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坐标测量方法
三坐标测量方法如下:
1、校验测头,将测头的直径误差控制在-3个微米以内,形状误差控制在正负3个微米以内,进入测量模式画面。
2、先测工件的一个平面,将这个平面设为一个基准平面A,再 测一条线,设为基准B,再测一个点作为基准C。
3、开始测工件所需尺寸,通过关系转换可以得出结果,测量工件的外形尺寸,可以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在“构造”窗口里,选择“构造-条线”按钮来得出结果,因为线与线之间得不出这个结果。
4、找基准原点C时,还可用工作分中的相交点作为C基准,这个方法是,先测工件的四条线,在“构造”窗口中,选择“构造对称线”按钮,再选择对称两条线之间的关系。
这两条对称线之间的中心线就出来了,另外两条线方法一样,完成之后,在“关系”里,选择两条中心线,交点会显示出来,选这个交点作为基准 C。其中任意一条中心线还可以作为基准B。
5、查看形位公差,要注意先选基准再选被测。
6、孔的位置度,如果有配合的情况下选MMC最大实体,没有配合的情况下选S独立原则,在孔测完成之后,要输入理论值(即名义值),也就是图纸上要求的公差范围,机器会自动算出合格与否。
② 交点尺寸一般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
啊,焦点只是一般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用一个非常直观的一个尺子或者是工具来进行直观测量,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也非常实用。
③ 三丰PH-3515F卧室投影仪怎样测量交点的距离
这个需要根据卧室空间和幕布大小来确定,下面就是如何使用和测量方式:
1、打开反射照明光源,使反射聚光镜上下移动,当它与半透半反镜等高时,拧紧手轮。将工件置于工作台上,并位于反射照明光斑内,调好焦,此时屏上出现工件表面影像。旋转反射聚光镜筒以使照在工件上的光斑最明亮,工件影像将更明显。
2、公式为:角度在投影机梯形设置里能看到数字;另外投影距离跟大小有个公式:
已知画面尺寸得到投射距离:
最小投射距离(米) = 最小焦距(米)x 画面尺寸(英寸)÷ 液晶片尺寸(英寸)
最大投射距离(米) = 最大焦距(米)x 画面尺寸(英寸)÷ 液晶片尺寸(英寸)
已知投射距离得到画面尺寸
最大投射画面(米) = 投射距离(米)x 液晶片尺寸(英寸)÷ 最小焦距(米)
最小投射画面(米) = 投射距离(米)x 液晶片尺寸(英寸)÷ 最大焦距(米)
④ 基准线法测量镜架尺寸的流程
1、水平镜片尺寸、片间距离、几何中心距
如图1所示;水平镜片尺寸用分度值0.02mm的游标卡尺,通过目测大致选取镜片两端的最大距离处,在附近多次测量找到距离最大点读数,用多次测量来减小测量误差。片间距离用分度值0.02mm的游标卡尺,通过目测大致选取镜片间的最小距离处,在附近多次测量找到距离最小点读数,用多次测量来减小测量误差。几何中心距等于水平镜片尺寸加片间距离。
2、镜腿相关尺寸
包括镜腿长度、高温尺寸稳定性中两镜腿端点之间的距离、耐疲劳试验中两镜腿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镜腿长度是镜腿中心线在螺纹轴与镜腿末端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图中,1为螺纹轴;2为中面;3为镜腿中心线)。先用记号笔在镜腿拐点处点点,然后用分度值0.5mm的钢直尺分段测量后,将l1和l2相加。
高温尺寸稳定性,需求加热前两镜腿端点之间的距离与热后两镜腿端点之间的距离差值。用钢直尺测量。测量两镜腿端点之间的距离时,由于镜腿端点不好找,为保证测量基准点一直,便将两镜腿下方沾上红墨汁,在白纸上打点,然后用分度值0.5mm的钢直尺进行测量。
耐疲劳试验中,需在把试样装到试验装置上之前,先定好夹持点及测量点,要使镜腿的夹持点位于距铰链中心的距离等于镜腿全长的70%±1mm,而测量点位于夹持点向铰链中心移15mm±1mm(卷簧架的夹持点位于卷簧与硬边的交接点向内移3mm±1mm处,测量点位于夹持点向铰链内移10mm±1mm)。目前夹持点和测量点均用钢直尺测量后,用记号笔点点,耐疲劳试验前在预定测量点上测量腿间距离d1,试验后在测量点测量腿间距离d2,计算d1与d2的差值为永久变形量。
⑤ 表的尺寸直径量的方法怎么量才是准确的
若要测表的直径,最好用游标卡尺。如果没有就用毫米刻度尺,第一步是找出圆心(任意在圆上找3个不同的点,然后任选两点做中垂线,交点即为圆心,中垂线用圆规做较准确)第二步就是用毫米尺量了
⑥ 斯维尔绘制模型如何查看模型距离轴线交点的尺寸
工具--查看两点间的距离--到图纸上点两--弹出对话框便是两点的距离。
斯维尔是建立在cad的基础上,学好cad对斯维尔学习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