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聊聊三维重建-双目立体视觉原理
三维重建-双目立体视觉原理
三维重建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应用领域,它根据不同的需求(如尺度、速度、精度和硬件成本)发展出了多种技术方案。在这些方案中,双目立体视觉原理是一种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方法。
一、双目立体视觉原理概述
双目立体视觉,顾名思义,是通过两个相机(即双目)来模拟人类的双眼视觉,从而实现对三维空间信息的感知和重建。这一原理基于视差(parallax)的概念,即当两个相机从稍微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场景时,它们所捕获的图像会存在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我们可以计算出场景中物体的三维坐标。
二、双目立体视觉的数学模型
相机模型:双目立体视觉系统通常使用针孔相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相机被看作是一个小孔,光线通过这个小孔投影到相机的成像平面上。相机的内部参数(如焦距、光心位置等)和外部参数(如相机的位置和方向)共同决定了图像的形成。
极线几何:当两个相机观察同一场景时,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决定了它们所捕获的图像之间的几何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极线几何来描述。极线是指连接两个相机光心和图像上某一点的直线。在双目立体视觉中,同一场景点在两个相机图像上的投影点一定位于各自的极线上。
视差计算:视差是指同一场景点在两个相机图像上的投影点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视差,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测量原理来估计场景点的三维坐标。视差的计算通常涉及图像匹配算法,这些算法用于在两个图像中找到对应的特征点。
三、双目立体视觉的实现步骤
相机标定:相机标定是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第一步。它涉及确定相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至关重要。相机标定通常使用已知尺寸的标定板或标定物体来完成。
图像校正:图像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图像中的畸变和失真,并使两个相机的图像平面共面且行对齐。这有助于简化后续的图像匹配和视差计算过程。
图像匹配:图像匹配是在两个相机的图像中找到对应的特征点的过程。这通常涉及使用特征提取算法(如SIFT、SURF等)来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并使用描述子来匹配这些关键点。
视差计算与三维重建:一旦找到了对应的特征点,就可以计算视差。然后,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可以根据视差和相机的参数来估计场景点的三维坐标。这些三维坐标构成了重建的三维点云。
四、双目立体视觉的应用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五、总结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三维重建方法。它利用两个相机从稍微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场景来捕获图像差异,并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来计算场景点的三维坐标。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涉及相机标定、图像校正、图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等多个步骤,并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上图展示了双目立体视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应用示例。通过重建道路和障碍物的三维模型,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周围环境,并进行安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