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贸类零售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用什么方法好
一、、商贸类零售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
售价金额核算法又称“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制”,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1、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建立实物负责制。零售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库存商品明细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因此不利于加强库存商品实物的管理。为了避免这一缺陷,需要按照经营和保管商品的品种类别,划分若干不同的营业柜组,对其所经营的全部商品的数量、质量负责。
②库存商品按售价金额入账。库存商品总账按照售价金额登记,按售价金额总括反映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库存商品明细账按营业柜组设置,并用售价金额控制营业拒组所经营和保管的商品。
③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零售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时,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调整账户,用来核算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该账户贷方登记由于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售价大于进价之间的差额,该账户借方登记差额。该账户明细账的设置应与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设置一致,按营业柜组设置并进行明细核算。
④加强实地盘点制度。每月应对库存商品进行盘点,将各营业柜组所经营的各种商品盘存数量分别乘以各该商品售价的积数总和与账面核对相符,以考核各营业柜组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和加强对库存商品实物的管理。
⑤建立健全各业务环节手续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管理。零售企业要建立健全商品购进、销售、调价、盘点、升送、损耗等各项业务手续制度,并填制有关的业务凭证加强物价管理、商品管理和销货款管理。
2、售价金额核算法的特点
①建立实物负责制,企业将所经营的全部商品按品种、类别及管理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实物负责小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实行实物负责制度。实物负责人对其所经营的商品负全部经济责任。
②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都按商品的销售价格记账,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实物负责人或小组分户,只记售价金额不记实物数量。
③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由于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记账,对于库存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来核算,并在期末计算和分摊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
④定期实地盘点商品,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必须加强商品的实地盘点制度,通过实地盘点,对库存商品的数量及价值进行核算,并对实物和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
3、售价金额核算法的适用性及步骤
售价金额核算法主要适用于零售企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把大量按各种不同品种开设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归并为按实物负责人来分户的少量的明细账,从而简化了核算工作。
售价金额核算法适应了这种管理体制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商品零售企业的销售毛利控制,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售价金额核算法的在实务中的运用,一般是如下这样的:
(一)实行实物负责制。划分实物负责小组,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调价、削价、缺溢等建立相关的手续制度。
(二)建立会计二级核算体系。划分二级核算单位,按实物负责小组设置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明细分类账,按售价金额核算商品的进、销、存。
(三)执行规范的商品盘点制度。定期进行商品全面盘点、帐实核对,如遇实物负责人调动、商品调价应进行临时盘点。
4、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二、随着电算化软件的普及,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的也比较多。
三、如果是特别大件的商品,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核算,不过实务中运用较少。
② 零售企业对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
因销售价格多变,建议采用进价核算库存,以省去售价核实下调整库存商品价值的麻烦。
③ 商品库存成本怎么计算
商品库存成本=订货成本+购入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物流成本。
库存成本是在整个库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
(1)订货成本。
(2)购入成本,即用于购买或生产该产品所支出的费用,与购买量或生产量有关。
(3)库存持有成本,即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通常指货物从入库到出库期间所发生的成本。
(4)缺货成本。
(5)物流成本,即货物从供应商处运到仓库,以及从仓库运到用户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并到前述的(1)与(2)中。
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费用:
(1) 资金成本。库存资源本身有价值,占用了资金。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其它活动来创造新的价值,库存使这部分资金闲置起来,造成机会损失。
(2) 仓储空间费用。要维持库存必须建造仓库、配备设备,还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开支。这是维持仓储空间的费用。
(3) 物品变质和陈旧。在闲置过程中,物品会发生变质和陈旧,如金属生锈,药品过时,油漆褪色,鲜货变质。
(4) 税收和保险。
随库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费用:
(1)订货费。订货费与发出订单活动和收货活动有关,包括评判要价、谈判、准备订单、通讯、收货检查等,它一般与订货次数有关,而与一次订多少无关。
(2)调整准备费(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备图纸、工艺和工具,需要调整机床、安装工艺装备。这些活动需要的费用。如果花费一次调整准备费,多加工一些零件,则分摊在每个零件上的调整准备费就少。但扩大加工批量会增加库存。
(3)购买费和加工费。采购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会有价格折扣。
(4)生产管理费。加工批量大,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会少。
(5)缺货损失费。批量大则发生缺货的情况就少,缺货损失就少。
④ 零售商如何管理库存
可以使用易订货系统软件,轻松管理库存,随时查看库存现状,智能库存提醒,让商家掌握商品库存情况
⑤ 一个关于日用商品的零售比较符合实际的安全库存计算方法,和最大库存量、最小库存量计算方法,拜谢!
库存管理是准确把握零售客户需求、 提高市场预测准确率的...其中,要注意的是,现有库存是陈列商品和储备商品之和
⑥ 零售业商品品目很多怎么计算收入结转成本毛利率法是指计算发出成本的吗期初毛利率是怎么得出来的
一、商业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各类、品种、规格等繁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价格标价,因此广泛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日常核算。
1、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库存商品账户反映的是售价),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如下:
(1)商品进销差价率 =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 + 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2)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3)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4)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3、结转销售商品收入和成本的会计分录:
(1)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售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借:主营业务成本(实际销售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贷:库存商品(发出销售商品的售价)
二、毛利率法也是商业企业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的方法。常用于商业批发企业。一般来说,商品流通企业同类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既能减轻工作量,也能满足对存货管理的需要。
1、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期初的毛利率就是上期实际毛利率,是已知的。或者采用计划毛利率。
2、计算公式如下:
(上期的)毛利率 =[ (上期)销售毛利/(上期)销售额]×100%
(1)(本期)销售毛利 =(本期)销售额×(上期或本期计划)毛利率
(2)本期销售成本 =本期销售额 - 本期销售毛利
(3)期末存货成本 =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购货成本- 本期销售成本
⑦ 如何利用零售价法对存货成本进行估价
答: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与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如下: (1)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同时按成本和零售价记录,以便计算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和售价总额; (2)本期销售只按售价记录,从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中减去本期销售的售价总额,计算出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 (3)计算存货成本与零售价的百分比,即成本率,公式如下: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100% (4)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公式为: 期末存货成本一期末存货售价×成本率 (5)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公式为:本期销售成本一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⑧ 零售企业存货核算的的方法有哪几种
零售企业存货核算的的方法有: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8)零售库存怎么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先进先出法期末材料是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进行核算,因此比较接近当前的市场价格,但由于先进先出这一规定,导致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原先购入时的材料成本计算的。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⑨ 采用零售价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计算 成本率 = (期初存货成本+当月购入存货成本)/ (期初存货售价+当月购入存货售价)= (450+2250)/ (675+2700) = 80%
2、计算当月销售成本 = 当月销售收入 * 成本率 = 2250 * 80% = 1800万元
所以,本月销售成本 为 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