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园林树木栽植有哪三个原则
园林树木栽植三个原则
一、适树适栽
我国地域辽阔,可供同林绿化选用的树种繁多。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南树北移和北树南引日渐普遍,国外的新优园林树木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因此,适树适栽的原则,在园林树木的栽植应用中也愈显重要。
首先,必须了解规划设计树种的生态习性以及对栽植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有相关成功的驯化引种试验和成熟的栽培养护技术,方能保证效果。特别是花灌木新品种的选择应用,要比观叶、观形的园林树种更加慎重,因为此类树种的适应性表现除了树体成活以外,还有花果观赏性状的完美表达。要选用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作为景观树种中的基调骨干树种,特别是在生态林的规划设计中,更应实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以求营造生态群落效应。
其次,可充分利用栽植地的局部特殊小气候条件,满足新引入树种的生长发育要求。例如可筑山、理水,设立外围屏障;改土施肥,变更土壤质地;束草防寒、增强越冬能力。在城市园林树木栽植中,更可利用建筑物防风御寒,小庭院围合聚温,以减少冬季低温的侵害,延伸南树北移的疆界。
还有,地下水位的控制在适地适树的栽植原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地下水位过高是影响园林树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现有园林树木种类中,耐湿的树种极为匮乏,一般园林树木的栽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为:土质疏松、通气透水。对根际积水极为敏感,栽植时可采用地形改造、抬高地面或深沟降渍的措施,并做好防涝排洪的基础工作,有利树体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
适树适栽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慎重掌握树种光照的适应性。园林树木栽植不同干一般造林,多以乔木、灌木、地被树木相结合的群落生态种植模式,来表现景观效果。因此,多树种群体配植时,对树木树种耐荫性和喜阳灌木配植显得极为突出。
二、适时适栽
栽植计划应根据各种树木的不同生长特性和栽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落叶树种多在秋季落叶后或在春季萌芽开始前进行,此期树体处于休眠状态,生理代谢活动滞缓,水分蒸腾较少且体内贮藏营养丰富,受伤根系易于恢复,移植成活率高。常绿树种栽植,在南方冬暖地区多行秋植,或于新梢停止生长期进行,冬季严寒地区,易因秋季干旱造成“抽条”而不能顺利越冬,故以新梢萌发前春植为宜;春旱严重地区可行雨季栽植。当前,园林树木栽植“反季节”、“全天候”栽植已不再少见,关键在于如何遵循树木栽植的原理,采取妥善、恰当的保护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栽植成活率。
春季栽植从植物生理活动规律来讲,春季是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的发育时期,且多数地区土壤水分较充足,是中国大部地区的主要植树季节。树木根系的生理复苏,在早春即率先开始活动,因此春植符合树小先长根、后发枝叶的物候顺序,有利水分代谢的平衡。特别是在冬季严寒地区或对那些在当地不甚耐寒的边缘树种,更以春植为妥,并可免去越冬防寒之劳。秋旱风大地区,常绿树种也宜春植,但在时间上可稍推迟。具肉质根的树种,根系易遭低温伤冻,也以春植为好。春季各项工作繁忙,劳动力紧张,要预先根据树种春季萌芽习性和不同栽植地域土壤化冻时期,利用冬闲作好计划安排。树种萌芽习性以落叶松、银芽柳等最早,杨柳、桃梅等次之,榆、槐、栎、枣等最迟。土壤化冻时期与气候因素、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有关。落叶树种春植宜早,土壤一化冻即可开始。
秋季移植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以秋季移植更较相宜。此期,树体落叶后,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而外界的气温还未显着下降,地温也比较高,树木的地下部分尚未完全休眠,移植时被切断的根系能够尽早愈合,并可有新根长出。翌春,这批新根即能迅速生长,有效增进水分吸收功能,有利于树体地上部的生长恢复。
华北地区秋植,适于耐寒、耐旱的树种,目前多用大规格苗木进行栽植,以增强树体越冬能力。华东地区秋植,可延至11月上旬至12月中下旬。早春开花的树种,应在1l一12月种植。常绿阔叶树和竹类植物,应提早至9一l0月进行。针叶树虽春、秋都可以栽植,但以秋季为好。东北和西北北部严寒地区,秋植宜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地封冻前进行;另外该地区尚有冬季带冻土球移植大树的做法。
雨季(夏季)栽植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有明显旱、雨季之分的西南地区,以雨季栽植为好。雨季如果,处在高温月份,由于阴晴相间,短期高温、强光也易使新植树木水分代谢失调,故要掌握当地雨季的降雨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抓住连阴雨的有利时期进行。江南地区,亦有利用“梅雨”期进行夏季栽植的经验。
三、适法适栽
园林树木的栽植方法,依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树体的生长发育状态、树木栽植时期以及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等,可分别采用裸根栽植和带土球栽植。
裸根栽植此法多用于常绿树小苗及大多落叶树种。裸根栽植的关键在于保护好根系的完整性,骨干根不可太长,侧根、须根尽量多带。从掘苗到栽植期间,务必保持根部湿润、防止根系失水干枯。根系打浆是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0%。浆水配比为:过磷酸钙lkg+细黄土7.5kg+水40kg,搅成浆糊状。为提高移栽成活率,运输过程中,可采用湿草覆盖的措施,以防根系风干。
带土球移植常绿树种及某些裸根栽植难于成活的树种,如板栗、长山核桃、七叶树、玉兰等,多行带土球移植;大树栽植和生长季栽植,亦要求带土球进行,以提高成活率。
如运距较近,可简化土球的包装手续,只要土球标准大小适度,在搬运过程中不致散裂即可。如黄杨类须根多而密的灌木树种,在土球较小时不包装也不易散。对直径在750px以下的小土球,可采用束草或塑料布简易包扎,栽植时拆除即可。如土球较大,使用蒲包包装时,只需稀疏捆扎蒲包,栽植时剪断草绳撤出蒲包物料,以使土壤接通,便于新根萌发、吸收水分和营养。如用草绳密缚,土球落穴后,需剪断绳缚,以利根系恢复生长。
⑵ 乔木种植施工方法
乔木种植施工的方法
第一步:起挖
土球是保障苗木存活的关键,苗木土球直径标准为其胸径(1.3米处)的7-8倍,反季节植树土球标准为其胸径的8-10倍,浅根性植物土球厚度为其直径的2/3,深根性植物土球厚度为其直径的1.2倍,棕榈科植物土球直径为其地径的2倍,灌木土球直径按其自然冠幅的0.4倍。
注意事项
一般树木种植土球需要高于地平
有的苗木枝繁叶茂,装车后拖到地上,要提前做好保护工作,避免树形被破坏
网页链接
⑶ 园林关于种植植物的规范有哪些
摘要 一般的
⑷ 植物有哪几种种植方式
1、孤植:单位面积中只植一株,一般为树冠较大、树型优美的大型乔木。
2、列植: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线,多用于行道树。
3、对植:对称式栽植,一边一株,多指在路旁两侧应用。与列植同为规则式种植方式。
4、丛植:丛植是以3~10株同种或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这是一种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
5、片植:指较大面积地同植一种树木,乔木、灌木都能应用。
6、群植:则是将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通常数量较大,十几株至几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体美,增强群体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适合大面积场所的布置、植物园的建造。
7、混植:即两种以上的树种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条理有序、自然美观,不能有凌乱感。
⑸ 乔木种植规范
一、平整场地、栽种土壤的标准
1.清理、消毒、杀菌:种植前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如有地下害虫,应提前进行杀菌、除虫。及时拔除土壤中杂草根、清理大石块等。标准:自表层土壤30cm内中不能有超过直径大于5cm的石头,同时将种种植土壤翻松,保持土壤表层疏松、通气和良好的透水性能。
2.栽植植物铺土,应满足以下最低种植土层厚度:
3.种植地的土壤不得含有建筑废土及其他有害成分。
4.草坪种植地、花卉种植地等应施足基肥,翻耕30cm,搂平耙细,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乔木每年修剪一次,常绿树种在春季修剪、落叶树种在秋季修剪,枯枝、病虫枝及时修剪,保持树形整齐优美,冠形丰满。
⑹ 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方法。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http://datala.com/viewthread.php?tid=69&extra=page%3D1
你也可以加入我们园林人QQ群:59669658 大家一起探讨
⑺ 园林树木栽植的技术有哪些
1.定点、放线
(1)行道树定点放线的方法
道路两旁成行列式栽植的树木称行道树。要求栽植位置准确、株行距相等,一般是按设计断面定点,在有路牙的道路上以路牙为依据,没有路牙的则应找出准确的道路中心线,并以之为定点的依据,然后用钢尺定出行位,大约每10株钉一木桩(注意不要钉在刨坑的位置之内)作为行位控制标记,然后用白灰点标出单株位置。
由于道路绿化与市政、交通、沿途单位、居民等关系密切,植树位置除依据规划设计部门的配合协议外,定点后还应请设计人员验点。在定点时遇下列情况也要留出适当距离(数据仅供参考):
①遇道路急转弯时,在弯的内侧应留出50m的空挡不栽树,以免妨碍视线。
②交叉路口各边30m内不栽树。
③公路与铁路交叉口50m内不栽树。
④道路与高压电线交叉15m内不栽树。
⑤桥梁两侧8m内不栽树。
⑥另外如交通标志牌、出入口、涵洞、控井、电线杆、车站、消火栓、下水口等都应留出适当距离,并尽量注意左右对称。应留出的距离视需要而定,如交通标志牌以不影响视线为宜、出入口则根据人、车流量而定。
(2)成片绿地的定点方法
自然式成片绿地的树木种植方式,不外乎有两种:一为单株,即在设计图上标出单株的位置;另一种是图上标明范围而无固定单株位置的树丛片林。单株的定点,应在现场地面上依图定出单株种植位置,并用白灰点明和钉上木桩,写明树种、挖穴规格;自然式树丛片林的定点,依图按比例在地面上测出其范围,并用白灰标画出范围线圈。其内,除主景树需精确定点并标明外,其他次要同种树可用目测定点,但要注意自然,切忌呆板、平直。
(3)公园绿地的定点、放线方法
①平板仪定点 范围较大、测量基点准确的公园绿地可用平板仪定点。即依据基点将单株位置及片林的范围线按设计图依次定出,并钉木桩标明,木桩上应写清树种、株数。
②网格法 适用于范围大、地势平坦的公园绿地,按比例在设计图上和现场分别划出距离相等的方格(20m×20m最好),定点时先在设计图上量好树木对其方格的纵横坐标距离,再按比例定出现场相应方格的位置、钉木桩或撒灰线标明。
③交会法 适用于范围较小、现场内建筑物或其他标记与设计图相符的绿地,以建筑物的两个固定位置为依据,根据设计图上与该两点的距离相交会,定出植树位置。位置确定后必须作明显标志,孤立树可钉木桩、写明树种、刨坑规格(坑号)。树丛界限要用白灰线划清范围,线圈内钉一个木桩写明树种、数量、坑号,然后用目测的方法定单株小点,并用灰点标明。
目测定单株小点的技术要点:树种、数量符合设计图;树种位置注意层次,中心高、边缘低或由高渐低的倾斜树冠线;树林内注意配置自然,切忌呆板,尤应避免平均分布、距离相等、邻近的几株不要成机械的几何图形或一条直线。
2.挖穴
挖穴或绿篱沟的规格应根据土壤条件、树种根系特点和土球大小来决定。一般应比规定根幅范围或土球加宽放大40~100cm,加深20~40cm。若遇坚硬土和建筑垃圾土应再加大穴径,并挖松穴底;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挖穴时以规定的穴径画圆,沿圆边向下挖掘,把表土和底土按统一规定分别放置,并不断修直穴壁达规定深度。使穴保持上口沿与底边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穴挖好后,要有专人按规格验收,不合格的应返工。
3.起(掘)苗
起(掘)出的苗木质量与原有苗木状况、操作技术和认真程度、土壤干湿、工具锋利与否等有直接关系,拙劣的技术和马虎的态度会严重降低原有苗木的质量,甚至需继续留圃培养或报废。因此,在起(掘)前应作好有关准备工作;起(掘)时按操作规程认真进行;起(掘)后作适当处理和保护。
(1)掘前准备
按设计要求到苗圃选择合适的苗木,并作出标记,习称“号苗”。所选数量应略多,以便补充损坏淘汰之苗。对枝条分布较低的常绿针叶树或冠丛较大的灌木、带刺灌木等,应先用草绳将树冠适度捆拢,以便操作。为有利挖掘操作和少伤根系,苗地过湿的应提前开沟排水;过干燥的应提前数天灌水。对生长地情况不明的苗木,应选几株进行试掘,以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起苗还应准备好锋利的起苗工具和包装运输所需的材料。
(2)起苗方法与质量要求
按所起苗木带土与否,分为裸根起苗和带土球起苗。其方法与质量要求各有不同。
①裸根苗的挖掘 落叶乔木以干为圆心,按胸径的4~6倍为半径(灌木按株高的1/3为半径定根幅)画圆,于圆外(用铁铣(铲)更应如此)绕树起苗,垂直挖下至一定深度,切断侧根。然后于一侧向内深挖,适当按摇树干,探找深层粗根的方位,并将其切断。如遇难以切断之粗根,应把四周土掏空后,用手锯锯断。切忌强按树干和硬切粗根,造成根系劈裂。根系全部切断后,放倒苗木,轻轻拍打外围土块,对已劈裂之根应进行修剪。如不能及时运走,应在原穴用湿土将根覆盖好,行短期假植;如较长时间不能运走,应集中假植;干旱季节还应设法保持覆土的湿度。
②带土球起苗 多用于常绿树,以干为圆心,以干的周长为半径画圆,确定土球大小。具体操作见“大树移植技术”部分。土球直径在50cm以下,土质不松散的苗,可抱出穴外,放入蒲包、草袋(或用塑料布)中,于苗干处收紧,用草绳呈纵向捆绕扎紧即可。
4.运苗与施工地假植
运苗过程常易引起苗木根系吹干和磨损枝干、根皮。因此,应注意保护,尤其长途运苗时更应注意保护。
(1)运苗
同时有大量苗木出圃时,在装运前,应核对苗木的种类与规格。此外还需仔细检查起掘后的苗木质量。对已损伤不合要求的苗木应淘汰,并补足苗数。车厢内应先垫上草袋等物,以防车板磨损苗木。乔木苗装车应根系向前,树梢向后,顺序安放,不要压得太紧,做到上不超高(以地面车轮到苗最高处不许超过4m),梢不得拖地(必要时可垫蒲包用绳吊拢),根部应用苫布盖严,并用绳捆好。
带土球苗装运时,苗高不足2m者可立放;苗高2m以上者应使土球在前,梢向后,呈斜放或平放,并用木架将树冠架稳。土球直径小于20cm的,可装2~3层,并应装紧,防车开时晃动;土球直径大于20cm者,只许放一层。运苗时,土球上不许站人和压放重物。
树苗应有专人跟车押运,经常注意苫布是否被风吹开。短途运苗,中途最好不停留;长途运苗,裸露根系易吹干,应注意洒水。休息时车应停在荫凉处。苗木运到应及时卸车;要求轻拿轻放,对裸根苗不应抽取,更不许整车卸下。经长途运输的裸根苗木,根系较干者,应浸水1~2天。带土球小苗应抱球轻放,不应提拉树干。较大土球苗,可用长而厚的木板斜搭于车厢,将土球移到板上,顺势慢滑卸下,不能滚卸以免散球。
(2)施工地假植
苗木运到现场后,未能及时栽种或未栽完的,应视离栽种时间长短分别采取“假植”措施。
对裸根苗,临时放置可用苫布或草袋盖好。干旱多风地区应在栽植地附近挖浅沟,将苗呈稍斜放置,挖土埋根,依次一排排假植好。如需较长时间假植,应选不影响施工的附近地点挖一宽1.5~2m,深30~50cm,长度视需要而定的假植沟。按树种或品种分别集中假植,并作好标记。树梢须顺应当地风向,斜放一排苗木于沟中,然后覆细土于根部,依次一层层假植好。在此期间,土壤过干应适当浇水,但也不可过湿以免影响日后的操作。
带土球苗1~2天内能栽完的不必假植;1~2天内栽不完的,应集中放好,四周培土,树冠用绳拢好。如囤放时间较长,土球间隙中也应加细土培好。假植期间对常绿树应行叶面喷水。
5.栽植修剪
无论出圃时对苗木是否进行过修剪,栽植时都必须修剪,因为经运输多少都会有损伤。对已劈裂、严重磨损和生长不正常的根系及过长根应进行修剪。对干性强又必须保留中干优势的树种,应采取削枝保干的修剪法。对封锁中干的树种,以保持数个主枝优势为主,适当保留二级枝,重截或疏去小侧枝。对灌木类修剪可较重,尤其是丛木类;应做到中高外低,内疏外密。带土球苗可轻剪,其中常绿树可用疏枝、剪半叶或疏去部分叶片的办法来减少蒸腾作用;对具潜伏芽的树种,也可适当短截;对无潜伏芽的(如某些松树),只能用疏枝、叶的办法。对行道树的修剪还应注意分枝点,应保持枝下高在2.5m以上,相邻树的分枝点要相近。较高的树应于种植前进行修剪;低矮树可在栽后修剪。
6.种植
种植树木,以阴而无风天最佳;晴天宜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为好。先检查树穴,土有塌落的坑穴应适当清理。
(1)配苗或散苗
对行道树和绿篱苗,栽前应再进一步按大小进行分级,以使所配相邻近的苗木保持栽后大小趋近一致。尤其是行道树,相邻同种苗的高度要求相差不过50cm,干径差不过1cm。按穴边木桩写明的树种配苗,做到“对号入座”。应边散边栽。对常绿树应把树形最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面。树皮薄,干外露的孤植树,最好保持原来的阴阳面,以免引起日灼。配苗后还应及时按图核对,检查调正。
(2)栽种
因裸根苗和带土球苗而不同。
①裸根苗的栽种 一般2人为一组,先填些表土于穴底,堆成小丘状,放苗入穴,比试根幅与穴的大小和深浅是否合适,并进行适当修理。行列式栽植,应每隔10~20株先栽好对齐用的“标杆树”。如有弯干之苗,应弯向行内,并与“标杆树”对齐,左右相差不超过树干的一半,这样才能整齐美观。具体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先填入拍碎的湿润表层土,约达穴的1/2时,轻提苗,使根呈自然向下舒展。然后踩实(黏土不可重踩),继续填满穴后,再踩实一次,最后盖上一层土与地相平,使填之土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cm;灌木应与原根颈痕相平。然后用剩下的底土在穴外缘筑灌水堰。对密度较大的丛植地,可按片筑堰。
②带土球苗的栽种 先量好已挖坑穴的深度与土球高度是否一致,对坑穴作适当填挖调正后,再放苗入穴。在土球四周下部垫入少量的土,使树直立稳定,然后剪开包装材料,将不易腐烂的材料一律取出。为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填入表土至一半时,应用木棍将土球四周砸实,再填至满穴并砸实(注意不要弄碎土球),作好灌水堰,最后把捆拢树冠的草绳等解开取下。
(3)立支柱
对大规格苗(如行道树苗)为防灌水后土塌树歪,尤其在多风地区,会因摇动树根影响成活,故应立支柱。常用通直的木棍、竹竿作支柱,长度视苗高而异,以能支撑树的1/3~1/2处即可。一般用长1.7~2m,粗5~6cm的支柱。支柱应于种植时埋入。也可栽后打入(入土20~30cm),但应注意不要打在根上和损坏土球。立支柱的方式大致有单支式、双支式、三支式三种。支法有立支和斜支,也有用10~14号铅丝缚于树干(外垫裹竹片防缢伤树皮),拉向三面钉桩的支法。
单柱斜支,应支于下风方向,斜支占地面积大,多用于人流稀少处。行道树多用立支法。支柱与树相捆缚处,既要捆紧又要防止日后摇动擦伤干皮,捆缚时树干与支柱间应用草绳隔开或用草绳卷干后再捆。用较小的苗木作行道树时(如昆明用盆栽银桦苗)应围以笼栅等保护。
7.栽后管理
树木栽后管理,包括灌水、封堰及其他。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干旱或多风地区应加紧连夜浇水。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并有助根系与土壤密接,方保成活。北方干旱地区,在少雨季节植树,应间隔数日(约3~5日)连浇三遍水才行。浇水时应防止冲垮水堰,每次浇水渗入后,应将歪斜树苗扶直,并对塌陷处填实土壤。为保墒,最好覆一层细干土(或待表土稍干后行中耕)。第三遍水渗入之后,可将水堰铲去,将土堆于干基,稍高出原地面。北方干旱多风地区,秋植树木干基还应堆成30cm高的土堆,有利防风、保墒和保护根系。
在土壤干燥,灌水困难的地区,为节省水分,可用“水植法”,即在树木入穴填土达一半时,先灌足水,然后填满土,并进行覆盖保墒。
树木封堰后应清理现场,做到整洁美观。设专人巡查,防止人畜破坏。对受伤枝条或原修剪不理想的进行复剪。
⑻ 园林绿化中乔木、灌木、草坪的种植技术 要求详细具体步骤 及注意事项
给你介绍一本书,园林树木栽培学,东南大学出版社,田如男编着。
⑼ 乔木种植方法是怎样的
第一步:起挖
土球是保障苗木存活的关键,苗木土球直径标准为其胸径(1.3米处)的7-8倍,反季节植树土球标准为其胸径的8-10倍,浅根性植物土球厚度为其直径的2/3,深根性植物土球厚度为其直径的1.2倍,棕榈科植物土球直径为其地径的2倍,灌木土球直径按其自然冠幅的0.4倍。
第二步:装车
1、对于大冠幅苗木,用软质材料保护树干并用草绳收拢冠,减少因装车运输造成的枝干断裂。
2、用机械吊树时,要做好树干的保护,用草绳、苗布或废旧衣物等等均可,必要时在树干上钉一圈儿模板。
第三步: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反季节栽植时苗木需要覆盖遮阴网并在车内部安置冰块制造局部环境,土球上洒水保湿,切忌叶片洒水会加快蒸腾造成苗木缺水死亡。
第四步:验收和卸
苗木到场后,最好是在车上就进行验收,可以避免苗木被二次转移后的责任不清楚问题。 验收乔木一般从以下几点出发:
1、乔木规格:胸径/地径、高度、冠幅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2、土球大小、绑扎方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重点检查土球是否有破损,是否存在假土球现象
3、检查树皮是否有破坏,树皮对苗木来说非常,若是大面积破损或是环剥,成活率堪忧。
另外,需注意苗木卸车使用吊车,在树干部位使用软质材料保护好后再绑扎,避免树干破皮。
第五步:挖树穴
种植穴比土球至少大60㎝以上,深30㎝以上,清除杂物及石块,然后底部回填碎土呈倒锅底状, 树穴内回填的种植土需使用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种植土,可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改良,配合沙和泥炭土等;
第六步:修剪
在树木起挖前对苗木进行修剪,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苗木短期的生长习性,减少苗木对水分的需求,蒸腾作用的弱化,这样在苗木到场后及时补水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特别是反季节栽植,如紫叶李的栽植采取此种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成活。
注意:大型乔木一般是种植前就需要修剪好,而中小型乔木可以种植完成后再修剪。苗木刚从苗场起挖出来的时候可以做轻微修剪,但毕竟他们不专业,不建议交由他们过度修剪,摘掉叶子就可以了。
第七步:种植
苗木种植时,需要用吊车配合人工栽植,苗木的栽植高度根据项目回填土高度栽植高度高于地平线5-8cm,这样在经过沉降后,苗木土球低于地平5cm左右,可以形成暗盆,提高景观效果的同时提高苗木保水能力。
第八步:浇定根水
苗木浇水前三次要保证交足水,浇足水的标准为,树的胸径(cm)×10×15cm。前三次对苗木的补水足够后可以大大提高苗木根系生根速度,提高成活率。
注意:浇定根水时,一般支撑未搭,所以浇水时一定要注意均匀浇,避免苗木土球松动,损伤根系。
9
第九步:支撑
苗木搭设支撑为标准的四角支撑,对于较高的乔木,需要搭设二层支撑,支撑材料选用杉木杆或是钢管,一般直径8cm-10cm,杆尖不低于5cm。
注意:搭支撑前要注意保护苗木枝干,避免支撑的力量损害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