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裁员怎么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一、企业裁员需满足人数要求企业裁员程序的启动是有裁减人数要求的。根据《劳 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要想启动裁员程序,必须裁减人数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这是法定要求。实践中用人单位的风险在于裁减人数不满足人数要求就启动裁员程序。如果用人单位裁减人数不符合法定要求,只能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三十九条、四十条的规定履行单个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否则裁员行为就属违法,需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第二、企业裁员必须履行报告程序企业要想裁员,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和职工意见,并制作裁员方案,将裁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虽法律并没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企业才能裁员,但用人单位应当保留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及部门签收的相关证据,以证明用人单位履行了报告程序。
第三、企业裁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企业裁员是由于企业在经营中发生严重困难或者出现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企业才可以进行裁员。致使企业可以裁员的情形一般包括:企业依照破产法规定进行重组的,企业并购,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像这种情况企业应当制作裁减人员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
第四、企业裁员应当优先留用一部分员工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① 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② 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③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并且,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后,在6个月内重新招人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五、不是什么员工都能被裁减企业在裁减人员时,有一个禁区,并不是什么员工都能列入被裁减对象,这是《劳动合同法》的硬性规定。裁员时,“老”“弱”“病”“残”“孕”员工不得裁减:①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②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③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④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⑤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裁员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我是人事,公司要裁员,什么流程,什么注意事项,具体怎么谈才能快速没有风险,老板
摘要 1、提前三+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
3. 公司要裁员职工怎么争取利益最大化
法律分析: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4. 小公司如何裁员
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履行必要程序和满足相应的条件下,公司可以裁员,但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 公司经济效益不好,怎么进行裁员比较好
这个嘛,说了,你也做不到,除非你是老板。
面对经济不好时,裁员就要很讲究技巧。这个技巧就是,人员要减少,但是减少的人员不能危及公司正常运作。
首先要裁掉的就是那些总监们,这些人工资高,效益一斑斑,因为真正干活的都是基层人干活的。真正做决策其实是老板,跟他们没太多关系。见过一个香港大公司,11个总监里面干掉了9个,留下了两个,一个是财务总监,另外一个就是经常跟政府打交道的总监。也就是说,没了这9个总监,公司还照样运作,如果没了这2个总监,那么公司不用动了。直接瘫痪了
然后就是瘦身部门副经理这个级别的主管人员。部门内部主管人员全部降职降工资回到原来职位水平,不肯的人,辞掉。经济不好了,如果不能和公司共渡难关的人留来何用呢。
再下来就是各个部门的秘书人员、前台人员可以辞掉,公司前台由各个部门的职员轮流坐班,不肯坐班的,直接辞掉。各个部门取消秘书和文员。打文件做文件的,干嘛非得整个女孩去做呢,部门职员不会用电脑啊。
通过这样一瘦身,整个公司又重新充满活力了,因为一下子多了很多流动资金。一个公司的存活是否,关键在于这个公司还有多少流动资金维持到下一个订单或者项目到来。
6. 公司要裁员怎么合理的要到更多赔偿呢急!
查查劳动法。公司提出的要至少提前一个月通知,临时通知的话至少要多发你一个月的工资。有没有给你交社保?没有的话去申请劳动仲裁,让把以前的都给补上。
一、单位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5、《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什么情况下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提前多久解除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四、辞退员工有哪些情形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根据辞退员工需付出的代价不同有以下四种类型:
1、需支付辞退员工赔偿的情形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若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合同已经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向辞退员工支付赔偿金。
2、需支付辞退员工补偿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被辞退员工补偿金:
(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经过合法程序辞退员工的;
(二)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决定不与员工续签的,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
(三)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时辞退员工的;
(四)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时辞退员工的。
3、需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作为补偿的情形
劳动者有下列情况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只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4、无需支付辞退员工补偿/赔偿金的情形
劳动者有下列情况的,用人单位可以不经通知即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4)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的。
企业不给员工买社保的赔偿:(一)赔偿劳动者少得或者未得的失业保险金损失。(二)承担应当由生育基金支付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费用。(三)承担工伤保险费有关的罚款、滞纳金等费用。(四)承担基本养老保险有关的罚款等费用。(五)赔偿给劳动者造成的其它费用。
7. 如何进行合理裁员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企业选择了使用裁员这种人力资源退出机制,来缓解危机的压力,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考虑其长期的负面效应,粗暴的裁员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将会给企业带来中长期绩效的滑坡。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裁员呢?我们华恒智信从多方进行资料的查询整理,归纳出合理进行裁员的有效手段,希望能够给以广大的企业家们以启示。 首先我们在做出裁员的决定是一定要慎重,并与员工进行坦诚的沟通,制定周密的裁员方案,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老实说,国人对“裁员”事件的态度和观念经历了国企下岗、21 世纪初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IT 企业的裁员潮,以及全球性企业司空见惯的裁员行为之后,比过去已经坦然了很多,但敏感性还是较强。国人根深蒂固的人生观和荣辱观认为,“被裁员”等同于“开除”,往往是一个人没有能力或思想作风有问题的证明,因而感到羞耻,成为员工普遍反感“裁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要与员工进行坦诚的沟通的原因,及时通报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行业面临的问题和企业当前的经营困境,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员工有参与感,让员工有心理准备,这是面对问题时达到理解和形成共识的前提。 接下来就是企业应考虑的问题了,首先是裁员的替代措施,裁员毕竟是一种刚性的人力资源退出手段,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企业可持续性的战略行为。特别是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性裁员,企业更应该慎重。应该首先考虑实行各种节约人工成本的措施,比如部分岗位放假、轮休、停薪待岗、降薪等员工能够接受的,对员工伤害较小的措施去努力渡过难关。当多种努力无效,裁员不可避免时,也要让员工理解选择裁员是企业迫不得已的行为。 其次要做好明确的裁员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方案。确定裁员的时间、数量、对象、补偿的政策、补偿的费用预算、预计降低的成本,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在裁员实施管理阶段,应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员,切不可违反相关的规定,那么就得不偿失了。企业的裁员要做到程序合法,对象合法,补偿标准合法。同时企业的裁员实施行为过程中,应体现人本关怀合理。在裁员对象次序上,应先试用期人员、临时岗位人员,后固定合同期限人员;先技能低、绩效差的员工,后其他非裁不可的人员。力争做到公平公正,降低组织公平性的伤害。而对于关键技术岗位的人员,长期在企业稳定服务的人员,可以承诺企业经营恢复时优先录用。并且,及时给被裁减人员办理好失业保险及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最好企业尽可能通过对被裁员工职业经历或经验、职业技能或倾向,以及职业兴趣或期望等情况的基本评估,帮助他们提出职业发展指导建议,有能力的企业还可以提供再就业辅助服务,如再就业资源介绍、转岗培训等。 裁员是企业面对危机所采取的下下策,其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也有一些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裁员,也算是无可厚非的。
8. 公司经济裁员的流程怎么样做的
法律分析:公司经济裁员的流程是:
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人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
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
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9. 怎么辞退员工才是最好的
辞退员工的技巧 一、因业绩不好需要辞退员工 1、可能寻求直接主管的帮助,因为直接主管最了解员工的业绩,也最有发言权。有可能的话也可以让他/她一起参加。当然预先要准备好过去的业绩记录,使得谈话更有说服力。这是以理服人。 2、是要寻求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给予一定补偿,每服务一年给一个月的薪水补偿。而且可以再和总经理或业务经理讨论给予更多。这是以法待人。 3、从将被辞退的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对方一起讨论被辞退的原因,这样做能让员工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对方一些帮助,如:写推荐信等。 二、因公司效益不佳辞退部分员工。 这种情况下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沟通计划。而这个计划不能等到决定裁员再实施。 在战略层面上公司要定期地与员工沟通公司业绩,坦诚布公地讨论公司的处境和可能的走向。可采用非正式渠道的沟通方式,先通过员工,告诉他们公司将会……不至于到裁员的那一天员工没有心理准备。 在战术层面上要和所裁员的部门经理密切合作制定具体时间表,比如将员工分流处理,有市场竞争力的可以先走,需要公司帮助的可以作为第二批,把最困难的留在最后处理。 在补偿上面当然首先要符合法律要求,除此之外向管理层争取更多财政支持。对于早离职的员工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三、建议性辞退:让员工知难而自退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总裁让我裁掉某位特别“聪明”的人,我就直接告诉他,你做得一些事可能让总裁不开心,不如先行退出,后续的事情我来替你办理,对方是个上海人,立即接受我的建议,这说明了二个问题:一是他的确做过一些不太合适的事情;二是他愿意这样保全自己的名誉,是自己炒掉公司,很有面子。到现在我们的关系还很好,而且总裁也非常满意我做事的迅速。 在辞退员工问题上,许多外企都持慎重态度,帮助员工成长,给下属改正错误的机会,是外资企业具有凝聚力的原因之一。 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如今外企80%的“跳槽”者是主动辞职、另谋高就的,只有20%的人属于被原单位辞退。而这20%也决不都是外企“炒”的。正规的外国公司,“炒鱿鱼”是有“讲究”的。 IBM:不合格≠炒鱿鱼 据说,IBM中国有限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一、二、三、四等,四等为不合格。若某位员工被评为四等,是不是就会马上被“炒”呢?不是的。对不合格的员工,IBM将做具体分析,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并给予改正和提高的机会。IBM中国有限公司不能容忍员工犯两种错误:一是违法;二是违背职业道德。如果有人敢“越雷池一步”,那就只好请他“走人”了。 西门子:允许员工犯错误 西门子有这样一个口号:员工是企业内的企业家。 这句话不是空洞的。在西门子,员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表现出色,都会被提升。即使本部没有空缺,也会安排到别的部门。优秀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志向,设定自己的发展轨迹,一级一级地向前发展;对那些一时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西门子也不会将他们打入“另册”,而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换一个岗位,让他们试一试。许多时候,不称职的员工通过调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干得与别人一样出色。 朗讯:“放水养鱼”胜过“炒鱿鱼” 为了缩短员工能力和公司需求之间的差距,外资企业通常采取“放水养鱼”的方法,使员工迅速成长起来。 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推行了这样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当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部门经理必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来到本公司后,你对个人发展有何打算,一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3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目标,除个人努力外,需要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在朗讯,这已成为一项滚动发展的制度,每到年末,部门经理都要和员工一起对照上一年的规划进行检查,制定下一年的规划。人力资源总监李剑波说,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员工架起了成长的阶梯,而且使公司的发展获得永不衰竭的能量。 虽然加盟外资企业意味着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战,但在辞退员工问题上,许多外企都持慎重态度,帮助员工成长,给下属改正错误的机会,是外资企业具有凝聚力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外企不吃“大锅饭”,解雇员工的情况不可避免,但“炒鱿鱼”也并不是外企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