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食用油掺伪的情况及鉴别方法
食用油掺伪主要有两种:
1、高价格食用油中掺入廉价的食用油。比如:菜籽油掺入廉价的棕榈油、豆油、棉籽油。非转基因食用油,掺入转基因食用油。因为后者比前者便宜几千元一吨。
2、食用油掺入地沟油。地沟油更廉价,含有大量致癌、致病物质,营养物质被
多次加热已经损失。对消费者健康危害更大!
实际上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通常掺入了大量的廉价的棕榈油。我国平均每年约进口棕榈油400万吨左右,其中大量用于调和油、方便面。但几乎没有调和油厂商公开调和油成分和比例、在欺骗消费者,棕榈油去哪儿了?调和油国家标准,拟规定需要公开成分和比例,因为遭到很多厂商抵制、无法落实而不了了之。市场上的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有的甚至只有1%的橄榄油、花生油,消费者当了冤大头。
另一方面,散装油基本上都是用转基因油脂,用化学浸出法工艺制成的油,或多或少存在溶剂残留,对人体健康不利;用物理压榨方法生产的油则没有任何溶剂残留。很多散装油,经过层层批发,层层掺伪,猫腻很多。
所以吃油,最好吃小包装的、非转基因、物理压榨的纯油,以菜籽油举例,国家标准明确规定:1 必须标识是否为转基因;2 无论是散装菜籽油、包装菜籽油,都必须是100%纯菜籽油,不得掺入其他油脂。——散装油掺伪,是违反国标的!
技术上可以检验是否为转基因、是否掺入其他油脂。比如:距业内人士说,菜籽油掺入0.2%的豆油都可以灵敏地检测出来。
检测方法如附件,但是做理化检测、脂肪酸检测成本高,特别是脂肪酸测定,需要几千元一次。若检测是否为转基因,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全国只有少数的几家(包括上海SGS通标),价格昂贵。
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冷冻法检测棕榈油。因为散装油种掺假最多的就是棕榈油,不掺假的卖家没有价格优势会无法经营。具体方法参考《低温冷却法鉴别菜籽油掺入棕榈油.png》,这是刊登在权威杂志《检验技术》上的,被当地的食品监督科和工商部门使用。
温度可以控制在3℃或更低温度,我自己做实验是放在冰箱冷冻室的、冷冻和检测速度更快,对比非常明显:菜籽油仍呈液态流动自如,而掺入棕榈油的某知名品牌调和油已经呈固态,无法流动。
B. 食用油掺伪的情况及鉴别方法
食用油掺伪主要有两种:
1、高价格食用油中掺入廉价的食用油。比如:菜籽油掺入廉价的棕榈油、豆油、棉籽油。非转基因食用油,掺入转基因食用油。因为后者比前者便宜几千元一吨。
2、食用油掺入地沟油。地沟油更廉价,含有大量致癌、致病物质,营养物质被
多次加热已经损失。对消费者健康危害更大!
实际上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通常掺入了大量的廉价的棕榈油。我国平均每年约进口棕榈油400万吨左右,其中大量用于调和油、方便面。但几乎没有调和油厂商公开调和油成分和比例、在欺骗消费者,棕榈油去哪儿了?调和油国家标准,拟规定需要公开成分和比例,因为遭到很多厂商抵制、无法落实而不了了之。市场上的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有的甚至只有1%的橄榄油、花生油,消费者当了冤大头。
另一方面,散装油基本上都是用转基因油脂,用化学浸出法工艺制成的油,或多或少存在溶剂残留,对人体健康不利;用物理压榨方法生产的油则没有任何溶剂残留。很多散装油,经过层层批发,层层掺伪,猫腻很多。
所以吃油,最好吃小包装的、非转基因、物理压榨的纯油,以菜籽油举例,国家标准明确规定:1 必须标识是否为转基因;2 无论是散装菜籽油、包装菜籽油,都必须是100%纯菜籽油,不得掺入其他油脂。——散装油掺伪,是违反国标的!
技术上可以检验是否为转基因、是否掺入其他油脂。比如:距业内人士说,菜籽油掺入0.2%的豆油都可以灵敏地检测出来。
检测方法如附件,但是做理化检测、脂肪酸检测成本高,特别是脂肪酸测定,需要几千元一次。若检测是否为转基因,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全国只有少数的几家(包括上海SGS通标),价格昂贵。
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冷冻法检测棕榈油。因为散装油种掺假最多的就是棕榈油,不掺假的卖家没有价格优势会无法经营。具体方法参考《低温冷却法鉴别菜籽油掺入棕榈油.png》,这是刊登在权威杂志《检验技术》上的,被当地的食品监督科和工商部门使用。
温度可以控制在3℃或更低温度,我自己做实验是放在冰箱冷冻室的、冷冻和检测速度更快,对比非常明显:菜籽油仍呈液态流动自如,而掺入棕榈油的某知名品牌调和油已经呈固态,无法流动。
C. 怎么检测食用油好坏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颜色对比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D. 教你如何辨别食用油的好坏
导语:食用油可分为普通食用油、高级食用油两大系列以及调和油、煎炸油、猪油等几种专用食用油。根据原料品种不同,又可分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棉籽油、茶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橄榄油等品种。
在购买食用油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
一看:首先看透明度,纯净的油应是透明的;再看色泽,纯净的油应该无色;最后看沉淀物,纯净的油应该没有沉淀物。油的正常颜色应呈淡黄色、黄色或棕黄色,一般以浅色为好。油的颜色发深或发黑,则说明精炼度不高,油的品质低下。像豆油、花生油应是淡黄色;菜籽油、棉籽油一般为黄色或者淡黄色;被称之为“天然色拉油”的小磨香油是红铜色。他们都应该是清澈、透明状。加过米汤、红薯汤或其他含有淀粉的食用油色泽浑浊、透明度差,甚至会有轻微的发蓝。购油时应该选择透明度高、色泽较浅(但芝麻、小磨油除外)、无沉淀物的油为最好。
冷冻:方法十分简单,将一个干净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中装满食用油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来观察颜色,如果整个瓶子里的食用油颜色一致,说明该油质量纯正、没有杂质。如果颜色有明显分层,说明该食用油中加有其他不同类的食用油或其他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打开油桶盖时,鼻子靠近就可闻到。也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在辨认时取少许用舌尖辨别味道,豆油一般有比较浓郁的豆腥味、花生油有较浓的清香味、香麻油有扑鼻的香味、菜籽油有清淡的菜籽香。把各种食用油加热到50度左右更加容易通过味道来鉴别,发现味道不纯或者有苦涩、酸、麻等异味,表明这种食用油掺有杂质或者已经过期变质,是不能食用的。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掺矿物油的油,有矿物油的气味,不能买。
三尝: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掺假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表明水分在0.2%以内,是合格产品。或者将食用油倒入锅中加热,在150度左右,含水量大的食用油泡沫多且会有吱吱吱的响声,变质后的食用油还会有异味。质量好的食用油加热时泡沫少,味道醇香。如果锅底有焦糊现象,说明食用油中加有淀粉类物质。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看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小贴士:不管是食用油还是酱油,摇几下查看气泡是否上升得快,气泡多且上升较快的说明蛋白质含量和植物成分更高。上升得较慢的说明蛋白质含量少,动物成分更多。
E. 如何分辨食用油的好坏与品质
经常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等,其质量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透明度:说明油的精炼程度和含磷脂除去程度。
透明度 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 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黄色,一般为淡黄色;菜籽油 为黄中稍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 (卫生油)为淡黄色。
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 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它异 味,甚至酸败哈喇味。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放人嘴里辨其味,应具有本 品特有的滋味,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哈喇味等异味。
F. 如何辨别地沟油(真假食用油)的方法
“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根据经验真假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另外: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即可判断油中金属离子量。多次实验表明,潲水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准确识别出潲水油。 附:辨别真假食用油的方法: 一是色泽:一般高品德食用油色彩浅,低品德的食用油色彩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的色彩略有区别,加工出来的劣质油比合格 食用油色彩要深; 二是气味:不同品种的食用油有其奇特的气味 ,但都无酸异味; 三是沉淀物:高品德食用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较小。 四是透明度:一般高品德食用油透明度好,无浑浊,如果油中水分多,或油脂产生变质,或掺了假的油脂,油质就会浑浊,透明度低; “地沟油”的味道和色彩都很难除掉,并且“地沟油”和宾馆酒楼的煤油、洗洁精、辣椒等混在一起,有很重的气味 ,这种气味用一般的技巧不易去掉。“地沟油”与菜、红辣椒等混在一起,黑的、红的甚至别的色彩混在一起,很难提纯,况且,制售“地沟油”的人一般的没能力 进行“高科技深加工”。 鉴于此,分辨 “地沟油”首要把握以下几点: 正常的食用油清亮有光泽,而“地沟油”浑浊黏稠,色对比暗;正常的食用油有香味,“地沟油”则有异味;正常的食用油食物下锅马上会沸腾,而“地沟油”因为沸点太低,食物下锅后要等较长光阴才有反应。也有“地沟油”在经过粗加工之后再精加工,通过蒸馏、过滤提炼和勾兑、加香掺入散装食用植物油,其外表色彩和味道都很难直观地辨认 出来。建议消费者购置食用油,最好到大超市或者正规的粮油经营单位购置,购置时,还要认清商标和厂家、厂址。
G. 粮油检测知识
粮油检测的工作内容:
1、物理检测
这项检测是通过物理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粮油食品的外观,观察其物理特性以及品质。例如米粒是否完整、是否含沙、粉类的粗细程度等。通常物理检测是针对食品的加工方面,能够保障产品的加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2、化学检测
这项检测是对粮油食品的化学性质或者化学成分特性进行检测。主要通过仪器进行分析,对粮油食品中的添加物以及营养物质进行检测。例如是否含有重金属、残留农药、真菌毒素等。化学检测的精准度较高,主要针对的是粮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感官检测
这是较为传统的检测方式,通过人类的感官来进行对粮油食品的品质进行判断。例如看粮油食品的光泽、闻粮油食品的气味、尝粮油食品的口感、通过制作其他食品来检测粮油食品的品质等。这样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也不需要仪器,但主观性太强,误差也较大。感官检测用于补充其他检测方法的数据,也是粮油食品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粮油质量检测技术要点:
a.收购粮食质量检测。
检测粮食质量时,首先,应重视对收购阶段粮食质量的检测。当前,国家就粮食检测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标准,要求粮食检验流程、方式等都要遵循国家粮食质量检验标准。其次,收购方应及时整理收购回来的粮食,将不同年度所收购的粮食依照不同规范来存放。通过对粮食质量的检测,发现粮食发生霉变,需要清理掉霉变的粮食,防止其他粮食被污染,还要做二次检验,避免出现粮食质量问题。最后,相关部门应对不同品质、类型的粮食进行单存与单收,便于控制收购粮食的质量。
b.储存粮食质量检测。
检测储存粮食质量时,要求依照国标检验规范实施。检查粮食储藏质量时,检查人员需要依照国标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来开展,检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检测粮食质量时,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与重金属检测技术等是最常使用的检测方法。检测粮食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时,样品前期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与消解法等,检测重金属的技术包括原子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同时,还可使用生物传感器法、免疫检测法与电化学分析法等快速检测技术。
c.粮食出库质量检测。
储存粮食时,对于使用过化学药剂的粮食,应重点对其药剂残留量进行检验;若粮食出现气味、色泽异常,需加强卫生指标检验;省级粮食部门需要结合辖区中粮食可能受到真菌感染、有毒物质污染的情况,强化卫生检验。做好粮食出库检验是控制粮食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粮食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
d.粮食卫生质量检测。
检查粮食卫生质量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在粮食卫生质量检查上,各地区的粮食部门需结合《粮食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标准对粮食开展卫生检测,结合粮食受污染度或霉变度来调整检测项目。若粮食卫生指标不合格,各个地区需要建立相关的卫生质量检查机制,结合实况作妥善的处理,防止不合格的粮食进入市场。在检查粮食卫生质量时,若粮食经营者未能履行质量义务,需结合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或根据处罚的权限移交给相关部门。
e.市场粮油质量检测。
检测粮食质量时,检验机构需积极地协助工厂、质检部门、粮食部门等来监管粮食市场,结合《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的具体规定来发挥人员、技术、设备等的优势。市场粮油质量的检测与监管,应加强市场准入机制建设,重视对粮油质量的安全抽检,避免有害、有毒粮油流入市场。检测市场粮油质量时,应运用色谱分析、免疫分析与光谱分析等优质的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主要掺伪鉴别检测技术来检测食用油产品的质量。
H. 食用植物油需要检验的项目有哪些
食用植物油需要检验的项目
一、半精炼食用植物油:
1 、色泽
2、 气味、滋味
3、 酸价
4 、水分及挥发物
5 、杂质
6、 加热试验(280℃)
7、 含皂量
8 、过氧化值
9 、羰基价
10、 砷
11 、黄曲霉毒素B1
12、 浸出油溶剂残留量
13 、棉籽油中游离棉酚
14 、标签
15 、食品添加剂
二、全精炼食用植物油:
1、色泽
2 、透明度
3 、气滋味
4 、酸价
5 、水分及挥发物
6、 杂质
7 、烟点
8 、不皂化物
9 、冷冻试验
10 、过氧化值
11、 羰基价
12、 砷
13、 黄曲霉毒素B1
14 、标签
15、 食品添加剂
拓展资料
一、食用油检验依据
1、GB/T 1534 花生油
2、GB/T 1535 大豆油
3、GB/T 1536 菜籽油
4、GB/T 1537 棉籽油
5、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6、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7、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8、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9、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10、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 族和 G 族的测定
11、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12、GB 5009.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 9 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13、GB 5009.2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14、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15、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16、GB 5009.2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17、BJS 201708 食用植物油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
18、GB/T 8233 芝麻油
19、GB/T 8235 亚麻籽油
20、12GB/T 10464 葵花籽油
21、GB/T 11765 油茶籽油
22、GB/T 15680 棕榈油
23、GB/T 18009 棕榈仁油
24、GB/T 19111 玉米油
25、GB/T 19112 米糠油
26、GB/T 22327 核桃油
27、GB/T 22465 红花籽油
28、GB/T 22478 葡萄籽油
29、GB/T 22479 花椒籽油
30、GB/T 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31、GB/T 35026 茶叶籽油
32、GB/T 37748 元宝枫籽油
33、SB/T 10292 食用调和油
34、NY/T 230 椰子油
35、LS/T 3242 牡丹籽油
36、LS/T 3251 小麦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