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药也叫白花芍药,根部肥大,茎直而光滑,在我国早有种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白芍药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具有耐寒的特性。每年四五月份开始茁壮的生长。白芍药一般选择土地肥厚、通风透气的土壤进行种植,大面积种植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统。白芍药种植前区分芽头的大小,分开进行种植,可以保证生长的整齐,也便于进行管理。
② 中药材白芍种植亩产多少斤!多少钱1斤(鲜的)
白芍走动一般,总体购销平稳,目前集镇市场三四级货价在21-22元,尾芍价在16.5元左右;晒一个太阳的新货行情较上集有所提高,因含潮、大小不一,价格不等,统货在13元左右。三年的亩产干货300公斤左右,5年以上的应该是五百公斤左右。
③ 白芍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沙质壤土、夹沙黄土、淤积壤土地,在前作收获后,每667米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2500千克和生物肥50千克作基肥,深翻30厘米以上。沙质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块,或少雨的地区作平畦;土质较黏、透水不好、排水较差的地块,或多雨地作高畦,畦宽约1.5米,畦高17~20厘米。白芍主要采用芍头繁殖,在收获芍药时,将芍药根从芽头着生处割下加工药材,所遗留的芽头即芍头。选粗大、芽苞饱满、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健壮芽头,用刀切成具3~4个粗壮芽苞的块,作种苗使用。9~10月,按行距45厘米,株距35~40厘米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一个,切面朝下,覆土8~10厘米。栽后培土扶垄,把芍头两边背垄的土翻到芍头上,垄土高10~15厘米,以防冻保湿。
④ 怎样种植白芍
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沙质壤土、夹沙黄土、淤积壤土地,在前作收获后,每667米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2500千克和生物肥50千克作基肥,深翻30厘米以上。沙质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块,或少雨的地区作平畦;土质较黏、透水不好、排水较差的地块,或多雨地作高畦,畦宽约1.5米,畦高17~20厘米。白芍主要采用芍头繁殖,在收获芍药时,将芍药根从芽头着生处割下加工药材,所遗留的芽头即芍头。选粗大、芽苞饱满、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健壮芽头,用刀切成具3~4个粗壮芽苞的块,作种苗使用。9~10月,按行距45厘米,株距35~40厘米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一个,切面朝下,覆土8~10厘米。栽后培土扶垄,把芍头两边背垄的土翻到芍头上,垄土高10~15厘米,以防冻保湿。
⑤ 怎么种植芍药
一、种植时间
芍药通常都是在秋季的八月到九月之间进行种植。这时温度更适宜,能更快发芽,且对后期生长有利。若是九月下旬过后再种 ,会影响生根,降低成活率,还有可能无法抵抗严寒,导致植株死亡。
⑥ 白芍什么时候种植
1、白芍种植种芽处理:
白芍一般选择芽头作为繁殖材料,将芍药的芽头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3个,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选阴凉高燥通风处,于地上铺湿润细砂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砂土贮藏。或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2、白芍栽培时间:
华北地区最适宜的栽种时间为9-10月种植,南部和温度较高的地区可封冻前种植,过晚芍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
3、白芍药栽种方法:
首先把白芍芽头大小分开,分别栽植,以出苗整齐,便于管理。大田栽培,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栽4000-4500株。旅游观赏为主要目的栽培,可根据景点的具体布局,灵活合理选择栽培方式。穴栽,每穴放芽头1-2个,栽深4-5厘米为宜,盖熟土并施人粪肥,覆土堆成馒头状,以利越冬。翌年3月上旬前后,芍芽萌发前,把馒头状的土堆扒开。
白芍田间管理
1、白芍中耕松土:
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以利越冬。菏泽栽培白芍常用“劈垄亮根”法,即在种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2、白芍追肥排灌: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粪尿,第2次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1月间施厩肥1500-2000公斤。
第4年收获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
每次施肥,宜于植株两侧开穴施下。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6)四亩白芍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白芍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圆柱状,灰黑色,直径约8毫米;茎被两列毛。叶对生,膜质,卵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基部宽4-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深耳状心形,叶耳圆形,下垂,两面均被柔毛。伞形聚伞花序腋生,着花20余朵;花萼外面被微毛,基部内面有腺体5个。
花冠白色,裂片长圆形,内被微毛;副花冠杯状,比合蕊冠略长,裂片中间有1小齿,或有褶皱或缺;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顶端略为2裂。
蓇葖双生或仅1枚发育,短披针形,长约8厘米,直径1厘米,向端部渐尖,基部较狭,外果皮有直条纹;种子卵形,长6毫米,宽3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3厘米。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⑦ 白芍种植技术的介绍
白芍种植技术是关于如何种植白芍的技术和指南。包括病虫害防治等。
⑧ 白芍苗一亩地能种多少
种白芍苗鲜的好半干的好
⑨ 白芍怎么种植
芍药多栽培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适宜温暖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
白芍是常用家种大宗药材,需求量巨大,产地集中,生长周期长,需求刚性,较容易存放,不仅是众多药商长期追逐的对象,也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户乐于参与的品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栽植。白芍不是特效药材,是很多方剂不可缺少的配伍。
饮片用量也最为普遍,有一个庞大的饮片加工大军,饮片年需要量也在4000吨左右。
白芍7月份便可以采挖,产季甚至可以延长到初冬。生长周期为4-6年,也可继续延长。一般认为白芍的年需要量在1万吨之上。
1、选地整地:白芍宜种于排水便利,地势较平坦的细沙黄土和大岩黄土地;黏重土和岩砾土均不宜栽种。收获后即将土翻挖50~67cm深,使土晒泡,第2次到8月复翻1次,拌牛粪或塘泥,沟泥2500~5000kg作基肥。
2、选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白花白蔸:蔸叶细分枝少,根头粗圆,品质好。
(2)红花麻蔸:根粗壮而长,皮略带黑色,产量高。
(3)红花红蔸:根长而瘦,产量高。
(4)红花青蔸:苗短小,根多分枝。其中以白花白蔸为最好,红花红蔸和红花麻蔸次之,红花青蔸最差。
3、栽种:白芍主要用分蔸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当大暑前后收获白芍时,将蔸上的粗根加工白芍,留下老蔸和老蔸的幼芽作种。老蔸无芽的一节切去,用黄土埋栽1个月左右,发芽后又可作种。种芽以粗壮饱满有2个芽苞的为好。收种时,如果土地润湿,马上可以栽种。
若当时雨水少,土太干,可将种根保藏在地窖或背风的房屋里,用润细黄土堆放至立秋处暑边,再行定植。栽种时8~10月均可,但以9~10月气候温和,土质滋润时为最好。栽种时用一短把锄头,挖一锄深,随即将种芽放下,栽的深度应保持幼芽在土面上3cm左右,根系要伸直摆平,不能弯折,老苗应露出在外。株行距43~50cm,每蔸以3个芽种为好,如果一蔸只有2个芽,就需另配一个种栽在一起。
栽好后踩紧土,并淋1次淡粪水。每667㎡栽2000~3000株,需种85~1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