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1、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2、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3、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4、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1)欣赏绘画艺术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可以说,美术鉴赏受到主客体两方面条件的制约。
这两个条件即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美术作品)与主体条件(鉴赏者)。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是指被鉴赏的美术作品,如果客体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便失去了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⑵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常用的方法
1.展览式
在园内的一间教室或走廊,布置一个展览,规模不要太大。展览可以是主题展览,也可以是非主题性的。教师要讲的作品也许只是2件—3件,但是较多的作品,会营造比较浓郁的氛围。这样做,一是可以让幼儿从教室走出来,换一个新鲜的环境,而展览能引起他们的新奇感觉与求知的愿望。在展览室里参观、坐下来讨论、学会观看作品、学习遵守纪律,这也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上的美术馆打下基础。
2.放映幻灯片
教师把欣赏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幻灯片,或者用扫描仪扫描。幻灯片好有主题,数量不要太多。放映时,用黑布把窗产挡住,使教室的光线暗下来。这样画面的色彩饱和程度、黑白对比程度都能达到佳状态。给幼儿营造这样的艺术环境,使他们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欣赏作品格外有好的效果。如果教室很明亮就要大大地降低欣赏效果,所以教师事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3.讲故事
选择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欣赏,教师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画面表达的内容,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作品的选择必须能让孩子们接受,不可离他们生活太远。一些表现儿童生活的作品、表现家庭生活的作品,容易为他们接受。表现在战争年代儿童生活的作品、反映古代儿童生活的作品,他们也愿意接触。讲故事,不单老师讲,还可以让幼儿讲,这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是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和理解作品的好机会。在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他们“言之有据”,这个“据”就是画面上的形象——从人物到服装,从季节到物品。一定要他们根据画面说话,不能随意想象和表达。
4.把作品归类
把作品做成几十幅精致的卡片,选择人物、风景、静物、动物、建筑、工艺品等内容,有意地混在一起,让孩子们进行分类,看看他们对作品是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孩子们在分类时可能会碰到一些不懂的地方,比如孩子们在欣赏图片时可能表达不出“建筑”这个词,当老师发现这一点时可以教给他们,这时的认知效果是好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如在人物画中,可以分出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建筑中,分出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的等。
欣赏课是孩子们十分愿意接触的学习内容,高质量的欣赏课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我们应当给他们开设欣赏课,每次二十分种到半小时左右,积少成多就会大大地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⑶ 如何欣赏绘画
1、我们要了解哪些时期的画是注重透视关系,而哪些时期的是不那么注重的。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画特别注重透视,那么你欣赏画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在那些不注重透视关系的风格里面,你就不应该用透视来判断画的好坏。
2、光影,通过观察画中光的用法,可以判断出你所欣赏的画作所处的时期,同样也能反应这种风格的特点。例如印象派的画特别注重光与色的关系,这时候你就必定要把光考虑进来。
3、构图,构图的好坏可以直接体现在画面里。好的构图一般都有构成感上的平衡。另一方面,作者还可能通过构图来反应更深层次的含义。所以努力分析构图,对欣赏画作是有帮助的。
4、技法,一幅画往往会用到多重多样的技法。你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大胆猜测作者所用的技法是什么。这些技法可能会为你今后的作画带来帮助。
5、了解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人物性格以及他的亲身经历,可以很好的读懂画作要表达什么。作者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快乐都会反映在画里。
6、了解题材,绘画的题材有很多种,我就拿人物来举例子。例如古典时期的西方油画钟情于画人物,人物往往和宗教相结合。这时候你就需要了解《希腊神话》《圣经》这两本书了。因为里面大多数是叙事性的故事,如果你没读过这两本书,是绝对不知道画中在讲述什么的。
⑷ 鉴赏美术作品应从哪几个角度进行
西洋油画被引进我国仅有三百多年,而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过是上个世纪初叶的事。改革开放后,各种风格,流派的油画创作都有了一席之地。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⑸ 赏析绘画作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2、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3、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4、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