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筑工地基坑怎么检查
检查
1、基坑轴线位置是否正确。
2、基坑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3、基坑底部地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基承受压力是否符合设计)。
4、基坑深度是否符合设计。
5、基坑是否超深。若超深,要进行处理。
6、若是深基坑,是否符合安全施工要求。
7、钢钎检查基底下面有无巨石,空洞,密实度。
8、有无地下水。
9、基础施工前应当验收合格。
B. 基坑旋挖钻孔灌注桩桩体检测方法、数量及检测位置如何确定
选桩原则
声波透射检测:工程开工前先编制好检测方案,施工时按检测方案上选定的桩(同类型的桩按检测比例数量均匀分布)进行预埋好管,检测时严格按数量及桩号执行,施工时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桩号预埋管的,改更比例不应超过20%,低应变检测,每个承台未做声波透射检测的都应保证做一根低应变检测,检测桩号可随机更改。
检测方法
钻芯法检测: (1)桩基础施工完毕后,先做完声波透射检测,对声波透射检测不能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应时行选为钻芯桩。 (2)成桩质量较差的基桩; (3)选择对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桩; (4)选择设计方面认为重要的桩; (5)选择岩土特性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桩; (6)选择代表不同施工工艺条件和不同施工单位的桩; 溢彩家园工程基桩检测方案 - 4 - (7)同类型的桩按桩径宜均匀分布
C. 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包括:
1、工程概况。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3、监测目的和依据。
4、监测内容及项目。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监测方法及精度。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D. 基坑测量的方法以及操作
挖基础
定点
架设经纬仪
然后打角度
角度确定后打上能门板
撒石灰粉
开挖
具体深度凭地址报告或者感觉
挖到持力层就行,你可以拿铁钎测试下地面的硬度
然后用尺等工具测量基坑是否符合设计基础的要求
E. 基坑工程的现场检测应采用什么方法
1、是的,根据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第3.0.3条规定:基坑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护检测。
2、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4、
监测工作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接受委托;
2)
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3)制定监测方案;
4)监测点设置与验收,设备、仪器校验和元器件标定;
5
)现场监测;
6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7)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8)
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F. 基坑监测的方法
有多种监测技术和信号传输处理方式。根据青冶工程(QYETC)技术人员的经验,一般有监控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视化监测软件等几类配套工具,反应时间可控制在1s范围内,采样频率可达100Hz,完全能够做到实时监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
· 1、工程概况
· 2、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 3、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 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 5、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基坑监测的处理过程也可以分为以下过程:1、监测目的2、确定监测项目 3、测点布置 4、监测方法、主要仪器及精度要求5、监测频度 6、监控报警7、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G. 基坑检测具体是做什么的呀
基坑检测包括:①支护结构检测,例如支护桩检测,锚杆、土钉检测。采用方法例如桩的小应变、取芯,锚杆、土钉抗拔试验。混凝土、水泥浆试块强度等;②止水帷幕检测:取芯、渗水试验。目测均匀性等也是。
地基验收是坑底地层承载力确认,一般是验槽。有疑问或和勘察报告不符时,可进行试验检测,比如轻便触探试验、标贯、取土试验或者压板试验。
H. 已经浇筑好的基坑基础如何检查厚度
根据建筑基础所产生的负荷有多大来检查的。
负荷越大受压土层的厚度越大,判断土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就会用到钎探、触探在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也是验槽的依据。
基础底板浇筑后基坑的深度减浅,减浅多少看基础底板和承台厚度,深基坑基础底板厚度可达到2m,一般承台高度也有1.5m左右,电梯井坑位置可以达到5m。
I. 明挖基础石质基坑怎么检验承载力
检验方法
(一)
观察法
1.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
报告相符,观察槽底土质结构是否被人为破坏。
2.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
离扰动等。(对难于鉴别的土质,应采用洛阳铲等手段挖至一定深度仔细鉴别)。
3.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
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明其在基槽内的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
4.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人仪作为辅助手段。
(二)钎探法
1.工艺流程
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放钎点线→核验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拔钎→盖孔保护
→验收→灌砂。
2人工(机械)钎探采用直径22~25mm钢筋制作的钢钎,使用人力(机械)使大锤(穿心锤)
自由下落规定的高度,撞击钎杆垂直打人土层中,记录其单位进深所需的锤数,为设计承载力、地勘结果、基土土层的均匀度等质量指标提供验收依据。是在基坑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主要方法。
3.作业条件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后由人工清底到基础垫层下表面设计标高,表面人工铲平整,基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钎杆上预先用钢锯锯出以300㎜为单位的横线,0刻度从钎头开始。
4.根据基坑平面图。依次编号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按钎点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洒上白灰点,用盖孔块压在点位上作好覆盖保护。盖孔块宜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块、陶瓷锦砖、碎磨石块、机砖等。每块盖块上面必须用粉笔写明钎点编号。
5.就位打钎钢钎的打入分人工和机械两种。
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处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
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cm,自由下落,将钎垂直打人土层中。也可使用穿心锤打钎。
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利用机械动力拉
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6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6.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以设计为依据。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钎点按纵横间距1.5m梅花形布设。深度为2.1m。
7.拔钎、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