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古诗有哪些方法抒情

古诗有哪些方法抒情

发布时间:2022-05-29 03:48:28

① 诗歌抒情手法有哪些

诗歌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手法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三、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2、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4、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5、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哪方面情感?友情李白的《赠汪伦》爱情元稹的《离思五首》亲情孟郊的《游子吟》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杜牧的《山行》……太多了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语文的表现手法吗?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作者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感而发才写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话,主观的东西向外转化和传递,即所谓表现。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关于表达方式: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关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一)借景抒情——1直抒胸臆2融情入景3移情于景4因情造景(二)借事抒情(三)借举止抒情(四)借比喻抒情(五)借象征抒情(六)借典故抒情

② 诗歌有几种抒情方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关汉卿的《[双调]•沈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古典诗词中写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再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4、咏史抒怀: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③ 古诗有哪些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④ 古诗抒情手法和例句有哪些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四种形式: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刘一止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4)古诗有哪些方法抒情扩展阅读: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1、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修辞手法:比喻 、借代、设问、比拟、夸张、反问、双关、对偶、互文、列锦

3、表现手法: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衬托、对比、渲染、用典 、照应、以少总多、以小 见大、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离合、蒙太奇

4、结构模式:层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结构对比、卒章显志

⑤ 诗歌的抒情方法都有哪些

抒情手法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
(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4、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5、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⑥ 一般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根据作者抒情时所借用的对象,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三大类。

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6)古诗有哪些方法抒情扩展阅读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托物言志

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借史抒情

如张可久的《[中吕] 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⑦ 古诗抒情手法

古诗的抒情手法有很多,比如说,借景物抒情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⑧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哪几种分别有何表达效果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通常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此一一举例说明。
一、直抒胸臆。是一种直接对景象、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可强烈而率真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沧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对其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丝毫未加掩饰,你会强烈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二、触景生情。或称缘事生情,即因为见到某一现象而有所触动,引发某种感情,一般先写景,而后转抒情,情和景之间多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阙“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的是词人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相思,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下阙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比喻人生、爱情、年华、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往后5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三、寓情于景。即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中,间接而含蓄地抒发。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就是于一片美好的景致中,写出了一个诗意的离别:李白把朋友送上船,目送帆影远去直至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流向远方的水天交汇之处。这看似写景,而在写景中,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寄寓于长久的注视中,而他的心潮起伏,却也似这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这些情感虽未点明,却显得含蓄而有深意。又如秦观的《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写的是寂寞孤馆,料峭春寒,杜鹃啼血,日暮斜阳,而这些景致里无不透着强烈的落寞和凄婉,在这重重的凄厉中,诗人贬官失意,所不堪忍受的悲苦和无奈虽不着一字,却通过此情此景泄露,让人读来倍觉心酸。 四、融情于事。即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把褒贬抑扬、喜乐之情寄寓于叙事之中。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表面上说的是歌女在衰世之年,还弹唱着这曾使南朝灭亡的靡靡之音,实则讽刺的是那座上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他们才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作者没有明写,却意味深长,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又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不明说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正如吴乔《围炉诗话》所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⑨ 古诗词赏析的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阅读全文

与古诗有哪些方法抒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效审批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99
学生如何戒网瘾最好的方法 浏览:201
脑血管感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457
圆周率计算方法初中 浏览:842
儿童发育的最佳方法 浏览:248
密封条漏水解决方法 浏览:161
玉溪和谐真假烟的快速鉴别方法 浏览:665
浴帘杆的安装方法 浏览:795
示波器检测电流电压使用方法 浏览:945
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398
百试百灵的正确方法 浏览:673
装修吊顶方法步骤视频 浏览:995
一根四米长木材材积测量方法 浏览:474
宝宝咳嗽快速止咳方法图解 浏览:665
小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方法 浏览:809
怎么预防肾病的方法 浏览:751
zuzu套装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959
减脂时一天吃多少蛋白质计算方法 浏览:801
除了隆胸还有什么方法 浏览:736
乡土中国用了哪两种研究方法 浏览: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