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种叫做猴头蘑的蘑菇怎么个吃法
2>肚片炒猴头菇
[原料] 干猴头菇30克,熟猪肚260克,韭菜80克,植物油、香油、精盐、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各适量。
(制法) 将干猴头菇用温水泡发,洗净,顺刺切片,人沸水锅氽去苦味,捞出控干水;熟猪肚切成片。炒锅上旺火加植物油烧热,下熟猪肚片、猴头菇片煸炒,加料酒、精盐、白糖、味精、韭菜,淋上香油,炒匀后装盘,撒上胡椒粉即可。
(功效) 助消化,补虚损,健脾胃。
3>菜心炒猴头菇
(原料) 水发猴头菇800克,火腿片20克,青菜心120克,鸡蛋2个,葱段、姜片、精盐、湿淀粉、鸡汤、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 将水发猴头菇顺刺切片,人沸水锅内氽10分钟,捞出,控干水,放碗内,加葱段、姜片、精盐、鸡汤,上笼蒸35分钟,取出滗去汤汁,去葱、姜。在鸡蛋清碗内加湿淀粉、鸡汤调成糊,涂在猴头菇片上,投入烧热的熟猪油锅中炸成黄色
出锅。锅内留底油,烧热后下火腿片、青菜心翻炒,投下猴头菇
片、鸡汤烧沸,用湿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 开胃健脾。
4>肋条肉烧猴头菇
(原料) 水发猴头菇250克,猪肋条肉150克,水发黑木耳、水发玉兰片、油菜心各50克,海米、精盐、味精、鸡蛋、醋、葱、姜、干淀粉、清汤、香油、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 将水发猴头菇去根蒂,切成片,人沸水锅中略氽后捞出,挤干水;猪肋条肉去皮,洗净,剁成茸,放人碗内,加鸡蛋清、水、精盐搅匀上劲,挤成圆子,放人沸水锅中氽熟捞出;水发玉兰片、油菜心洗净,切成片;葱、姜洗净,分别切成细丝。将油菜心放人沸水锅中氽熟捞出。炒锅上小火,放人熟猪油和用干淀粉调成的鸡蛋黄液,摊成蛋皮取出,切成片。炒锅内加入清汤、玉兰片、海米、黑木耳、油菜心、葱丝、姜丝、蛋皮、猪肉圆子、猴头菇片烧沸,加精盐、味精、醋,撇去浮沫,淋人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 适用于贫血。
5>猴头菇清炖排骨
[原料] 鲜猴头菇250克,猪排骨200克。香菇3个,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法) 将鲜猴头菇浸泡去苦味;香菇泡发后切片;猪排骨洗净后切成小块。将猴头菇、香菇片、猪排骨一起放人锅中,放水适量,用旺火煮半小时,加入精盐、酱油即可。
[功效] 助消化,健身体。
6>蹄筋红烧猴头菇
[原料, 水发猴头菇200克,蹄筋250克,冬笋、火腿、海米各20克,鸡油、酱油、料酒、白糖、味精、葱、姜、猪油、精盐各适量。
(制法] 将水发猴头菇顺刺切成片;蹄筋切成段;火腿、冬笋切成片;葱、姜切成豆瓣片。将猴头菇片、蹄筋段人沸水锅中焯一下取出。炒锅加猪油烧至七成热时,倒人猴头菇片、蹄筋段爆炒,倒人漏勺,沥去油。原锅加葱片、姜片、火腿片、冬笋片、海米、猴头菇片、蹄筋段,再加料酒、精盐、酱油、白糖、味精和水,烧沸后改小火烧至汁浓,淋人鸡油,起锅装盘即可。
[功效] 助消化,强筋骨。
7>猴头菇炖狗鞭
(原料) 猴头菇50克,狗鞭20克,羊肉250克,巴戟、菟丝子各15克,肉苁蓉、肉桂、料酒、味精、花椒、姜、猪油、精盐各适量。
(制法) 将狗鞭用水泡发,洗净;猴头菇用热水泡发,与洗净的狗鞭、羊肉同放人沸水锅内煮,放人姜、料酒、肉桂、花椒,待锅开后改用小火煨至六成熟。将菟丝子、巴戟、肉苁蓉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放人锅内继续炖,待狗鞭、羊肉熟烂后捞出改刀,装碗里,加味精、精盐、猪油。饮汤,食肉,隔2—3日炖食1次,连服3~5剂。
[功效] 温补肾阳。
8>冬笋烧猴头菇
(原料) 猴头菇550克,火腿片、熟冬笋片、料酒、精盐、葱结、姜片、油菜心、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 将猴头菇去根蒂,顺毛批成大片;油菜心洗净,切成段。炒锅上中火,放熟猪油烧热,投入姜片、葱结炸香,加料酒、猴头菇片、火腿片、熟冬笋片、油菜心段烧沸,改小火烧至猴头菇片松软,再改用中火,加精盐,淋上熟猪油,倒人大圆盘内即可。
[功效] 适用于失眠。
9>猴头菇烩玉兰片
(原料] 猴头菇200克,火腿片45克,水发玉兰片40克,鸡蛋3个,湿淀粉、味精、青豆、料酒、姜汁、葱段、精盐、酱油、鸡汤、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 将猴头菇去蒂,洗净,人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挤干水,批成薄片,放人碗内,加鸡蛋清、精盐、湿淀粉,搅拌均匀,然后将猴头菇片逐一放人沸水锅中氽熟捞出。炒锅用中火,加熟猪油烧热,投入葱段炸香,加入料酒、水发玉兰片、青豆、酱油、姜汁、精盐、鸡汤、猴头菇片、火腿片,焖至汤稠时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入熟猪油,出锅装盘即可。
[功效] 适用于四肢无力、神经衰弱、失眠。
10>冬菇烧猴头菇
(原料] 干猴头菇200克,水发冬菇250克,火腿100克,黄瓜皮40克,鲜汤、料酒、精盐、味精、湿淀粉、酱油各适量。
(制法) 将干猴头菇放入沸水锅中焖约30分钟取出,去蒂,挤干水,加入温水中浸泡片刻,洗净,沥干水,顺毛切成薄片;水发冬菇、黄瓜皮洗净,分别切成薄片;火腿切成薄片。将猴头菇片、火腿片、冬菇片、黄瓜皮分别摆成4排,放人碗内。将料酒、酱油、鲜汤、精盐倒入另1碗内调匀,然后浇人摆有猴头菇的碗内,上笼蒸约60分钟取出,滗出汤汁,扣在盘内,揭去碗。汤锅上旺火,倒人滗出的汤汁烧沸,放味精,用湿淀粉勾芡,出锅浇在盘内即可。
[功效]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11>沙锅鸡脯猴头菇
(原料) 水发猴头菇800克,鸡脯肉600克,干贝50克,火腿120克,冬笋100克,腐竹80克,清汤、葱、姜、精盐、料酒、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 将水发猴头菇挤干水,切成片;鸡脯肉切成块;干贝去筋,洗净;火腿切成片;冬笋用刀拍松,切成块;腐竹洗净,切成段。将腐竹、冬笋、干贝分别下人开水锅中氽透捞出,放人沙锅内烧热,加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时,下人猴头菇片、鸡脯肉块、火腿片,锅上旺火,加入葱、姜、料酒、精盐、清汤,炖至鸡脯肉软烂,出锅即可。
(功效) 适用于胃溃疡、胃炎。
12>母鸡炖猴头菇
(原料] 干猴头菇100克,净母鸡1只,猪肥肉120克,熟火腿、水发冬笋各20克,花椒、葱结、姜片、料酒、酱油、精盐、清汤、熟鸡油各适量。
(制法) 将干猴头菇在沸水锅内煮约30分钟捞出,去根蒂,洗净,切成大块;母鸡去内脏,洗净;猪肥肉、熟火腿、水发冬笋分别切成片。炒锅上旺火加熟鸡油烧热,下姜片、葱结炸香,放猪肥肉片炒片刻,下猴头菇块、花椒、料酒、酱油煸炒,出锅倒人碗内,拣去葱结、姜片,与冬笋片、熟火腿片一起,从母鸡的开口处填人鸡膛,放大汤盘内,加清汤、酱油、料酒、精盐,人笼用旺火蒸2小时,至鸡熟烂时取出即可。
(功效) 适用于失眠、四肢无力、神经衰弱。
一、猴头名称由来
猴头,学名猴头菌,俗称猴菜、猴菇。猴头的异名别称还有:因其针状肉刺似刺猬,而称刺猬菌、猬菌。我国的东北地区出产猴头,因其生必成双,当地人叫它对脸蘑、鸳鸯对口蘑。传说,东北的深山密林里,生有猴头的地点会有老虎守护,也称虎守蘑。它在东北还有个阴阳蘑的名字。我国的西南地区也产猴头,云南称为花菜菌,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称羊毛菌。
猴头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它的产地还有华北地区、河南、湖北、浙江、广西等地。野生猴头菌需要潮湿、温和、空气流通的自然环境,适宜在18℃至20℃的气温中生长。猴头多寄生在松、桦、柞、栎、榉、楝、橡、胡桃等树木的枯死部位或母枝断口处。它在树臼里生长一定时期,根据产地情况,于每年7、8、9月份阴雨季节,长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猴头菌,子实。体圆而厚,表面长刺,腹部光滑。每个有拳头大小,大者直径20cm,一般重量0.5kg左右。整个菌体看上去似猴子的头颅,颜色似猴毛,故名。
猴头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较慢,但可以长得很大。它的品种不一:有的是呈椭圆形,有柄,分叉;有的是块状,无柄。现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地,都有人工栽培的猴头菌。它的质量以形态完整、茸毛齐全、体大量重、菌体干燥,色泽金黄为佳。为了保证猴头菌获得这样的良好质量,收摘后须及时晾晒和妥善贮存。晾晒时常用针线穿上基部高高挂起,尤其是菌体大、肉质厚的猴头,要尽量蒸发水分,以防霉烂、虫蛀。贮存之处要求阴凉,干燥,忌与腌制或带有醋、咸、腥味的食物同放。
二、猴头美味佳肴
猴头之所以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缘于它质地脆嫩,味道香醇,鲜美可口。猴头又具有口感近似瘦肉的优良特点,因而负有“素中荤”的誉称。猴头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食用。但是由于猴头的难得,“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足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有关猴头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清代《御香飘缈录》载有清官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仕肴的炖、炒二法。近代以来,关于猴头的记述仍少。20世纪30年代,《鲁迅日记》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
解放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心的猴头增多。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猴头大致分为干品、鲜品二类。鲜品猴头仅见于产地,可以直接用它做菜。干品猴头在南北各地都有供应,食用时须先涨发,俗称水发猴头。涨发猴头先用温水把它泡至回软,洗净砂质,再换水煮至涨透。这道工序,可以适量加点硼砂。然后,把涨透的猴头去掉根蒂和长毛即成。常见常用的猴头烹调方法,可扒,可烧,可炖,可烩,也可以蒸、炒、煨、焖、卤等。猴头入肴,可作为主料单成菜或配合其他烹饪原料,荤素皆宜。家常猴头菜肴,多切片炒菜、烧汤,味极鲜美;用它蒸鸡、蒸肉,更是风味独特。据美食家讲,猴头作为烹饪原料,从成菜的色、香、味各方面来看,野生的比人工栽培的好。
三、猴头食疗价值
近年来由于猴头的来源比较充足和烹饪事业的发达,不少菜系的猴头菜谱名目增加,不但有传统菜,还有创新菜。例如辽宁菜的猴头扒熊掌、猴头炖飞龙;吉林菜的珍珠猴头;黑龙江菜的鸭腿猴头蘑;北京菜的松树猴头;河南菜的戴帽猴头蘑;以及其他菜系的猴头扒菜心、白扒猴头、红烧猴头、香卤猴头、清汤紫菜烩猴头、猴头蘑炖鸽子、猴头炖鹌鹑、山鸡猴头砂锅、滑炒鸡丝猴头、猴菇鸡片、猴头酿鸡、芙蓉猴头、云片猴头、御扇猴头、清烩鹿尾猴头等等。
诸多猴头佳肴各有地方风味。像辽宁菜的传统名食猴头扒熊掌,造型美观,汁浓味香。这道佳肴的制法是,把猴头、熊掌分别泡发后,再分别加鸡汤、酱油、葱、姜、糖、料酒、味精等辅料蒸熟。把熊掌放置盘中,周围摆放切成片状的猴头。把这样的猴头、熊掌原状置入勺内,勺内预先倒进蒸制猴头、熊掌的原有汤液,慢火煨透,勾芡,淋油,装盘即成。
古人讲:“医食同源”。猴头既可入肴又可入药,人们常把猴头用于食疗。据医籍介绍,猴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营养成分:干品每100g含蛋白质26.3g、脂肪4.2g、粗纤维6.4g、碳水化合物44.9g、17种氨基酸,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中医认为,猴头味甘,性平,利五脏,健脾胃,助消化,滋养强壮,适用于消化不良、体质虚弱等病症。现已利用猴头制成一种“猴头菌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有显着疗效。
无论作为美食、还是当做良药,与猴头同属齿菌科植物的小刺猴头、假猴头等,均可代猴头使用。此外,饶有“猴”趣的美味佳肴,还有蹄盖蕨科植物的猴腿。它一个是猴头,一个是猴腿,不但名称对应,入肴也有特色。猴腿以嫩芽茎供食,可用于拌、炒、烹、熘,名菜有被人称为关东风味的滑炒虾仁猴腿、鸡丝拌猴腿、什锦猴腿等。这些“猴”肴荤素搭配,色泽鲜艳,也具有祛病保健的食疗价值。
三、猴头菇功效
1)抗溃疡和抗炎作用。
2) 抗肿瘤作用。
3) 保肝护肝作用
4)增加免疫力,抗衰老作用。
5)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加速机体血液循环。
6)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2. 想讯问猴头菇的食用方法
猴头菇食用方法
猴头菇,齿菌科,亦称刺猬菌、花菜菌。担子菌纲,子实体圆而厚,白色,布满针状菌刺,形似猴头,故名。野生猴头菇长于我国长白山、小兴安岭等林区,数量非常稀少,肉嫩味香爽口鲜美,古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与熊掌、海参并列为祖国四大名菜。
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室御厨和权贵之家方能享用。近年来,由于人工栽培获得成功,才得以普惠于民间,成为一种大众化美味食用菌。然而,在人们的餐桌上。猴头菇却不是“常客”。究其原因,或许与人们对猴头菇认识不够,以及不知道如何食用有一定关系。
[俗名]猴头蘑、羊毛菌、猴菇菌。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胃,补虚,抗癌。
[宜食]适宜患有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神经衰弱者食用;适宜痛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贲门癌、胃癌之人食用;也适宜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忌食]猴头菇补虚健胃,诸无所忌。
猴头菇是被人们誉为“植物肉”的保健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测定,在100克干猴头菇中,含蛋白质26.3克,比香菇高出1倍;在所含的16种氨基酸中,有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所含脂肪量较少。另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多糖体、多肽类及微量元素钙、磷、快,以及食物纤维等营养成分。据临床研究证实,癌症患者使用猴头多糖体后,机体产生了干扰素,增强了抗癌效果。常食猴头菇,还能升高人体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故对痛症患者颇有益处。猴头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血液循环,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五、菜谱
猴头菇即可鲜食,亦可烘干后煮食。煮食方法:不管鲜品或干品,先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去除苦味,然后切片,爆炒、煲汤均可。
(一)云片猴头
原料:干猴头菇2两,香菇1两,冬笋1两,黄瓜皮1两,清汤3两,湿淀粉2两,火腿2两。
做法:①将猴头菇在温水中浸15分钟,挤净水分切片。其他原料如香菇、冬笋等均切成片。②按相同层次摆成三排于碗中,另取一碗把料酒、酱油、清汤调匀,浇在排好猴头菇的碗内,上笼旺火蒸1小时,倒出汤汁(留用)翻扣在盘内。③将汤汁放入炒勺内,用中火烧沸再加入味精,将湿淀粉匀浇在盘内猴头菇上即成。此菜鲜嫩,味清香,因有红、黄、绿、白、黑、五色,形似云层。
(二)猴头瓤鸡
原料:干猴头菇2两,母鸡1只(约1.5斤),肥猪肉1.5斤,鸡油2两,火腿、冬笋、砂仁、葱段、姜片、鲜花椒、酱油、料酒等适量。
做法:①将干猴头菇用温水浸15分钟,挤尽水分切块。母鸡宰后肋下开膛取出五脏。猪肉、火腿、冬笋切成一寸长,5分宽、1分厚的片,砂仁用刀捣碎。②砂锅内放鸡油烧六成熟,散入葱段、姜片炸出香味,即放肥肉片、猴头块,加鲜花椒、酱油、料酒,炒六分钟放入碗内(拣出葱、姜),与冬笋、火腿、砂仁一起搅匀,装入鸡腹,置大汤盘内(刀口朝下)加入清汤、酱油、味精、料酒、葱段,用纱布将鸡盖好入笼蒸2小时取出,揭去布,挑去葱、姜即成。
(三)猴头菇炒蛋 (闽东地方菜)
原料:鲜猴头菇5两,鸭蛋4个,熟猪油1.5两;葱白5分,精盐、味精、酱油、料酒少许。
做法:①将鲜猴头菇浸泡清水中15分钟后,捞出用手捏干水分,切成薄片。把鸭蛋破壳倒碗中磷匀。②将锅烧热加猪油1两,放入葱白爆锅,见葱白稍有变黄加入猴头片武火翻炒至熟,暂寄锅边。往锅里再加猪油半两,烧熟即倒入调匀的蛋和精盐、味精;酱油、料洒等调料,混合炒熟的猴头用武火迅速翻炒至蛋熟起锅即成。
(四)排骨清炖猴头菇 (闽东地方菜)
原料:鲜猴头菇4两,猪小排半斤,香菇2个,精盐、味精、料酒、糖等少许。
做法:①将猴头菇浸水15分钟后,漂去苦味捞出捏干切片。香菇洗净发好切片。排骨洗净砍成小块。②将猴头菇、香菇、排骨放在砂锅或铝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猛火煮30分钟后,再加入精盐、料酒、糖、味精少许即成。
猴头菇除含蛋白质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含有抗癌物质,还有人体不可缺少的锰、钙、铁等物质。猴头菇与鸡蛋同煮,吃了以后可治神经衰弱和营养不良;猴头菇也可与肉类、鸡类同炖,还可清蒸、红烧。但前期泡发时,一定要将水挤干,不然会有些苦。
研究发现,猴头菇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血液循环等多种功效。在众多食用菌中,猴头蔬对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极为显着,这些作用包括抑制幽门螺杆菌对胃的损害,保护胃不受刺激性物质的伤害,促进胃黏膜修复等。
幽门螺杆菌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为30%-60%,而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中,其感染率可高达70%-95%。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猴头菇对防治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有良好效果。
乙醇(酒精)对胃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可造成胃溃疡。用100%乙醇给小鼠灌胃,也可使小鼠产生胃溃疡。如果在用乙醇之前或同时服用猴头菇,胃溃疡变浅、面积明显缩小。此外,猴头菇还有通便、促进肠运动的功效。
那么,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究竟如何服用猴头菇呢?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患者连续服用猴头菇两个月。87.7%的人病情好转。具体的服用方法。可以选择由猴头菇制成的保健食品、药品,也可以自己购买猴头菇食用。自己购买猴头菇时,宜煮汁食之。具体方法为用冷开水煮,连煮两次,每次煮半小时,第一次喝汁,第二次连猴头菇带汁一起喝下,每天需用猴头菇15克左右。
用猴头菇治疗疾病时,不宜作成菜肴或药膳,因为煮成菜肴或药膳时很难控制服用量,也难以做到长期连续服用,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用猴头菇来养生保健时,则可以作食疗或药膳应用。这里介绍几款猴头菇的家庭食用方法。
猴头菇灵芝汤:猴头菇、灵芝各10克,切成薄片,加水煮,连煎两次,每次煮沸半小时,取汁服用,连服15-20天。
三鲜扒猴头菇:干猴头菇15克,银耳5克,口蘑10克,鲜冬笋适量。猴头菇、银耳、口蘑先用冷水浸发,然后放于鸡清汤中煮沸,加调料入味后捞出装于盘中,用水淀粉勾芝,再加入锅中清汤,最后浇在盘上即成。
猴头菇蛋汤:干猴头菇15克,鸡蛋2只。猴头菇用水浸发,锅中加水煮沸后冲入鸡蛋,再加食盐等调味,连服1-15个月。
3. 猴头菇怎么吃
一、猴头名称由来
猴头,学名猴头菌,俗称猴菜、猴菇。猴头的异名别称还有:因其针状肉刺似刺猬,而称刺猬菌、猬菌。我国的东北地区出产猴头,因其生必成双,当地人叫它对脸蘑、鸳鸯对口蘑。传说,东北的深山密林里,生有猴头的地点会有老虎守护,也称虎守蘑。它在东北还有个阴阳蘑的名字。我国的西南地区也产猴头,云南称为花菜菌,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称羊毛菌。
猴头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它的产地还有华北地区、河南、湖北、浙江、广西等地。野生猴头菌需要潮湿、温和、空气流通的自然环境,适宜在18℃至20℃的气温中生长。猴头多寄生在松、桦、柞、栎、榉、楝、橡、胡桃等树木的枯死部位或母枝断口处。它在树臼里生长一定时期,根据产地情况,于每年7、8、9月份阴雨季节,长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猴头菌,子实。体圆而厚,表面长刺,腹部光滑。每个有拳头大小,大者直径20cm,一般重量0.5kg左右。整个菌体看上去似猴子的头颅,颜色似猴毛,故名。
猴头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较慢,但可以长得很大。它的品种不一:有的是呈椭圆形,有柄,分叉;有的是块状,无柄。现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地,都有人工栽培的猴头菌。它的质量以形态完整、茸毛齐全、体大量重、菌体干燥,色泽金黄为佳。为了保证猴头菌获得这样的良好质量,收摘后须及时晾晒和妥善贮存。晾晒时常用针线穿上基部高高挂起,尤其是菌体大、肉质厚的猴头,要尽量蒸发水分,以防霉烂、虫蛀。贮存之处要求阴凉,干燥,忌与腌制或带有醋、咸、腥味的食物同放。
二、猴头美味佳肴
猴头之所以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缘于它质地脆嫩,味道香醇,鲜美可口。猴头又具有口感近似瘦肉的优良特点,因而负有“素中荤”的誉称。猴头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食用。但是由于猴头的难得,“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足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有关猴头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