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3.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干嘛?将食物煮熟。答对了!它还有很多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可以驱走害虫,还可以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厉害吧,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何在野外生火。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等。
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最后,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些。
1、避风防潮
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2、保持睡袋干爽
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3、多穿衣服
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4、睡前热身
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
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敷料
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消毒药水
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洁净的棉花球
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消毒胶布
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胶布
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各种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其它
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寻找正确路程
寻找正确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
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㈡ 在野外,如何准确检测水质是否达到可以使用的标准
在野外,难以准确检测水质是否达到可以使用的标准。只能通过目测水质是否清澈来判断。
野外获得干净的饮用水方法:
1.军工版:
Aquamira“前线”军版净水器对部分水中的元素净化要求提高了一倍而且可以过滤更多的细菌与真菌,超过99%的细菌,一经过滤,再无隐身之所。军工材质的外壳抗高压冲击确保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可以长期使用。
Aquamira生产的增强型超强随身净水器是美国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政府部门进行灾难救援时的必要随身装备,也是美国居民家庭防灾贮备的必要装备。
经过Aquami公司精心研发、生产的增强型超强净水器也叫“生命吸管”,它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可放置在挎包、衣服口袋和旅行包内携行。可有效过滤水中悬浮物和杂质,可除去水中99.9%的有害微生物。一支Aquami公司出品的超强净水器可提供近190升饮用水,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水的味道,宜于饮用。
2.户外版:
OKO过滤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净水系统之一,源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技术。OKO过滤水杯广泛适用于家庭、运动、旅行、探险、灾备等多种场合,随时随地保障饮水安全。
OKO滤芯过滤等级介绍
1级滤芯(Level-1):一级过滤基于碳吸附技术,旨在过滤水中的余氯及异味,主要过滤水源是自来水
2级滤芯(Level-2):
二级滤芯技术源于美国NASA,最初是为宇宙空间站而设计开发。
简单来说,这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过滤技术。二级滤芯的过滤材料被制作成2微米的过滤孔,并具有电吸附能力。在水源接触到过滤层后,电荷场就会作用于每一个过滤孔用内置的银离子杀死细菌并过滤有害物质。在滤芯内,每0.8mm厚的滤芯种就有400个这样的过滤孔,并且被设计成水源必须经过的回路,保证每一滴水都经过严格的过滤而成为可以饮用的干净的水。
实验室测试反映该级滤芯可以去除99.94%的大肠杆菌,隐孢子虫的99.997%和99.9999%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水源中最常见的细菌。
3级滤芯(Level-3):三级滤芯也叫特级定制滤芯,只能根据国家水质情况特别定制,并不常规生产。除了拥有2级滤芯全部功能外,还包括额外的媒体增强功能,适用于较为极端的环境。
在国内,我们代理销售的OKO水杯既使用Level-cn滤芯(或者叫中国版定制滤芯)专门针对中国某些地区不安全水质设计,旨在净化极端环境下的水质,并且特别突出了对重金属的吸附和过滤,使得中国地区的饮水有了更为安全的保障。
3.普通版:
净水药片
使用净水药品来处理水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方法,据说全球各国的军方大都采用这种方式来处理饮用水。它的处理水量大,能适合很多人的需要,因为药品的不同可以处理不同的水源。现在国内很多户外店都有净水药片出售,价格又不贵,是很多节俭的背包客的理想选择。但是作为代价,你必须忍受经过净水药片处理过的水的“附加味道”。不过你可以添加泡腾片或其他果汁粉末来中和味道。
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摇晃,然后静置,几分钟就可以。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消毒1升的水,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两片。
医用碘酒
在己初净化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放入的碘酒要加倍。摇晃匀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 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漂白剂
在初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
注意:去除沉淀物。
食醋
如果没有消毒药物,食醋也可以。在初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飘荡着醋的酸味。
煮沸
在海拔高度不超过3000米,并且“火苗”充足,水质较好,把水煮开是比较“保险”的方法,缺点是以时间作代价,可能不适合一些自虐级背包客的急行军要求。还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是,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水一定要让其沸腾10分钟以上,这样能几乎能杀死全部的病菌和寄生虫卵。煮沸的水最好让它沉淀几分钟再饮用或装入容器,这样水中一些杂质也能沉淀下来。
4.自然版:
巧用沙石(渗透法)
水源的水质混浊或有异物漂浮,可以在离它3~5米远的地方挖一个大约50~80厘米深、约1米大小的坑,水会从砂、石、土的缝隙中自然渗出,然后,将已渗出的水取出,存入容器中备用。
注意:不要搅起坑底的浑浊泥沙。
孔的妙用(过滤法)
水源里有异物、泥沙或有微生物等,周围的环境又不能够挖坑渗透,可找一个塑料袋将底部多刺些小眼儿,或者用棉制织物进行粗过滤。然后,再用底部有小孔的容器(可自治)、细沙、木炭粉再过滤。以一个可口可乐瓶为例,操作如下:用刀尖把瓶盖扎出一些小孔,然后用刀(小心你的巧手)去掉瓶底后倒放,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3厘米厚的无土的干净细砂、木炭粉、细沙、木炭粉、细沙5、6层,压紧按实,将水自上慢慢倒入,你只需用容器在下面等待。
摇一摇也有效(沉淀法)
将所找到的水收集到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矾或捣烂的木棉枝叶、捣烂的仙人掌、捣烂的榆树皮,在水中搅匀后沉淀30分钟,然后轻轻舀起上层的清水,装入容器。
㈢ 如何识别水质的好坏
水是人类生存一刻也不能缺少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对生活在农村或长期从事野外作业或外出旅游的人来说,学会鉴别水质的好坏尤为重要。其鉴别的简单方法是:
1.看水色:清洁的水透明无色。如水呈棕黄色,多含有腐植物质;呈黄褐色,则含有较多铁和锰;呈黄绿色,则受藻类物质的污染;呈蓝色,则含硫化氢。检查时,应用白瓷碗盛水,便于观察。
2.嗅水气味:用一支干净的小口瓶装入半瓶水,加盖振荡,然后立即开盖嗅其气味。无气味,证明水是清洁的。
3.尝水味:水的味道可用舌头尝试。清洁的水是无味的。水中含大量有机质带甜味;含氯化钠带咸味;含硫酸钙多的带有涩味,含硫酸镁多的水有苦味;含铁多的有金属味;含硫化氢的带臭蛋味。但这种方法不常被人们采用。
4.量水温:地面水的水温常会随气温变化而改变,但波动范围并不很大。如水温突然升高,则可能受到污染。
5.观察沉淀物:沉淀物是水中部分可沉淀的固体。将水盛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静置后观察。沉淀物越少,水质越好。
6.查酸碱度(pH值):一般地面水pH值在6.5~9之间。pH值升高时,说明水受到碱性物质污染;降低时说明水受酸性物质污染。
7.用纸试验:将水滴在白纸上,干后留下的斑迹越少,说明水中杂质越少。
㈣ 简答题 1,野外辨别水质有哪些技巧
地下水或者雨水,还有可以用雨披晚上摊在地上。次日早上就会有露水。除了这些,如果是河水一定要看周围的植物。如果不能判断还是不要喝。一定要煮开再喝 这样比较安全
获取
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掘
,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我们只介绍一下从
获取
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
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杯子、
等容器收接雨水。
当没有可靠的
又无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
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
。可以用
或
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一些异味。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
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所取样的水不符合这些规律,则水质一般都有问题。此外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
中有杂质,水质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
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直接从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洁。
在野外,可以用饮水
、
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
。在
下,还可用一些含有
。切记,不论多么口喝,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
㈤ 在野外哪些水源可以喝如何判断
户外旅行,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水源问题.没有充足的、干净的水源补给,会对驴友们的户外行程增添不必要的困难.
1、水质辨别:
通常除了雨水可直接饮用外,在野外基本没有可靠地饮用水.我们可以根据谁的色、味、水迹大略地鉴别水质的好坏.
色: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水里含杂质多.
味: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常有一些异味.
为了准确地辨别水的气味,可以用一只干净的小瓶,装半瓶水,摇荡数下,打开瓶塞后立即用鼻子闻.也可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热水里,闻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饮用.
水迹: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是无斑迹的;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杂质多,水质差.
2、选择水源:
大部分情况下是找比较清澈里边能看到蝌蚪和鱼的活水煮沸了再喝,但是需要时间长又很费事.
有些旅行的地方会有村民在活动,这样就方便多了.他们在好多地方为了自己看管果树方便会挖一些水窖,水都是从山上通过石头缝隙流下来的,经过了沙子的过滤很干净,直接拿水壶灌了就可以直接喝,而且味道还相当甘甜.
3、自建水源:
没有水窖时,可以在山腰或者山脚自己造一个水窖.
找到特别潮湿的石头,搬开几块往往就能发现小的水洼,挖深一些不一会就能冒出很多的水来,水也是很干净的,如果要是不放心可以再放一片净水片,双保险,保证喝着一点问题都没有.
另一个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在离水源半米处挖一个浅坑,过一些时间,坑内就会渗出清澈干净的水来.
但是这样的水由于离本来的水源比较近各种动物也会光顾,所以水中也可能含有一些病菌,建议也要放一片净水片,如果实在没有那东西的话放一点食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会有一点点的酸味.
4、注意事项: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从岩石中流出的水是基本可以直接喝的.
出行最好要带做简单净水设备的一些东西,还有净水片,水容器当然也是必要的东西.
很多旅行的爱好者都有能判断水源有无问题的能力,要当心哦,这个非常重要!
㈥ 简述野外觅水时如何鉴定水质的好与坏
下面介绍一些野外觅水的方法:
(1)海岛觅水
在海岛迎风坡一侧,往往有水也有食物;还可以在岩石的洞穴里找到淡水;挖掘海岸“井”取水时,水坑要挖在潮汐标志以上的安全地带,其深度要能使水汇集在坑底。要撇去表面水,待沉淀后用上面水,当然煮开以后会更加安全。
(2)植物取水
许多植物的绿色坚果,由于味酸可以迅速止渴;发黄的竹茎空节、海岸边灌木根,以及15~20cm高的嫩植物等都有水。
(3)动物取水
水分占鱼体重量的50%~80%,只要每天获取3kg鱼,即可以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对淡水的需要。其方法是把鱼切成小块,或在鱼背上用刀划出十字口子,然后,用力挤出水来;或取出大鱼内脏,饮用鱼内流汁。
(4)冷凝制水
如果在海上漂流,可以在船上撑起一个“雨篷”,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上升到雨篷顶部,经冷却会变成水珠流到船底,收集起来以备应急之需;挑选健壮、枝叶浓密的嫩枝条,套上塑料袋,袋口朝上,袋的一角朝下,能收集到凝结水;或将刚砍断的新鲜植物枝叶放在大塑料袋里,温度升高时会产生凝结水;在沙漠中,选择潮湿地方可以利用太阳热能蒸馏造水(图10-1),24小时能收集50mL左右的水;海水和尿液通过蒸馏,也可以饮用。
(5)找水与净化水的方法
可以到河流上游找水;沿着鸟类的飞行方向找水;干河床下找水;河道转弯处外侧最低处找水;山脚下在植物茂盛的地方找水;在峡谷底和斜坡下寻找泉水;跟踪人或动物足迹可以找到水(例如,蜜蜂离开蜂巢不超过6.5km,大多数昆虫会在水源半径90m的范围内飞行);要净化水,可以把水煮沸,加少许盐,或家用漂白剂、净化水药片(1~2片)并摇晃均匀,在沉淀半小时以后可以饮用。
在严重缺水的环境下,要减少消耗、减少运动。例如,少说话,不吸烟,鼻尖相碰多人近面呼吸;不要用舌头舔自己嘴唇,可以抹防裂油、动物油,或在嘴中含小卵石或硬币,可以缓解渴感;或在沙地里挖一个坑藏进去,藏到齐脖子深,可以挡住热量对人体水分的蒸发,把挖出的沙土堆在坑旁,能够提供阴凉。
注意:在万般无奈、口渴难忍的情况下也不能喝白酒(非洲土人称其为“老虎奶”)。
㈦ 水质环境监测方法有哪些
1
颜色与透明度
水体根据污染物成分不同显示出各种颜色。常规水质检测主要根据水质颜色来推测出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数量。比如:粘土使水成黄色,硫化氢氧化析出的硫可以使水呈蓝色,各种水藻分别呈现出黄绿色以及褐色等。而水质的透明度表明水中杂质对透明光线的阻碍程度。如果透过水层腐蚀一方面白色或者黑色相见的圆盘,并调节圆盘深度直到能看到为止,这个时候圆盘所在的深度与位置标明其透明度。因此,可以通过标明的透明度来判断水质的状况。
2
微量成分
水质的微量成分主要以水质检测仪器来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气、液相色普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系统了解各种水质指标的含义具有非常关键性意义。对于任何水生生态系统环境都是通过严格选择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的。总之,水质的微量成分必须通过这些仪器进行检测。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法
常规水质检测方法中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与电化学方法。有水的电导率,氧化与还原电位以及包括PH在内的离子选择电极的各种指标,比如许多金属离子等。多为溶解量以及氯离子含量为指标。
4
加热与氧化剂分解方法
该方法主要将含有生物体在内的有机化合物以及分解时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或者分解时候消耗氧气的含量等作为水质检测的指标。
5
温度与中和方法
其中温度是最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之一。因为水的许多物理特征以及水中进行的化学过程中与温度都息息相关。水源不同,其温度也不同,但是地表的温度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其变化范围在1—30℃,而海水的温度变化范围在2—30℃;中和方法主要包括水体的酸度或者碱度进行水质检测。
6
固体含量
天然水中所含物质大部分属于固体物质,经常有必要测定器含量作为直接的水质检测标准,各种固体含量标准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悬浮性固体。将水样过滤之后残留物烘干之后残存的固体物质量,也就是悬浮物质的含量。其二,总固体。水样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蒸发干燥残存的固体物质总量,这可以作为常规水质检测标准之一。其三,统计性固体。溶解性固体主要包括荣誉水的有机物质以及无机盐,总固体含量是悬浮固体与溶解性固体之和。另外,各种固体含量的测定都是以重量进行的,测定的之后蒸干温度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满意水质检测结果,该水质检测方法的结果不够精确。
㈧ 简易鉴别水质方法
查水温、观颜色、嗅味、看浑浊度是辨别水质好坏最简便的方法。
地下水温度一般情况下较稳定,如果水温变化异常,有可能是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大量的地面水渗入地下时水温也会发生变化。
清洁的水是无色的,一旦水出现颜色则说明水质受到污染。比如,水出现红色,有可能是由于铁锈或藻类造成的;水体出现黑色多由于金属的污染造成;而出现黄色或棕黄色有可能是由于加入的净水剂过量或由于铬或腐殖质的污染所致。
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若水出现芳香臭或类似黄瓜腐烂的臭味,有可能是由于藻硅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发生的场所主要是湖泊和水库;若水出现金属臭多由于铜锌管道老化或因铁管生锈造成,这种水主要出现在自来水管道中;若水中出现腐臭,有可能是由于下水道污水污染造成的,它主要发生在有下水道破损污水流入的地方。但有的高层储水罐的溢水口直接同下水道相连,一旦下水道阻塞也有可能造成污水上溯而污染整个储水罐水质。
另外,如果水中出现异味说明有污染。如,水中氯化物污染每升超过300毫克,水会有咸味;水中的硫酸盐过多时,呈苦涩味;铁盐过多时也有涩味。受生活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后,水可呈现各种异味。
水体浑浊度超过10度时,肉眼可明显看到水质浑浊,这一般是由于水体中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增加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