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接纳自我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自己的光明面:
想象自己来到了心中的神秘花园,你在花园里散步,欣赏花园了美丽的花草树木,享受浓郁的花香和泥土的味道。这时,你心中的另一个你出现。这个“你”代表你积极的一面,拥有你全部的爱、同情心、勇气和力量。握住这个积极的“你”手。问这个积极的“你”是否会陪伴你、保护你、指引你前进的方向。跟这个积极的“你”拥抱,感谢它来看你。邀请它常来你的心中花园做客。
睁开眼睛,记下刚才的体验,然后用彩笔画下刚才那个“你”。不会画画也没有关系,最主要是用幸去画。
第二步,认识自己的阴暗面
重新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现象自己来到一个阴暗肮脏的地方。要多糟糕有多糟糕。总之,就是一个你不愿意来的地方。然后,朝最阴暗的地方看去,你会看见一个最卑微,恐惧、猥琐的自己。这个“你”代表你消极的一面。注意看这个“你”。当你看清这个消极的“你”之后,就可以睁开眼睛。把刚才你看到的这个消极的“你”的感觉,以及你经历的一切都写下来。
第三步,光明面与阴暗面的融合
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下来。来到你心中的神秘花园。让那个积极的“你”来到你的身边坐下。再邀请那个消极的“你”来到花园中。让积极的“你”与消极的“你”拥抱。让积极的“你”释放爱与同情的光芒,照亮消极的“你”。告诉消极的“你”,你愿意接纳和原谅消极的“你”,随时欢迎消极的“你”来这里。
第四步,如果消极的“你”有抗拒,不要紧,每天都尝试一遍。直到有所进展。
B. 如何做到接纳自我 感情
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外在:尽管不是对自己身体的每个方面都完全满意,但依然喜爱自己的身体和外在;
在负面评判面前保护自己: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能够客观地吸收,但不因此陷入情绪的低谷;一方面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方面不会因此苛责自己;
感受到并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承认、欣赏、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怀有积极的想法和感受。
关于自我接纳,人们还有哪些误解?人有可能真的无条件地、全然地接纳自己吗?
01.对自我接纳,人们都有哪些误解?
误解1:自我接纳意味着不思进取,自我放纵,不再为目标努力。
事实1:自我接纳是对自己的优点、缺点不加评判地承认,接受自己当前的样子。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够很平和地看清楚自己。对自己有着准确的认知,然后在这个认知之上建立现实的、可以企及的目标——而不是说就此“躺平”,不再努力。
而一个人若是不思进取,可能恰恰是因为ta没有接纳自己的缺点,而活在对现实的否认中——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因而不进取。
误解2:自我接纳就是无视自己的缺点。
事实2:自我接纳其实是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一切特质,包括“缺点”和“不足”。
接受自己有缺点和不足,不因此否定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不因此活在自我惩罚中。如果一个人承认自己的缺点,但难以接受自己有缺点,就会活在无止尽的自我斗争中,这种对自己持续的苛责会消耗情绪资源,阻碍人的成长。
误解3:自我接纳的人,不再会感到烦恼和不快乐。
事实3:客观来讲,人生总有起伏。自我接纳不是没烦恼,而是让你能够接受自己有时的确会烦恼。感到烦恼和不快乐,不意味着你不好,也不是你哪里做错了。
误解4:自我接纳是盲目的自我膨胀,是一种自恋。
事实4:自我接纳会为一个人带来稳定的高自尊,即Ta感到自己哪怕有缺点,也是有价值的、值得喜爱的;这种价值感是实实在在的,不需要他人的赞扬来不断佐证,也不因为他人的否定而瞬间动摇。
而一个自恋的人,虽然看起来欣赏自己,但Ta的高自尊是虚假、脆弱的。Ta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好,却无法直面自身的缺点,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有不足;一旦感到他人在质疑自己的价值,Ta就会视其为威胁,想尽一切办法做出抵挡。
02.真正的自我接纳和“爱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深入研究了自我接纳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她们指出,一个真正自我接纳/自爱的人,具备以下这6个方面特质:
1. Ta有能力、有意愿让他人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的人首先是真实的。Ta会认可自己真实的感受,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投入生活。
Ta不愿粉饰自己的生活,也不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赢得他人的认可对Ta来说是相对不重要的。
2. Ta对自己做出的评价是恰当的、适度的。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自爱的人,会明白自我评价是一种选择。哪怕是自己身上同一个特质、同一个行为,Ta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多种视角来看待它——没有绝对坏的特质和行为。
Ta甚至能够接受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的行为,并且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不在未来重复它们。也就是说,他们会接纳自己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对自己不好的行为,知道这只是自己当前的某种需要,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停止它。
3. Ta有能力接受过去犯下的错误,无论是那些真实发生的错误,还是Ta主观上认为是错误的错误。
同时,一个真正自我接纳的人,也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放弃在当下继续行动。Ta只会更谨慎地思考当下,调整自己的做法。反而是那些没有自我接纳的人,会不断甩开责任,试图否认自己的过错。
4. Ta不会将个人价值建立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上。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不会因为他人是谁或拥有什么,而感到个人价值被削弱。
相反,凡事和他人比较,可能会带来自我苛责。有研究发现,人们越是频繁地在吸引力、智力、财富、性格等方面和他人做比较,越容易感到负罪和悔恨,也越容易指责自己(White et al., 2006)。
5. 在Ta对自己的认知中,自我形象是丰富的、充满可能性的。
很多人会用一些僵化的类别来描述自己——“瘦子/胖子”、“学霸/学渣”、“大龄”……尽管有玩笑的成分,但这样的分类其实是狭隘的,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限制。
而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会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是多面向的。Ta会充分拥抱自身的复杂。
6. Ta能够为自己的个人世界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眼下别无选择,或是认为自己无法做出好的决定,盲目听从更权威的人,将自己生活的掌控权拱手让人。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也会向他人寻求建议,但那些建议只是参考,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仍是Ta自己的选择。Ta会感到对自己生活有“所有权”,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
*自我接纳和自爱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当一个人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ta和真实自我的关系将变得更融洽,既不会自欺欺人地放纵自己、放弃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会通过自我苛责去伤害、攻击自己,消耗内在的情绪资源。即使感到烦恼、不安、不快乐,ta也不会陷入自我怀疑。
以这种方式生存,我们能够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03.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
要想实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以正念的心态去生活。
什么是正念的心态呢?Ellen Langer认为,正念是一种灵活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积极地投入当下,留意新事物,对环境保持敏感。
一个以正念的心态生活的人,有能力从多个角度观察身边客观的事物和所处的情境;当情境发生变化时,Ta的观点、角度也能够随之发生转变。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吃甜食会长胖”,所以拼命“管住嘴”,直到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吃很多,而后又非常后悔,拼命责怪自己。
但以正念的心态去吃甜食,你可能会观察到,在想吃甜食的时候,吃哪一口的体验是愉快而满足的,而哪一口是过于甜腻的,从而可以灵活地选择什么时候要吃,而什么时候要停下来。
可以说,正念的状态从定义上就包含了自我接纳,因为正念所关注的重点是接纳和探索当下的体验,而不是陷入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
也就是说,通过提升我们正念的程度,我们可以学会不带批判地看见自己的方方面面,看见之后,我们还能够选择不因为其中某一个部分,否定作为整体的自己。
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改良了一系列曾在临床中使用的提高正念的技术。我们从中精选了3个日常特别容易做的练习,来帮助大家逐渐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
练习1:积极观察新的变化。
尝试正念生活的第一步,是积极地留意环境中的新出现的人、事、物,或是已经存在的人、事、物新发生的变化;不要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只是去观察,且不要做评判。
随着我们将这种积极的观察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会更容易发现,自我的哪些方面是我们还不那么了解,又或者是我们一直回避的。
练习2:把自我想象成一个“正在打磨的作品”。
做不到自我接纳和自爱的时候,你可能会习惯否定自己。比如,“我不擅长数学,每次算数都错”、“一胖毁所有,我就是没有吸引力”。但这种思考方式,封锁了改变的可能,会为你带来伤害。
下次再想去否定自己时,你可以用“可能性词语”取代“固化词语”。比如将“我是”的句式,换成“我可能是”、“我可以是”。
“我可能是不擅长数学,可能过去每次算数都错”(但以后也可以算对)
“我可能是胖,我可能是没那么有吸引力的”(但也可以变得更有吸引力)
仅仅是语言上的微小变化,就会帮助我们少一些自我否定,看到更多改变的可能。
练习3:书写“正念”日记。
在每天结束时,写下这一天的重要事件。在回顾过去时,进行专注的、不评判的观察练习,并将这些观察和体验记录下来。
这样的日记书写,有助于让你正念地去体验接下来的生活,还可以让你更容易发现生活的连续性和方向,从而更能够接纳当下的自己。
随着你转向正念的心态去生活,你可能会发现,那些过去困住你的“好”与“差”的标准,慢慢变得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的体验。你会发现,自我接纳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你在真实地、充分地活在你的生活中。
C. 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表达个人诉求对于企业聆听员工心声方面还有哪些好的意见和
摘要 倾听是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体现更多的是对倾诉者的接纳和尊重。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是愿意倾听员工的心声,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将会表现出有极大的凝聚力。BNET商业英才网也根据目前"最佳雇主"在倾听员工心声上的不同方式,特总结了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和参考!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愿意倾听的心态决定一切,包括我们最终的结果。如果你只是想表明一个姿态,那么这些方法也就属于掩耳盗铃了。
D. 有哪些大家可以学习的沟通技巧
有效的双向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强调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效果才重要。
首先,看一个生活中常见阿龙常常这样抱怨女朋友,“我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提供几点有效沟通的启示:
有效的双向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没有两个人时一样的,没有一个人在前后两分钟里是一样的,因此,沟通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因此不能推动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推动自己,所以,应给别人一些空间;
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强调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效果才重要;
对方是否是这个意思或者是否已经明白你的心意,只有对方才能决定,不要假设,若不肯定,找他谈谈;
可以直接谈的不要经由第三者。带着坦白、诚恳、关怀的心,什么都可以谈;
两人之间的共同信念与共同价值越多,沟通会越有效果;
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办法。若已知的方法不可用,总可以找出变化和突破。
E. 如何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
正确的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
1,转换认知角度,人发展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2,降低目标,我有点进步啦,这就很值得高兴啦
3,自我暗示,我还是可以的
4,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5,提高能力
慢慢的闭上眼睛,
可以摘下你的眼镜,
可以放下手里的东西,
以你觉得舒适的坐姿,坐在椅子上。
是否可以触碰自己的呼吸,
试一试去感受身体传给你的信息,
如果接收到了,就向它表示感谢,
谢谢它提醒你去关爱它。
你是否已经开始,
至少从身体开始,去关爱它?
如果它冷了,
你给它加衣服了吗?
如果它饿了,
你允许它吃东西了吗?
如果它渴了,
你给它喝水没有?
如果它累了,
你是否允许它停下来休息一下?
如果它有泪水,
你是否允许泪水流出来?
试着从爱你的身体开始,
从倾听自己开始,
去关爱你自己,
让它成为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想想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后,
甚至在来到这个世界以前,
周围可能就有很多声音对我们说:
你是不受欢迎的,你令人讨厌,
每人喜欢你,你太让人失望了,
你是坏孩子,你比别人差远了,
你真笨,你真丑,你真可笑,
你真烦人,你懂什么。
有时他们低如私语,
有时他们震耳欲聋。
我们小小的心灵并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以为自己真的不好……
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尊,
我们不知不觉发展出很多方法,
比如说:
随时保持微笑、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据理力争、反过来指责别人、
学会拒绝、对自己愤怒、
假装不在乎、故作坚强、
忘掉自己的感觉、
远离人群、回避问题。
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悄悄藏起来,
当我们长大以后,
这些方法就好像已经穿不下的衣服,
还在紧紧地束缚着我们,
使生命不能伸展,
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此刻,你能否回忆起某个时候,
也许就在昨天,
你曾经感到紧张、有压力,
而这种感觉,
也许是源自于别人流露的不满、
失望或指责,也有可能,
是因为你在生自己的气。
或许,
你还能回忆起当时那份压抑的感觉,
请细细体会这种感觉,
谢谢它带给你的信息。
然后,
请让它随着你的呼吸,
慢慢消散不见……
现在,
请送给自己一个欣赏,
请对自己说:
我爱你、我珍惜你,你是生命力的体现,
你的本质是纯洁的,
你美好、聪慧、乐观、善良……
你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你理应受到最深的尊重,
你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
去清除那些关于被拒绝和排斥的旧信息,
你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
去处理那些想要改变的行为,
我爱你,我珍惜你……
接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
和自己呆在一起,
现在,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
就可以慢慢的睁开眼睛;
如果你还想跟自己待一会儿,
就继续闭上眼睛,
直到你已经准备好为止,
和你临近的伙伴交流一下,
刚才冥想的过程中,
你的感受和新发现……
F. 接纳情绪的方式有哪些
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不为负面情绪感到羞耻、自责或担忧,不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感受到负面情绪”,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转移情绪。比如采用运动的方式,心理学证实,身体的运动系统受到右脑和情绪的支配。除了运动,我们也可以用自我对话的方式。自我对话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调节的心理技巧,也是重建我们认知的过程,可以准备一些积极的话语,在生活中练习它。或者把情绪写下来,我们可以写下今天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是什么事件触发了它,然后按照情绪的强烈程度,从最不强烈的1到最强烈的10给它打分,最后记录下之后我们做了些什么来改善负面情绪。这和自我对话一样,都是让我们觉察自身的过程。
掌控情绪需要不断地练习。所谓情商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很多时候人因为情绪困扰而无法高效沟通。懂得管理、控制情绪,在对外交流和沟通中,人们会变得心态平和,善于沟通,既了解自己的感受,也了解别人的感受,懂得体谅他人,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
其实,情绪是没有对错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当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感到开心。当我们需要帮助,别人伸出援手的时候,我们感到温暖。当我们被爱的时候,我们感到幸福。我们还会喜悦、兴奋……当然,当自己期盼的事情不能实现的时候,我们会失落。当我们喜欢的人更喜欢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吃醋。当别人触犯我们的底线的时候,我们会愤怒。我们还会难过、尴尬、紧张、委屈……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自然出现的,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就不出现。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正面的情绪,因为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体验。对待负面情绪,我们总是希望它们离我们越远越好。
其实,负面情绪,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价值。
你也许会问,负面情绪让我们那么难受,能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负面情绪,帮助我们捍卫边界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身体边界,也都有心理边界。身体的边界是皮肤,而心理的边界是情绪。
当有东西刺入我们的身体,我们会难受、疼痛,这是侵犯了我们的身体边界。当别人一直诋毁我们,攻击我们的人格,我们会觉得愤怒,这是侵犯了我们的心理边界。
所以,情绪和皮肤一样重要,负面情绪和疼痛一样重要。
就像有一期《奇葩说》中,詹青云所说:有一种人,他们感觉不到疼痛,你以为他们会变成刀枪不入的超人吗?没有。相反,他们的平均寿命很短,成了最脆弱的人。
正是有了负面情绪,那些受到压迫的人才意识到要反抗。正是感觉到了伤心和难过,我们才会去关注自己,去看看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没有负面情绪,我们将无法捍卫自己的心理边界。
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
我们很多时候认为负面情绪是糟糕的,是会吞噬一个人的生活的,不可以有的。比如,有的人认为愤怒是一种危险的状态,意味着挑衅;表达愤怒就代表是一种坏脾气,是失控的人。而难过流泪,就代表懦弱。
对待孩子情绪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发脾气就是在耍赖,是被惯坏了,是一种坏性格;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哭,恨不得立马把孩子从负面情绪当中拉出来;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有什么烦心事,不用管他,哭完就好了。
G. 如何完全的自我接纳
首先,什么是自我接纳?这个词看起来有点抽象,不过我们可以来看它的反面:什么叫作不接纳自己。比如说讨厌自己,嫌弃自己,为自己感到羞耻,批评自己,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这些都叫作:不接纳自己。
所以,自我接纳它是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我知道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接受这个事实,我接受现在的我就是有缺陷、有匮乏、不完美的,我接受我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好,那么自我接纳为什么那么重要呢?我们来打一个比方。就好像如果你有一个东西它坏掉了,比如说这个闹钟。如果你想修好它的话,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它拿在手里,稳稳地拿着,这样你才可能仔细地看一看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试试看能不能把它修好。那如果你说因为它坏掉了,你就非常的讨厌它、嫌弃它、根本就不愿意碰它,甚至看都不想看见它,就想把它扔到角落里。那这样的话,后面所有的这些步骤就不可能发生,你就不可能修好它。
所以呢,当我们想改变我们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先接纳你想改变的自己,这样,你才能够把它稳稳地拿住,看一看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没有可能进行调整。如果你这个时候非常地讨厌自己、嫌弃自己、责怪自己,甚至攻击自己,那你的心理能量就会消耗在这些事情上,真正的改变就难以发生。
好,接下来看一看,怎样才能自我接纳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是什么在影响你对别人的接纳。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看到一条新闻,新闻上说有个人持枪去抢了银行。看到这里,你可能心里会对这个人有一种评判和责怪的态度,你可能会想,这个人真坏,他怎么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情?
那么接下来你可能又读到了一条新闻,就是这个人被捕以后,有记者到他家去了解了他的情况。发现他其实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生了一种怪病,需要很多很多钱才能治好。所以他为什么抢银行呢,其实是为了救自己的孩子。看到这里,可能你对他的态度就会发生一些转变,也许你会想:诶,这个人其实也挺可怜的,他干出这样的事情好像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个时候你好像就比刚才更接纳他一点。那么是什么让你更接纳他了呢?是因为你更理解他了。你开始发现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感,他的行为虽然出格,但是背后的动机和情感也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我们对自己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接纳自己,是因为还不了解自己。就像很多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他们经常会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样一件事情,你看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到,我就做不到呢?
这时候你可以认真回想一下你的人生:你和别人真的是一模一样吗?可能别人小时候有家人宠爱,但是你小时候可能爸妈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你。别人小时候考试考砸了,他的父母可能会鼓励他、安慰他,你小时候考砸了,可能你的爸妈直接打你一顿。别人小时候周末可以出去自由自在的玩耍,但是你却要被关在家里用功学习。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留给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别人这些人生经历,可能留给他的就是一种自信、满足、力量和乐观,而你的人生经历留给你的可能就是悲观、自卑、匮乏,还有各种各样到现在都还在隐隐作痛的创伤。那带着这些东西,你怎么可能做的和别人一样好呢?
有句话叫作,“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其实就是不能对自己慈悲,那不能对自己慈悲呢,其实是因为还不懂得自己。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艰难,你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受到了多少伤害,你可能没有发现,其实你成为今天的你的这个样子,已经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好,希望大家都能够懂得自己,对自己慈悲。
H. 父母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操碎了心,''尤其是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一点点情绪变化就会让家长坐立难安。
怕孩子心理不健康,也怕孩子走弯路,想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却又总是用错方法被''拒之门外。''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爱,相信他们可以自己解决好难题,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家长就放手让他们去做,但是当他们面对超出解决困难的能力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想要孩子越来越好,我们就要做有智慧的父母,做一个真正尊重、理解孩子的家长,这样才能让他们活出自己,在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