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抽样检验
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产品(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又称抽样检查。它与全面检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全面检验需对整批产品逐个进行检验,而抽样检验则根据样本中的产品的检验结果来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如果推断结果认为该批产品符合预先规定的合格标准,就予以接收;否则就拒收。采用抽样检验可以显着地节省工作量。在破坏性试验(如检验灯泡的使用寿命)以及散装产品(如矿产品、粮食)和连续产品(如棉布、电线)等检验中,也都只能采用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统计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抽样检验方案(简称抽样方案)是一套规则,依据它去决定如何抽样(一次抽或分几次抽,抽多少),并根据抽出产品检验的结果决定接收或拒绝该批产品。抽样方案按指标性质分为计数抽样方案与计量抽样方案两类,按抽取样本的方式分为一次、二次、多次及序贯抽样方案。除了根据抽样检验方法制定适用于各种特定情形的抽样方案外,抽样检验方法的标准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抽样技术(取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完全随机,无限制;一般多利用乱数表或抽样球
2.系统抽样:按一定的时间/数量间隔抽样
3.分层抽样:先层别后再抽样
4.曲折抽样:是希望减少系统抽样因周期性而发生偏差等缺点所采用的方法。可视为随机抽样,但较复杂,具有规则性。
5.区域抽样:群体如一大箱物品,箱中有数十个小盒,每一小盒装有若干物品。为抽样之方便,可自数十个小盒中随机抽取若干样本盒,然后就各样本盒进行全数检验。这方法如社会调查时分为城镇或乡村取样,故称为区域抽样。
适用前提:区域内变异大,区域间变异小。与分层抽样刚相反。
6.分段抽样:先采用区域抽样,在从样本单位中从随机抽样。可有两段、多段之分。
7.反复抽样:在同一检验批内作一次以上的抽样来推定群体品质的抽样方法。一般用在抽样检验中之双次、多次或逐次抽样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2. 应分别选用何种抽样方法最为简便适用理由是什么
注意样本的特征,如果N比较小,要抽取的样本比较少,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如果N的值较大,可采用系统抽样;如果样本总体是有特征差异非常明显的几部分构成时,采用分层抽样。无论采用那种抽样方法,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选D。
3. AQL和抽样方式如何去确定
随机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数表法、掷骰法。
周期系统抽样:采用一定间隔进行抽样的方法。
分层抽样:从一个可以分为不同子批(或称层)的检验批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抽取样本。
抽样检验标准及其体系
1、计数和计量抽样检验标准
计数抽样检验标准是以计数抽样检验的结果作为判定质量特性指标的,已经制订了国家标准的有:
a)GB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b)GB2829-1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c)GB8051-1987《计数序贯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d)GB8052-1987《单水平和多水平计数连续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计量抽样检验标准是以计数抽样检验的结果作为判定质量特性指标的,已经制订了国家标准的有:
a)GB6378-1986《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b)GB8053-1987《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c)GB/T8054-1995《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ACCEPTANCE QUALITY LIMIT(简称AQL):接收质量限,是日常检验货物,抽选样本的的水平标准,即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AQL普遍应用于出口服装,纺织品检验上,不同的AQL标准应用于不同物质的检验上。
在AQL 抽样时,抽取的数量相同,而AQL后面跟的数值越小,允许的瑕疵数量就越少,说明品质要求越高,检验就相对较严。
(3)22混合试验抽样方法怎么选扩展阅读:
AQL检验相关名词:
单位产品检验:为了实施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元。检验批:需要进行检验的一批单位产品。简称批。构成检验批的单位产品不应有本质的差别,只能有随机的波动。因此,一个检验批应当由在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并在大约相同的时期内,所生产的同类型、同等级的单位产品所组成。
批量检验:需要检验的一批产品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
致命缺陷:对使用和维护产品或对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状况的缺陷;或损坏产品重要的、最终的基本功能的缺陷。
严重缺陷:不同于致命缺陷,但能引起失效或显着降低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
轻缺陷:不会显着降低产品的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只轻微影响产品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
产品检验分类:全数检验、抽样检验、购入检验、中间检验、成品检验、出厂检验、库存检验、监督检验、计数检验、计量检验、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等。
抽样检验常常用于下列情况:
a)检验是破坏性的;
b)检验时,被检对象是连续体;
c)产品数量多;
d)检验项目多;
e)希望检验费用小;
f)作为生产过程工序控制的检验。
4. 抽样样本选择的方法是
抽样调查的一般程序:抽样调查是由五个步骤组成的工作过程。 1、确定调查总体:即明确调查的全部对象及其范围。这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基础。 2、抽样框架的确定和个体编号:抽样框架这是提供抽样所用被调查对象的详细名单。在没有现成名单的情况下,可由调查人员自己编制。个体编号:即对调查总体中的个体进行编号。 3、选择调查样本:需首先确定抽样的技术(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要确定具体的抽样方法(如分层抽样还是分群抽样)还要确定样本的数量。在上述问题确定后,按预定的要求选择调查的样本。 4、实施调查:对选定的样本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逐个进行调查,从而取得第一手资料。 5、测算结果:这是抽样调查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抽样调查的目的的所在。指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结果。具体方法包括百分比推算法和平均推算法等。
5. 2*2混合实验设计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具体spss操作步骤及结果解读如何进行
这个可以做方差分析
6. 一次抽样次,二次抽样,多次抽样怎么选用
摘要 去掉最离谱的数据,将其他抽样结果取平均数。
7. 一次质性研究抽样方式可选择几种
摘要 应该是五种方法
8. 颜色混合实验怎么进行
材料准备
2支手电筒;2张透明的塑料薄膜(1张红色,1张绿色);2根橡皮筋;1张白色硬卡片;绿色、红色、黄色和蓝色颜料;1把油漆刷;1个碟子。
实验步骤
1.用橡皮筋把两张塑料薄膜分别绑在电筒上。
2.打开电筒,照射白色卡片,使两道光束的一部分重叠。
产生现象
两道光束重叠的部分看起来呈黄色。
3.用油漆刷把相同量的红色和绿色颜料放在碟子里混合。
4.把油漆刷洗干净,然后把相同量的黄色和蓝色颜料放在碟子里混合。
产生现象
红颜料和绿颜料混合后,产生了一种像栗色的颜色,而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则产生了绿色。
原因解答
太阳光的三原色——绿色、红色和蓝色,如果两两混合,就可以制造出其他所有的颜色(合成色)。三原色的色素(用于涂料、清漆、墨水等等)为洋红色、青色(蓝绿色)以及柠檬黄色。将光的三原色聚在一起,我们能够得到白光;而所有的这些颜色,加上三原色色素混合,我们就能够得到一种非常暗的颜色,几乎就是黑色。
9. 如何选择用什么抽样方法
首先判断属于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
如果判断出来属于非统计抽样,此时就需要判断什么时候运用比率法什么时候运用差额法,第一种方法是比率法,即用样本中的错报金额除以该样本中包含的账面金额占总体账面总金额的比例。例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可能包含了应收账款账户账面金额的10%。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样本中发现了100元的错报,其对总体错报的最佳估计为1 000元(100元÷10%)。这种方法不需使用总体规模。比率估计法在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金额相关时最为适用,是大多数审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首选的总体推断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差异法,即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的平均差异,并推断至总体的全部项目。例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非统计抽样样本为100个项目。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样本中发现的错报为200元,样本项目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的平均差异则为2元(200元÷100)。然后注册会计师可以用总体规模(本例中为5 000)乘以样本项目的平均差异2元,以估计总体的错报金额。注册会计师估计的总体错报则为10 000元(5 000×2元)。差异估计法通常更适用于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本身而不是与其金额相关的情况。
如果判断出属于统计抽样,此时需要按照已知条件进行判断,主要是结合公式本身的条件进行判断:
均值估计抽样:
样本平均值=样本的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总体的审定金额=样本平均值*总体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的审定金额-总体账面金额
差额估计抽样:
单位样本错报=(样本实际金额-样本账面金额)/样本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单位样本错报*总体规模
比率估计抽样:
样本错报/样本总金额=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总金额
比如样本账面是400,审定金额是500,总体的账面金额是5000。总体的规模是220,样本量是20。
在均值估计抽样下,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500/20=25,总体的推断金额为25*220=5500,推断的总体错报=5500-5000=500。
在差额估计抽样下,样本的错报是500-400=100,样本的平均错报是100/20=5,总体的推断错报是5*220=1100。
另外需要注意,在样本之间差异比较大的前提下,通常不采用均值估计抽样
10. 抽样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