交易、然后做的账等在认定层次来一个判断。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来对他们进行判断。 七大审计程序差不多就是具体的方法了,用了这些方法才能做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可能说的不够严谨,大致意思就这样
㈢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
b d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是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㈣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概述
在应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都应当确保其具有针对性,但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最重要的。例如,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实施次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恰当选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可以采用综合性方案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即将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实施控制测试,才可能有效应对评估出的某一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程序未能识别出与认定相关的任何控制,或注册会计师认为控制测试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就是适当的。
小型被审计单位可能不存在能够被注册会计师识别的控制活动,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可能主要是实质性程序。但是,注册会计师始终应当考虑在缺乏控制的情况下,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是否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毕竟是一种主观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同时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特别是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
㈤ 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
(1)风险的重要性(比如虚构收入的舞弊风险);
(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比如存货未计提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比如针对出纳员挪用现金的舞弊风险所设计的所有销货款要进行银行账户结算);
(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比如管理层串通舞弊时内部控制已经失效)。
㈥ 注册会计师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时,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中或低风险水平时,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综合性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