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和山谷如何判读坡的陡缓
等高线从四周向中心面积逐渐缩小,且高度逐渐升高的地方是山峰或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为鞍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
⑵ 等高线地形图山顶的辨别技巧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1、山顶一般有一个三角形符号——腰长底短的等腰三角形黑色符号;
2、山顶在等高线闭合的圈内,且数值是从内向外递减。
⑶ 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分别东南西北 在山上又要怎么分辨
一般来说,在当地时间6时左右,太阳在东方,12时在正南方,18时左右在西方。根据这一规律,便可以利用手表根据太阳概略判定方向。
方法是:将手表放平,以时针所指时数(每日24小时计时制)折半的位置对准太阳,“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如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应以折半的位置“4”和“5”之间对准太阳;下午2时(14时)40分,应以7时20分对准太阳。为便于判定,可在时数折半的位置垂直竖立一细棍或细针,使其阴影通过表盘中心。判定时,应以当地时间为准。
注意:此方法在北纬23度30分以南地区,夏季太阳垂直照射,不便使用。(即赤道及南半球地区不能使用)
看不见太阳的情况下(北半球):
1、植被:枝叶旺盛为南,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
2、锯开的木桩:年轮较疏的为南面、北面密。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则易生青苔。
3、房屋的座落及朝向:国内民房大多为背北朝南,安徽的徽州正好相反;
4、利用一根直木棍及太阳来判定方位。主法是:用一根直杆(直木棍),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直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后,当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5、夜间判定方向:北极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颗较亮的恒星,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
6、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⑷ 如何辨别地理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顶就是一座山最高的地方,一般图里会有一个三角形来表示,另外你会发现山顶处等高线是封闭的圆圈。鞍部:两山中间比较平缓的地方。(其实想想骆驼就知道了,凸起的两个点就是山顶,凹下的就是鞍部)陡崖:也称断崖。近于垂直的山坡。(悬崖绝壁)在地形图上看就是N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也就是一条线上有很多短短打横的线的那里)
山谷: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山脊:等高线 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
在地形图上分辨山谷山脊的顶好方法:用尺子(一开始用后来熟了瞄一眼就知道了)放在凸起或凹下的等高线上的点上。发现点处等高线比两旁高的是山脊,比两旁低的是山谷。其实不难的,地理是很有趣的!!不懂可以来找我哦,无限欢迎!!专家神马大神的就肯定不是,我就班里小小的一个地理科代。不要嫌弃哦。嘻嘻~很高兴能为你解答。qq:420253723如果真找我问问题要注明哦~
⑸ 如何辨别地理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点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顶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脚低。识别出地貌的各种基本形态,结合具体运动路线,地形起伏则一目了然。
[解题过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顶。山顶依其形状可分为尖顶、圆顶和平顶。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环圈外通常绘有示坡线。
山顶与凹地
比周围地面低下,且经常无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积的低地称盆地,小面积的低地称凹(洼)地。图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线是用一个或数个小环圈,并在环圈内绘有示坡线。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图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线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就是分水线。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邻山背、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以山顶或鞍部为准,等高线向里凹入(或向高处凸出),各等高线凹入部分顶点的连线,就是合水线。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连两山顶间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马鞍状,故称鞍部。图上是用一对表示山背的等高线和一对表示山谷的等高线显示的。
山脊,是由数个山顶、山背、鞍部相连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线叫山脊线。
④斜面
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图上明确斜面的具体形状,对定向越野有一定价值。斜面按其形状可分为:
1)等齐斜面。实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齐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视。地图上,从山顶到山脚,间隔基本相等的一组等高线,表示为等齐斜面。
(2)凸形斜面。实地坡度为上缓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视。地图上,从山顶到山脚,间隔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组等高线,表示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实地坡度为上陡下缓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视。地图上,从山顶到山脚,间隔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组等高线,表示为凹形斜面。
(4)波状斜面。实地坡度交*变换、陡缓不一、成波状形的不规则斜面叫波状斜面,若干地段不能通视。地图上,表示该状斜面的等高线间隔稀密不均,没有规律。
3、图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图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时,首先要对判定区域进行总的地势分析,在该区域内,找出明显的山顶,分析山顶间的联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线、合水线的走向,然后结合河流、溪沟的具体位置,判定出总的升降方向。总的地势分析之后,进行具体分析时要注意基本一点,即在地图上,凡属运动路线与某条等高线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现象(与某条等高线越来越近或越来越远或相交)则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体分析时,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②根据示坡线判定
示坡线与等高线连接的一端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据河流符号判定
当一组等高线在河流一侧,*近河流的等高线低,远离河流的等高线高,即当离开河流一侧作横方向运动或成一定角度运动时,就是上坡,相反方向运动时则是下坡。当一组等高线横穿河流,上游等高线高,下游等高线低。
⑹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
1.徒手教具法 在课堂上,用你的左手稍微做一下动作:五指并拢,略向内倾,把中指抬 起,食指和第四指指尖靠在一起,中指放下压在上面,手心朝下放在右手拿起 的平展开的教本上面,展示给学生“来,大家看一下,外出时大家有没有看到 这样形状的大山啊”?(做以上动作的时间只需两秒以内足够)肯定有学生说 “有”,也可能有学生说“没有”,这时可对说“没有”的同学回复“你可以 想一想吗,有没有这样的大山啊。”你这时可腾出右手拿起粉笔在左手上面画 等高线,三条就能说明问题,展示给同学看,中指指骨与掌骨交点凸起处就是 明显的山顶,这里是一条最高的闭合的、等高线围绕的区域,那肯定就是山顶 了,沿中指一线是一明显的、倾斜的、高的区域,那就是山脊了,这时你让学 生看侧面(实际你是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的),等高线是平的,且不同高度的等 高线是平行分布的,交代清楚以后,再提问学生,“假如你从高空向下看的时 候,向下看这些等高线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些等高线是什么样子” 几秒钟,把手背朝向学生,“是这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咱画在黑板上看得更清楚,”这时拿着你的左手右转身,把左手扣放在黑板上,再左侧 转身回头对同学们说,“咱先把最低的一条等高线画上,”然后沿着你的手的 外沿画出你手的大致轮廓,特别要注意不要画的太像手,要像山,尤其是芊芊 细手的女教师更要画得大一点夸张一点,这时你要回头和同学们说“咱们要按 从低到高把其他等高线都画出来”,你回头和同学讲话的时候你的手已经离开 了黑板,回过头重新画的时候你的手扣在了平行左移了约30 厘米的位置上,又 和同学交谈,边指着手上的等高线,虚划一圈“咱把高一点的这一条画上去”, “再把更高的一条画上去”,“把最高的一条画上去”,“好了,我们把有起 伏的地形的等高线画在了平面上了,这就形成了一幅新的地图,这种用等高线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叫�6�7 ..”,“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 等高线表示不同的高度,不同等高线的特点还表示不同的地形,好,我们先看 它的高度,”,展示左手的侧面图,“假如这是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假设四五百 米吧,我们这座山的最下边是海拔100 米,每隔100 米画一条等高线,大家判 断这几条等高线各是多少米”,�6�7 �6�7“好,我们写在图上,”“这个最高的地 方是多少米啊?” “400 多米,不到500 米”,“好,那么这幅图表示的是一 座山,这个最高的地方又叫什么名称呢”,“山顶或山峰”,“在地形图上等 高线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山顶或山峰——等高线闭合 成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再看这倾斜的比较高的这一线又叫什 么名称呢?” “山脊。”“看图判断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又有什么特点呢?” 同学们又可 以很快得出结论:山脊:等高线有很明显的弯曲,且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等高线从高往低凸出说明这里相对比较高就是山脊。这时老师就可以小结一下 转承新的问题。“大家分析得很好,当然了这组山的地形组成比较单调一些, 好判断,在地形图上那些等高线弯曲比较缓的地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山坡了。 但是有的山地地形比较复杂,更有很多其他的地形名称,再给同学们介绍一种 在地形图上容易和山脊混淆的地形的判读,怎样识别山谷。”“大家看这里, 我这次用我的手表示山的某个部位。”按刚才弯好的手的形状,把手翻过来手 指斜向下指,约成45 度角,大家看到的是掌心和五指间的凹槽,用右手食指划 着这个很窄的凹槽“同学们,大家在爬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在两个山坡之间 有这样倾斜的相对比较低的部位啊?”再用两只手比划并启发一下,同学肯定 会有的说有,“那我们就要知道,这种转折比较明显、弯曲比较大的倾斜的低 地就叫山谷。”“那么我们在地形图上怎样识别呢”?依前次的过程在手上、 黑板上画了等高线、地形图。同学们经过简单议论,又对照山脊部位的特点得 出结论:山谷:等高线有很明显的弯曲,且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 从低往高凸出说明这里相对比较低就是山谷。此时约用4 分钟的时间,这些内 容写得多说的慢,真用起来很方便,可操作性很强,很实用,里边还可以穿插 着用教本对折一下演示山脊和山谷。 要着重说明的是前边提到的几个点要处理好:这里是明白问题糊涂着问, 要的是等高线,前半句是问看山,后半句是问看等高线,中间是过度,你要直 接问看山上的等高线那就错了,不符合常理,哪座山上都没有等高线,要解释 这个问题得用半节课。这里一定有点乱,不制止、不解释、不干预,给学生 一点积极思考的时间,你展示出来后都会停下来验证和自己想的一样还是不一 样。不要解释什么样,有时图上的东西是能看能想不能说的,最后得出结论 时就清楚是什么样了。对于山顶的识别这几足够了,山脊和山谷的识别再用以 下三种方法巩固。 2.四外扩展法 在黑板上画出两组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图并标上高度,分别在凹处找一个点, 各向四周画四个箭头,其中要有一个箭头指向弯曲最凹的方向,各有三个方向 的箭头穿过两条等高线后看出是越来越高,只有指向敞口处的一个箭头指向低 那就确定这个点是在相对低处,是倾斜的低地,是山谷。反之是倾斜的高地, 是山脊。 3.画圆找中法 画一组合的有山脊、山谷的等高线图,找一凹处把有缺口处补齐画成圆, 中间低的是山谷,中间高则是山脊。 4.两侧延伸法 在地形图上分辨山谷山脊的最简单方法:用一直的物件(熟练后可不用)放 在凸出的等高线上的一个点上。向两侧延伸,发现两侧低的,点在高处,是山 脊。两侧高的,点在低处,是山谷。
⑺ 如何辨别山上树木、植物、菌类
首先植物就包括了树木,有分类学说把菌类归为微生物,和植物区分开来,所以,菌类就和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分开类属了,山上的树木有很多种类,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光合作用的能力,有丰富的植物根系,从土壤总吸收水分和营养,而菌类这是寄生或者腐生类的,以有机植物营养为供体,进行细胞减数分裂,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子实体。菌类不能够依靠自身进行光合作用,整个生长过程必须是寄生或者利用植物的营养共生的。
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的方法有哪些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⑼ 怎么识别等高线地形图:山峰(山顶)、洼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缓坡
等高线形状特征:①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③.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④.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⑤.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