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动物有哪些防敌害的方法
每种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如果它没有有效的方法保护自身,它也就无法生存了!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每一种动物在与对手的生死搏斗中,总有一套打击对手、保护自己的妙法。
有些动物依靠自己身体的优势或独特的“本领”攻击对方。
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的犀鱼,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尾刺。它能左右开弓,分别用尾部两侧的刀来刺对方。剑鱼的“长剑”能刺透木船的甲板,如同锐利的剑,打起架来很好用。
非洲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种眼镜蛇,能射出一缕缕的毒液,达4米远。一些弱小的野兽遭到一次射击就会丧命。中美洲森林中的酸的虫,背部贮藏有浓度为84%的醋酸,必要时,可把醋酸液喷射60—80厘米远,用以射击来犯者。
海洋里的某些鱼类,防卫的武器更是“先进”,它们遇到敌害,能放出电流来击伤对方。如电鳐放出的电可达200伏,电鲶放出的电可达350伏,而电鳗放出的电竟可达500伏!如此“高压”的电流,的确让对手害怕。
有的动物尽管没有可杀伤对手的武器,但会巧施“金蝉脱壳”计。
黄鼠狼(黄鼬)的肛门有一个臊包,在临危的时候,会放出一股臊气,让对手避之不及。
大海里的章鱼随身携带装满“墨汁”的黑囊,遇到险情时,便将墨汁射出,施放“烟雾弹”,乘机逃之夭夭。
壁虎、螃蟹等动物在生命攸关时,还能够断肢残体,以保全性命。
有的动物遇到敌手时,则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坚甲或刺等,将薄弱部位隐藏起来。
龟鳖类及绝大多数软体动物,在体表有一层护身的坚甲或贝壳;一旦发现敌情,它们就把头脚缩进去。
刺猬在敌手来临时,便把身体卷缩成团,头埋在中间,使贪食的对手无从下口。
有些动物自己没有类似龟甲、贝壳、棘毛之类的护身符,便借用其它动物的空壳作盔甲。比如寄居蟹,就是借用其它软体动物的空壳来护身的。
有些动物实在没有别的方法御敌,只有用假死(即拟死)来逃避。
南美大陆的负鼠,当面临危险时,便躺在地上,闭上双眼,呼吸缓慢,仿佛死了。狐狸也有类似的“装死术”。
许多不善于飞行和跳跃的昆虫,当遇敌来不及躲避时,就放开足节,从树、草上掉下来,成虫有时腹部朝天,幼虫多卷成一团,静止不动,犹如死去。
Ⅱ 动物们怎样防御天敌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防御敌害的方法。
Ⅲ 爬行动物是靠什么避开敌害的
爬行动物靠它们对光、气味和声音的感觉去捕食和避开敌害。一些爬行动物的感官并没有进化得十分灵敏,例如,穴居的爬行动物视觉一般都很差,而蛇的耳朵则不大灵光。不过,爬行动物也有一些感官十分敏锐,蛇和一些种类的蜥蜴可以通过舌头以及嘴顶部一个叫做“雅可布森器官”从空中嗅出各种情况。一些蟒蛇头部有一些具有热感应能力的凹陷,通过这些凹陷它可以感觉到猎物从它们身边经过时散发出的热量。
Ⅳ 动物用臭御敌的奇招有哪些
动物御敌招术很多,有些种类因具有分泌臭气的腺体而以“臭”闻名,它们以特殊而精湛的“臭技”御敌自卫。
种类繁多的昆虫中,绰号“花大姐”的瓢虫和“臭娘娘”的椿象,都是臭字号角色。瓢虫在大敌当前的危险时刻,会从3对前足关节处的臭腺内分泌出臭味难闻的黄色挥发性液体,使“敌人”闻臭而退。椿象则在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能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气,其臭既可御敌,又能在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周围筑成“臭护圈”,御敌圈外,保护了“子女”。
靠臭御敌的臭鼬
翱翔蓝天的鸟类中,戴胜和麝雉也与“臭”有缘,并分别获得了“臭姑鸪”和“臭安娜”的贬称。戴胜是农林益鸟,在孵卵期间,雌鸟的尾脂腺能分泌出一种特臭的黑棕色液体,使巢内臭气熏天。因此,凡它住过的巢穴,其他鸟类谁也不愿光顾,从而保护自己的巢穴和雏鸟。麝雉产于南美洲,幼时不能飞翔而靠长在翅顶的尖爪抓枝攀高。它浑身透黑,相貌丑陋,臭腺发达,身上终年散发出浓烈的臭味,使敌害闻臭而遁,退避三舍。
臭,对于动物中的“臭类”具有御敌之奇效,而且还有标明“个体领域”,使两性相会交配之功效。臭是动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御敌武器,也是“臭类们”在生存斗争中求得生存的基本保证。
Ⅳ 动物的防御行为是怎么回事
动物生存的环境中,时时刻刻存在着危险,它们的天敌时常发动突然袭击。因此,它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一般来说,动物在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就是逃跑,但逃跑有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很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练就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本领。
土拨鼠可以说是动物世界中最优秀的警报员。土拨鼠又名旱獭,和松鼠是近亲,身体肥胖,样子像鼠又像兔,是挖洞的穴居小动物。土拨鼠的警惕性特别高,每次成群出穴觅食活动时,鼠群总派遣一只土拨鼠担任“哨兵”。土拨鼠“站岗”时十分负责,常常用后脚跟站立在地面或高处,以便探察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敌害来袭时,它就立即发出高频率的尖叫声,其他的土拨鼠听到这样的“警报”声,便立即钻人洞穴中以逃避凶险。当敌害远离时,这只放哨的土拨鼠便会发出洪亮的叫声,表示“解除警报”,其他土拨鼠便又纷纷出来觅食了。
鳄鱼鳄类生活在河流、湖沼里,它们遭遇危险时会立即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利牙,高声吼叫,往往吓得敌害落荒而逃。美洲的鳄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它们虽然不像鳄类那样有一口利牙,但是在遇到危险时会裂开两颌使声门扩张,白色的声门与暗色的口腔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同样也可以吓退来犯的敌害。
北美洲的麝牛,虽然个头较大,但是时常遭到狼群的围攻。为了保护母牛和小牛,公麝牛常常牺牲自我。一群恶狼向一群麝牛袭击时,身强力壮的公麝牛们立即聚在一起,将母牛和小牛重重保护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圈,并各自将头部朝下,双角对向狼群,摆出一副反攻架势,偶尔其中一头公牛会冲出去袭扰一下狼群,然后快速返回,其他公牛也会轮流出击和返回。这种防御方法往往使狼群不易下手,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出走的公牛很可能会遭到凶残而狡猾的群狼杀害。
豪猪又名箭猪。豪猪一旦遇到敌害会立即竖起硬刺,并将硬刺相互碰撞摩擦,产生一种“刷刷刷”的威吓声,同时还会在嘴里不断地发出“噗噗噗”的吼叫声,以此来警告来犯者。这时,如果对方置之不理,继续逼近,那豪猪就会迅速地转身,用臀部或背部的一团矛枪般的硬刺朝着敌人,只要敌人扑上来,在相互接触与厮打时就有许多硬刺刺人敌人身体。
穿山甲和犰狳的体毛已演变成为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像是一块块厚厚的钢盾。当遇到危险时,它们就会缩成一团,把背面的鳞片露出来以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使敌害无可奈何。
装死是许多弱小动物使用的逃生技能。这种方法很实用,因为很多肉食性动物只吃活的猎物,如果猎物不再运动了,它们的捕食行为便会随着停止。蛇和松鼠都会使用这种方法逃生。
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如黄鼬、臭鼬、白鼬、灵猫等,当遇到危险时会放出臭气或臭液来吓退敌害。其中以美洲的臭鼬最为典型。当它受到敌害攻击时,会立即高高地翘起尾巴,从尾部放射出臭液。这种臭液不仅能令敌人退却,同时还具有麻痹作用。如果这种臭液喷射到人的脸上,会使人立即昏厥,许久才能苏醒过来。因此,在百兽群栖的美洲森林里,臭鼬是比较安全的。
Ⅵ 动物的防身术有
动物防身术常见有三种。
①保护色与警戒色。如变色龙变色而逃避敌害是保护色;蘑菇鲜艳的红色是警戒色。
②装死。有些动物如甲壳虫,发现敌人就立即装死不动,以此逃避敌害
③逃跑,如兔子遇到狼就狂跑。
Ⅶ 动物有哪些防护方法
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的犀鱼,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尾刺。它能左右开弓,分别用尾部两侧的刀来刺对方。剑鱼的“长剑”能刺透木船的甲板,如同锐利的剑,打起架来很好用。
非洲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种眼镜蛇,能射出一缕缕的毒液,达4米远。一些弱小的野兽遭到一次射击就会丧命。中美洲森林中的酸的虫,背部贮藏有浓度为84%的醋酸,必要时,可把醋酸液喷射60—80厘米远,用以射击来犯者。
海洋里的某些鱼类,防卫的武器更是“先进”,它们遇到敌害,能放出电流来击伤对方。如电鳐放出的电可达200伏,电鲶放出的电可达350伏,而电鳗放出的电竟可达500伏!如此“高压”的电流,的确让对手害怕。
有的动物尽管没有可杀伤对手的武器,但会巧施“金蝉脱壳”计。
黄鼠狼(黄鼬)的肛门有一个臊包,在临危的时候,会放出一股臊气,让对手避之不及。
大海里的章鱼随身携带装满“墨汁”的黑囊,遇到险情时,便将墨汁射出,施放“烟雾弹”,乘机逃之夭夭。
壁虎、螃蟹等动物在生命攸关时,还能够断肢残体,以保全性命。
有的动物遇到敌手时,则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坚甲或刺等,将薄弱部位隐藏起来。
龟鳖类及绝大多数软体动物,在体表有一层护身的坚甲或贝壳;一旦发现敌情,它们就把头脚缩进去。
刺猬在敌手来临时,便把身体卷缩成团,头埋在中间,使贪食的对手无从下口。
有些动物自己没有类似龟甲、贝壳、棘毛之类的护身符,便借用其它动物的空壳作盔甲。比如寄居蟹,就是借用其它软体动物的空壳来护身的。
有些动物实在没有别的方法御敌,只有用假死(即拟死)来逃避。
南美大陆的负鼠,当面临危险时,便躺在地上,闭上双眼,呼吸缓慢,仿佛死了。狐狸也有类似的“装死术”。
生长在青草地上的蚱蜢,身穿一套绿色的外套,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一致,连目光敏锐的鸟也很难发现它。
叩头虫受到惊动时,六足卷缩,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装死。等到没有动静时,再把身体猛地一缩,“嘭”的一声,来个“前转翻”,匆匆而逃。
壁虎和蜥蜴的尾巴又细又长,遇到敌害时,尾巴会自动断落,离开身体后的尾巴还能不断地摆动,把敌人吸引住,它们自身却逃之夭夭。
针鼬(yoù)、刺猬的身上长有锋利的棘刺,一遇敌害,棘刺顿时竖起,身体缩成一团,形成一个刺圆球,弄得敌人不知从何下手,只好悻悻离去。豪猪的身上也生有棘刺,它的棘刺竖起后,还会互相摩擦,发出“刷刷”的响声,好像在警告敌人,不得侵犯!
黄鼬、臭鼬、灵猫具有分泌恶臭的腺体,遇到敌人袭击时,就立即放出臭气或射出臭液,把周围空气熏得臭不可闻,敌人只好掉头而去。美洲臭鼬射出的臭液可达一米之远,熊闻到此臭气也会远远避开,要是喷到人的脸上,甚至会使人昏迷。
贮粮鼠是一种凶残的小兽,它的胸、腹部有黑、红、白三种毛色,非常鲜艳,当它用后脚站起来时,三种毛色就会暴露,敌人看了十分害怕。生物学称这种毛色为警戒色,是一种防御武器。
蝎子白天常躲在岩石或木头下。那些爬进房子里的蝎子则躲在地毯下、 床上或是鞋子里,所以很危险。某些种类的蝎子。尤其是20厘米长的非洲蝎子,它们的毒刺可以致人于死地。
蝎子通常用它的两只大而有力的钳子来捕食,食物绝大部分是蜘蛛和昆虫。只有当猎物挣扎时,它才会使用毒刺。
大家都知道蜜蜂会蜇人,所以很多人怕蜜蜂,不敢接近它们。其实蜜蜂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轻易蜇人的。因为蜜蜂蜇人以后,自己也要死去。蜜蜂不喜欢黑色的东西和酒、葱、蒜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如果这些颜色和气味的东西接近它,它会认为是敌害,就可能用它的防卫武器,刺针蜇人。如果我们用力去扑打它,也有挨蜇的可能。这是蜜蜂和其他许多生物一样,有自卫的本能。
Ⅷ 动物有哪些自卫方式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敌人,为了避免被敌人吃掉或攻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生长出了独特的自卫武器和防御的本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
豪猪、针鼹和刺猥身上都长着坚硬的长刺,遇到敌害,它们的身体便缩成一个刺圆球,弄得敌人不知从哪儿下口。豪猪的刺在身上长得不牢,有的还有倒钩,能像箭一样扎到敌人的身上,越扎越深,甚至还能致敌人死命呢!
穿山甲身披坚硬的鳞片当盔甲,像古代的武士一样,遇到危险就把身体缩成一个硬团,谁也奈何它不得。
黄鼠狼惯于使用臭屁毒气弹,硬是能把敌人熏跑。美洲的臭鼬能把奇臭无比的液体射出二米多远,如果喷到人脸上,人也会立刻昏倒。所以它敢在森林中大摇大摆走来走去,谁也不怕,你说厉害不厉害?
另外,动物还有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死等种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它们很聪明呢!
大王乌贼遇到危险时能喷出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墨汁,麻醉敌人和猎物,就连凶猛的鲨鱼也奈何不了它。
负鼠遇到危险逃不掉时也不抵抗,而是四脚朝天,两眼瞪直,一动不动地装死,等敌人走远,再迅速翻身跑掉。
Ⅸ 动物的避敌之术有哪些
避敌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根据动物学家的考察研究,动物对外在环境危险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与人类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动物也有爱恨交织的情绪和喜、怒、哀、乐的表情。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避敌方法。
警报
大自然里,许多鸟兽是优秀的警报员。长期从事航海工作的人们,常常发现海鸥群停息在岛屿上,或者翱翔在海面,只要其中一只海鸥受伤或被捕,它便会发出痛苦的哀鸣,告知它的伙伴们要提高警惕,快速逃离危险区域。与象龟(一种最大的陆生龟)、鳄类、犀牛等大型动物共生的小鸟,十分灵敏,它们一面从这些大型动物身上啄取寄生虫吃,另一面则充当这些大型动物的警报员,一闻有异,立即不断地鸣叫,警告它们:“敌害临近,赶快逃跑!”
动物世界里最优秀的警报员可能要数土拨鼠了。土拨鼠又名旱獭,是松鼠的近亲,身体肥胖、外貌既似鼠又像兔,是一类挖洞的穴居小兽。它们的警惕性特别高,每次成群出穴觅食活动时,总派一只土拨鼠担任“哨兵”。这只“哨兵”十分负责,常常用后脚跟站立在地面或高处,以便探察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猛禽、凶兽来袭的危急情况时,它就立即发出高频率的尖叫声,其他的土拨鼠听到这一“紧急警报”,便急忙纷纷钻入洞穴,逃避凶险。当敌害远离时,这只放哨的土拨鼠又会发出洪亮的叫声,以示“解除警报”,恢复正常。这时,躲避在洞穴中的土拨鼠又纷纷出来,照常觅食活动。
虚张声势
当动物无法逃避而必须面对敌人时,它们往往会虚张声势地告诉对方:“我们是不好惹的。”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围兜蜥(一种爬行动物),颈部有一圈皮肤褶襞。就像雨伞有伞骨一样,褶襞上也有骨头支持着。平时褶襞贴在颈子上。当遇到敌害时,围兜蜥就把褶襞撑起来虚张声势,吓得来犯者往往不敢下手。这一办法可以对付比自身大得多的敌人。我国的眼镜蛇是一种着名的有毒蛇,颈部背间有醒目的眼状斑纹,遇到人时,头部抬起,颈部膨大,并发出“呼呼”声,使人不敢轻易扰乱它。生活在河流、湖沼里的鳄类,一旦遭遇敌害时,立即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利牙,高声吼叫,往往使敌害退避三舍。美洲的鳄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它们虽然没有鳄类那样的利牙,但是在遇到危险时会裂开两颌而扩张声门,使白色的声门与暗色的口腔形成强烈的对比,往往使敌害望而生畏。
南美洲的吼猴,有一个宽阔的下颌,围住一个膨大的喉头,喉头里的舌骨形成一个“共振箱”。当一只吼猴在吼叫时,其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共振箱”变得十分洪亮,在近5千米的范围内都可听到。实际上,吼猴的吼叫并不是无知的喧闹,而是向其他猴群发出的一种虚张声势的“示威”,宣布“这里是我们的领土,不要进来!”即使碰上大蟒蛇那样的敌害,只要吼猴群合力吼叫,也可使敌手心惊胆怯。
根据动物学家的野外观察,几乎没有一种动物对猎物会轻举妄动,即使单只动物,在捕食时它也会小心翼翼,以防不测。因此,不管掠食动物多大、多凶,它们在捕食时也都时时在防卫着自己,更何况许多被猎动物会施展虚张声势的绝招,可以转危为安,免于一死。
装死
在奇妙而复杂的动物世界里,由于一些掠食动物只吃活物,不食死尸,所以被掠动物装死也成了一种求生的避敌术。
负鼠和野鸭用装死来迷惑敌人,是动物世界里的两个着名例子。除此以外,在低等动物中也有不少会以“装死”来求生的。
小小昆虫的生命随时都是危在旦夕,因为蛙、蟾蜍、蜥蜴、蛇、鸟、兽等许多动物都以它们为捕食对象。昆虫为了自身的安全,有的遇到危险时会躺在地上,把腿紧紧地折在身体下面,一动也不动、像块小石子,俟掠食者稍有疏忽,立即奋力一跳,刹那间逃开。有的昆虫(如天蛾的幼虫)在装死时抬起前半身,把头部弯了下去,看起来像一尊袖珍狮身人面像;有的昆虫(如尺蠖的毛虫)遇险时,身体会突然僵硬起来,形成十分笨拙的角度,好似树枝一样;有的昆虫(如叩头虫)跳跃时会发出声音,同时还会装死,小鸟将它啄起,又会发出“卡嗒”声,吓得小鸟急忙将其丢下。
一些蛇类也会装死。比如,欧洲的草花蛇和美洲的猪吻蛇碰到危险时,立即将身子翻过来,还张口伸舌,装出一副死的模样,如果人们把它翻过来,它又会再次翻过去。吃活物的掠食动物一见这是一条死蛇,也就走开了,这时,装死的蛇便快速钻入洞穴之中,逃避了一次死亡。
自我牺牲
生活在空旷地区的群居性动物,遇上敌害后往往很难脱险,可是为了保护它们集体的安全,年长的动物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
成群的野鸭遇到敌害时,为了保卫自己的“儿女”,有的成年野鸭会在远处显眼的地方侧身躺地,拍动一只翅膀,装出一副受伤样子,引诱敌害过来。敌害看到这种情况,便会丢弃年幼的小鸭、转身来捕猎它,小鸭得以逃生;然而,当“拟伤”成鸭估计可以跃身逃跑时,往往由于敌害冲击极快,“拟伤”成鸭就成了舍己为人的“鸭烈士”了。
北美洲的麝牛,虽然体躯较大,但是常常会遭到狼群的围猎。公麝牛为了保护母牛和小牛,常常作自我牺牲。它们在与狼群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似乎找到了对付敌害的一种好办法。动物学家在考察中,曾目击一群恶狼向一群麝牛袭击,而身强力壮的公麝牛们立即聚在一起,形成一道防险堤,将母牛和小牛重围保护起来,并各自头部朝下,双角对向狼群,摆出一副反攻架势,偶尔其中一只公牛也会冲出去攻击一下狼群,然后快速返回到原位,其他公牛也随之轮流出击和返回。这种防御方法往往可使狼群不易下手,但是危险性也较大,有时会遭到凶残、狡猾的群狼杀害。
硬刺硬甲
针鼹、刺猬、豪猪等动物,它们的体毛都变成了坚硬的锐刺,是强有力的防卫工具。其中尤以豪猪背部和臀部的硬刺密集,这些硬刺能由皮肤表层下的有力肌肉收缩将其竖起,所以豪猪又名箭猪。一旦遇到敌害,豪猪立即竖起硬刺,并将硬刺相互碰撞摩擦,产生一种“唰唰唰”的威吓声,同时还会从嘴里不断地发出“噗噗噗”的吼叫声,表示它是不可侵犯的。这时,如果对方不听警告,继续逼近,那豪猪就会迅速地转身,以臀部或背部的一团矛枪般的硬刺朝着敌人,如果敌人扑上来,在彼此身体接触时就有许多硬刺刺入敌人身体。这种防卫术,能使凶猛的掠食动物受到伤害,轻者受到很大痛苦,如双眼被刺瞎,重者还会死亡。至于体小力弱、行动迟缓的针鼹和刺猬,当敌害接近时,立即随地躺下,弯颈缩头,收肢屈脚,蜷缩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刺球,此刻,凶恶的猛兽只好望之兴叹,摇摇尾巴,扫兴而去。
穿山甲和犰狳的体毛已演变成为坚硬的鳞片,每一鳞片好似一块厚厚的钢盾。当遇到危险时,它们都会缩成一团,保护要害部位,将背面“厚盾”外露,使敌害无从下手。
放屁
1808年,拿破仑率兵远征西班牙。不久,很多士兵身上长出莫名奇妙的红斑。军医几经周折才查明,原来那是鞘翅目昆虫中的一种甲虫的毒液引起的皮肤炎症。当人们在野外荒草乱石堆中捕捉昆虫时,有时会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性臭味的袭击,而被弄得头昏、鼻酸以致流泪。与此同时,往往会看到一种色彩鲜艳的甲虫慌张地夺路而逃。这些能施放烟雾、毒液和臭气等各种化学物质的甲虫,有人俗称它们为屁弹甲虫或放屁虫。
当屁弹甲虫迈开六足出外寻找食物时,如果突遇敌害拦阻要道,或与它抢夺食物,它便停住脚步,两只后足往地上一撑,尾部高高抬起,对准敌人“啪!啪!啪!”接连不断地射出一股有毒的炽热雾状“化学炮弹”,射程可达30厘米。这种化学武器,不但能驱逐蚂蚁、螳螂、蛙、蟾蜍、老鼠,连披甲带鳞的犰狳也望之生畏。这种“屁弹”威力很大,可以向任何方向瞄准连续发射,能够在4分钟内发射29次。有人还做过实验,让屁弹甲虫与大型蚂蚁对阵,在200次交锋中,前者安然无恙。
屁弹甲虫的化学武器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呢?科学家用高速摄影机对其摄影,进行观察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秘密。原来,小小屁弹甲虫的腹部尖端有一对囊状分隔室,作为储藏室和反应室使用,由腺体分泌的对苯二醌和过氧化氢都留在储藏室里,储藏室的活门经常关着,当遇到蚂蚁和其他肉食动物来犯时,它会立即打开活门,让分泌物进入反应室,此刻反应室的腺体分泌出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进入的混合液在这两种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巨大的压力,进行爆炸反应并排出一种恶臭,同时发出响亮的“啪啪”声。反应释放的热量使反应室内的温度上升到100℃。爆炸的一刹那,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溶液化为蒸汽,形成热气腾腾的“液体炮弹”,令来犯动物敬而远之。
在哺乳动物中,黄鼬、臭鼬、白鼬、鼬鼱、灵猫等遇敌时也会放出臭气或臭液,吓退敌害,借以自卫。其中尤以美洲的臭鼬最为突出。当它受到敌害攻击时,会立即高高地翘起尾巴,从尾基部放射出臭液。这种臭液不但使敌人退却,而且还具有麻痹作用。如果喷射到人的脸上,会使人昏厥,久久不能醒来。因此,在百兽群栖的美洲森林里,谁也不敢去惹臭鼬。
在弱肉强食的天地里,动物必须具有逃避或反击敌害的能力,必要时拿出绝招,并通过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才能幸免于难。
Ⅹ 动物有哪些常见的,自卫方法
最常见的动物自卫方式就是回击,所有的动物都会在感受到危险时攻击对方,用牙咬,很平常。
很多动物会用保护色保护自己,最常见的好多昆虫,会把自己身上的颜色和环境相融合,混为一体,保护自己。
还有的动物会断尾求生,蚯蚓,乌贼,壁虎等。有的动物会利用自己自身的毒素攻击对方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