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染色粉检测方法及标准

染色粉检测方法及标准

发布时间:2022-11-14 00:18:03

Ⅰ HE染色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对于贴壁生长细胞,胰酶消化,调整细胞浓度约1×105/ml,滴加于盖玻片上(置于6孔板中),培养相应时间后,取出细胞爬片,用PBS 洗涤3次。

(2)样品固定:95%乙醇固定20min,PBS洗涤2次,每次1min。

(3)染核:苏木素染液染色2-3min,自来水洗涤。

(4)分色:镜下观察,若细胞核染色过深,用1%盐酸酒精溶液分色数秒,自来水洗涤。

(5)染胞质:浸入伊红染液染色1min,自来水洗涤。

(6)吹干或自然晾干细胞 爬片后,中性树胶封片。

若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则染色时间相应延长,苏木素染色12-15min,伊红5min即可。

二、注意事项:

1、染色时调节pH值很重要。如果组织块在福尔马林中固定时间长,组织酸化而影响细胞核着色。因此,要在自来水中冲洗时间长一些或在饱和碳酸锂水溶液中处理10-30min,这样可以使细胞核着色较深。染伊红时胞浆着色不佳,可在伊红溶液中滴加1-2滴冰醋酸。

2、切片染苏木精后,分色这一步是关键,应在显微镜下控制进行,一般以细胞核染色清楚(晰)而细胞质基本无色为佳。如果过分延长分色时间将导致染色太浅,应重新染色后再行分色。

3、切片经酒精脱水后,入二甲苯时可出现白色不透明状态,此为脱水不彻底,应将切片退回无水酒精,更换酒精、二甲苯,以求彻底脱水与透明。

4、在染色过程中不要让切片干燥,以免切片收缩、变形,影响神经元形态。

5、切片从二甲苯取出或进入二甲苯前,切片周边均应擦干净或吸干多余水分。

6、最后封固时,要用中性树脂,防止日后褪色,盖片要选大于组织块的面积,如漏出一部分不久将会褪色,所用树脂浓度要适当,树脂封固时不能有气泡。

(1)染色粉检测方法及标准扩展阅读

一、细胞核染色原理:

苏木精为碱性天然染料,可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核内染色质的成分主要是DNA,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核苷酸链上的磷酸基向外。

使DNA双螺旋的外侧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碱性燃料以离子键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二、细胞浆染色原理:

细胞浆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细胞浆的染色与pH值有密切关系,当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4.7-5.0时,胞浆对外不显电性,此时酸或碱性染料不易染色。

当pH调到6.7-6.8时,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pH值,表现酸性电离,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可被带正电荷的染料染色,现时胞核也被染色,核和胞浆难以区分。因此必须把pH调至胞浆等电点以下,在染液中加入醋酸使胞浆带正电荷(阳离子),就可被带负电荷(阴离子)的染料染色。

伊红Y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阳离子)结合而使细胞浆染色,细胞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料等被感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的对比。

Ⅱ 血涂片染色检查原虫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玻片清洁
玻片清洁。清洁的玻片无油脂,无划痕,无灰尘,玻片
上有油迹,使厚血膜容易脱落,薄血膜涂布不均匀。在用手
指持玻片时,只能夹持玻片的两侧边缘,不要接触玻片的表
面以避免手指上的油污染污玻片。
1.新的载玻片先用热肥皂水洗涤,再用清水冲洗,然后
用软而洁净的毛巾擦干待用。
2.使用过的载玻片的清洁方法有两种:
①5%的肥皂水煮沸法
将洗衣肥皂削成小片,加水配成约5%的肥皂 水,煮沸
后将玻片一张一张地平放进肥皂水内,微火煮约一刻钟,然
后灭火待肥皂水稍冷后,用清洁干毛巾擦净后待用。
②清洁液浸泡法清洁液配制如下
重铬酸钾 80g
浓硫酸 100ml
水(清净水)1000ml
配制时须先将重铬酸钾研细放入水中,慢慢加温到全部
溶解为止,然后缓缓加入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倒入有盖的
大口玻璃缸内。清洁玻片时,将待洗的玻片逐张放入清洁中
浸泡一两天后,取出清水冲洗至完全没有黄色为止。浸泡前
最好用二甲笨除去镜油,清洁液颜色变为墨绿色后即失去清
洁作用,不能再用。
二、制片
1.薄血膜涂制
(1)先用75%酒精棉球将耳垂消毒,待酒精干后用采血针
迅速刺入耳垂近下端边缘处。
(2)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以及右手的中指向相对的方向
将耳垂轻轻挤压出血。
(3)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将它的左1/3的表面接触耳垂
上的血滴不要将玻片接触耳垂上的皮肤,使一小滴血在
玻片上。血量1-1.5mm
3
.1/4.火柴头大小。
(4)将推片臵于血溶之前与血液相接触,待血液沿推片边
缘展开后,将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角度,用力均匀迅速将
推片由右向左推出而制成薄血膜。涂制得较好的薄血膜只有
一层血球,血球的分布排列比较均匀,血膜的末端突出如舌
状。
若取的血滴太大,则涂制的血膜太宽太厚,若推时用力
不均匀,则易成梯田状
若用力太大,则血膜两端过厚,若涂片上有油污,则血
膜成多孔状。
2.厚血膜涂制,薄血膜涂好后,再轻挤耳垂挤出约火柴
头大一血滴,将这一滴血滴在玻片的中心1/3处然后用推片
的一角由血滴中央向周围旋转涂成直径约一厘米的圆形血
膜,旋转涂制时间不宜过短,以免形成纤维蛋白束,遮盖了
疟原虫。
厚血薄涂好后,应平放待干,防苍蝇舔食血膜或灰尘落
在上面。受检者的编号可用铅笔或钢笔写在薄血膜的边缘
上,也可用蜡笔写在厚血膜一端。
三、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姬姆萨氏和瑞氏两种
(一)吉氏染色法,吉氏染剂是最可靠的血膜染剂其优
点是易于掌握很少染色过度,染好后的血膜褪色较慢
1.吉氏染剂的配制
吉氏染剂粉 0.5g
甘油,中性,25ml
甲醇,纯,分析纯,25ml
将吉氏染剂粉0.5臵于乳钵中,加少许甘油充分研磨
再加甘油研磨,直至25甘油加完为止。将充分研磨的吉氏
甘油液倒入无水,干净的棕色玻塞瓶中,然后分次加甲醇于
乳钵洗出染剂倒入瓶中,直至25甲醇将乳钵洗净并全部倒
入瓶中,塞紧,充分摇匀,放臵室内一星期,每天摇动数次
以后即可使用.
2.缓冲液的配制;
为了保证染色良好,使疟原虫的核和胞浆红兰分明,感
染的红血球上的薛氏小点清楚,在稀释染剂厚液时所用的
蒸馏水必须加缓冲液,缓冲蒸馏水。新鲜蒸馏水可能接近
中性,但贮存在一个时期后,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 而变为
酸性,因此蒸馏水中必须加缓冲液,使其达到我们需要的效
果。
缓冲液配制
磷酸氢二钠,无水 9.5g
蒸馏水 1000ml
磷酸二氢钾 9.07g
蒸馏水 1000ml
将上二液分别贮存于紧塞的玻瓶中。
稀释染剂所用的蒸馏水的ph以7.0-7.2为最适宜现
用现配可按下表配制缓冲蒸馏水的配制(ml)
ph 磷酸二氢钠液 磷酸二氢钾液 蒸馏水
6.6 37 63 900
6.8 49 51 900
7.0 63 37 900
7.2 73 27 900

Ⅲ 染料的现行标准

序号 标准号 中文标准名称
1 GB/T2396-2003 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
2 GB/T2397-2003 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
3 GB/T2402-2003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对其他各种织物污染的测定
4 GB/T2383-2003 染料筛分细度的测定
5 GB/T2398-2003 分散染料对棉沾污性能的测定
6 GB/T10663-2003 分散染料移染性的测定
7 GB/T2390-2003 水溶性染料pH值的测定
8 GB/T2399-2003 阳离子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9 GB/T4465-2003 碱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0 GB/T1866-2003 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1 GB/T2375-2003 直接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2 GB/T2376-2003 硫化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3 GB/T2378-2003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4 GB/T2379-2003 酸性络合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5 GB/T2380-2003 媒介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6 GB/T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17 GB/T3671.1-1996 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18 GB/T3671.2-1996 水溶性染料冷水溶解度的测定
19 GB19601-2004 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20 GB/T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21 GB/T199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22 GB/T6686-2006 染料分类
23 GB/T20383-2006 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
24 GB/T6687-2006 染料名词术语
25 GB/T20382-2006 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
26 GB/T4841.3-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
27 GB/T17592-2006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28 GB/T2392-2006 染料热稳定性的测定
29 GB/T2391-2006 反应染料固色率的测定
30 GB/T4841.2-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藏青和黑色
31 GB/T2394-2006 分散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32 GB/T2381-2006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不溶物质含量的测定
33 GB/T2401-2006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纤维饱和值、染料饱和值及饱和因数的测定
34 GB/T4841.1-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1/1
35 GB/T9339-2006 反应染料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结合键耐酸耐碱性的测定
36 GB/T4469-2006 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测定汽蒸法
37 GB/T2389-2006 反应染料水解染料与标准样品相对含量的测定
38 GB/T1639-2006 可溶性还原染料溶解度的测定
39 GB/T1637-2006 可溶性还原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40 GB/T2387-2006 反应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41 GB/T2400-2006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配伍指数的测定
42 GB/T2403-2006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染浴pH 适应范围的测定
43 GB/T2386-2006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水分的测定
44 GB/T4467-2006 染料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测定
45 GB/T2377-2006 还原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46 GB/T4464-2006 染料泳移性的测定
47 GB20814-2006 染料产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48 GB/T3899.2-2007 纺织品用染料产品命名标准色卡
49 GB/T2374-2007 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50 GB/T5540-2007 分散染料分散性能的测定双层滤纸过滤法
51 GB/T3899.1-2007 纺织品用染料产品命名原则
52 GB/T2385-2007 染料中间体结晶点的测定通用方法
53 GB/T5541-2007 分散染料高温分散稳定性的测定双层滤纸过滤法
54 GB/T5542-2007 染料大颗粒的测定单层滤布过滤法
55 GB/T2384-2007 染料中间体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
56 GB/T2382-2007 硫化染料游离硫磺含量的测定
57 GB/T12680-2008 醇溶染料一般性能的测定
58 GB/T21881-2008 酸性染料匀染性的测定
59 GB/T21876-2008 溶剂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灰分的测定
60 GB/T21880-2008 酸性染料移染性的测定
61 GB/T9291-2008 表面活性剂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时匀染剂的抑染作用测试法
62 GB/T21877-2008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堆积密度的测定
63 GB/T21882-2008 液体染料黏度的测定
64 GB/T21878-2008 水溶性硫化染料分光强度的测定
65 GB/T21879-2008 水溶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点滤纸法
66 GB/T21875-2008 染料提升力的测定
67 GB/T6688-2008 染料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仪器法
68 GB/T23345-2009 纺织品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染料的测定
69 GB/T23496-2009 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碱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谱法
70 GB/T6693-2009 染料粉尘飞扬性的测定
71 GB/T9337-2009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
72 GB/T24164-2009 染料产品中多氯苯的测定
73 GB/T24165-2009 染料产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74 GB/T23973-2009 染料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75 GB/T23975-2009 染料及颜料产品中四氯苯酐的测定
76 GB/T23977-2009 染料含盐量的测定电导率法
77 GB/T23978-2009 液体染料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78 GB/T23980-2009 直接染料拔染性的测定
79 GB/T24101-2009 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80 GB/T24167-2009 染料产品中氯化甲苯的测定
81 GB/T2-2009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产品检验规则
82 GB/T24103-2009 染料中间体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通则
83 GB/T24166-2009 染料产品中含氯苯酚的测定
84 GB/T23974-2009 染料产品中邻苯基苯酚的测定
85 GB/T23976.2-2009 染料上染速率曲线的测定色深值测定法
86 GB/T23976.1-2009 染料上染速率曲线的测定上色率测定法
87 GB/T25248-2010 830nm数字制版材料用红外吸收菁染料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88 GB/T25810-2010 染料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基本规定
89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90 GB/T25812-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布
91 GB/T25813-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
92 GB/T27594-2011 分散染料原染料相对强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93 GB/T27596-2011 染料颗粒细度的测定显微镜法
94 GB/T27597-2011 染料扩散性能的测定
95 GB/T27592-2011 反应染料轧染固色率的测定
96 GB/T17592-201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97 GB/T9292-2012 104 GB/T9292-1988表面活性剂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法
98 GB/T2398-2012 分散染料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
99 GB/T2397-2012 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
100 GB/T4465-2012 碱性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01 GB/T2378-2012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02 GB/T2402-2012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对其他各种织物沾色的测定
103 GB/T1866-2012 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Ⅳ 革兰染色法和美蓝染色法对细菌染色后有啥不同

1、颜色不同: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经沙皇等红黄燃料染色后呈现粉色或红色,因此在操作时要注意区分。

2、概念不同:美蓝又叫亚甲基蓝,美蓝(亚甲基蓝)染色法就是用美蓝染色液对细菌进行染色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染色法,属于单染色法。经染色的菌体呈蓝色,与革兰染色法是不同的。

3、操作过程不同: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后经碘液进行媒染,之后用酒精脱色,与美兰操作过程及使用工具是有不同之处的。

(4)染色粉检测方法及标准扩展阅读: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简单染色、负染色、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荚膜染色、死活染色。制备细菌染色片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等步骤,用显微镜甚至油镜观察。

革兰染色法脱色后再用碱性蕃红进行复染,阳性菌仍为紫色,阴性菌染成红色,这就是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其步骤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四个步骤。

除此之外在革兰氏染色法涂片染色时,革兰氏阳性菌的芽孢呈现无色。虽然芽孢在革兰氏染色片中可以看到,但在不易清晰观察时,可用特殊的芽孢染色法,使芽孢与菌体呈现不同颜色。

Ⅳ 请教巴氏染色的原理,越详细越好

巴氏染色法是脱落细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苏木素染液,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主要是去氧核糖核酸(DNA),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精碱性染料以离子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分化:苏木素染色之后,用水洗去未结合在细胞上的染液,但是在细胞核中结合过多的染料和细胞浆中吸附的染料必须用分化液1%盐酸酒精脱去,才能保证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的分明,把这个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因酸能破坏苏木素的醌型结构,使色素与组织解离,分化不可过度。蓝化:分化之后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处于红色离子状态,在碱性条件下处于蓝色离子状态,而呈蓝色,所以分化之后用水洗去酸而中止分化,再用弱碱性水使苏木精染上的细胞核变呈蓝色,称蓝化作用,一般多用自来水浸洗即可变蓝,也可用温水(50度温水最佳)变蓝。EA50染液的酸碱度对于巴氏染色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EA50染液由伊红、亮绿、等染料配成。伊红、亮绿、橘黄等属于酸性染料,在溶解媒中其发色团是负离子部分,发色团可与蛋白质中带正电的氨基结合,从而是胞浆显蓝色、绿色、橘黄色或红色,但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的多少是随溶液的PH值而改变的,在偏碱环境中,蛋白质的羧基游离增多(带负电),在偏酸环境中蛋白质氨基游离增多(带正电),磷钨酸在染色过程中,不但作为媒染剂可增加染料的着色力,同时磷钨酸与碳酸锂还是一对弱酸弱碱,实际上是一对缓冲剂,可中和分化及蓝化时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碱,保证染色达到理想效果,其适用于上皮细胞及间皮组织的标本,是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该染色法不但具有显示细胞核结构清晰、分色明显、透明度好、胞浆受色鲜艳等特点。

巴氏染色法将胞核染为深蓝色;鳞状上皮底层、中层及表层角化前细胞胞质染绿色,表层不全角化细胞胞质染粉红色,完全角化细胞胞质呈桔黄色;细菌:灰色;滴虫:淡蓝灰色;黏液:淡蓝色或粉红色;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胞质均为蓝色;红细胞染粉红色;高分化鳞癌细胞可染成粉红色或桔黄色;腺癌胞质呈灰蓝色。

巴氏染色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染色有4个步骤:1、固定;2、核染色;3、胞浆染色;4、透明。
主要达到以下要求:1、核的结构清晰;2、透明度高;3、分色恰当。
一、固定
固定的目的细胞制片的迅速固定是制片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否则会影响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对于不同的标本需要不同的固定方法。最为常用的固定方法是95%酒精作为固定液的湿固定法。酒精作为一种脱水剂能够防止细胞内的酶捋蛋白质分解而自容,并凝固细胞内的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使其保持与组织生活相仿的成分,从而使细胞各部分,尤其核染色质易于着色。对于巴氏染色来说,酒精固定最为重要的。如果酒精浓度不足引起的固定不佳,可造成细胞的人为变化,并可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诊断。
1、固定方法湿固定法:作为用95%酒精固定液固定的细胞学标本一定使用湿固定法。制片制备完后,趁标本新鲜而又湿润时,立即放入盛有95%酒精的固定缸内。制片在固定液内至少保持15-30min。固定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这种制片染色后,颜色鲜艳,结构清晰。如果细胞制片需要送至另一实验室或邮寄他处染色时,可以固定15min后,把制片取出后立即密封的容器中或者使用甘油防止制片干燥。因为无论固定前或固定后的制片,如果发生干燥后都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2、固定注意事项固定液的过滤:为了防止细胞污染,凡是使用过的固定液,必须过滤后才能再使用。使用过长的固定液,必须用酒精相对密度计测定,酒精浓度低于90%时应该及时更换新液。湿固定的重要性:标本再新鲜时及时固定时保证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如苏木素对细胞核的染色,巴氏染色中胞浆的特殊着色作用,均可因标本干燥后固定而大受影响。制片标本的邮寄:标本再固定15min后取出,立即加甘油数滴于制片上,装入密封的小盒中。实验室在收到标本后,先浸入95%酒精中,使甘油溶去,再进行染色。
二、核染色
1、 苏木素液浸染时间一般在3-5min,但是必须随气温和燃料情况而酌情改变。夏季或放置较久的苏木素染液容易着色,时间要缩短;冬季或新配制的苏木素染液和应用已久较稀释的苏木素液不易着色,时间要延长。在使用苏木素染色时,一般有2种方法:
1)过染法:首先有意识地进行深染,然后通过盐酸酸化过程使核染色趋于合适。这种方法能够在酸化过程中把胞浆内黏附多余的苏木素染料去掉,使胞浆染色更为鲜艳、清晰、多用于黏液多的标本。
2)淡染法:在核染色过程中,严格掌握染色时间,使核染色适宜而不用盐酸酸化,但是胞浆中少量的苏木素会影响EA染色的质量。主要用于黏液少的标本,避免在酸化和自 来水冲洗的过程中使细胞成片地脱落。在使用苏木素染色时,一定要每日进行过滤,否则苏木素结晶会影响染色的质量。一般苏木素染液可以使用较长时间,所以每日增加少量新鲜染液即可。
2、碱化碱化亦称返蓝过程,可以使用饱和碳酸锂或3%氨水碱化,目的使苏木素及早显色,时间约数秒。更重要的是流水冲洗,可使蓝色显的更鲜艳。碱性溶液亦需要充分漂清才不会妨碍下一步的胞浆着色及标本制成后的颜色保存。分化和碱化溶液至少每天更换新液。
三、胞浆染色
胞浆染色在巴氏方法中亦称为OG—EA染色,它包括橘黄G(OG)和EA两部分染色。由于橘黄G是一种小分子染料,能够很快地作用于胞浆,一般染色时间不宜过长,通常1-2min。对于宫颈、阴道上皮中非正常角化细胞和角化型鳞癌细胞的胞浆中都可以出现鲜艳的橘黄色。
四、封固制片
封固制片对于避免空气干燥的影响,制片经长期存放不褪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使用24mm×50mm或24mm×60mm的盖玻片,用二甲苯调配的中性树胶进行封固。
五、透明
染色的最后一步是透明,使细胞的色度与细胞的重叠不致影响镜下检查。这是在脱水与制片封固之间的一项重要步骤。最常用的透明溶剂使二甲苯,二甲苯的折射率在1.494,载玻片的折射率在1.515,两者较为匹配。如果二甲苯溶液出现颜色或变得浑浊,一定要更换新液。 巴氏染色操作流程 95%乙醇固定(15min)→清水冲洗多次→苏木素染液(3-5min)→清水冲洗三次→蓝化→95%乙醇漂洗→橙黄染液(1-10s)→95%乙醇漂洗→95%乙醇漂洗→100%乙醇漂洗→EA50(3-5m)→95%乙醇漂洗→95%乙醇漂洗→无水乙醇漂洗→无水乙醇(2min)→二甲苯(2min)→中性树胶封片
染色注意事项
1、细胞核着色不佳
(1)细胞核着色过浅:
1)盐酸分化时间过长或苏木素染液时间过长。需要缩短分化时间或延长碱化时间;每日加入少量新鲜苏木素染液或重新配制苏木素液。
2)在固定之前制片干燥。所以对巴氏染色的制片需要严格遵守湿固定的原则。
3)自来水的PH值偏酸性。使用碱性溶液。
(2)细胞核着色过深:
1)盐酸溶液浓度不够。适当加入几滴盐酸以增加浓度。
2)制片用高于95%以上浓度的酒精固定后可以出现染色过深。应用95%酒精固定。
2、细胞浆着色不佳
(1)如果全片内胞浆都淡染,则需要延长染色时间或更换新液。
(2)如果胞浆不分色,均为浅红色。制片在固定前干燥或制片被有大量球菌样细菌影响胞浆染色。此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染色时间能够部分纠正不分色状况。
(3)胞浆染成灰色或紫色,是由于苏木素染色时间过长或盐酸分化不佳。经过褪色后重新苏木素可以纠正。
(4)由于标本的不同,同样配方的EA染液可造成偏蓝、偏绿和偏红,对不同的标本应该使用不同的EA染液。一般认为,EA36和EA50用于妇科标本,而EA65或改良EA用于非妇科标本。
(5)胞浆不分色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于EA染液的PH值不恰当所致。如染色为红色,可以加少许磷钨酸溶液纠正;如染色均为蓝色或绿色,可以加少许饱和碳酸锂溶液纠正。对于改良EA染液,每100ml染液加入2ml冰醋酸后染色效果更佳;染液使用更持久

Ⅵ 人体染色体吉姆萨染色的基本方法

吉姆萨染色

Ⅶ 上有染色的技巧与方法

在微生物学主要有两种染色方法:
一、简单染色:利用单一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主要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镜检。
常用的微生物细胞染料都是盐,分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两大类:
美兰、甲基紫、结晶紫、碱性复红、中性红、孔雀绿和蕃红等都属于碱性染料;
伊红、刚果红、藻红、苦味酸和酸性复红等属于酸性染料。
二、革兰氏染色法:原理与革兰氏阴、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差异有关。主要用于区分这两种细菌。被染成蓝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染成红色者是革兰氏阴性菌(G-)。主要步骤: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镜检。

Ⅷ 人体染色体吉姆萨染色的基本方法

瑞氏-姬姆萨染色方法
1、试剂配制:
原料:A:瑞氏染粉0.8--1克;吉姆萨染粉0.5克
B:甘油33ml
C:甲醇500ml
配法:将A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B研磨,再加入少量B磨,再加入少量B磨……倒出,将未溶部分,继续加入B磨……>全溶,加入C,或中间加入C 亦可.
2、染色步骤:
滴数滴入玻片盖满标本,30秒,再加入双蒸水或PBS2-3倍染1-3分中,倾去染液,水洗……封片.

Ⅸ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时染色和不染色的区别

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是指来自泌尿道,并以可见形式渗出、排出、脱落和浓缩结晶所形成的物质的总称。
尿液中显微镜检查可见的有形成分种类非常多,可分为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两大类。一些成分具有明确的病理意义,如细胞、管形、寄生虫等具有明确诊断价值;另一些为生理性排出的成分,如各种生理性结晶、上皮细胞等,这些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尿有形成分染色方法及其选择
国内外有的作者不提倡沉渣染色检查。或提出将染色作为特殊检查与“常规”沉渣检查分列;染色方法少则2种,多的可达10多种。为便于叙述,现将染色法归纳为单染、复合染色、活体染色、鉴别染色及特殊染色等五种。

2.1 单染法 即单一染色液染尿中有形成分的方法,如在湿的尿沉渣片(简称湿片)中加入2%醋酸1滴可破坏红细胞,鉴别酵母菌孢子外,还可清楚见到白细胞核。湿片中加一滴Lugor碘液,上皮细胞染淡黄而白细胞深染,管型也着色。以蓝色染料有0.5%~ 1%亚甲蓝、2%考马斯亮蓝、品蓝等,我们感到蓝染料单一而后者细胞不易着色,但粘液丝蓝色可辨。欧洲尿液检查文件推荐应用0.5%甲苯胺蓝认为有对胞核结构染色清晰的优点,崔建和用2%孔雀绿观察了36例小儿急性肾炎发现红细胞管型清晰。其他的单染值得注意的是胆汁,因在严重肝病黄疸尿中,尿中各种染色结构分明易于识别,因而没想用天然的胆汁染“湿片”是否可取?

以上列举的几种单染法有试剂单纯、易得、低廉且易于配制,染色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但缺点为染色单一,对核、胞质不易鉴别,分色及渗透性差,高浓度染料放置后形成沉渣,因此最好用小包装,分装染色前滤过残渣以免干扰染色视野。

2.2 复合染色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法或加助染剂的染色法。最常用的尿沉渣在玻片干燥后(简称干片)使用瑞-吉氏联合染色,由于与血片染色同步,各实验室易于实施及推广。北医大一院1987年用本法计数尿沉渣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以70%为界区别感染及非感染。但干片需时长,干燥片时细胞易变性及形态变化,与湿片比较细胞、管型易溶解和变形;在有形成分少的干片上如不加血清固定,则易因冲洗不易看到其中有形成分。瑞氏染色还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不易看清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据多种文献介绍,认为巴氏(Papanicolaou)染色为最佳复合染色法,不仅分色良好,有形成分结构清晰,且对尿中异形细胞如肿瘤细胞易于分辨;Schumann在肾细胞病理染色为首选方法,但因染料品质要求高,采用多种染料、多次脱水手续繁杂,因而很难普及。

2.3 活体染色法 简便易行的有1%灿烂甲酚蓝(煌焦油蓝)易在各单位实施,但也具备上述单染法的问题。Sternheimen-Malbin(S-M)即龙胆紫-沙黄染色染料价廉易得,染色方便,已成为国内外介绍最多的染色方法。早在60年代的专着中对染料配制染色方法已有详细介绍,通过S-M染色红细胞可染成淡蓝色,多形核白细胞染成橙红色,在有的白细胞胞质中见颗粒呈Brown分子运动定名为闪光细胞。据报道如在白细胞中>10%,对确定肾盂肾炎有助。透明管型呈粉红或淡紫色细胞管型染成深紫色,但本法试剂配制后易产生沉渣,且对尿有形成分鉴别作用不够强,因而欧洲文件建议用Alicianblue 8G-Pyronin B组合即Sternbeimer(S)染色法取代,国内也有SM染色及S染色法染色结果对比表的介绍。其他复合染色如Kage 染色法,采用醋酸酮、8-羟喹啉联苯胺组合鉴别白细胞,但后者为致癌物,不再推荐。还有Lippman染色法用饱和苦味酸、甘油、美蓝、伊红等染料,但染料组合后易产生紫褐色细颗粒干扰染色。

2.4 鉴别染色 按不同染色法以鉴别尿中不同成分,如用油红-O或苏丹-Ⅲ染脂肪,Hansel染色染嗜酸粒细胞脂酶,Naphy-ASD染色查单核细胞,Gram染色法染细菌,普鲁士蓝染含铁血黄素等,这些染色在国外已列入规程要求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及标准化,在尿有形成分染色中发挥鉴别作用,因此在国内建议借鉴应用在实验检查中有利于对尿颗粒的识别。

2.5 特殊染色法 为近年来在自动尿有形成分检查推广的染色法,土在自动尿有形成分细胞仪(UF-100、UF-50)应用的快速的尿颗粒成分检查。UF系列将染料Uninosearch即含2种类型的荧光染料:羰化青及菲啶使尿颗粒着色后,经激光照射,检测着色颗粒前向散射光和不同荧光强度,提供尿中颗粒大小及染色敏感性的信息。本法有不需离心,方法统一可比性高,易进行质量管理可同时完成红细胞、白细胞、细菌(酵母菌)等多项检测,因而是尿分析的重大改革。采用荧光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管型。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识别管型来源,便于对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新月型肾炎特殊肾疾病提供了无需活检的鉴别实验,本法实验需针对肾细胞、管型的各种单克隆抗体,实验难度大,因而报道不多。

Grupp C等报道在丙酮固定后鉴别非鳞状上皮核的凝集素染色法即通过免疫荧光检查提供了一种鉴别尿中有核细胞的可靠方法,Grunewald-R-W等观察了41例肾移植排斥反应病人,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尿中淋巴细胞CD3、CD4、CD8、CD14及单核巨噬细胞,提供了一个对急性肾排斥反应有参考价值的尿有形成分染色法。

尿有形成分虽有一定进展,我们初步介绍了各种鉴别尿中颗粒的染色法,特别是自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半自动定量分析板等均采用染色技术提高鉴别力证明了染色的重要性。通过上述方法介绍及选择原则,各种染色法各有特点。在基层实验室应用复合染色或活性染色比单染效果好,肾科用免疫荧光提高识别力,而鉴别染色有助于对尿中 不同颗粒的识别。如何进一步完善染色法对染液进行质量管理,并对染色方法规范化、标准化,是今后值得深入探讨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尿有形成分染色法用于肾、泌尿道及其他疾病病人的防治工作,加强临床及实验室的联系,为临床服务,也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经常考虑到的。

Ⅹ 色母,色粉,染色抽粒在生产中,以及其研发时需要测试些什么,需要些什么设备

色母,色粉,染色抽粒在生产研发时主要需要啤色牌的小型啤机,对色灯箱,有条件的话有台电脑测色仪最好,这些主要用来对色用.有做吹膜色母的话需要台吹膜机.

阅读全文

与染色粉检测方法及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仲裁司法解决方法 浏览:63
手机页面居中方法 浏览:65
科学方法解决违建 浏览:404
最简单的断食排毒方法 浏览:677
经济研究方法课程内容 浏览:238
iphone屏幕坏了按不动解决方法 浏览:997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案视频 浏览:889
无法菠萝手工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102
锻炼的具体方法 浏览:651
隐藏式马桶安装方法图水路高度 浏览:650
如何根据种子的特性确定播种方法 浏览:262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蟹爪兰开花 浏览:687
鉴别老白茶的几种方法 浏览:981
penalty分析方法 浏览:832
怎么洗头最快方法 浏览:221
七相色谱常用的定性方法有 浏览:238
电脑恢复速度最快方法 浏览:472
中药拔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359
教学方法的启发式 浏览:143
不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浏览: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