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临床上有哪些常用的投药方法

临床上有哪些常用的投药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3 11:33:11

①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② 常用给药途径有哪些注意事项是什么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③ 临床抗生素应用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如何进行合理的使用也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在此将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总结如下。益都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马金卫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 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 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 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 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 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2.1 第一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 -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较常用。
1.1.2.2 第二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呋新、头孢克罗、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 -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新和头孢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2.3 第三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他定、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甲肟、头孢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 - 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2.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 -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 - 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 + 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 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G - 杆菌、G + 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 - 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 + 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舒巴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素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和他唑西林(哌拉西林加他舒巴坦)。
1.2 氨基糖苷类 此类属静止期杀菌剂。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主要抗G -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阿米卡星作用最强。抗G + 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核杆菌以链霉素最好。对厌氧菌无效。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3 大环内酯类 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为需氧的G + 球菌、G - 杆菌及厌氧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阿奇霉素对G + 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 - 杆菌比红霉素强,尤其对社会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治疗的第一选择。
1.4 四环素类 属广谱抗生素。因常见致病菌多已耐药,现在仅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感染,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抗菌谱同四环素,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5倍,后者作用更强,对多数MRSA有效。
1.5 林可霉素类 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氯林可霉素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4~8倍,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感染。
1.6 多肽类 包括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多粘菌素B和E,肾毒性大,疗效差,只用于严重耐药的G - 杆菌感染。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包括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G + 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 - 杆菌多数耐药。壁霉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对表皮葡萄球菌稍差,对肠球菌和难辩梭菌强于万古霉素。
1.7 喹诺酮类 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洛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雷沙星、芦氟沙星、克林沙星、巴罗沙星、曲伐沙星等。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而较广,对G - 杆菌抗菌活性较G + 球菌强,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相比,新喹诺酮类在保持原有对G - 杆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对G + 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以克林沙星、曲伐沙星最强;对G + 厌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增强,其中曲伐沙星较甲硝唑高10倍以上,被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G + 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者;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司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4~8倍,对其他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MRSA均具有相当活性。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G - 杆菌及MRSA感染等。近年来,细菌耐药率日益增加,尤其以肠杆菌、MRSA和绿脓杆菌最为显着。本类药物可使细菌在各品种间产生交叉耐药,并对其它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故选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应证。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分类法是将原来的第一、二代合称第一代,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抗菌谱为G - 杆菌,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将比较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为第二代,代表药物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为G - 杆菌为主,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代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G + 球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司帕沙星、帕苏沙星,抗菌谱包括G - 杆菌和G + 球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四代是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曲伐沙星、莫西沙星,抗菌谱包括G - 杆菌、G + 球菌和厌氧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四代与第二代相比,主要是增加了对G+球菌、厌氧菌、支原体、结核杆菌、军团菌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的第一线治疗用药。
1.8 磺胺类 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多用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
1.9 抗结核药 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异烟肼是抗结核首选药物,是一个细胞内外结核菌的全效杀菌剂,对繁殖期细菌效果较好,对静止期细菌效果差。利福平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在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胞内和细胞外,为全效杀菌剂。吡嗪酰胺为细胞内及酸性环境中的强效杀菌剂,乙胺丁醇对繁殖期细菌有抑菌作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组成初始短程化疗方案的最主要药物,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可参与短程化疗方案的组成。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
1.10 抗真菌药 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等。两性霉素B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药,尽管其毒副作用大,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对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球菌屈和孢子菌属等有高效,但对曲霉菌无效。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也有明显活性,毒副作用小。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合用,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产生。
1.11 其他抗菌药物 如磷霉素,抗菌谱广,但抗菌作用不强,毒性低。甲硝唑、替硝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对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无效,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感染。

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1 应用原则与方法 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 + 球菌或G - 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 - 杆菌为主(如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 + 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 - 杆菌、绿脓杆菌和G + 球菌的药物,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2.2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如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不宜联合应用,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2.3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各种抗菌药物对G + 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 - 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 - 杆菌有中等程度的PAE,而青霉素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没有PAE。
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有无PAE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1日剂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病菌的MIC时间,与血药浓度关系不大,故其给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MIC时间至少60%。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性、无PAE或很短),代表药物有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投药方法应缩短给药间隔,最好每6~8h1次,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杀菌作用有浓度依赖性,有较好的PAE),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投药方法应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
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有一定的PAE),代表药物有碳青酶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等,投药方法介于上二者之间。
除药敏学以外,投药间隔时间还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氨基糖苷类杀菌作用属于浓度依赖性,但其毒性却与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无论其半衰期长短,对肾功能正常者,将每日剂量1次应用与分成2~3次应用相比,其疗效不变或更好,而对肾、耳毒性反而降低;对肾功能减退者,氨基糖苷类应首次给予1天的半量,以保持体液中的血药浓度,继则肌酐清除率计算每日用量,分2次给药。同样属浓度依赖性的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除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外,一般不采取每日应用1次,多数以每12h给药1次。

④ 常用注射方法有哪几种

用注射方法给药的优点是药物吸收较快,比较完全,药效出现的时间也较短,不能内服的病兔或肠道不能吸收的药物都可采用注射法投药。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下列几种:

(1)皮下注射法

注射部位可选择耳根后部、股内侧或腹中线两边,用70%酒精或2%碘酊棉球消毒术部,用左手食、拇、中三指将皮肤提起,使皮肤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然后放开左手,将药液注入。

(2)肌肉注射法

注射部位应选择在大腿内侧肌肉丰满、无大血管和神经处,先消毒后将针头垂直刺入,回抽注射器活塞,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慢注入。油剂、水剂、混悬液均可采用此法,略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采用此法。但“914”、氯化钙不能肌注,否则会发生溃疡或坏死。

(3)静脉注射法

一般常在耳外下缘静脉处注射。注射部位用70%酒精棉球消毒,用手指弹动耳壳后立即用手指紧压耳根,使血管充血,然后用注射器针头在耳静脉刺入,放开紧压耳根的手指,回抽注射栓,如有回血后即可将药液缓缓注入。如注射部位附近隆起或注射不进去或有阻力,表明针头未刺进血管或离开血管,应重新注射。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紧压针刺孔,以免出血。

(4)腹腔注射法

将兔仰卧保定,将后躯梢抬高,使腹腔肠管向前方移动,然后提起腹壁,消毒后将针头刺入腹腔,回抽注射栓,检查是否刺进脏器或血管,在准确断定插入腹腔后,再固定针头进行注射。

图45 注射法

1.肌肉注射 2.静脉注射 3.皮下注射

⑤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⑥ 临床上麻醉的方法 全身麻醉的基本用药有哪些 临床上使用的肌松药分类和常用肌松药有哪些

临床上麻醉的方法主要有: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骶麻等)、神经阻滞麻醉(包括颈丛、臂丛、下肢神经阻滞等),全麻(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等)……
肌松药主要用于全麻复合用药、气管插管等,必须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使用,使用肌松药后必须有辅助通气设备,也就是呼吸器(简易呼吸皮囊也能凑合),临床主要使用有司克林(起效最快的)、爱可松、万可松、赛机宁等,各有其优缺点

⑦ 名词解释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一 、 给药方案(dosage regiman)的定义:
为达到合理用药而为治疗提供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的一种计划表。
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二 、基本要求:保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MEC~MTC)之内。

三 、设计给药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1 药物的药效学性质;
2 药物的药动学性质;
3 患者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4 其它:如合并用药,病人依从性,某些外源性物质(如烟,酒)等。

四 、给药方案制定的一般步骤
1 确定期望的血药浓度
(1)查阅文献: MEC ,MTC
(2)临床观察最佳疗效值:Ceff
2 确定必要的参数
(1)文献参数
(2)个体参数
3 确定模型;尽可能简化
4 计算
(1)给药间隔
(2)给药剂量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一)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作为反映药效的—个客观指标。
如地高辛其有效血药浓度0.8~1.7ng/ml,超过1.7ng/ml时则可出现心率失常的毒性反应,安全范围比较窄。

例如:保泰松在兔与人的抗炎作用中,有效剂量各为300mg/kg及5~10mg/kg,相差达几十倍,但有效血药浓度都在100~150ug/ml之间。

又如:苯妥英钠在大部分患者抗惊厥和抗心率失常的有效血药浓度在10~20ug/ml之间,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毒性反应增大;在血药浓度达20~30 ug/ml时出现眼球震颤;达30~40ug/ml时出现运动失调;超过40ug/ml即可出现精神异常。

水杨酸在不同的的血药浓度下,可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当血药浓度为
50 ~100ug/ml 镇痛作用
>250ug/ml 抗风湿作用
350~400ug/ml 抗炎作用

(二)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 Factors)
(1)年龄(age)
(2)性别(male or female)
(3)种族(民族);
(4)肥胖(fat);
(5)遗传(heritage):机体的血浆蛋白水平及药物代谢酶的差异等。

2 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Factors)
肝功能损害(hepatic injury)
肾功能损害(renal injury)
心脏疾患(heart disease)
胃肠疾患(gastric disease)

3 药物因素(Drug Factors)
制剂因素(preparation factor)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影响的结果(The Result)
不同病人接受相同的常规剂量后,有的病人达不到疗效,也有的病人已出现了毒性反应(即产生了个体差异)。
长期以来医生们一直希望能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这一愿望可以通过TDM帮助实现。TDM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按常规剂量给药的传统做法。

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基本理论
(一)TDM的定义 :TDM是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的体内过程的影响。
(二)TDM的核心:给药方案个体化。
(三)TDM的目的:提高疗效及避免发生毒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四) TDM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临床药理学:理论基础
2 血药浓度分析技术:建立准确,精密,灵敏的血药浓度或其他体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这是治疗药物监测的前提。

常用的方法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优点:
可测定大部分药品, 且干扰小,还可测定代谢物。
在新药研究中又不需要免疫试剂盒,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

(2) 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有专用设备即TDX快速血药浓度测定仪。
TDx的优缺点:
快速方便
微量准确
费用昂贵,使用受限
(3) 酶免疫(EMIA)法等。
其中以高效液相色增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为常用。
总结 进行TDM的必要条件
1 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的药物;(平行关系)
2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已经确定的药物。
3 TDM实验室的建立;
4 专业人员;
三、 需进行TDM的药物
1 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 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3 药物的毒性反应与疾病的症状难以区分的药物;
4 用于防治—些慢性疾病发作的药物。
5 个体差异大,具有遗传种族差异的药物。
6 有效血药浓度随治疗目的不同的药物。

4 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
5 医疗事故的鉴定依据。

四 、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TDM
1.治疗如果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时;
2.病人的肝肾功能损伤时;
3.在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
4.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
5. 合并用药。

五、 TDM在给药方案个体化中的应用
Page 291 1~9

六、 TDM的意义
1 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下表列出6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测定方法是用TDX仪,6份血样同次操作。
Cmax是在给药后1小时测定,而Cmin是下次给药前测定,结果如下:
表 六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庆大霉素有效血药浓度为11~8mg/L,要求Cmax<12mg/L,Cmin〈2mg/L。
第1例系停药后1天测得,故未能检出,第六例Cmax为6.5mg/L,但Cmin却高达4.8mg/L,这将会带来严重毒副反应,其原因是两次给药间隔时间太短,故立即进行调整,避免了严重不良后果。

2 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有时病人症状增多,是病情加重还是药物中毒需诊断清楚,否则带来严重的效果。
病例:某癫痫病人.连续服用苯妥英钠,发作仍不能控制,出现共济失调、醉汉状步态、双手有意向性震颤、视力模糊、语言不清、牙龈增生明显等诸多症状,此时是继续服用苯妥英钠还是苯妥英钠中毒,需迅速作出决择。

经采血用TDx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监测.患者苯妥英钠血药浓度>40mg/L.正常治疗范围应为10~20mg/L,故患者确系苯妥英钠中毒。
于是停服苯妥英钠,后症状缓解,3d后测定血药浓度6.4mg/L,未再发生癫痫。这说明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3 药物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
TDM能及时准确对中毒物进行定性与定量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病例报道:某医院有一患者吞服大量安眠药.但具体药名不详,患者意识不清,听诊两肺无呼吸音,双瞳放大,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入院时即采血用HPLC法以多种安眠药为外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速可眠呈阳性反应,血药浓度高达34mg/L,进行血透析,再次采取血进行HPLC监测,速可眠血浓下降至11.5mg/L.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次日神志恢复,经支持疗法,四日后痊愈出院。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一 、 给药方案(dosage regiman)的定义:
为达到合理用药而为治疗提供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的一种计划表。
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二 、基本要求:保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MEC~MTC)之内。

三 、设计给药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1 药物的药效学性质;
2 药物的药动学性质;
3 患者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4 其它:如合并用药,病人依从性,某些外源性物质(如烟,酒)等。

四 、给药方案制定的一般步骤
1 确定期望的血药浓度
(1)查阅文献: MEC ,MTC
(2)临床观察最佳疗效值:Ceff
2 确定必要的参数
(1)文献参数
(2)个体参数
3 确定模型;尽可能简化
4 计算
(1)给药间隔
(2)给药剂量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一)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作为反映药效的—个客观指标。
如地高辛其有效血药浓度0.8~1.7ng/ml,超过1.7ng/ml时则可出现心率失常的毒性反应,安全范围比较窄。

例如:保泰松在兔与人的抗炎作用中,有效剂量各为300mg/kg及5~10mg/kg,相差达几十倍,但有效血药浓度都在100~150ug/ml之间。

又如:苯妥英钠在大部分患者抗惊厥和抗心率失常的有效血药浓度在10~20ug/ml之间,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毒性反应增大;在血药浓度达20~30 ug/ml时出现眼球震颤;达30~40ug/ml时出现运动失调;超过40ug/ml即可出现精神异常。

水杨酸在不同的的血药浓度下,可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当血药浓度为
50 ~100ug/ml 镇痛作用
>250ug/ml 抗风湿作用
350~400ug/ml 抗炎作用

(二)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 Factors)
(1)年龄(age)
(2)性别(male or female)
(3)种族(民族);
(4)肥胖(fat);
(5)遗传(heritage):机体的血浆蛋白水平及药物代谢酶的差异等。

2 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Factors)
肝功能损害(hepatic injury)
肾功能损害(renal injury)
心脏疾患(heart disease)
胃肠疾患(gastric disease)

3 药物因素(Drug Factors)
制剂因素(preparation factor)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影响的结果(The Result)
不同病人接受相同的常规剂量后,有的病人达不到疗效,也有的病人已出现了毒性反应(即产生了个体差异)。
长期以来医生们一直希望能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这一愿望可以通过TDM帮助实现。TDM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按常规剂量给药的传统做法。

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基本理论
(一)TDM的定义 :TDM是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的体内过程的影响。
(二)TDM的核心:给药方案个体化。
(三)TDM的目的:提高疗效及避免发生毒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四) TDM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临床药理学:理论基础
2 血药浓度分析技术:建立准确,精密,灵敏的血药浓度或其他体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这是治疗药物监测的前提。

常用的方法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优点:
可测定大部分药品, 且干扰小,还可测定代谢物。
在新药研究中又不需要免疫试剂盒,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

(2) 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有专用设备即TDX快速血药浓度测定仪。
TDx的优缺点:
快速方便
微量准确
费用昂贵,使用受限
(3) 酶免疫(EMIA)法等。
其中以高效液相色增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为常用。
总结 进行TDM的必要条件
1 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的药物;(平行关系)
2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已经确定的药物。
3 TDM实验室的建立;
4 专业人员;
三、 需进行TDM的药物
1 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 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3 药物的毒性反应与疾病的症状难以区分的药物;
4 用于防治—些慢性疾病发作的药物。
5 个体差异大,具有遗传种族差异的药物。
6 有效血药浓度随治疗目的不同的药物。

4 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
5 医疗事故的鉴定依据。

四 、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TDM
1.治疗如果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时;
2.病人的肝肾功能损伤时;
3.在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
4.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
5. 合并用药。

五、 TDM在给药方案个体化中的应用
Page 291 1~9

六、 TDM的意义
1 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下表列出6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测定方法是用TDX仪,6份血样同次操作。
Cmax是在给药后1小时测定,而Cmin是下次给药前测定,结果如下:
表 六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庆大霉素有效血药浓度为11~8mg/L,要求Cmax<12mg/L,Cmin〈2mg/L。
第1例系停药后1天测得,故未能检出,第六例Cmax为6.5mg/L,但Cmin却高达4.8mg/L,这将会带来严重毒副反应,其原因是两次给药间隔时间太短,故立即进行调整,避免了严重不良后果。

2 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有时病人症状增多,是病情加重还是药物中毒需诊断清楚,否则带来严重的效果。
病例:某癫痫病人.连续服用苯妥英钠,发作仍不能控制,出现共济失调、醉汉状步态、双手有意向性震颤、视力模糊、语言不清、牙龈增生明显等诸多症状,此时是继续服用苯妥英钠还是苯妥英钠中毒,需迅速作出决择。

经采血用TDx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监测.患者苯妥英钠血药浓度>40mg/L.正常治疗范围应为10~20mg/L,故患者确系苯妥英钠中毒。
于是停服苯妥英钠,后症状缓解,3d后测定血药浓度6.4mg/L,未再发生癫痫。这说明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3 药物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
TDM能及时准确对中毒物进行定性与定量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病例报道:某医院有一患者吞服大量安眠药.但具体药名不详,患者意识不清,听诊两肺无呼吸音,双瞳放大,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入院时即采血用HPLC法以多种安眠药为外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速可眠呈阳性反应,血药浓度高达34mg/L,进行血透析,再次采取血进行HPLC监测,速可眠血浓下降至11.5mg/L.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次日神志恢复,经支持疗法,四日后痊愈出院。

⑧ 鸡的投药方法有哪些

在养鸡生产中,为了促进鸡群生长,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经常需要进行投药。鸡的投药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全群投药法、个体给药法和种蛋及鸡胚给药法。

(1)全群投药法

1)混水给药

混水给药就是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鸡自由饮用。此法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鸡病,尤其是适用于已患病、采食量明显减少而饮水状况较好的鸡群。投喂的药物应该是较易溶于水的药片、药粉和药液,如葡萄糖、高锰酸钾、四环素、卡那霉素、北里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亚硒酸钠等。应用混水给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对油剂(如鱼肝油等)及难溶于水的药物(如制霉菌素、红霉素),不能采用此法给药。②对微溶于水且又易引起中毒的药物片剂,不仅要充分研细,然后溶于水中,使之成为悬浮液。③对其水溶液稳定性较差的药物,如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要现用现配,一次配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为了保证药效,最好在用药前停止给鸡供水1~2小时,然后再喂给药液,以便鸡群在较短时间内将药液饮完。④要准确掌握药物的浓度。用药混水时,应根据“毫克/千克”或“%”首先计算出全群鸡所需药量,并严格按比例配制符合浓度的药液。“毫克/千克”是代表百万分率,例如,125毫克/千克就是百万分之125,等于每千克水中加入125毫克药物或每吨水中加入125克药物。如果将“毫克/千克”换算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可,例如500毫克/千克=0.05%。⑤应根据鸡的可能饮水量来计算药液量。鸡的饮水量多少与其品种、饲养方法、饲料种类、季节及气候等因素紧密相关,生产中要给予考虑。如冬天饮水量一般减少,配给药液就不宜过多;而夏天饮水量增加,配给药液必须充足,否则就会造成部分鸡只饮水过少,影响药效。

2)混料给药

混料给药就是将药物均匀混入饲料中,让鸡吃料时能同时吃进药物。此法简便易行,切实可靠,适用于长期投药,是养鸡中最常用的投药方式。适用于混料的药物比较多,尤其对一些不溶于水而且适口性差的药物,采用此法投药更为恰当,如土霉素、复方新诺明、氯苯胍、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鱼肝油等。应用混料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药物与饲料的混合必须均匀,尤其对一些易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呋喃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抗寄生虫药物等,更要特别注意。常用的混合方法是将药物均匀混入少量饲料中,然后将含有全部药量的部分饲料与大批量饲料混合。大批量饲料混药,还需多次逐步递增混合才能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这样才能保证饲喂时每只鸡都能服入大致等量的药物。②要注意掌握饲料中药物的浓度。混料的浓度与混水的浓度虽然都用“毫克/千克”或“%”表示,但饲料中的药物浓度不能当做溶液中的药物浓度,因为混水比混料的药物浓度往往要高。例如北里霉素,混料浓度为110~330毫克/千克,而混水的浓度却为250~500毫克/千克。但对鸡易产生毒性的药物(如呋喃类、磺胺类药),其混水量往往比混料量低。例如磺胺嘧啶,用于治疗时混料浓度为0.2%,而混水的浓度为0.1%。③药物与饲料混合时,应注意饲料中添加剂与药物的关系。如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则应补给维生素B1和维生素K,应用氨丙啉时则应减少维生素B2的投放量。

3)气雾给药

气雾给药是指让鸡只通过呼吸道吸入或作用于皮肤黏膜的一种给药方法。这里只介绍通过呼吸道吸入方式。由于鸡肺泡面积很大,并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而应用此法给药时,药物吸收快,作用出现迅速,不仅能起到局部作用,也能经肺部吸收后出现全身作用。采用气雾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选择适用于气雾给药的药物。要求使用的药物对鸡呼吸道无刺激性,而且又能溶解于其分泌物中,否则不能吸收。对呼吸系统如有刺激性,则易造成炎症。②要控制气雾微粒的细度。气雾微粒越小进入肺部越深,但在肺部的保留率越差,大多易从呼气排出,影响药效。若气雾微粒较大,则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的黏膜表面,未能进入肺部,因而吸收较慢。一般来说,进入肺部的气雾微粒的直径以0.5~5.0微米为宜。③要掌握药物的吸湿性。要使气雾微粒到达肺的深部,应选择吸湿性慢的药物;要使气雾微粒分布在呼吸系统的上部,应选择吸湿性快的药物,因为具有吸湿性的药物粒子在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其直径能逐渐增大,影响药物到达肺泡。④要掌握气雾剂的剂量。同一种药物,其气雾剂的剂量与其他剂型的剂量未必相同,不能随意套用。

4)外用给药

此法多用于鸡的外表,以杀灭体外寄生虫或微生物,也常用于消毒鸡舍、周围环境和用具等。采取外用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根据应用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外用给药法。如对体外寄生虫可采用喷雾法,将药液喷雾到鸡体、产蛋箱和栖架上;杀灭体外微生物则常采用熏蒸法。②要注意药物浓度。抗寄生虫药物消毒药物对寄生虫或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但也往往对鸡体有一定的毒性,如应用不当、浓度过高,易引起中毒。因此,在应用易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时,不仅要严格掌握浓度,还要事先准备好解毒药物。如用有机磷杀虫剂时,应准备阿托品等解毒药。③用熏蒸法杀死鸡体外微生物时,要注意熏蒸时间。用药后要及时通风,避免对鸡体造成过度刺激,尤其对雏鸡更要特别注意。

(2)个体给药法

1)口服法

若是水剂,可将定量药液吸入滴管滴入喙内,让鸡自由咽下。其方法是助手将鸡抱住,稍抬头,术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鸡冠,使喙张开,用右手把滴管药液滴入,让鸡咽下;若是片剂,将药片分成数等份,开喙塞进即可;若是粉剂,可溶于水的药物按水剂服给,不溶于的药物,可用黏合剂制成丸,塞进喙内即可。

口服法的优点是给药剂量准确,并能让每只鸡都服入药物。但是,此法花费人工较多,而且较注射给药吸收慢。

2)静脉注射法

此法可将药物直接送入血液循环中,因而药效发挥迅速,适用于急性严重病例和对药量要求准确及药效要求迅速的病例。另外,需要注射某些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时,也必须采用此法,如注射氯化钙等。

静脉注射的部位是翼下静脉基部。其方法是:助手用左手抱定鸡,右手拉开翅膀,让腹面朝上。术者左手压住静脉,使血管充血,右手握好注射器将针头刺入静脉后顺好,见回血后放开左手,把药液缓缓注入即可。

3)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的优点是药物吸收速度较快,药物作用的出现也比较稳定。肌内注射的部位有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外侧肌肉。①胸肌注射:术者左手抓住鸡两翼根部,使鸡体翻转,腹部朝上,头朝术者左前方。右手持注射器,由鸡后方向前,并与鸡腹面保持45°,插入鸡胸部偏左侧或偏右侧的肌肉1~2厘米(深度依鸡龄大小而定),即可注射。胸肌注射法要注意针头应斜刺肌肉内,不得垂直深刺,否则会损伤肝脏造成出血死亡。②翼肌注射:如为大鸡,则将其一侧翅向外移动,即露出翼根内侧肌肉。如为幼雏,可将鸡体用左手捉住,一侧翅翼夹在食指与中指中间,并用拇指将其头部轻压,右手握注射器即可将药物注入该部肌肉。③腿肌注射:一般需有人保定或术者呈坐姿,左脚将鸡两翅踩住,左手食、中、拇指固定鸡的小腿(中指托,拇、食指压),右手握注射器即可进行肌内注射。

4)嗉囊注射

要求药量准确的药物(如抗体内寄生虫药物),或对口咽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四氯化碳),或对有暂时性吞咽障碍的病鸡,多采用此法。其操作方法是:术者站立,左手提起鸡的两翅,使其身体下垂,头朝向术者前方。右手握注射器针头由上向下刺入鸡的颈部右侧、离左翅基部1厘米处的嗉囊内,即可注射。最好在嗉囊内有一些食物的情况下注射,否则较难操作。

(3)种蛋及鸡胚给药法

此种给药法常用于种蛋的消毒和预防各种疾病,也可治疗胚胎病。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①熏蒸法:将经过洗涤或喷雾消毒的种蛋放入罩内、室内或孵化器内,并内置药物(药物的用量根据每立方米体积计算),然后关闭室内门窗或孵化器的进出气孔和鼓风机,熏蒸半小时后方可进行孵化。②浸泡法:将种蛋置于一定浓度的药液中浸泡3~5分钟,以便杀灭种蛋表面的微生物。用于种蛋浸泡消毒的药物主要有高锰酸钾、呋喃西林及碘溶液等。③注射法:可将药物通过种蛋的气室注入蛋白内,如注射庆大霉素。也可直接注入卵黄囊内,如注射泰乐菌素。还可将药物注入或滴入蛋壳膜的内层,如注射或滴入维生素B1

⑨ 我家的虎皮鹦鹉病了~~急急急~~

从论坛上找到的详细资料,你仔细看---

观赏鸟治病常用药物:
1、专业药物:
现在有很多爱好养鸟的网友,对专治鸟病的药物弄不明白。治鸟病究竟需要哪些药物?据了解,我国有两家专门生产治鸟禽病药物的厂家。一是北京研制的“鸟乐”,它是鸟的专用药品。其中鸟乐一号可以促使鸟发情、鸣叫,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鸟乐二号、三号可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氨基酸等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鸟乐四号是抗菌消炎药,治疗感冒、肠炎有显着的疗效。 ¬
鸟乐一、二、三号都是鸟的饲料添加剂,每包重5克,可拌入500克蛋中,连喂3~5天,就可以消除鸟体内和笼具中的害虫。
还有一家是西安生产的鸟禽药,供鸟饮水消毒的“爱维克林”系列。比如用于鸟各个生长繁育时期补充营养的“维他命滴液”;能防止鸟禽啄肛、啄羽的“斯鲁梵特增益粉”;预防骨折和软骨病的“凯欧营养剂”;还有鸟禽强力营养性添加剂、“火花强力粉”、“鸣鸟精”,以及“外寄生虫杀星”、“斯卡特杀螨滴液”、“强力洗羽香波”、“大力神赛鸽粉”、“毛滴虫净”、“球虫净”、“喉病清”等。
以上的鸟药估计很难能买到,那么请看下面:)

2、饲养玩赏鸟,一般还应备用的药品有:
笼具消毒用的酒精75%、甲醛、(福尔马林)配成5%~10%的溶液,也可与等量的高锰酸钾混合熏蒸。
用于皮肤碰破或擦伤,可涂用紫药水及碘酒。出血不止者可以用云南白药。
治疗肠炎、呼吸道感染的,可用各种抗菌素。
用于治疗便秘与助产卵滴注不良信息或泄殖腔作润滑剂的石蜡油。
预防软骨病、提高繁殖率,治疗缺乏维生素A、D的鱼肝油。
能帮助鸟消化和增进食欲的,可用复合维生素B。
治疗鸟类神经炎、痉挛、胃肠驰缓及食欲减退的,用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鸟不愿吃食、体弱的也可以给它喂些葡萄糖水喝。
治疗眼病的有氯霉素滴眼液。

鸟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观赏鸟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应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是药物治疗。实际上,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也多需结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法是指运用一种或数种药物进行局部或全身性的治疗,以矫正病鸟的病理状态,促进正常生理机能的恢复。药物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指针对引起疾病的原因,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特异性治疗,以达到消除病因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则是针对临床症状,选用能缓解症状的药物,以改善鸟体总的体况、促进康夏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这多在病因不明或病因虽明但病情严重时采用。实际上,这两者往往结合使用。根据鸟类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的疾病,有多种给药方法。

1.经料投药法:也叫拌料给药法,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作较长时间的用药,特别是在所用药物难溶或不溶于水,或虽溶于水,但适口性差的情况时更常采用。药物在饲料中的浓度,通常是目ppm(百万分率)来表示。

2.经饮水投药法:这是一种最简便的给药方法。很多情况下,病鸟虽食欲减损,甚至废食,但仍常能继续饮水。鸟的饮水量随种属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也受环境温度及本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在计算饮水中的药物浓度时,应依据病鸟的种类、体况及气温和环境等因素随时加以调整,以免进入鸟体内的药量不足或过量。饮水中的药物浓度通常也以ppm来表示。

3.注射提药法:对于食、饮欲完全废绝,病情严重,尤其是处于濒死状态的病鸟,这种给药方法也许是唯一一切实可行的给药方法。此外,对经胃肠途径给药难以吸收或不吸收的药物也常采用本法给药。为保证治疗效果,血中的有效药物浓度至少要维持3天、在偶然的情况下,由于注射过程而引起的休克可能导致病鸟的死亡。注射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对于其些呼吸道疾病,也可采用气管内注射给药或喷雾给药。皮下注射时,常取颈部或大腿内侧部位,将药物推入皮下。胸肌是肌肉注射时常采用的注射部位。胸部肌肉注射时,进针不要过深,以免插入胸腹腔和损伤内部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死亡。静脉注射一般取尺静脉,而翅膀未发育的鸟则可取颈静脉。为防止意外和血肿形成,睁脉注射的针头要大小适当,推药的速度要缓慢。

4.经口投药法:指将药物通过滴管、注射器或镊、钳等器械,人工将药物直接送入鸟的口腔内的一种给药方法,常用于胶囊制剂和驱虫药物等的投药。口服无机盐和维生素复合剂也常采用本法给药。

5.体外给药法:主要是指将药粉或药液喷洒、涂布于病鸟体表的一种用药方法。水药浴和沙药浴也属于此法范畴。此法常在控制体外寄生虫时采用。

6.环境用药法:为控制和消灭鸟体外寄生虫或蚊子、苍蝇等有害昆虫,常选用适当的杀虫剂施布于鸟笼、垫料、鸟巢、栖木等以及与鸟只生活密切有关的周围环境。必须注意的是,杀虫药大都对鸟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极为谨慎和小心。

此外,还有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指借助于手术对病鸟进行治疗处理的一种方法,如肿瘤的切除、骨折的整复、异物的清除及外伤的修复等等,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需要专业医师来进行,鸟友们自己千万不要来试行啊!
第四章
疾病细分

1、皮肤裂伤:
外伤多发生在选手鸽训练期,撞击电线、天线、避雷针或树枝,轻微者脱毛淤血,严重者皮肤裂伤、嗉囊破裂、胸骨,腿骨、羽翼骨折或死亡。轻微淤血以水溶性去浴血消炎、消肿软膏涂敷,如有伤口则避免直接涂抹,皮肤裂伤需以外科手术缝合,并严密消毒及细心护理,以防感染发炎,正常鸟类体温较高较不易发炎,但仍须做好消毒,并让其休息停止飞行训练,以防伤口裂开,尤其胸部皮肤裂伤。

2、嗉囊破裂:
伤口部位通常都有脏污,最好由专业兽医处理,外科缝合后须注意控制饮水数目,以利伤口愈合,并注意有无渗水情形,让鸟儿休息并补充营养。

3、骨折:
依受伤部位,而有不同处置,羽翼骨折复原后,大都难以再竞翔,胸骨(龙骨)断裂或陷凹须防碎骨片及肌肉组织坏死蓄积。腿骨最易骨折,最上端于身体连接为股骨,再下接胫骨腓骨,再其次为套脚环的趾骨,股骨较少发生骨折,固定较不易,胫骨骨折最常见,且为非单纯骨折常合并皮肤肌肉裂伤及骨破碎穿出,须以外科手术治疗固定,一般约2—3周复原。 趾骨骨折(套脚环部位)最易引起脚步肿胀,加上脚环的束缚而使病况加剧,须特别注意固定及护理。

4、气囊破裂:
气囊具有呼吸,减轻体重、调节温湿度、气压等之作用,鸟儿受到撞击或其他因素会导致体内气囊破裂,如颈气囊破裂则吸进之空气会渗出蓄积在颈部皮下形成气囊,患鸟须将气体抽出或排除,并避免剧烈运动,最好隔离休息,约4—5天复原,不影响飞行。

5、脱肛:
种母鸟较常见,产蛋后将外泄殖腔脱出不良信息口,与经常产蛋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鸟须以外科手术治疗,有时会再发。

6、腹腔疝气:
与体质、过胖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鸽腹腔内之肠管或脂肪块穿过破裂之腹肌形成膨大部,无立即危险,严重者须行外科手术,预后情形良好。

7、黄皮瘤:
属良性皮肤瘤,多发生在腹部、羽翼或腿部,如肿瘤范围不大则无需手术,不影响健康及育种。

8、血管上皮瘤:
多发在颈部,易破皮流血,成长迅速,严重者须以外科手术切除,有些会复发。

9、脂肪瘤:
特异体质、缺少运动、浓厚饲料、过胖的鸟儿容易产生本症,脂肪大多积在腹腔及胸腹腔皮下,有时会造成赫尼亚,严重者须以手术摘除,预后情形良好。

10、口腔内恶性瘤肿:
偶尔可见,由口腔上颚近喉头处发出,生长迅速,影响鸽子进食及呼吸,治疗困难。

⑩ 克霉唑阴道片怎么

克霉唑阴道片是一种阴道给药的广谱抗真菌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起效迅速。对于这种药,患者应该怎么使用呢? 一般用药:阴道给药。在晚上临睡前用投药器将药片放入阴道深处。每次一片,通常一次单剂量治疗即可有效地清除真菌感染。(本品为非口服类制剂,禁止 口服使用) 其详细的使用方法为: 1 、从包装盒内取出投药器,推开投药器的拉杆,将阴道片的一半放入投药器内,另一半置于投药器外; 2 、仰卧,将带有药片的投药器小心地放入阴道深处; 3 、用手指轻压投药器的拉杆,将药片放入阴道内的正确位置,然后将投药器取出。 如果部分病人症状顽固,用药一次后,仍有下阴瘙痒、白带较多的情况,可于四天后再给药一次。 用药应注意以下3点: 1、克霉唑阴道片不得与其他抗真菌药同用,如制霉菌素等。 2、本品辅料可损伤乳胶制品,故使用避孕套或阴道隔膜时需注意。 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在使用本品前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4、霉菌性阴道炎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比较顽固,所以治疗时间要长点;一般晚上冲洗后放药就行了,早上没有必要再冲洗,也不是冲洗的越多越好的,冲洗的多会造成菌群失调的. 海王星辰温馨提示:由于克霉唑阴道片除具有抗真菌成分外,还有乳酸成分,可以调节阴道内的酸碱度。临床上遇到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病人,医生会建议其在月经后使用一粒克霉唑阴道片。

阅读全文

与临床上有哪些常用的投药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增肌最有效方法 浏览:624
华为手机微信录音权限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21
如何用天然方法治疗晒伤 浏览:829
跳蚤怎么去除最快最好的方法 浏览:507
早晨锻炼心梗最好的方法 浏览:392
如何防止刀片生锈的方法 浏览:437
得物订单异常取消风控解决方法 浏览:568
板勾使用方法 浏览:180
如何修炼孩子的方法 浏览:79
除法除不尽的解决方法 浏览:958
物理防晒口罩正确方法 浏览:59
智能洗车机的安装方法 浏览:659
天然气改水表安装方法 浏览:469
简述金融风险识别的定性分析方法 浏览:716
量化分析和方法论 浏览:40
灭蚤灵的使用方法 浏览:465
红外光谱使用方法 浏览:760
解剖鱼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990
化学中鉴别蚕织物的常用方法 浏览:490
台式电脑怎么注销账户便捷方法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