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为鹦鹉修剪羽毛
剪羽
剪羽是最直接最有效保护爱鸟的方法,防止幼鸟飞逃,以及飞行可能带来的危险和伤害(例如撞墙撞玻璃,或者飞逃后饿死、遇上动物等),每年因为这些原因令幼鸟致死的个案都是很多的,惨不忍睹,大家很应该引以为戒。当然有很多人对剪羽有不同意见,认为剪羽是抹杀了鸟的自由,但从科学角度看,鹦鹉没有自由的概念,要不要自由不是人类界定的,按鸟类学家的分析,鸟类包括鹦鹉的飞行,目的是为了逃避敌害和寻找食物,当没有敌害和食物充足的时候,翅膀就会退化,常见的例子就是鸡鸭鹅,野生的不会飞的鸟类例子也有很多,尤其是澳洲和新西兰这2个国家里面,就见证了不少这些例子,这里我不逐一介绍了,说这么多,目的只是告诉各位鸟友,鹦鹉的剪翅,并不会剥削鹦鹉的自由,不要用人类需要自由的概念套在鹦鹉身上,人类是人类,鹦鹉是鹦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剪羽方法有好几种,但我认为很多都不够科学,我只认同一种方法,就是把已经完全发育的初级飞羽从羽毛羽管处剪,每个翅膀从最外一根初级飞羽开始,剪6-7根,这个方法修剪后的鹦鹉翅膀比较美观,同时由于修剪飞羽后,残留部分藏于羽毛里面,鹦鹉在梳理羽毛时候一般不会发现自己的羽毛被剪,从而减低了鹦鹉对自己身体不全的心理影响。
剪羽的时间
很多人问,什么时候为幼鸟剪羽为合适呢?一般我会介绍2个时间给他,让他自己选择,2个时间各有优点和缺点。
A、幼鸟长好羽毛,飞羽完全发育后就马上剪羽,甚至看到幼鸟开始学飞的时候就要修剪,不过飞羽未完全发育的时候不能剪羽管部分,会剪到血管,造成流血的。采用这个方法,优点是大大提高幼鸟的安全性,不会出现撞墙、撞玻璃致死,或者飞逃的危险;但缺点是幼鸟失去第一次学飞的机会,肌肉发展、骨骼发展、下地缓冲、平衡性比较差,对心理有影响。
B、幼鸟学飞后,能顺利熟练转弯和降落后才剪羽,这个方法与a相反,危险性比较高,幼鸟初初学飞的时候,控制转弯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撞墙受伤,而且主人不留意,很容易飞出窗外,若使用这个方法的,必须主人多花时间去监督幼鸟学飞的情况,关好窗户门口。优点是骨骼、肌肉正常发展,身体各方面发育也相对较良好。
使用a还是b,就要靠鸟友自己选择了。
修剪羽翼并不是说任何羽翼都可以被修剪,只有初级飞行羽才能被修剪。动物心理学家认为,鸟类的飞羽对于它们的安全甚至生命都是至关重要的。已被损坏的羽毛会降低鹦鹉飞翔的质量,当面临危险的时候也不利于逃跑。很明显,鹦鹉对于这种“半羽毛”很担心。 为此我们建议把鹦鹉的飞羽裁剪得像三文治般地夹在体羽和覆羽之间。飞羽应该被裁剪的恰好在羽刺的上部,任何羽刺都不能暴露在羽轴之外。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修剪方法。
1 采取这样的修剪方法,被裁剪的飞羽边缘不会向外分散,也就不会脱落和磨损。正是因为飞羽如此重要,鹦鹉才会担心羽毛的磨损,它们会定期的梳理自己的羽毛以保证它们光滑、柔顺。把裁剪的切口整理得圆润一些,切口就不会刺到鹦鹉的腰部,这样就不会伤害到鹦鹉,他也不会破坏它们的好心情。 |lh&l<=(f
h2 >a_0"
2 对于一些拥有很长的飞羽的鹦鹉,它们的飞羽生长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清洁和梳理,羽毛会变得很脏,鹦鹉会因此感觉很不舒服,而裁掉一些最长的飞羽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3 裁剪飞羽还有一个好处 — 虽然不是很重要 — 裁剪后的覆羽像扇贝一样显得非常可爱。扇贝状的边缘展现出来洁净整齐、讨人喜欢的外观。
4 合理的裁剪并不会导致鹦鹉的心理障碍,就像小孩子剪头发一样,他们留意着散落的头发,当剪发结之后,他们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裁剪飞羽也不会致使鹦鹉从此不清理、梳理自己的羽毛。 裁剪后的飞羽的根部被夹在体羽之间保护起来,这样的裁剪法不会令羽毛脱落,当一只鹦鹉感觉到羽毛的裁剪并不妨碍它做短距离的飞行以逃离危险和敌人,鹦鹉也很少会去喙、梳理那些羽毛,它们甚至不太在意那些被裁剪过的飞羽。相反,如果没有经过修剪的羽毛出现断裂或分叉,者更加增加鹦鹉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⑵ 虎皮鹦鹉羽毛根部发黑掉毛怎么办
鹦鹉掉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换羽。鸟类换羽期间掉毛很常见,也很容易,有时候甚至一摸就会掉很多,尽管并没有使劲抓它。这个期间的掉毛一般是全身性的,但是也有可能先从头开始掉,所以要根据鸟的年龄、季节等情况观察几天才能确定的。
2、缺微量元素。鸟粮单一的时候往往会导致鸟类微量元素的缺失,特别一些油料类食材,它们有丰润羽毛色泽的功效。如果长期没有丰富的食材供应,鹦鹉的羽毛轻则黯淡无华,重则成片脱落。解决的办法可以加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比如麻子、苏子、胡萝卜、上海青等油料和青料食材。
3、有寄生虫、鸟类的寄生虫有很多种,鹦鹉也经常罹患寄生虫病,比如羽虱和螨虫等。一旦感染虫病,鹦鹉会萎靡不振,羽虱对鹦鹉羽毛的啃噬是完全破坏性的。为了缓解生理上的不适感,鹦鹉会不断的啄羽直到秃光光。值得注意的是,寄生虫具有传染性,病鸟要进行隔离杀虫治疗,痊愈至少两个月后再返笼为好。
4、真菌感染。鸟类真菌感染的表现形式一般是疥癣病,也是鹦鹉经常感染的疾病之一。真菌感染的鹦鹉并发皮肤癣症,患处脱毛露皮经久不愈,有的还会增生增厚甚至结痂,病鸟精神较差,其它并无不适现象。真菌同样具有传染性,病鸟需要隔离观察和治疗,一般人用的疥癣膏药就可以外涂治疗。
5、心情不好。鸟类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啄羽,严重的会导致毛秃皮露。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是寂寞。笼养鸟居住环境固定,生活方式单一,如果有心理上的不适,不能像自然界的鸟儿那样可以换个地方换个活法儿,所以它们的寂寞不易调整。一旦发现鹦鹉因为不开心导致啄羽,可以在笼子里放一些简单的鸟玩具,同时多陪陪它们,慢慢就好了。
⑶ 【急】玄凤鹦鹉拔自己的毛 ,怎么办!
你饲养的鹦鹉可能有心理疾病,所以就要非要把自己身上的羽毛给啄烂。
鹦鹉的心是十分脆弱敏感的,鹦鹉也有一种疾病叫做“拔羽症”,除寄生虫沾染、病毒沾染之外,主要是由于长期被客人疏忽,缺乏互动、心境烦闷招致。如果主人长时间忽视它,它就会拔自己的羽毛,引起主人的注意。
拔毛是一只鸟梳理本身毛发的过程,拔羽毛原本是一种鸟类的自然行为,然则当鸟类皮肤过敏、压力大、无聊等就会产生拔羽症,它们会通过不停地梳理羽毛来舒缓本身的压力。
鹦鹉是聪明的生物,他们感到沮丧只能与一整天没有任何事可做的四岁儿童相比。离开电视,从工作中拨打自己的家庭电话并与鹦鹉交谈是打破鹦鹉常规的好方法。此外,增加觅食机会将为您的鹦鹉的情绪健康带来巨大的变化。
鹦鹉拔毛的解决办法:
1、我们首先要判断一下这只鹦鹉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对待这样的鹦鹉的时候,你一定要有耐心,对它温和一点。应该用耐心和爱心多包容一下这只鹦鹉,不应该对这只鹦鹉放弃。
2、帮助鹦鹉DNA鉴定找出原因。你可以带你的鹦鹉去做一次DNA鉴定,这样可以分辨雌雄。如果是雄性的话,那么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想求偶,身体的荷尔蒙时常所引起的拔毛,但是如果是雌鸟的话,那就不要有这种担忧了,肯定是有别的因素才会导致这种情况。
3、应该为你的鹦鹉创造舒适的新环境。如果你的鹦鹉真的是有抑郁症的心理疾病的话,那么你就要给你的鹦鹉重新换一个全新的新环境,在它的环境中,你要尽量把它的窝弄得舒适一些,然后再弄一些好玩的东西转移它的注意力,比如铃铛之类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也应该多陪陪你的鹦鹉,抑郁症一般就是自己没有好好的跟鹦鹉陪伴它才会导致这样的。多多的陪伴让它早日从抑郁症中走出来,它就不会啄自己身上的羽毛了。
⑷ 牡丹鹦鹉背上和尾巴上毛掉光了该怎么解决,跪谢
先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和皮肤病,虫乃肉眼可见微微能动的小点,有病治病,有虫杀虫。
以上问题没有,就给它买包禽类助毛剂(几块钱,网上和卖鸽子的地方都有),按说明书掺着吃,同时蔬菜水果,再捡个烧透的蜂窝煤煤球,掰内红色的扔笼子里,让他自己啃。
嘛,不到你平时喂的啥,自己掉毛和鸟的体质+饮食有关系。
⑸ 虎皮鹦鹉的毛掉的好多,怎么办
开门见山,见题回答。虎皮鹦鹉掉毛有几点原因,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1.正常换羽,虎皮鹦鹉每年都要换羽一次,如果不是其它原因引起的,很有可能是季节性换羽。
上述仅仅是个人养殖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⑹ 灰机鹦鹉自己把毛全部扒光了怎么办
自我拔毛
当一只鸟开始损坏它自己的羽毛时,这对于鹦鹉和护理者都是非常痛苦。科学研究表明,问题是由挫折和过度使用的笼子造成的。如同任何行为,自我拔毛是由于鸟能从它感到一些好处。自我拔毛是一种自我伤害,有时会导致皮肤的自我毁损。这种状况通常是鸟开始扯,而不是实际除去它的一些羽毛。后来,鸟可能会尝试把它的羽毛拔出来,通常是清除它身体的羽毛或潜在的羽毛掉下来。羽毛拔毛的问题只是出在被俘虏的鸟身上;野生鹦鹉是不会拔羽毛或自我毁伤的,所以这原因是由于在被束缚的条件下产生的。
弱势鸟类
某些物种(和练习)使某些鹦鹉远比其他鹦鹉更容易拔毛。非洲灰鹦鹉,美冠鹦鹉和金刚鹦鹉似乎是最脆弱的物种。鹦鹉从卵蛋开始一直是手养,因此它们的生父母就会被剥夺了,这可能会更容易比父母养育的鸟自我拔毛。手饲养的鸟类,也很容易倾向于一个人所养的(见第37页)。鹦鹉已经开始修剪鸟翼,尤其是作为一只不成熟的鸟,或鸟每天花太长时间关在笼子里,也很容易脱落。与此相反,鸟类和其他鹦鹉在大型自然鸟舍很少自我拔毛。在缺乏其他鸟类的鸟舍或自然行为能力,宠爱的鹦鹉保持在笼子里拔毛真的是一种疾病。提供丰富的良好环境,并确保您的鸟儿每天能花几小时在笼子外能够飞翔,都有助于防止自我拔毛的疾病。
⑺ 灰机鹦鹉把毛全部扒光了怎么办
先检查一下是病毒还是琢羽症,要是病毒是没救的。其他原因的,比如抑郁了,营养失调还能养回来。营养失调是只喂了瓜子其他没咋给,买些中型鹦鹉综合粮食,水果蔬菜喂起来调理,也可以喂些禽类羽毛促长药品(某宝啊,禽畜药店都有)
嘛,还一个是抑郁了,灰鹦鹉本来就特容易因抑郁咬毛,转主人,主人长时间没跟他玩,或者每天玩的时间太少,会导致它开始拔毛,先拔前胸,然后逐渐全身,最后就剩下脑袋其他光秃秃。从根本上解决就是要跟他玩,不要让它闲着没事干,人实在没时间就准备大量玩具,活动空间也要大些。
这个是强硬方式阻止咬毛,不过这个治标不治本,能阻止一时,不能给脖子圈一辈子,重点就是不能让它闲到有空去咬毛。
⑻ 怎样才能养好一只牡丹鹦鹉呢它的毛脏了应该这么处理啊
牡丹鹦鹉孵化出的小鸟其发育过程分为五个时期:绒羽期,针羽期,羽片前期,羽片后期,齐羽期等。饲养方法和食料种类也随发育阶段而变化。 1.绒羽期:出壳一周内的雏鸟,眼未睁开,全身披着在卵内已经形成的稀疏绒羽,头部勉强能抬起,还不能发出乞食声,食后即垂头而睡,这时期的雏鸟最难养,尤其刚出壳的2-3天雏鸟,切记不要惊吓。 如果发现这阶段成鸟不喂雏鸟,可采用人工喂雏。 人工喂雏的饲料是青菜泥占50%,熟蛋黄占40%,玉米粉和碗豆粉占10%,共同研磨均匀成稠浆状,用喂食的竹扦取少量饲料,轻轻敲击育雏窝,雏鸟即会抬头,张开嘴乞食,趁鸟张嘴时,迅速将食扦着入鸟的嘴中、喂食的动用要快而稳,稍慢鸟嘴就会闭合。喂食要逐个轮喂,不要遗漏。喂量以鸟的右颈部明显突出,鸟也不再张嘴为止。一天需喂6-8次,第一次不晚于6:30,最后一次不早于19:00,一般每隔1.5小时左右就喂一次。具体还要看雏鸟的食欲、消化、精神状况、粪便情况等。如缺乏食欲还要适当调整,另喂一点葡萄糖水。 2.针羽期:出壳一周后的雏鸟,一般已睁开眼,开始长出羽轴,羽轴的顶端羽鞘未破,故雏鸟的体表长着蓝色光滑的针状物,俗称“引线毛”(引线即缝衣针”,这时期短,3-4天后羽轴顶羽鞘开裂,长出羽片。这时期雏鸟食欲开始旺盛,食量逐渐增加。饲料中要增加蛋壳粉或钙粉,以防发生软骨病。 人工饲喂的雏鸟可以每隔2-3小时喂1次,早上1次提前到6:00,最后1次不早于17:00。 3.飞羽前期:这时期从针羽的顶端有飞羽长出,形状似锅铲,故称“铲刀毛”,鸟体比绒羽期长大几倍,一般出壳12天后会爬高、行走。 人工饲喂的鸟3-4小时喂1次,早上6:00喂料,遇气温高时,喂料后再适量喂些清水。 4.飞羽后期:这时期雏鸟的羽毛除尾羽较短外,身体的其它部分已被羽毛覆盖,但仍有少量绒羽露在正羽的外面,尤其头部更为明显。这时期出壳25-30天的雏鸟,可以离巢上笼饲养,笼内置食缸、水缸,除每天人工辅助喂几次食外,逐渐训练鸟儿采食,硬料可以增加,多喂谷子,稗草籽和增加适当的蛋米。每日可喂1片油菜叶,以增加维生素、纤维质。 5.齐羽期:雏鸟经过6-7周的饲养羽毛完全长齐,已经可飞翔,体格健壮,但羽色不如成鸟鲜艳,由于发育还有完全,还须认真饲喂。
⑼ 虎皮鹦鹉的羽毛要怎么处理才可以收藏
没有粘壳的话,一般放在干燥、无风的地方就可以啦。
大片飞行羽最好存,小的话,可以挑点有颜色的,然后绒毛不会太容易掉的存起来。
我看有用滴胶做成标本的,也有用掐丝珐琅等工艺做成点翠饰品的,都可以尝试。当然,直接这么存放也可以的,不会坏。
淡紫色
⑽ 虎皮鹦鹉掉毛怎么办
1:一般而言,虎皮鹦鹉脱毛在鸟类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个季节的初期,它们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一个季节的气候、温度,它们往往便会通过换毛的方式来改变自己毛的数量和质量,比如说目前天气渐渐开始炎热,虎皮鹦鹉换毛后的新毛也会变得更加短而稀疏,那么它们适应高温环境也能更加轻松了。
这种情况就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2:虎皮鹦鹉在刚刚成年之时也会经历一次大换毛,特别是头顶的羽管最为明显,我们在虎皮鹦鹉季节性换毛的时候也能轻易看到他们头顶的羽管,总之,如果我们既看到虎皮鹦鹉有大量脱毛的现象,有能够看到虎皮鹦鹉头顶有较为明显的羽管,且虎皮鹦鹉的羽毛没有残缺、腐烂现象,那么这就说明虎皮鹦鹉的羽毛并不是螨虫引起的。
3:通过观察虎皮鹦鹉啄羽的频率和力量,我门也能看出它们脱毛是因为换毛还是皮肤病、螨虫,一般在虎皮鹦鹉换毛期间,它们也会通过用喙啄的方式来帮助换毛,当然这期间它们啄羽的频率不高且显得力量很小,因为换羽期间的虎皮鹦鹉的羽毛是非常松弛的,而虎皮鹦鹉若是由于皮肤病或者螨虫引起掉毛的话,由于疼痛和瘙痒可能会令虎皮鹦鹉频繁撕咬自己的羽毛,当然时间一长往往也会有明显的伤痕、溃烂、羽毛残缺等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到患物医院找准病因,对症治疗。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