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浓硝酸在实验室该怎么存放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或氨氮水。
(1)硝酸雾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浓硝酸的危险性
与硝酸蒸气接触有很大危险性。硝酸溶液及硝酸蒸气对皮肤和粘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浓硝酸烟雾可释放出五氧化二氮(硝酐)遇水蒸气形成酸雾,可迅速分解而形成二氧化氮,浓硝酸加热时产生硝酸蒸气,也可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吸入后可引起急性氮氧化物中毒。
人在低于12ppm(30mg/m³)左右时未见明显的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大鼠吸入LC50 49 ppm/4小时。国外报道3例吸入硝酸烟雾后短时间内无呼吸道症状。4-6h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后均有发绀及口、鼻流出泡沫液体。给机械通气及100%氧气吸入。
在24h内死亡。经尸检,肺组织免疫组织学分析及电镜检查表明细胞损伤可能由于二氧化氮的水合作用产生自由基所引起的,此种时间依赖的作用可能是迟发性肺损伤症状的部分原因。 吸入硝酸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硝酸可引起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可出现休克或肾功能衰竭等。
危险性类别:酸性腐蚀品、氧化剂、易制爆、强腐蚀(含量高于70%)/氧化剂(含量不超过70%)。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硝酸气雾产生呼吸道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眼和皮肤接触引起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B. 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2007-1-19大气环境监测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 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 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 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6-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4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0-1-1
HJ/T 4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 镜检法 2000-1-1
HJ/T 4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4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2000-1-1
HJ/T 4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2000-1-1
HJ/T 46-1999 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技术条件 2000-1-1
HJ/T 47-1999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 2000-1-1
HJ/T 48-1999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2000-1-1
GB 9804-1996 烟度卡标准 1997-1-1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1996-3-6
HJ 14-19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1996-7-22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1995-8-1
GB/T 15433-1995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5-8-1
GB/T 15434-1995 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5-8-1
GB/T 15435-19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1995-8-1
GB/T 15436-1995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Saltzman法 1995-8-1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1995-8-1
GB/T 15439-1995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995-8-1
GB/T 15501-1995 空气质量 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02-1995 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16-1995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262-94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995-6-1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5-6-1
GB/T 15264-94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6-1
GB/T 15265-94 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 1995-6-1
GB/T 14584-93 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 1994-4-1
GB/T 14668-9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1994-5-1
GB/T 14669-9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4-5-1
GB/T 14670-93 空气质量 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5-1
GB/T 14675-93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1994-3-15
GB/T 14676-93 空气质量 三甲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7-93 空气质量 甲苯 二甲苯 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8-93 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9-9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1994-3-15
GB/T 14680-93 空气质量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1994-3-15
HJ/T 3-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 1993-12-1
HJ/T 4-93 柴油车滤纸式烟度计技术条件 1993-1-1
GB 13580.1-92 大气降水采样分析方法总则 1993-3-1
GB 13580.2-92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993-3-1
GB 13580.3-92 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1993-3-1
GB 13580.4-92 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 1993-3-1
GB 13580.5-92 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93-3-1
GB 13580.6-92 大气降水中硫酸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7-92 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 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8-92 大气降水中硝酸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9-92 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 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0-92 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新氟试剂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1-92 大气降水中氨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12-92 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3-92 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3-1
GB/T 13906-92 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的测定 1993-9-1
HJ/T 1-92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 1993-1-1
GB 5468-91 锅炉烟尘测定方法 1992-8-1
GB/T 13268-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黄土尘 1992-8-1
GB/T 13269-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煤飞灰 1992-8-1
GB/T 13270-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模拟大气尘 1992-8-1
GB 8969-88 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1988-8-1
GB 8970-88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巩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1988-8-1
GB 8971-88 空气质量 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1988-8-1
GB 9801-88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1988-12-1
GB/T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量方法 1987-3-1
GB 4920-85 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比色法 1985-8-1
GB 4921-85 工业废气 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萘乙二胺比色法 1985-8-1
C. 分析纯硝酸冒烟问题
白色烟气其实是白雾。
因为硝酸和盐酸相似有很强的挥发性,会不断的挥发出HNO3气体(硝酸的溶质),而HNO3气体又很易溶于水,所以挥发出的HNO3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与水溶合,从而形成硝酸的小液滴,这样就看到了白雾。
D. 请教:酸洗过程产生的硝酸雾有没有排放标准
酸洗过程产生的硝酸雾有没有排放标准
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可这个标准里对硝酸雾没有硬性规定,只对硫酸雾做了规定,建议参考行业标准,如果行业标准里没有规定,那么就根据你评价的企业实际情况来要求,并和环保管理部门沟通,如果本着严格的要求的话,可以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里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执行
最主要就是测试纯水中有没有氯离子,有氯离子就会跟银离子反映生成硝酸银沉淀!!配置之前先滴几滴硝酸银到纯水中,看看有没有沉淀咯!!
F. 怎样验证浓硝酸的挥发性
置于空气中后称量会变轻
久置浓硝酸会变黄
G.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催化燃烧式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是利用催化燃烧的热效应原理,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燃气体在检测元件载体表面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无焰燃烧,输出一个与可燃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通过测量铂丝的电阻变化的大小,就知道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主要用于可燃性气体的检测,具有输出信号线性好,指数可靠,价格便宜,不会与其他非可燃性气体发生交叉感染。
2、半导体式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气敏元件作为敏感元件的气体传感器,是最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厂的可燃气体泄露检测装置,适用于甲烷、天然气、液化气、氢气等的检测。
费加罗技研的创始人田口尚义在1968年5月率先发明了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3、电化学式
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是利用被测气体的电化学活性,将其电化学氧化或还原,从而分辨气体成分,检测气体浓度的。
可准确测量空气中微量气体(ppm级)的含量或者用于环境监测,如O2 、CO、H2S、CO2 、SO2 、NH3 、HCN、HF 等腐蚀性或有毒气体.
*必须有氧气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4、红外式
利用气体对特定频率的红外光谱的吸收作用制成。红外光从发射端射向接收端,当有气体时,对红外光产生吸收,接收到的红外光就会减少,从而检测出气体含量。
选择性好,只检测特定波长的气体,采用光学检测方式,不易受有害气体的影响而中毒、老化;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其没有化学反应,防爆性好;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高。
*每种气体都会被红外光检测到
5、PID光离子
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通常被称为PID。这是一种具有极高灵敏度,用途广泛的检测器,可以检测从10ppb到较高浓度的10000ppm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毒气体。许多有害物质都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ID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灵敏度很高。
PID可检测芳香烃类、酮类、醛类、氯代烃类、胺及胺类化合物和不饱和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