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甲基甲酰胺、丁酮职业病健康体检的评价依据以及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复查的指标是什么
依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甲基甲酰胺的职业禁忌为慢性肝炎(二甲基甲酰胺主要靶器官位肝脏,肾脏也有一定损害,所以检查重点为肝脏,具体复查指标也主要针对肝脏)
丁酮属低毒类,根据GBZ188 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可以不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
② 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乙胺和乙酰胺
可以加入亚硝酸(亚硝酸钠和盐酸), 有气体(N2)生成的为乙胺
③ 求助各位大佬们,这有几道鉴别题,求解答。3-丁酮酸、丁酮、乙酸乙酯的鉴别
1、加入三氯化铁,液体分层的是乙酸乙酯;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沉淀的是2-丁酮
2、分别加入银氨溶液和碘的碱溶液,能只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醛只能发生碘仿反应的 是 苯乙酮
加入金属钠,有气体生成的就是正己醇
加入浓盐酸与无水氯化锌的混合物,又称盐 酸-氯化锌试剂叔醇与试剂反应,体系立即 浑浊
3、加入氯化铁溶液不显示紫色,即可以鉴别出乙酰水杨酸
再加溴水至溶液几乎无色,又会变为紫红色为乙酰乙酸乙酯
再加碳酸氢钠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的是水杨酸甲酯有气泡产生为水杨酸
4、苯胺与亚硝酸生成重氮盐,遇贝—萘酚生成红色固体偶氮化使物
N--甲基苯胺与亚硝酸生成不溶洞于水的黄色油状物N-亚硝基N-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与亚硝酸生成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在碱溶液中呈翠绿色
环己胺是脂肪伯胺,与亚硝酸反应先生成重氮盐,但脂肪胺重氮盐极不稳定,会立即分解 生成氮气
④ 检测基因表达的方法
主要用探针检测mRNA或用抗体检测出表达的蛋白质(转录水平上对特异mRNA的检测和翻译水平上对特异蛋白质的检测)
一、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鉴定
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及翻译两阶段,转录是以DNA(基因)为模板生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生成蛋白质的过程,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就是检测特异mRNA及特异蛋白质的生成。所以基因表达检测分为两个水平。
即转录水平上对特异mRNA的检测和翻译水平上对特异蛋白质的检测。转录水平上的检测主要方法是Northern杂交,它是以DNA或RNA为探针,检测RNA链。和Southern杂交相同,Northern杂交包括斑点杂交和印迹杂交。
也可用RT-PCR(reversetranscribedPCR)方法检测外源DNA在植物体内的转录表达。其原理是以植物总RNA或m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再经PCR扩增。
如果从细胞总RNA提取物中得到特异的cDNA扩增条带,则表明外源基因实现了转录。此法简单、快速,但对外源基因转录的最后决定,还需与Northern杂交的实验结果结合。
二、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
表达蛋白的检测方法有三种:
1、生化反应检测法:主要通过酶反应来检测;
2、免疫学检测法:通过目的蛋白(抗原)与其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具体方法有Western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沉淀法;
3、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Western杂交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离抗原(Antigen)固定在固体支持物上(如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在凝胶中迁移率不同,据此可确定特定的抗原存在与否以及相对丰度,或者蛋白质是否遭到降解等。
蛋白质电泳后转到NC膜,放在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BSA)或奶粉溶液中,温育,以封闭非特异性位点,然后用含有放射性标记或酶标记的特定抗体杂交,抗原-抗体结合,再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或显色观察。
(4)丁酮酰胺的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外显子与内含子表达过程中的相对性从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定义来看,两者是不能混淆的,但是真核生物的外显子也并非都“显”(编码氨基酸),除了tRNA基因和rRNA基因的外显子完全“不显”之外,几乎全部的结构基因的首尾两外显子都只有部分核苷酸顺序编码氨基酸,还有完全不编码基酸的外显子,如人类G6PD基因的第一外显子核苷酸顺序。
已发现一个基因的外显子可以是另一基因的内含子,所这亦然。以小鼠的淀粉酶基因为例,来源于肝的与来源于唾液腺的是同一基因。淀粉酶基因包括4个外显子,肝生成的淀粉酶不保留外显子1,而唾液腺中的淀粉酶则保留了外显子1的50bp顺序,但把外显子2与前后两段内含子一起剪切掉,经过这样剪接,外显子2就变成唾液淀粉酶基因中的内含子。
同一基因在不同组织能生成不同的基因产物来源于不同组织的类似蛋白,可以由同一基因编码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基因中的增强子等有组织特异性,它能与不同组织中的组织特异因子结合,故在不同组织中同一基因会产生不同的转录物与转录后加工作用。
此外真核生物基因可有一个以一的poly(A)位点,因此能在不同的细胞中产生具有不同3’末端的前mRNA,从而会有不同的剪接方式。由于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物是先加poly(A)尾巴,然后再行剪接,因此不同组织、细胞中会有不同的因子干预多聚腺苷酸化作用,最后影响剪接模式。
⑤ 鉴别乙酸乙酯,丁酰胺和贝塔丁酮酸
⑥ 化学检验酰胺和内酰胺的方法
我的猜测是可以利用Hinsberg反应,就是让酰胺和内酰胺和对甲基苯磺酰氯反应。此时酰胺和对甲基苯磺酰氯发生反应后N原子上还有一个H,这个C-H键受到两个酰基的影响具有强酸性,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而内酰胺反应之后,N上没有氢,所以不能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
你要用化学方法,是很繁琐的,所以建议你还是去打一个核磁图谱吧。酰胺和内酰胺上的H化学位移不同的,一看就看出来了。打个核磁也没多少钱啊
⑦ 是测定细菌产生哪一种贝塔内酰胺酶的金标准方法
(一)微生物活性消失法
此法是以一株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枯草芽胞杆菌的指示菌,如待检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了青霉素,则在划线两边有枯草芽胞菌生长,否则指示菌仍呈很大抑菌环。
(二)淀粉-碘测定法
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碘与被打开β内酰胺环结合,使蓝色的淀粉-碘复合物转变成无色。
方法:用pH6.0磷酸缓冲液配制青霉素悬液6000μg/ml,取该液0.1ml置于微量稀释板凹孔中,挑选检测菌株数个菌落混悬于其中,摇动30min,静置室温中1h,加淀粉液2滴,再加碘液1滴,混合,立即观察颜色变化,阳性者当加入碘液后,首先立即出现蓝色、如在10min内消失蓝色,提示该菌产生β-内酰胺酶。
(三)酸测量法
青霉素被β-内酶胺酶水解后成青霉素酸,pH值下降6.8以下,用酚红指示剂,由红(紫)色(原液:枸橼酸缓冲液pH8.5)→黄色(pH6.8以下)。
(四)头孢硝基噻吩显色反应
头孢硝基噻吩(Nitrocefin)的β-内酰胺环被β-内酰胺酶打开,基质由黄色变成红色。
液体方法:10mg头孢硝基噻吩溶解于lml的二甲基亚砜中,然后用0.1mol/LPBS(pH7.0)再稀释1:20,最后浓度为500μg/m1,溶液呈黄或淡橙色,保存4~10℃,可用几个星期。取该溶液0.05ml置放于微量稀释板凹孔中或小试管中,挑取被试菌落,制成浓厚悬液,与凹孔中基质液混和,室温10~30min,头孢硝基噻吩由黄变成红色为阳性,若显色不明显,观察可延长6h.
⑧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丁酰胺
没想出鉴别方法,但是你说的酮应该是甲基酮才会和溴反应,反应的名字是卤仿反应.
⑨ 检测乙酰胺残留的GCMS方法
呃。。。这个你还不如查文献来得快
大概就是设置下柱箱升温程序,在乙酰胺沸点附近温度升的慢点
先定性后定量
定性我们这边一般是用ALS进样,定量手动进样
还有什么不懂的,请追问,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⑩ 聚丙烯酰胺浓度测定方法
1.
将一定浓度的适量聚合物溶液样品移入100ml带塞珠璃三角瓶中,然后按试验要求的药剂配比,加入浓度为5mol/L的醋酸溶液,轻轻摇匀。静止1一2min后,再按配比加入重量浓度为1.31%的次氯酸钠溶液并摇匀。待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产生浑浊,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470nm,2cm比色皿中测其吸光度。
2.
试验仪器及试剂:试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聚丙烯酞胺HPAM粉剂、分子量900万,水解度25%一30%。次氯酸钠溶液选用分析纯级的次氯酸钠溶液,用蒸馏水配制成重量浓度为1.31%的次氯酸钠溶液。
3.
醋酸溶液选用分析纯级的冰醋酸,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5mol/L的醋酸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