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提高机体红细胞生成有哪些方法

提高机体红细胞生成有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2-03-12 03:47:43

Ⅰ 人体内影响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子是什么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提供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B A Ⅹ因子 E Ⅲ因子 下列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描述错误的是 C A 通过特异性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的。

Ⅱ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怎样

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其增殖,分化.本品能经由后期母红细胞祖细胞(CFU—E)引导出明显的刺激集落的生成效果.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够通过增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以及改变运动中代谢底物的利用等途径而提高机体有氧工作能力,但长期或大剂量摄入不仅会产生头痛,幻觉,肌肉酸痛,大面积体毛脱落,泛发性湿疹等不良反应,而且会诱发虹膜炎反应,癫痫和血糖异常升高等病症,甚至有可能因为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血栓,肺栓塞,脾梗塞,气管痉挛乃至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而威胁服用者的生命.
促红细胞生成素: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服用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患肾病贫血的病人增加血流比溶度(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

Ⅲ 五,简答题 1,红细胞生成需要哪些条件

要生成红细胞,需要一些重要的物质,其中包括了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铁(iron)和生长因子:叶酸(folicacid)与维生素B12(VitaminB12)。
铁是使氧气连结在血红素上的重要元素。其来源于含铁食物中(如肉类、蛋黄、肝脏、豆类、谷物、贝类等),不过当我们排出尿液、汗水、粪便,或是有表皮细胞的脱落时,都会造成少量铁份的丧失,性成熟的女性更会因为月经而使铁份流失。为了要保持铁的平衡,必需食用含铁的食物,例如肉类、肝脏、甲鱼、蛋黄、豆类、坚果以及带壳的五谷类。如果铁原子不足,就会出现铁缺乏(irondeficiency)的现象,血红素的制造量会不足。降低氧气运输的效率。导致红细胞形状会变小,颜色较白,数目也会减少,脸色会呈现苍白,舌头会肿大、疼痛、手指甲易碎、出现隆起线条,都显示缺铁的征兆。若铁原子太多,则会引起严重的中毒。
当衰老的血红素于脾脏和肝脏中分解后,它们的铁离子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并与铁传递蛋白(transferrin)结合,大部分的铁便是由此蛋白质被送回骨髓,以作为合成新红细胞的原料。
铁在人体中的代谢平衡主要由小肠上皮控制,它们会积极地从食物中吸收铁质。在摄入的食物中,只有一小部份的铁质被吸收,不过更重要的是,身体铁平衡会影响铁质的吸收,有时候吸收较多,有时候吸收较少。小肠上皮的铁含量多少就决定了铁原子吸收量:身体铁原子越多,小肠上皮铁原子含量就越高,于是吸收铁原子的能力就越差。
肝脏会制造一种可以和铁结合的蛋白,叫做铁合蛋白(ferritin),这种蛋白质具有缓冲的作用,可以使缺铁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身体内50%的铁原子位在血红素内,25%在铁合蛋白(例如细胞色素),25%在肝脏的铁合蛋白内。此外,铁原子的再利用也是相当有效率:当老旧的红细胞在脾脏以及肝脏内破坏之后,它们的铁原子就会释入血浆中,并和携铁蛋白(transferrin)结合。携铁蛋白具有传送铁原子的能力。几乎所有经由携铁蛋白传送的铁原子都会送到骨髓内,当做制造红细胞的原料。有一小部的铁原子是来自细胞死亡后,细胞色素的铁原子释放出来,携铁蛋白也会携带这些铁原子,送到骨髓内。
叶酸及维生素B12
叶酸属于一种维生素,其在有叶植物、酵母菌、肝脏中的含量颇多,是构成胸腺嘧啶(thymine)的重要物质,对于DNA的合成相当重要,并进而影响了细胞的分裂,故当其含量不足时,便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尤其是像血红素前质物等快速繁殖的细胞)。其中以增生迅速的细胞受到的影响最大(红细胞前身细胞也是一种分裂迅速的细胞)。因此,如果叶酸缺乏的时候,红细胞的制造量就会减少。
维他命B12为含钴的维生素,所以又叫做cobalamin,虽然是合成红细胞的重要元素,但所需要的量相当少(一天只需1微克),对于叶酸的活动相当重要,叶酸必须靠维生素B12才能发挥其功能。维生素B12必须透过由胃分泌的造血内因子(intrinsicfactor),才可被人体吸收,内因子是一种由胃部分泌出来的蛋白质,如果缺乏这种蛋白质,就会引起维生素B12缺乏。而且维生素B12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因此素食者会缺乏这种维生素。另外,由于其亦是髓鞘(myelin)合成的重要物质,所以当其缺乏时,往往会造成神经方面疾病及红细胞不足的综合病症。
人体每小时要制造5亿新红细胞。红细胞主要在人体的骨髓(bonemarrow)内生成(特别是红骨髓)。它靠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与铁离子产生。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荷尔蒙,一般称为EPO,红细胞的生成就是由它负责控制。它产生于肾脏的毛细血管上皮中(肝脏也有此功能,只是其分泌量相对少很多),然后再进入血液中,其会作用在骨髓上,促使红细胞前质物的生成及分化,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生成激素的数量并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当不断监测血液的肾脏含氧量下降而以化学方式发出警告时,就会制造出较多量的红细胞生成激素,使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数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便命令骨髓制造一批新的红细胞。通过这样的机制,携氧量就会增加。
年轻未成熟的红细胞——网纤红质体(reticulocyte)中尚有一些线粒体,经由它们的分泌,网纤红质体中会形成了一种网状构造;如果利用特殊的染色,可以把这些网状结构染出来,所以这些细胞就叫做网状球(reticuocyte)。经过一连串的分化后,这些骨髓细胞就会开始制造血红素,使红细胞具备了血红素,但它们的细胞核及线粒体等结构却也会消失,分化成熟后,红细胞便离开骨髓并进入循环系统,以执行其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成熟的红细胞(已经完全失去核糖体)才会离开骨髓,进入血液循环内。但是如果红细胞不正常地大量制造,在血液中就能找到很多网状球。
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量于平常并不会太多,可是一旦输送至肾脏的氧含量降低时(其情形有:1.心脏的输血量不足2.肺脏发生疾病3.贫血4.处于较高海拔时),其分泌量便会大增,使氧气运输量在红细胞增多后恢复正常。
当肾脏衰竭时,EPO无法正常合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造成贫血,需要EPO来增加红细胞的产生,在给予EPO的同时必须注意体内铁离子的含量,如果体内铁不足,注射EPO而不给予铁离子是无法使红细胞产生增加。

如何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Ⅳ 红细胞生成需要哪些原料

红细胞的生成原料是蛋白质、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6、B2、C、E和微量元素铜、锰、钴、锌等。影响因素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早期红细胞生长依赖于一种称为爆式促进因子的调节作用。晚期的红系祖细胞主要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调节。EPO主要由肾组织产生,它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使血中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红细胞除可运送氧气外,还可运送部分来自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

(5)提高机体红细胞生成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红细胞的更新

1、红细胞不断进行新生和破坏,根据同位素的实验证明其寿命为100—120天,比要白血球长。所以红十字会都会建议成年男子每隔三个月献血一次,女子每隔四个月献血一次。

2、由于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细胞器,无法自行制造自己的结构,也无法使自己的结构维持长久。身体内每天红细胞破坏量约1%,需加以补充。照这样计算,人体每天要制造一百亿个细胞。

3、由于胎儿期造血而产生的红细胞中,血红素为胎儿血色素HgbF,适合于子宫内低氧状态下的气体交换,至成人期造血期,血色素便转变为成人型血色素HgbA。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1、识别携带抗原;

2、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3、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

4、效应细胞样作用;

5、促进吞噬作用。而这些免疫功能的生理学基础即为红细胞免疫粘附作用。

Ⅵ 红细胞的生成有哪些调节因素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外周血中红细胞 的数量和生理性平衡,主要是通过骨髓内红细胞生成的自身调节取得的。在生理情况下,循环中的红细胞总量是通过对红细胞生 成速率的反馈调节而维持恒定。在造血干祖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当机体红细胞数量改变时,造血组织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对这种动态平衡起着自身调节的作用。目前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当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时,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血液和组织内氧张力降低,可刺 激肾脏产生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骨髓内红细胞的生成,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其他因素还有动脉血氧分压、心肺功 能、血容量、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以及红细胞2, 3-二磷酸甘油 酸(2,3-DPG)含量等,都可能通过肾脏内的EPO释放,对红细胞的生成产生反馈作用。

Ⅶ 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有哪些

红细胞的生成场所:红骨髓;
原料:铁和蛋白质
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
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

Ⅷ 简述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

红细胞的生成受红细胞生成素控制。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于肾脏,可促进骨髓内原血母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并促进成熟的红细胞释放。 2、机体缺氧时可刺激肾脏肾小管球旁旁器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性激素通过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而作用于造血过程。

Ⅸ 尿毒症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问题,尿毒症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有哪些

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尿毒症透析能给机体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减少肾脏功能细胞的进行性损伤,遏止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但是如果单纯采用尿毒症透析并长期进行的话,不但不会使病情好转相反地会使受损的肾脏逐渐萎缩,从而使病情恶化。身上的荨麻疹是由于对人血白蛋白过敏引发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红细胞生成,治疗贫血。意见建议:建议立即停用,并用以前用的一般的EPO即可以,另外对肾衰竭关键是坚持透析并且合理治疗各系统的并发症。 查看原帖>>

Ⅹ 简述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红细胞主要在人体的骨髓内生成(特别是红骨髓)。它靠红细胞生成素与铁离子产生。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荷尔蒙,一般称为EPO,红细胞的生成就是由它负责控制。

它产生于肾脏的毛细血管上皮中(肝脏也有此功能,只是其分泌量相对少很多),然后再进入血液中,其会作用在骨髓上,促使红细胞前质物的生成及分化,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生成激素的数量并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

当不断监测血液的肾脏含氧量下降而以化学方式发出警告时,就会制造出较多量的红细胞生成激素,使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数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便命令骨髓制造一批新的红细胞。通过这样的机制,携氧量就会增加。

(10)提高机体红细胞生成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红细胞的特性有:

一、渗透脆性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维持红细胞形态非常重要。当人体的红细胞被置于等渗溶液中时,它们可以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状。但如果将红细胞置于高渗氯化钠溶液中,水会从细胞中流出,红细胞会因失水而收缩。

相反,如果把红细胞放在低渗透的氯化钠溶液中,水进入细胞,红细胞膨胀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可以膨胀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溶液中称为溶血。

二 、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悬浮在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血液与抗凝剂混合后置于红细胞沉降管内,垂直静置。经过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由于比例大而逐渐下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决定了悬液的稳定性。第一小时结束时,正常男性的红细胞沉降率不超过3 mm,女性的红细胞沉降率不超过10 mm。在妊娠期、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和恶性肿瘤中,ESR加速。ESR的临床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预后。

三、易变形

由于红细胞无核,由细胞膜和细胞质(主要是血红蛋白)组成,细胞质中的血红蛋白为晶体和液晶,红细胞的变形主要取决于细胞膜的力学性质。红细胞大小约5-8um,毛细血管直径仅2-3um。但是红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因为红细胞很容易变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细胞(血液细胞)

阅读全文

与提高机体红细胞生成有哪些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特岗中教育学教学方法选用依据 浏览:552
治疗抑郁最好的方法 浏览:948
寻找八脉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72
地膜覆盖率计算方法 浏览:274
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浏览:374
电脑快速补齐温湿度方法 浏览:176
血管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190
食用酒精勾兑白洒方法 浏览:503
检测nacl的方法 浏览:808
coolpad3G手机解锁方法 浏览:54
心理各学派研究方法 浏览:862
临床测定排卵方法有哪些 浏览:386
万年高效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467
氨氮分析仪检测方法 浏览:979
636减去197的简便方法 浏览:419
考起清华北大有哪些方法 浏览:714
电瓶充电线和插座连接方法 浏览:721
薏米红豆代餐饼的食用方法 浏览:332
重庆偏瘫自我训练方法有哪些 浏览:595
老公帮小孩吸奶有什么方法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