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一个方法解决一类题目

一个方法解决一类题目

发布时间:2025-08-22 12:45:31

Ⅰ 小学解应用题的方法

小学解应用题的方法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考试中最为综合的题型,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类考试题目,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解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

审题,理解题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 “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得值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如:2x+47=495

2x+47-47=495-47 ←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 2x÷2=448÷2 x=224

四、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方程解正确了。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

检验: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224+47 右边=495

=495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2)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将224代入以上等式,等式成立。故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符合题意。

总之,以上几点技巧都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环节的技巧,只要大家利用这些技巧加强练习,就一定能闯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道关。在千变万化的应用问题中,我们若能抓住以上几点,以不变应万变,则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常见错题解析:

一、把算术解法当作方程解法的错误

例1:两袋大米,甲袋重65千克,乙袋重45千克,要使两袋大米的重量相等,应从甲袋里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袋?(用方程解)

错解:设应从甲袋里取出大米x千克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x=(65-45)÷2, x=20÷2,x=10。

分析:以上计算并无错误,但不符合利用方程求解的意义和要求。这种解法虽然也含有未知数,但实际上是一种算术方法。纠正的方法是把未知数设为x,暂时把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使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处于同等的地位,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这样做比起用算术方法解容易得多。

正确解法:设从甲袋取出x千克大米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65-x=45+x,65-2x=45,2x=65-45,x=10 答:应从甲袋取出大米10千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简易方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有的同学由于受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上面的错误解法。

二、等量关系的错误

例2:学校分苹果,五年级老师分50千克,比四年级老师分的2倍少2千克。四年级老师分多少千克?

错解: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列方程得:2x+2=50,2x=48,x=24。

分析:本题在列方程时把等量关系弄错了,误认为四年级老师的2倍加上2千克就等于五年级老师分的。

正确解法: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2x-2=50,2x=52,x=26。答:四年级老师分26千克。

三、单位不统一的错误

例3: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为4厘米,下底比上底多0.6分米,求梯形的上底。(用方程解,注: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错解1:设梯形的上底是x分米 (x+x+0.6)×4÷2=24,2x+0.6=12,2x=11.4,x=5.7。答:梯形的上底是5.7分米。

错解2:设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x+x+0.6)×4÷2=24,2x+0.6=12,2x=11.4, x=5.7。答:梯形的上底是5.7厘米。

分析:此题错在没有统一题中各个量的单位。题中告诉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高是厘米,下底却是分米,如果不加以统一,所列出的就不是等式,也就不能恒等变形。所以我们在列方程时首先要将题中的单位统一起来。

正确解法:0.6分米=6厘米。设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 (x+x+6)×4÷2=24,2 x+6=12,2 x=6,x=3。答: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

四、设句不写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4:粮仓要运进250吨粮食,已经运了8天,每天运进18吨,余下的要4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进多少吨?

错解: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根据题意列方程:18×8+4 x=250,144+4 x=250,

4 x=250-144,4 x=106,x=26.5。答:平均每天运进26.5吨。

分析:此题错在所设未知数不带单位名称,致使其在等式中代数量意义不明确,从而导致错解。正确的应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吨,否则不能认定该等式成立。

五、求得的值带上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5:某站运来3车黄瓜和6车芹菜,共重2 580千克,每车黄瓜重260千克。每车芹菜重多少千克?

错解:设每车芹菜重x千克,列方程得:260×3+6x=2580,780+6x=2 580。6 x =2580-780,6 x=1800,x =300(千克)。答:每车芹菜重300千克x。

分析:此题错在最后求得的x值带上了单位名称,这是不符合解方程的要求的。造成这一错误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受算术方法解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解方程的概念不甚明了。方程是一种等式,方程两边无论是数还是量都是相等的,因此两边的单位名称可同时约去。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成了数的恒等变形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单位名称的,只需要在答句中把单位名称写清楚就行。

;

Ⅱ 2021国考行测逻辑判断不简单,教你如何快速解决一道题

在历年行测省考之中,逻辑判断一直占有稳定的比例。其中一些题,在考试时间本就不够用的情况下,又往往耗时颇久。那么我们如何缩短做题时间,更快选出最佳答案呢?对于可能性推理中占比最多的加强削弱型题目来说,合理利用论证模型,可能是一个方法。下面,中公教育带大家通过一种论证模型,教你如何40s解决一道逻辑判断题。

在加强削弱型题目中,有这样一种常见的论证模型---以数据作为论据,最终得出结论。这种论证模型,我们称之为数据论证。这类题目,选择答案的核心,在于选择一个以数据表示的选项。以下面这题为例:

【例】过去的十年中,由美国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加了 200%,但日本半导体业生产的半导体增加了 500%,因此,日本现在比美国制造的半导体多。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以上命题?

A.在过去五年中,由美国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长仅 100%

B.过去十年中,美国生产的半导体的美元价值比日本生产的高

C.今天美国半导体出口在整个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比十年前高

D.十年前,美国生产的半导体占世界半导体的 90%,而日本仅 2%

【中公解析】要削弱这个命题,首先我们应该把整个题干的论证主线梳理清楚:

分析论证主线,我们可以看出,题干是由过去十年美日两国的半导体增长率为论据,得出了结论:日本现在比美国制造的半导体多。里面明显的漏洞在于,现在产值=十年前产值*这十年的增长率,而现在我们不知道十年前的产值,所以结论是不一定的。

我们要找最能削弱的选项:A项说过去五年的情况,虽然有数据,但过去五年的数据对于我们的结论得出没有影响,不能削弱;B项说过去十年半导体的美元价值,一方面美元价值不能代表数量,另一方面过去十年的总产量不能代替现在的产量,不能削弱;C项谈现在美国半导体占出口的比例,话题不一致,不能削弱;D项说明十年前美国产量是日本的45倍,说明即使增长以后,现在美国产量也是远高于日本的(18倍),故能削弱。本题选D。

方法点拨:数据论证的题目,其问题多在数据与结论间存在漏洞。不论加强削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补充数据,使之成为必然性的推理。没有数据的选项或者无关,或者是在认可结论的前提下从侧面论证及反驳结论,力度皆有所不如。通过直接定位带数据的选项,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定位选项或减少迷惑选项。如这题,B、C不带数据,直接排除,A又话题不一致,故选D。

阅读全文

与一个方法解决一类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浏览:548
宫寒怎么调理最快的止痛方法 浏览:263
用友存货计价方法怎么弄 浏览:795
一个方法解决一类题目 浏览:865
最简单小白兔编织方法 浏览:736
松下p2读卡器使用方法 浏览:340
被子怎么拼接方法 浏览:145
软包装胶胶枪使用方法 浏览:404
扇子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307
电动车坐安装方法 浏览:424
3价魔方还原简便方法 浏览:882
301x2424简便方法 浏览:288
混凝土静压检测方法 浏览:159
2021年鉴别茅台酒的方法 浏览:98
早射治疗新方法 浏览:998
安装双槽洗菜盆的方法 浏览:780
如何做到锻炼和防护两不误有什么方法 浏览:835
刺猬菌食用方法 浏览:349
拼音单韵母拼读的教学方法 浏览:315
成人本科快速提分的方法 浏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