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豪门家族怎样行成的豪门家族普通人可以建立一个豪门家族吗
你要用经济条件就可以建立,豪门普通人只要有经济条件就可以,望采纳。
② 如何成为豪门少爷如何成为豪门倒插门女婿(详细)
结构宏大的长篇小说往往是用好几条主线副线把一个个大故事、小故事串连交织在一起的,这样才能故事好看,结构紧凑。刘姥姥的活动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副线,从她三次与王熙凤打交道,正好生动地表现出贾府盛极而衰的过程。
刘姥姥在《红楼梦》几百个人物中,
论地位,当然只能说是个小人物。但是若论戏份多少,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刻,那么将她放入二等人物中也未尝不可。刘姥姥不仅是出场最早者之一,也是最引人注目者之一。“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甚至成了歇后语。
《红楼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寓意深邃,因此曹雪芹大大突破了传统小说开头简单的“楔子”的形式,或是采取常用的效果不错的开门见山,而是匠心独运地安排了开头整整五回来作交代和铺垫。到第五回,原在外地的林黛玉、薛宝钗等都已聚集贾府,整个故事矛盾展开的神话基础、命运预示、人物关系、情节起点、环境条件等等,也就是一部结构庞大的小说的基本元素都已具备。相当于咱们现在建设一个大工程之前,不仅要挖好地基,而且地下的各种各样的管线,什么上水、下水、照明、电话、有线电视、供暖、煤气等等管线都要做到几通一平,总之要完成大量的前期工作。第六回开始,故事就正式集中在贾府主要是荣国府进行。按照作者的说法,光是荣府上上下下就有三四百人,每天的事“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于是就挑选了刘姥姥来提纲挈领。
�穿针引线刘姥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这个70多岁(这在当时之“稀”相当于现在的9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为什么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呢?她有三个条件:一,她和荣国府“略有些瓜葛”。“有些瓜葛”这才进得府去,扯得上话,从而引起别人的话来。可是又仅仅是“略有些”,所以才这么难进门。而刘姥姥不但进去了,还获得特大丰收,这才显出刘姥姥的能耐。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她既不是贾府奴仆,又与贾府多年没有来往,所以才处处觉得新奇,从而能够起到仔细观察并向陌生的读者介绍贾府的作用。三,她是个小人物,小到“芥豆之微”,地位低得连贾府任何一个仆人都不如,所以才能起到别人难以起到的陪衬作用。通过刘姥姥的眼睛,进一步向读者具体介绍荣府。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已经对荣宁二府着重从人物关系作了介绍,那是总体性叙述,而现在则是通过刘姥姥的直接接触写出荣府仆人、丫鬟,特别介绍了巧姐小说的并列女一号王熙凤。曹雪芹以刘姥姥这样一个角色穿针引线,实在出人意外,高明得令人叹服。
其实这刘姥姥还没去贾府,在她自己家里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刘姥姥不但给狗儿鼓劲打气,说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啦,还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当初狗儿的父亲和金陵王家如何连宗,她20年前去过王家的情形记得一清二楚。当初的王家二小姐即今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即王夫人,就从这里打开缺口,说得挺有道理,既务虚,又务实。要不是这么有见识,能说会道,怎么能一进、二进荣国府,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而且在贾府败落之后,还千方百计地去把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找回来呢?曹雪芹很重视也很善于写人物的出场,刘姥姥的这个出场写得很有光彩。
刘姥姥没进荣国府之前的这个出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又一次体现了曹雪芹歌颂女性和对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失望的理念。在整部小说中,同一辈份的,同一家庭的,男的一律不如女的。在王狗儿家,狗儿无论是见识、口才、魄力、心计,都远不如他老岳母刘姥姥。
第二回曹雪芹通过贾雨村之口简单描述了对宁荣二府的外部印象:“去岁……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贾府很大,东西占了大半条街,这是从东到西作了个大致介绍。现在曹雪芹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起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她的眼睛和活动比较具体地写出贾府(荣国府)之大、之显赫、之奢华。刘姥姥“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可见来荣府拜会的尽是达官贵人,而且很多,以至于轿马都一堆一堆的了。官轿一般都是四人抬,大的那就要“八抬大轿”。二十九回贾母率领贾府女眷去清虚观打醮,“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凤姐、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就可见刘姥姥来的这天,荣府门口光是轿夫、马夫、随从少说也有一二十个。这还不算荣府大门前自己的仆人。曹雪芹没写多少,但是我们从后面角门的叙述中可以推论出不会少于五个。这种以不写来让读者自己体会的手法,既节省笔墨,又增添了阅读空间与趣味,很值得学习。刘姥姥一看这架势,“便不敢过去”。她下意识地有些自惭形秽,“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这个“蹭”字用得实在传神,是说刘姥姥贴着墙根很慢地走,写出了她的自卑心理和小心翼翼。角门的地位自然远远不如大门,但这角门前也很不简单,不仅有好几个仆人,而且个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这些豪仆的数量和气势再次衬托出荣府的威风与奢华。刘姥姥称呼那些仆人不是“大爷”或者“老爷”,而是“太爷”!封建社会百姓称县令为“县太爷”,可见刘姥姥陪尽小心。她要找周瑞,说是“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而那些“太爷”很不耐烦,势利得很。幸亏一个忠厚老仆告诉她,“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刘姥姥终于“绕到后门上”。宁荣二府前面(东西)占了半条街,读者现在明白了,南北占了整整一条街!加上两个“绕”字而不是“来”字,就写出了荣府之大,要走一会儿呢。绕到后门上了,刘姥姥“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闹吵吵三二十个小孩子在那里厮闹”。要知道这些生意担子不是来做贾府主子们的生意的,而都是来做住在后门上的仆人们的生意的,这三二十个小孩子应当主要是他们的子女。果然荣府仆妇奇多,一问,光是姓周的成年老年女仆(大娘、奶奶)就有五个。至此,刘姥姥还没有迈进荣府大院一步,还没见到荣府一个主子,甚至还没有接触到一个有点身份的仆人,这荣国府之大,宾客之贵,仆人之多,已经充分显示了出来。真是谈笑皆豪仆,往来尽显贵。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她的活动介绍王熙凤。如前文所述,《红楼梦》的故事有两条交叉的主线,一条是宝黛钗爱情为代表的青年男女悲剧线,另一条是以贾府由盛转衰为代表的社会没落线。贾宝玉和王熙凤都处于这两条线的主要位置上,不过贾宝玉偏重青年男女悲剧线而王熙凤更偏重社会没落线。前五回对贾宝玉作了大量的渲染,第六回就着重描写王熙凤了。正因为王熙凤的作用如此重要,所以在展开她的故事之前,曹雪芹通过三个人之口介绍她。第一次是冷子兴说她“模样”、“言谈”、“心机”都极其出众,“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不过由于冷子兴当时要介绍的人很多,所以只能说得比较笼统。第二次是第三回黛玉进府时写了一个广为人们称道的凤姐出场,着重表现王熙凤的能说会道和善于逢迎。不过当时在场的还有贾母等许多人,还不能充分展示王熙凤的风采。所以第六回脂批者说,“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意思是借刘姥姥的活动和眼光,实际上是在写王熙凤。
曹雪芹写王熙凤极其巧妙地运用了步步陪衬的手法。刘姥姥已经出场多时了,曹雪芹却迟迟不让王熙凤亮相,但是又让人感到她无所不在。第一个陪衬的人物是周瑞家的。周瑞家的之所以愿意帮刘姥姥见王熙凤,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年周瑞争买田地时“其中多得狗儿之力”。我们要注意,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而不是贾府买地。贾府买地狗儿就帮不上什么忙了,有官府帮忙呢。贾府有点地位的奴仆都买地,贾府占有的土地之多就不必说了。而且通过周瑞家的口,交代了他们夫妇都做些什么。周瑞“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们出门子就完了(五十二回宝玉出门,跟着的十几个仆人中就有周瑞)。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荣国府总共十几个主子,要有三四百个仆人了。王熙凤的陪房夫妇都如此不简单,外面有地,家里有丫头,那主子的显赫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个陪衬的人物是平儿,因为从未见过,瞧这容貌、打扮、派头,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就是王熙凤,“才要称姑奶奶,忽见周瑞家的称他为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叫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了”。这是用她的眼睛介绍出平儿,并用平儿来对凤姐作了有力的再陪衬。王府本在刘姥姥刚见到平儿时有一个夹批:“三等奴仆,第次不乱。”有些读者不大明白,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过来的首席大丫头,而且是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地位与妾差不多,差点就成了“半个主子”了,怎么还是个“三等奴仆”呢?因为平儿毕竟还不是妾,在宁荣二府各有奴仆好几百人中,她上面还有赖大之母、赖大家的、宁国府都总管来升、大总管赖二等一些有地位的总管夫妇和伺候过贾母等老一辈的奴仆。比如赖大家就有一个很大的院子,还有一个规模可观的花园呢,这种奴仆就是一等的了。像林之孝夫妇恐怕就算二等的了。周瑞家的是王熙凤的陪房,有自己雇的丫头,平儿叫她“周大娘”,够不够二等的都难说。平儿自然只能算三等。不过到此为止还都是铺垫。
然后通过刘姥姥和周瑞家的对话,很自然地由周瑞家的把凤姐的身份、小名、容貌、年龄、权威、个性、口才、心计、能力、口碑等作了全面具体生动的介绍和描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周瑞家的是王熙凤的陪房,心腹,在她身边多年,居然都忍不住对多年不见本来就没多少交情的刘姥姥说了出来,可想而知王熙凤这“太严些个”有多么厉害!这样,读者对于贾母说叫她“凤辣子”的“辣”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接着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写出凤姐的威势和排场:先是自鸣钟响了几下后,“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刘姥姥“只听见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又见两三个妇人,都捧着大漆捧合,进这边来等候。听得那边说了声‘摆饭’,渐渐的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几个人”。到这里,凤姐尚未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通过王熙凤让人给刘姥姥祖孙传饭,让人向王夫人请示如何对待这位找上门来的宗亲,如何给了20两银子零一吊钱,把冷子兴说的王熙凤“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表现得淋漓尽致。确实像周瑞家的所说:“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王熙凤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她很善于表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作秀。但她“秀”得不露痕迹,出神入化,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于老实巴交的刘姥姥乍一听王熙凤哭穷差一点以为要空手而归了,哪里想到竟然是特大丰收!三十九回刘姥姥说了,20多两银子,够庄稼人开销一年呢。
读者都会注意到刘姥姥与王熙凤似乎有不解之缘,这正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在结构上的一个极为高明的手法。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是前门不敢问,角门不能进,从后门进去的。先到周瑞家的屋里,再到倒厅等着。然后平儿作主让她进了贾琏的院子。刘姥姥见到的人都是王熙凤身边的人,周瑞家的和平儿,一个比一个更接近王熙凤,受到接待的最高规格是王熙凤的接见。总之是越来越接近贾府的权力中心。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穿针引线的作用是从门外到门里,从一般仆人到陪房媳妇到首席大丫头平儿,最后总算见到了年轻主子王熙凤。如果说那次还处于荣国府外围,主要扮演一个陪衬的配角的话,那么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下子就到了王熙凤屋里。由于贾母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所以刘姥姥很快就进入了荣国府的腹地,贾母屋里和大观园,受到贾府老祖宗贾母的亲切接见和多次款待,接触到了贾府权力中心和几乎所有女性主要人物,她也由配角成为主角之一。刘姥姥在“一进”中只占了第六回这一回,而“二进”则占了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回和四十二回的一半,总共将近三回半。不过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穿针引线的基本任务没有变,刘姥姥的独特的结构性作用在“二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她的活动和视角,起了三个重要作用。
三十九回到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这时大观园已经住进了宝玉、黛玉、宝钗等一大群人。由于贾母亲自带着刘姥姥到处游览,而且身旁有一大批小姐、少爷、丫头陪着,不但深入到各院内部休息参观,将每个院子描述得更加细致,而且完全是生活化的,和贾政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很不一样。贾母领着刘姥姥在潇湘馆小憩,在秋爽斋吃饭,接着是坐船观景,然后又去蘅芜苑观赏,至缀锦阁饮酒行令,藕香榭听戏,还到栊翠庵品茶。由于刘姥姥醉酒,曹雪芹还让她误入了怡红院。这样就通过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活动,把大观园周边的几个主要院子和中部一些其他建筑作了一番生动具体的介绍,使读者不但再次领略了大观园的美景,而且始终处于浓郁的人情味之中。原来写过的景点这回写出了新意。比如在潇湘馆,就写出地上布满苍苔,中间一条石子铺的羊肠小道。琥珀虽然已经提醒刘姥姥注意不要滑倒,刘姥姥还是大意摔倒了,但很快就自己爬了起来。75岁的人,这么硬朗,这就为她几年后差不多80岁了还千方百计去把巧姐找回来的身体条件作了铺垫。曹雪芹创作上的一个绝妙之处是,写景绝不只是写景而已,往往有暗寓意。贾政验收时到蘅芜苑已经写出进门一大堆石头,暗示薛宝钗的铁石心肠。而这次贾母、刘姥姥等进了蘅芜苑,突出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帐幔衾褥十分朴素,以致贾母觉得女孩子屋里过于“素净,也忌讳”,从而再次暗示冷美人宝钗的冷漠无情。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还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在其他章节中很难见到的大观楼、缀锦阁、紫菱洲、秋爽斋、藕香榭、栊翠庵等好几个地方的情形。这四回中通过刘姥姥的活动,大观园的美妙形象更加深刻地留在了读者心中。
二是写活了许多人物。
写过小说的人都知道,最难写的是有许多重要人物在场的场面,因为必须让这些人物都有话说有事做才行。所以这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最容易写得一般化。但是曹雪芹特别善于写集体活动,这样不但人物可以互相映衬,而且节省笔墨。从三十九回起至四十二回,曹雪芹通过贾母接见,刘姥姥编故事,贾母两次宴请,鸳鸯行酒令,刘姥姥逗乐等大小故事,使许多人物都在一个集体场合亮了相,写活了十几个人物。曹雪芹往往几笔就连带写出几个人的性格,比如行酒令时,黛玉用了《牡丹亭》中的一句诗“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接着黛玉又用了一个《西厢记》中的典故,“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寥寥几十个字,写出了黛玉、宝钗两个少女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这些都是由于刘姥姥的活动引起的,刘姥姥是这三回半中唯一的贯穿性人物和中心人物。
最难得的是通过贾母、刘姥姥等众人到栊翠庵饮茶写出了妙玉,这是前八十回中妙玉最重要的一次亮相。如果没有这场戏,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的重要人物妙玉的形象就将大为减色,甚至可能根本站不起来。因为她很难有和别人在一起活动的机会。栊翠庵虽然也是贾府家庙,平时别人进庵烧香,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贾府在外面有规模很大的家庙铁槛寺,还与好几个庙观尼庵关系密切,而栊翠庵在大观园内,本来就属于元春省亲时点缀之用。因此平时园子里的小姐和宝玉一般不会进去烧香,饮茶或者休息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大观园中到处都有饮茶、休息的地方。妙玉是出家人,加上生性怪癖,平时不爱与人交往,很难表现她的个性;而又不能脱离大观园这个环境,专门用许多笔墨来写妙玉。曹雪芹通过贾府地位最高而又年迈的贾母带刘姥姥进栊翠庵休息一会,真是高明极了。小说写道:贾母等人饮酒听乐之后,薛姨妈建议出去散散心,正好贾母也想散心,于是就“带着刘姥姥散(心解)闷”。贾母与刘姥姥等在“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亲自为她讲解这是什么树,什么石,什么花。显然是贾母有点累了,而且要带刘姥姥见识见识,这才来到栊翠庵休息和饮茶的。若是平时绝不可能这么多人同时进庵饮茶。所以看得出来,曹雪芹安排情节不但考虑其必要性,而且非常注意它的合理性,符合情节逻辑。而妙玉性格的闪光恰恰就由饮茶而出。其中有三点尤其值得注意。曹雪芹特别点出,这一切都是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写的。妙玉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写出了她这个带发修行的出家人并没有真正做到佛法平等。这是一。二呢,当妙玉手下的道婆收了刘姥姥喝过的杯子,妙玉就让她放在外面。宝玉建议她给刘姥姥,卖了可以度日。妙玉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有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吧。”妙玉对刘姥姥竟然如此无情,看来似乎有洁癖,其实反映了内心势利的一面,这就将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见到的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具体化了。第三是妙玉将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作为一个少女和出家人,这是极不寻常之举。妙玉身份特殊,既有“天性怪僻”的一面,又有普通少女正常情感需要的一面。这个饮茶场面使妙玉判词和《红楼梦曲·世难容》落实了,也使妙玉形象生动地树立了起来。而这一切都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所引出的。
写人物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这位老太太的形象在二进荣国府中有了很大的发展,更加丰满。比如很自然地道出了刘姥姥和贾母的岁数(75岁,“比我大好几岁呢”),这种一石二鸟的写法既经济又自然。刘姥姥在编故事上简直是个天才,不仅张嘴就来,而且特别村姥姥是信口开河适合听众的口味,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她编的第一个故事是下雪天听见外头柴草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为什么刘姥姥讲个小姑娘的故事?因为她看见贾母身边坐满了女孩子,小姐和漂亮丫鬟,还有长得很俊的贾宝玉。所以讲极标致的小姑娘的故事肯定会受到广大听众欢迎,尤其是讨贾母的喜欢。值得注意的是,刘姥姥只说了外面柴草响,可没说烤火,是贾母猜测是不是有过路的客人冷了抽些柴草去烤火。结果正好南院马棚失火,所以贾母就让换个话题。如果方才是刘姥姥提到了“火”,那么下面就不会再让她讲故事了。正因为是贾母说的“烤火”,所以刘姥姥才有机会继续现编现说。这是曹雪芹写得细致高明的地方。刘姥姥显然接受了刚才讲“柴草”差一点出事的教训,这回现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90多岁的老太太,感动了观音菩萨托梦,菩萨说她本来要绝后,又给了她一个孙子,现在十三四岁了。为什么要说老太太90多岁,小孙子十三四岁呢?贾母70岁了,说个长寿老太太感动观音菩萨,贾母多高兴呀。而且贾宝玉不是十三四岁吗,瞧这刘姥姥多会说话!刘姥姥现编现说故事(小说用的是“顺口胡诌”)的本事绝对不下于当今说评书的水平。她居然能把那十七八岁极标致的小姑娘的故事,让贾宝玉这聪明绝顶的傻东西“信以为真,回至房中,盘算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出来给了茗烟几百钱,按着刘姥姥说的方向地名”,让茗烟去找那女孩庙。结果茗烟找了一整天也没找着!宝玉还不死心,还对他做思想工作,让他改日再找去!遇见贾宝玉这样的忠实听众,刘姥姥算是三生有幸了。
三是突出了大贵族人家的规矩和讲究。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严格的等级制度,贾府这样的大贵族人家自然就更讲究了。这一点在元春省亲和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红楼梦》在许多章回中都很注意这个问题,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并不是写得最多的,但是由于刘姥姥身份特别低微,从她受到的礼遇上反倒格外说明问题。因为贾母叫她“老亲家”、“刘亲家”,所以刘姥姥的身份顿时大大提高。四十回在缀锦阁行酒令时,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座位的安排:刘姥姥虽然是个连贾府仆人都不如的农妇,但是由于贾母叫她“老亲家”、“刘亲家”,所以她不但享受主子待遇,和小姐少爷一样一椅一几,而且辈份还比较高,座位竟在王夫人之前,仅次于贾母。通过刘姥姥所受到的贾府待客礼遇,有助于我们弄清林黛玉在贾府究竟有没有受到“迫害”的问题。
刘姥姥在大观园的活动,再一次生动地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光是十几个主子和一些主要丫头吃一回螃蟹就花了20多两银子,够穷人生活一年,其余的事就不必多说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道:“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元评女传巧姐慕贤良春省亲时几次“叹息奢华过费”,是从见过不知多少繁华场面的贵妃角度感慨和从至亲角度担忧。而刘姥姥则是从一个穷苦农妇的角度将它生活化而发的感叹。她与元春是两个极端的人,但是得出的却是完全相同的感受。贾府最后败落显然与这种极度奢华的生活有关。
在第五回巧姐的判词中已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暗示贾府败亡之后有些近亲反而不可靠了。在《红楼梦曲·留余庆》中,曹雪芹交代凤姐曾经“济困扶穷”而“积得阴功”。在贾府被抄家后巧姐被“狠舅奸兄(贾蔷)”所卖,是刘姥姥设法将巧姐找回。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她第三次与贾府打交道埋下了一些重要的伏笔。主要是两处,在四十一回和四十二回。
一是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抱着一个大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个佛手,便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佛手给大姐儿换了柚子。板儿对佛手已经玩了很久了,“见柚子又香又圆”,就换了。“柚子”就是“由兹(即‘这’、‘此’。中古时这三个字同音,可以通假)”,暗示后来刘姥姥带着长大了些的板儿一同去解救巧姐,是由此开始的。“又香又圆”就是“乡缘”的谐音,指在外地才找到同乡巧姐,仿佛冥冥之中有“佛手”所指引,两个孩子有缘分,早就交换了定终身的信物似的。
二是凤姐请刘姥姥给生于七月初七的大姐儿取个名字,刘姥姥就取了个“巧姐”(“巧哥儿”),还说:“日后长大了……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这里顺便要说一下,“巧姐”和“大姐儿”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第六回刘姥姥见到平儿时,提到“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而二十七回芒种节时,又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巧姐、大姐(儿)成了两个孩子。而从四十二回来看,大姐儿就是巧姐。“大姐儿”在北方有时就用做对第一个小女孩的称呼,不是正式名字,一般多在一两岁两三岁时叫。之所以二十七回会“巧姐”、“大姐儿”两个同时出现,我想,除了有可能是抄本之误外,更大的可能是,曹雪芹原本设计凤姐有两个女儿,但是在修改过程中去掉了一个,或者说将两个女孩合并了,即原名大姐儿,后来经刘姥姥正式取名为巧姐。当然这样一来,改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而是在情节和思想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是曹雪芹改变了作品的构思,引起了人物的合并。只是他忘记把二十七回的“巧姐”删掉了。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形。《红楼梦》中类似的情形也还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表现极其出色,水平比“一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什么?第一次来时,她有些话说得不得体,临走时周瑞家的不是批评她了么?所以这次“二进”,刘姥姥可是接受教训了。无论是编故事,还是别的事,都广受欢迎。尤其是行酒令,和鸳鸯配合得天衣无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总导演”是凤姐,鸳鸯是“策划兼执行导演”,她给“领衔主演”刘姥姥说戏。刘姥姥悟性很高,很快就进入角色。因此刘姥姥充分体现了“导演意图”,皆大欢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姥姥第三次就不是进荣国府了,也不是只去了一次。四十二回脂批指出,在遗失的曹雪芹已经基本写得的佚稿中,“狱神庙”这回有刘姥姥的故事,“始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实伏线于千里”。从多处脂批提示来看,当时到狱神庙探监和设法相救的还有贾芸、小红、茜雪等人。所以刘姥姥显然是受了王熙凤的亲口委托,不顾自己已经八十高龄,带着板儿到处寻找,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巧姐下落,终于把被狠舅奸兄卖到外地的巧姐救了回来。充分表现出刘姥姥极其重情义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刘姥姥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人物,她善良、正直、勤劳、能干,极富智慧,非常可敬可爱。
③ 嫁入豪门的方法
说方法,不如说条件。嫁入豪门的方法
:1.漂亮。身高应1.65m以上。身材正直微胖,既不骨瘦如柴,又不肥胖如猪。柳叶眉,丹凤眼,胸部翘起却不肥硕。小腹微凸。翘臀圆滑。指若雪葱根,浑圆细长。面如章子怡,但要胖些。无刺五痘。像蛋清。脚不能露筋,趾要平齐。身上要散发出淡淡的香味。牙要白齐。舌要尖长。2.要有功夫。主要是床上功夫。要让男人有欲飘欲仙的感觉。要研究心理学和生理学。要让男人一天也离不开你。他不行,也要调理的他行。3.要会说话。声音要圆润。要理解老公。让他觉得你是他的知己。4。要有缘分。要有场合去接触这样的男人。要让他一见钟情。5.不要计较他的年龄相貌。6.最好有人引荐撮合。要能博得其家人及手下人的支持。7.要有大本以上的学历。最好是名牌大学。唱歌跳舞一定专业8.在事业上,要能帮老公,就像武则天。以上条件是成功的充要条件。然后再大胆,脸皮厚,会哄人,基本就差不多了。
④ 豪门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豪门标准之一:历史荣誉
一支豪门球队,必须有拿的出手的成绩,如无彪炳之战绩,辉煌之历史,是绝难服众的。而且,这个成绩和荣誉并不能只看眼下或者仅仅一段时间,而是要用历史的眼光审视,毕竟足球历史源远流长,欧陆不少球队皆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中,高低潮自然起起伏伏,谁没有辉煌过?都灵曾经称雄意甲,汉堡一度笑傲德甲,这些球队不能称之为豪门。罗马双雄名噪一时,拉科瓦伦亦有令人谈虎色变之历史,这些球队也不能称之为豪门。谁又没有低迷过?米兰降入乙级,利物浦无缘欧冠。但没人能否认他们是豪门。尤文被触发,阿贾克斯沉沦一时,也没有否认他们是豪门。决定因素就是历史荣誉。能够在俱乐部历史上比较稳定的或者比较有规律性的取得国内联赛、尤其是欧洲三大杯(主要是冠军杯)的球队才能有资格进入豪门候选名单。
豪门标准之二:经营能力
一支豪门球队,如果想取得荣誉,必然需要加强对于俱乐部的投入,贫民球队或许能够成为黑马却永远无法成为豪门便是受制于俱乐部财力限制,当然也并非长期投入大的球队就必然成为豪门,因为竞争总是存在,冠军却只有一个。只有持续较大力度的投入才能使得球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机会臻于巅峰。但是投入不能只依靠球队老板,需要的是将球队作为品牌推向市场,因此俱乐部的经营能力就相当重要。不少球队的老板曾经并不惜一掷千金,但往往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最终落个功未成,身先退,志未遂,人已殁。相反有另外一些球队,并无非常有实力的富翁和财团撑腰,但依靠出色的精英理念和球队建设思路,为俱乐部赢得了球队不断发展的准备金。票房、球衣销售,广告转播收益,一个都不能少!豪门球队必备的持续性,离开了好的经营管理,空谈而已。
豪门标准之三:巨星
没有巨星的球队,绝然无法称之为豪门,豪门的成绩决定了他们的武林地位,但倘若无与其江湖地位相当的球星压阵,只怕也要落了下风。为什么皇马当年要组建银河舰队?为什么米兰要鼓吹所谓三金球先生?为什么国际米兰多年以来冒着球星黑洞的骂名也要不间断的网罗世界级球星?为什么切尔西甚至是曼城屡屡开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价码向豪门球队挖角?巨星不仅是战绩的有力推动,更是票房的保证,同时也是增强一支球队吸引力的砝码。而巨星不比球星,数量稀缺,走一个少一个,所以吸引巨星加盟不仅是壮大自己,同时也是打击竞争对手。这样一举数得的行为恐怕不只豪门想做,甚至所有的俱乐部都想,只是出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而已。
豪门标准之四:联赛竞争力
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在欧洲足球的历史上,不乏有些球队常年称霸国内联赛,一枝独秀或者双雄垄断的局面并不陌生,比如希腊的帕拿西纳克斯 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红星 甚至葡萄牙的波尔图、苏格兰的凯尔特人。这些球队在本国或者本地区领域内可谓是高不可攀,但是倘若真正摆到欧洲的大台面上,却逊色了不止一筹,这些球队也不乏一些一流球星,不乏欧洲历史战绩,经营也足以保证自己在本国联赛的霸主地位,但始终无法被彻底贴上豪门标签,输就输在本国联赛缺乏竞争力。联赛整体水平偏低,受关注度不高,在参加的欧洲联赛中,往往止步小组赛成为这些球队共同的特征。联赛竞争力成为又一项衡量各个球队是否跨入豪门的标尺。
四点或许并未穷尽一支豪门区别与非豪门的所有条件,但是却可以给与大家一个衡量豪门http://bbs.bo8.com/thread-88226-1-1.html!
⑤ 五大联赛的豪门球队有很多,如何才能成为一支豪门球队
成为豪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成绩好,必须要是五大联赛的球员,不过这也不一定,阿贾克斯也曾经是豪门球队,不过这些年落寞了,尽管历史上拿过4次欧冠,但现在也不能算是豪门球队了。
而且在联赛里,球队的成绩要大部分时间保持在前四之列,因为前四才有机会参加欧冠,才可能会夺得欧冠奖杯,欧冠成绩才是豪门球队的硬指标。
昨天抽签再次碰到拜仁,他们有机会证明自己,同样的曼城也是如此,本赛季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如果不能夺冠,他门就只是土豪球队,而不是豪门球队。
⑥ 男人怎样做才能步入豪门
穿搭一定要吸引人,简简单单的纯色t(别带任何美式英文、印花、撑死几何图案),裤子可以选择暗色卡其裤,或者你想要有学院气质的就入手灯芯绒裤,看个人能力来。搭个纯色的小白鞋都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