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高校课本档案着录方法有哪些

高校课本档案着录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08 00:08:58

Ⅰ 怎样做档案着录规则

将工作做到实处。刚才已经说了主线的落实方法,除此以外还有比如做题做到某个知识点时,一定要翻出课本扎实看看;纠错的题目要彻底弄懂;笔记、纠错要时常翻看,看一个就一定会一个,别贪多嚼不烂……

Ⅱ 档案着录的规则

我国制订并颁布了行业标准《档案着录规则》,作为全国档案着录的规范性依据。目前,我国主要执行的着录规则包括:档案着录规则DA/T18-1999,DA/T 8-1994明清档案着录细则,DA/T 20.1-1999民国档案目录中心数据采集标准 民国档案着录细则,DA/T 17.1-1995革命历史档案着录细则,DA/T 30-2002满文档案着录名词与术语汉译规则,DA/T23-2000 地质资料档案着录细则等。

如何做档案目录

下面将会介绍一下档案目录应该如何做,而且什么是档案目录?利用“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命令可以达到目的。

注意:
使用上述功能前,首先要把用成目录的小标题设置样式。

样式设置方法:
依次选中作为目录的标题,在“格式”工具栏左侧的“样式”列表中点击“标题1”、“标题2”、“标题3”。
如果只是查找文档收集情况回,只要把收集的文档标题设置为“标题1”即可。
档案目录是档案馆(室)编制的,由众多着录条目组成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揭示、报道与查找档案的工具。是档案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目录按其加工文献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可分为手检目录和机检目录两大类。基本简介
档案馆(室)编制的,由众多着录条目组成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揭示、报道与查找档案的工具。是档案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目录按其加工文献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可分为手检目录和机检目录两大类。手检目录是由人工制作,可直接查找档案的检索工具,常见的有卡片式和书本式两种形式。卡片式目录是把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记录在卡片上,按一定规则组合排列而成,是一种离散式目录载体;书本式目录是将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着录成条目,按一定规则组合排列并书写或复印在空白书页上,装订成册,是一种聚合式目录载体。机检目录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等机械设备存储目录信息和查找档案的检索工具,一般有机读和缩微两种形式。机读目录是把记录文件或案卷特征的文字、图形、数字和符号转换成机器可以识别的代码输入计算机,以特定的格式存储于计算机磁带、磁鼓或磁盘上,检索时经过特定的程序转换成文字并编制成各种目录,显示在屏幕上,或直接打印成各种目录;缩微目录是将手检目录拍摄在缩微胶片上,检索时借助阅读器将其放大,显示在屏幕上。

分类介绍
在中国的档案馆(室)中仍以手检目录为主,其中常用的有案卷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主题目录、全宗文件目录、人名目录等。

Ⅳ 档案着录规则的标准说明

档案着录是档案馆、室编制检索工具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是获取档案中所含情报信息的主要途径,决定档案检索工具质量的重要因素。规则的制定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档案检索体系,建立地方和全国的目录中心,逐步实现电子计算机检索创造条件。
规则主要内容:①引言,指明制定的目的,依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②名词术语,对所涉及的基本名词术语的概念予以确切定义。③着录项目,规定了10个大项,如:题名与责任者、文本项、密级与保管期限、时间、载体形态、排检与编号等,以及若干小项。④标识符号,对着录项目和内容各规定了6种标识符。⑤ 着录格式,对着录项目在条目中的排列顺序及表达方式做了具体规定和说明。其中文件级格式如图1,案卷级格式如图2。⑥着录项目细则,对着录项目中的各项逐一予以解释、详细规定并举例说明。此外,规则对着录项目的详简级次、所用文字、载体类型标识及着录来源等也做了若干规定。

Ⅳ 什么是档案着录

档案着录是指在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及记录的过程,所谓内容特征,就是指对档案主题的揭示,表现为档案的分类号,主题词提要等记录项。档案着录内容包括着录项目,着录标志符号,着录格式,着录级次,着录实例说明等

Ⅵ 档案录入工作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用扫描仪对各种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35.1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GB/T 17235.2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ITU(CCITT)G3 二值图像压缩算法
ITU(CCITT)G4 二值图像压缩算法
DA/T18?1999 档案着录规则
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国家档案局档发[2001]6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化 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的处理过程。
3.2
纸质档案数字 化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对普通(黑色字迹清晰)的油印、铅印、胶印等印刷件或复印件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及应用的过程。
3.3
数字图像 Digital Image
表示景物图像的整数阵列。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一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3.4
黑白二值图像 Binary Image
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它对应于黑和白的两种状态文字稿、线条图、指纹图等。
3.5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 Continuous?tone Still Image
以多于两级灰度的不同浓淡层次或以不同颜色通道组合成的静态数字
图像。
3.6
失真度 Distortion Measure
对档案原件进行数字化转换后,在同等测试环境下,数字图像与档案原
件色彩、几何、压缩算法等差值。
3.7
可懂度 intelligibility
表示数字图像向人或机器提供信息的能力。
3.8
清除图像冗余或对图像近似的任一种过程,其目的是对图像以更紧凑的形式表现。
3. 9
分辨率Resolution
指单位长度内图像包含的点数或像素数。
3.10
TIFF Tagged Tmage File Format
标记图像文件格式。一种基于标记的无损(不丢失信息)压缩格式,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和计算机平台之间交换文件。因为它存储图像细微层次的信息非常多,图像的质量也得以提高,故而非常有利于原件为黑白档案的复制储存。
3.11
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联合照片专家组。一种丢失少量信息的压缩格式,尤其适用于屏幕和打印显示,支持所有主要计算机平台和Web浏览器。JPEG格式文件小,影像质量多数情况下均可接受。考虑储存空间及传输效率,原件为彩色的档案可迁此格式复制储存。

4 数字化基本流程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案卷整理、目录建库、批量扫描、数据处理、信息存储、检索利用等工序。
4.1 案卷整理
对需要扫描的案卷进行适当整理,做出标识。
4.2 目录建库
为数字化的档案检索而建立必要的目录数据库。
4.3 批量扫描
按照档案数字化具体任务的整体安排按计划分批次进行扫描。
4.4 数据处理
4.4.1 对扫描图像进行校对,确保图像完整无误,并视需要对有问题的扫描图像进行纠偏、去污、拼接等技术处理。
4.4.2 对裸数据进行验收前的相应处理,包括文件的格式转换、逻辑分盘处理、添加说明性文件,以及数据的挂接、检验、上载、质量检查和备份。
4.5 信息存储
根据不同的扫描图像选择适当数据格式、编码方式和存储介质对信息进行保存。
4.6 检索利用
按用户需求提供检索利用。

5 案卷整理
在批量扫描之前,按下述步骤对案卷进行整理,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
5.1 分件
5.1.1 把同一案卷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分开。
5.1.2 在扫描件中将大图、照片插入指示页,便于扫描工序批量扫描,实际图像放在图像处理时进行重扫,替换指示页。
5.1.3 填写《数据加工过程处理单》(见附录A),对需要特殊处理的页,标识清楚。
5.2 分页
对批量扫描前的档案进行页号、件号的标注。如在标注中与原档案中的件数、页号不一致,应以此为准。
5.3 拆卷
去除档案中原来的装订物,以便后续扫描工作的进行。
5.4 装卷
按档案保管要求恢复原装订。

6 建目录库
6.1 目录着录
根据DA/T18确定档案着录项,并进行着录。
6.2 数据格式选择
所选定的数据格式通用,应能直接或间接与DBF文件格式或通过XML文
档进行数据交换。
6.3 目录输入
将着录好的目录输入计算机内,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

7 批量扫描
7.1 扫描方式
纸质档案扫描可采用黑白二值图像和连续色调图像两种方式。
7.1.1 页面为单色文字的纸质档案,宜采用黑白二值图像扫描;页面为多色文字图像的档案文件,可采用连续色调图像扫描。
7.1.2 字迹清晰、不带图片的档案材料,采用黑白二值图像扫描;清晰度较差或带有图片的档案材料,可采用连续色调图像扫描。
7.2 分辨率选择
7.2.1 单色页面档案文件,扫描分辨率一般建议选择100~200dpi。
7.2.2 彩色页面档案文件,扫描分辨率可选择100dpi以上参数值进行。
7.2.3 大幅面档案文件,如工程图纸、报纸等尺寸超过A3的,可选用大幅面图像扫描仪(如A0)、大幅面数码平台、缩微照像后胶片数字转换,也可以采用小幅面扫描后的图像拼接。扫描分辨率应选择1OOdpi以上。
7.2.4 需要时可根据原件的清晰度适当调整扫描分辨率。如原件质量较差且尺寸较小,可适当提高分辨率;反之也可相应减少分辨率,增减的多少以扫描后图像按原尺寸显示后是否清晰为准。
7.3 特殊页面的扫描
7.3.1 粘贴页与表格
对于粘贴折页,可用大幅面扫描仪扫描,或先分部扫描后拼接;对部分字体很小、字迹密集的情况,可适当提高扫描分辨率,选择灰度扫描或彩色扫描,采用局部深化技术解决;对字迹与表格颜色深度不同的,采用局部淡化技术解决
7.3.2 一般文本流程图
采用适当的分辨率扫描及局部深化技术,确保文本流程图清晰。同时采用不同设备满足文本流程图的扫描工作。
7.3.3 插图
采用高分辨率灰度或彩色扫描技术将插图与文字一起扫描,保证原来的页面布局和插图清晰。
7.3. 4照片
对于页面中有黑白或彩色照片的文件,采用JPEG格式扫描,确保照片清晰度,同时可避免图像存储空间过大。
7.4 文件命名方式
7.4.1 建立文件夹
扫描时文件夹的建立应按档案实体分级建立,其中的每一份文件也需要单独建立文件夹。
7.4.2文件夹命名方法,以档案实体中的档号命名,一般为3位数,不足3
位数的左边补“0”。

8 数据处理
8.1图像处理
8.1.1纠偏
对扫描过程中出现的偏斜图像进行整体纠正,保证数字图像的偏斜角度小于1度。(图像偏斜不超过页面内半个文字)。
8.1.2去污
去除数字图像中影响可懂度的杂质。档案数字化图像的去污,应遵循在不影响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现原貌的原则。
8.1.2.1局部去污,如去除黑边、污点。
8.1.2.2整体去污,可一次性去除页面上的污渍。
8.1.3拼接
为保证档案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对幅面分离的数字图像进行拼接。
8.1.4校对
8.1.4.1一次校对,检查扫描完的图像质量情况,对不合格的图像进行标记退回重新扫描。
8.1.4.2纠错处理,根据一次校对中提出的诸如污渍、黑边、偏斜、图像质
量等问题,结合《数据加工过程处理单》(见附录A)情况,对每份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
8.1.4.3二次校对,对一次校对及数据处理后的数字图像再次进行检查,并
标记图像处理过程中不清晰的页面。不合格的退回重新处理。
8.2数据质量检查
8.2.1文字录入质量
对录入域清单上所标明的各着录项的文字录入进行正确率控制,保证错误率低于3‰。
8.2.2图像质量
对纸质文件扫描后形成的图像文件进行清晰度、污渍、黑边、偏斜等问题的控制,以达到要求的图像质量。
保证扫描后的数字图像清晰,便于清楚阅读,适应各种纸张和手写、印刷字的情况。
8.3数据挂接
档案条目数据与图像文件的对应准确程度的控制。
在生成裸数据光盘之前,根据资料整理信息、扫描前的标引信息及卷内文件页号信息核查图像文件总数是否与实际文件数相等,如不相等则不能生成裸数据光盘,可打印出清单,回退给图像处理人员补扫。
8.4数据检验
8.4.1将裸数据进行验收前的相应处理,包括文件的格式转换、逻辑分盘处理、添加说明性文件。
8.4.2对数据进行检验,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结论。
8.4.3将数字加工后的数据转换为裸数据光盘格式,拷贝到活动硬盘上。
8.4.4系统应自动记录检验进度。
8.5数据上载
档案数字化各工序的数据通过网络及时上载到数据服务器端汇总,其中数字图像自动搜索对应的目录数据,加入对应的电子地址数字图像文件名,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8.6数据备份
定期对服务器的各类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9信息存储
以JPEG数字压缩编码或TIFF国际通用标准格式。采用国际标准的传真文档压缩格式压缩后,分别按页编号后分页存储。
数字图像的存储管理应保持原纸质档案的保管模式对应存储。
9.1压缩存储格式
档案数字图像格式采用TIFF和JPEG数字压缩编码。
9.1.1黑白二值图像
黑白二值扫描图像文件采用TIFF(CCITTG3)格式二值图像压缩算法,压缩率就绪(Cr)为15:1。也可采用TIFF(CCIFFG4)格式二值图像压缩算法,压缩率(Cr)为3 O:1。
9.1.2连续色调静态图像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采用JPEG数字压缩编码,平均压缩率(cr)为15:1。
9.2编码方式
应尽是采用实时操作性强的编码方式。失真度编码,用较少的比特率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无失真编码,以低压缩保持信息的不失真。一般情况下
宜采用国际通用编解码算法。
9.3存储方式与载体
可选用在线和离线、不同载体进行存储。

10检索利用
10.1检索利用方式
档案数字图像检索利用可采用单机、局域网和互联网三种方式。
局域网中传输利用,应保证数据在内部局域网10Base?T带宽下,平均1秒内显示响应完成。互联网中传输利用,互联网56Kbit/s带宽下,平均5秒内显示响应完成。为此要求一般每页档案数字图像的存储容量为50K以内。
10.2检索软件配置
检索软件应符合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的各项要求。检索软件应具备目录检索与档案数字图像方便调阅的基本功能。

Ⅶ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着录标准按《档案着录规则》(DA/T18-1999)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Ⅷ 档案着录的介绍

含义档案着录是在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档案着录包括着和录两种。着,即标引,将其内容的主题的自然语言转化成检索的标准语言的过程。录,即抄录,是将文案文献的形式特征例如作者、时间等照录在着录条目上。标引是针对档案的内容而言,而抄录则是其形式特征,是文献本身固有的自然语言。标引是着录的核心。

Ⅸ 档案着录的着录项目

根据《档案着录规则》的规定,档案的着录项目有以下七项:
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2. 稿本与文种项。
3. 密级与保管期限项。
4. 时间项。
5. 载体形态项。
6. 附注与提要项。
7. 排检与编号。

Ⅹ 档案编目的步骤方法

档案编目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
①对档案进行着录和标引。可视档案的实际情况采取文件级着录或者案卷级着录。同时进行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以形成目录的不同条目。中国制定有统一的《档案着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和《中国档案主题词表》,为各档案馆(室)进行编目提供了标准 。
② 进行目录的组织和编制。即对着录标引形成的条目进行编排,分别组成分类目录、主题目录、人名目录及各种专题目录(见档案目录)。档案馆指南、全宗指南、专题档案指南等报道工具,一般采用文字叙述形式而非条目排列形式,采取编撰方法而不采取上述方法。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档案编目提供了便利(见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

阅读全文

与高校课本档案着录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常用渗透压调节剂用量计算方法 浏览:6
电脑吃鸡老是掉线解决方法 浏览:914
对肌肉刺激的锻炼方法 浏览:812
搜狗录音笔c1连接方法 浏览:871
找不到解决方法诗句 浏览:803
面包机打发蛋清的方法视频 浏览:727
山楂树种子种植方法 浏览:624
只狼mod安装方法无需任何补丁 浏览:292
池塘清理方法有哪些 浏览:446
快速起号方法论 浏览:354
小提琴调音器的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293
脉络康复锻炼方法 浏览:740
建立数的概念吴正宪的教学方法 浏览:375
李可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 浏览:811
碘盐的正确发蓝方法 浏览:403
袁大头鉴别方法颜色 浏览:311
长治在线英语听力训练方法 浏览:222
水素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155
逻辑备考最佳方法 浏览:474
妇科炎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浏览: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