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药材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
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长有“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3、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比如在防己断面上能看见明显的车轮纹理,而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等。这些独有的断面特征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
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三、口尝和鼻闻。
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
四、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⑵ 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假、质量的好坏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以下为您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一、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长有“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3、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比如在防己断面上能看见明显的车轮纹理,而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等。这些独有的断面特征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
二、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三、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
四、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是非常实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还需要多年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对中药知识的不断充实,才能认药准确。
⑶ 怎么辨别中药材真伪
没有具体的药材,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以说个药材的名字,然后,我们来回答,这种药材怎么鉴别。
⑷ 如何鉴别常见中药真伪
如何鉴别常见中药真伪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治疗疾病和其保健作用越来越认可,中药饮片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对名贵药材的追捧,从而使一些不法之徒乘机发不义之财,以差充好,以假当真,甚至图财害命。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如何鉴别常见中药真伪,欢迎阅读。
党参中掺土牛膝,党参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头部有狮子盘头芦,根头下有致密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体之半,全体有纵纹,散在有眉状的疤痕,支根断落后常见黑褐色胶状物,断面黄白色有裂或菊花纹,中央有黄色圆心,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伪品:外皮黄色或棕黄色,根头部无狮子盘头芦,而具地上茎叶残基,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表面有明显的横向皮孔,质柔软,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间本心黄色,味微甜后而苦。
枸杞子中掺土枸杞,土枸杞个小,皮薄籽多。
红参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微有光泽,质坚硬,有韧性,折断面红棕色较平坦,角质状,无木质芯,味甘微苦,多有“芦头”,芦上可见“芦碗”,常有“黄马褂”。而蒸干的红萝卜无“芦头”,更无“芦碗”,粉质易折,断面虽平坦,但可见有淀粉样颗粒散落,表面无“黄马褂”,自上而下有环状纹,味甘不苦。若加水略润呈糊状表面。其它肉质根茎的蒸干品外观看似红参,但多中空或有木质芯。红花常见掺入红色“四季菊”(菊科植物,多为家庭观赏花卉)的干燥花瓣。红花加入水浸泡后,对光透视水呈金黄色,红花颜色不但不褪反而更加鲜艳。而四季菊花瓣水浸后色褪或暗红色。
天麻常见掺入蒸干捏制成形的“旱薯”(薯蓣科植物,农家多以为食),天麻有“鹦哥嘴”,末端有圆脐形疱痕,淡黄色,略透明或半透明,质坚硬,不易折断,表面有纵皱纹。而蒸干捏制成形的伪品易折,断面粉质,不透明,表面皱纹不自然,少数为了增重,还常有在天麻中扎入铁钉或铁丝者,折断便知。
阿胶常见掺入其它动物皮或肌腱制成的胶。成品阿胶多为长方形块状,表面棕黑色,平滑有光泽。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始载于《本草纲目》,又名番红花,主产于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其色暗红,故名。因为进口药材,药源稀少,价格昂贵,市场上发现的伪品较多,如以莲须切丝染色而成、红花及化学纸浆做成的管状花等,有的全部为伪品,有的将伪品掺杂在西红花内充做西红花使用,严重影响医疗效果,危害人类健康。
何首乌有赤、白两种。以赤者为佳,赤首乌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缍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断面千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有“云锦花纹”,气微、味微苦涩;白首乌呈长圆柱形或长方缍形,表面土黄色或淡黄棕色,断面类白色、粉性,有用“红药子”、“朱砂七”充当何首乌的。当归里混独活,当归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棕色,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香气,用舌舔有甜味;而独活色深,断面灰白色,气浊。
麦冬正品:纺锤形,两端略尖,较瘦,中柱较粗,显微镜下观察,韧皮部束16~22个,其他性状见药典。
伪品:性状与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点,两端较钝圆,比较胖,中柱细小,显微镜下观察,韧皮部束10多个。
桔梗正品:根茎有芦头,上面生有多数半月形芦碗,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细嫩,全体有皱纹和须根痕,质轻易折断,断面皮层为白色,木部黄色,棕色形成层明显,整个断面似菊花纹,习称“金井玉兰”,味微甜而后苦,有菊糖反应。
伪品:无芦头,顶端可见地上茎残基,表面栓皮已刮去显类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残痕,较粗糙,全体有扭曲的.纵沟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相间,为异型维管束,味微苦而麻舌,无菊糖反应。
胖大海正品:椭圆形,表面皱纹粗而疏,手摇无响声,水浸泡膨胀呈海绵状,膨胀速度较快,其体积比干品大2.5~3倍。
伪品:类圆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密的网状纹,手摇有滚动声,水浸泡呈现海绵状,但膨胀速度缓慢,其体积比干品大1.5~2倍。
山甲掺假:为盐、矾。砂烫后取出放入重盐水或白矾水内浸泡捞出晾干,用塑料做的。
识别:日光下细看表面有一层亮晶晶的白色物,用舌舔之,有明显的咸味或苦涩味;塑料做的,用火烧之即可鉴别。
金银花掺假:喷洒高糖水,喷洒糖蜜混合水,附加黄褐色细砂或玉米面类杂质,喷洒盐水。
识别:用手抓起,紧握则发现下列情况:质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为高糖水;有湿感为盐水;手感有粉状物附着,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类杂质;成团状或极缓慢的松散开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类杂质。
茯苓掺假:一般产地加工没有假货,多为市场上药贩子自制假货混入,假货所有原料多为碎杂的茯苓面加面粉等加工制成,为不规则块状混入茯苓中。
识别:外观:真品为较规则的块状或片状,表面致密平坦或不规则的多棱角块状,白色或偶有带粉红色;假品一般无片状,只有六棱体或多棱角不规则块状,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带有粉红色。
口尝: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碜感或可见紧挟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碜者亦无明显砂石状物。
浸泡:真品经浸泡煎煮,除膨胀外,一般保持原物状,不散碎;假品经浸泡或煎煮即溶化为碎颗粒或团粉状。不再保持原物形状。
冬虫夏草掺假:一般掺假为中间插有木棍或铁丝。
识别:用手将冬虫夏草折断处掰开,即可发现。也有用僵蚕冒充的,或用面做的。
鸡内金掺假:主要是掺有鸭内金。
识别:鸡内金较轻,个体较小,质酥脆,色黄,砂烫后起凸明显,鸭内金较重,个体较大且厚,质坚硬,色绿,砂烫后不易凸。
全蝎掺假:鉴于加工特点,其掺假一是潮湿,二是盐多,三是全蝎腹内有金属或其他填充物。
识别:潮湿和盐分直观可见,腹内金属物等可观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开检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⑸ 中药材怎样鉴定真伪
1.形状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有圆球形、扁圆球形等。有些叶和花类药材很皱缩,须先用热水浸泡,展开后观察。
2.大小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要得出比较正确的大小数值,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如是测量的数值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有些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3.颜色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药材因加工或贮藏不当,就会改变其固有的色泽。药材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很多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在描述药材颜色时如果用两种以上的色调描述时则应以后一种色调为主。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有的具有膜质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这些特征的有无和存在情况,常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
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含淀粉多的药材,如经蒸煮加工,会因淀粉糊化干燥后而质地坚实。在经验鉴别中,用于形容药材质地的术语很多,如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称之“松泡”;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称之“粉性”;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称之“油润”;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称之“角质”等。
6.折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自然折断的断面应注意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等。对于根及根茎类、茎和皮类药材的鉴别,折断面的观察是很重要的。如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状结晶);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淀粉)散落;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裂片状分层;牡丹皮折断面较平坦,显粉性。对于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的药材,为描述断面的形态特征,可用刀切成横断面,以便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形状、射线的分布等。对于横切面特征的描述,经验鉴别也有很多术语,如黄芪有“菊花心”;粉防己有“车轮纹”;茅苍术有“朱砂点”等。
7.气味药材的气味是直接以鼻闻和口尝而辨别的。含挥发性物质的药材,大多有特殊的香气。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后或用热水浸泡一下再闻。药材的味道也与本身含有的成分有关,有些是衡量品质的标准之一。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此外,有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的颜色,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颜色、烟雾、声响等,对此,也应注意观察。
⑹ 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
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
你知道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有哪些吗?你对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欢迎阅读。
一、模 制
即根据一些药材的形状先制成一定的模具,然后用其他材料入模具压制。如用淀粉、石膏粉调制入模制造“冬虫夏草”,以聚氯乙烯塑料熔化入模制“金钱白花蛇”、“珍珠”,甚至有人用模具生产“千年人形”何首乌。
二、造 形
将一些物品经过刀刻定形,再打光、染色或缝合加工成一定形状,冒充正品药材。如将园参中细长者经过整形,冒充山参及移山参;以莪术、白及等的块茎刀刻定形后,加黄泥、明胶打磨充三七;用麝皮毛包裹动物肌肉、内脏粉末、蛋黄等缝制成类圆形毛球状物充毛壳麝香;以鹿毛皮形成多分枝角状,灌骨胶成形后充鹿茸;以鸡蛋、明胶等物质加工成菜花状团块,充紫河车。
三、染色或漂白
已发现有染色现象的中药饮片品种,染红的有红花、西红花、血竭、五味子、朱砂、酸枣仁、花椒等,染色材料有胭脂红、赤藓红、酸性红、苏丹红IV、大红粉(金光红)等;染黄的有元胡、黄柏、黄连、黄芩、姜黄、蒲黄等,染色材料有柠檬黄、金橙Ⅱ、金胺O等;染黑的有制川乌、制草乌、制首乌、胆南星、黑芝麻等,染色材料有氧化铁红、铁黑、墨汁等。这些染色材料都是化工染料、涂料或颜料,对人体危害极大。
已发现有漂白现象的中药品种有秦艽、川贝母、浙贝母、鹿角、半夏、金银花等,漂白剂通常用双氧水、硫磺、吊白块(亚硫酸氢盐+水)。漂白过的中药饮片常因漂白过度,漂白剂滞留较重,使饮片苍白失真或久储发黄,且多带有刺鼻的异臭。
四、加料增重
常用的手段有3种:
一是掺入细沙、小石子或面粉类异物,如菟丝子,海金沙等细粒状饮片;或拌入面粉或淀粉,如白菊花、金银花、蒲黄等;
二是用白矾水、硫酸镁水、糖水等饱和溶液或胶水浸泡以增重,如炮山甲、鸡内金、黄连、五灵脂、小通草等;
三是给动物药材的活物喂食夹带砂泥的饵料,待喂饱后杀死以增重,如土鳖虫、全蝎、海马、地龙、僵蚕(用家蚕喂饱烫死冒充僵蚕)。此外,还有红参掺糖增重,用金属粉或钉子混入冬虫夏草,或将其他动物肌肉塞入蕲蛇皮下来增重的恶劣行径!
五、掺杂使假
较常见的情况是真货假货混杂、优劣商品相掺、新货久货互拌 (旧货大多呈现变色变质样)。
最常见的品种有:
川贝母掺入一定比例的平贝、皖贝或新疆贝;将部分桃仁或已严重泛油的杏仁混入,作苦杏仁药用;蒲黄混入大部分非药用部位花丝和花药(应为花粉);将皂角刺混进大量伪品山皂刺或茎枝;将半夏中掺入水半夏;柴胡中掺入锥叶柴胡或其他混淆品;当归掺入欧当归;酸枣仁掺入滇枣仁;鹿角饮片掺入牛骨或其他鹿角切片;西红花掺入红花或经染色的萝卜丝等假冒材料;玫瑰花掺入野蔷薇;血竭掺入国产品龙血竭,或掺进染色的松香等材料冒充。
六、药渣再用
药渣再用是指将那些已经提取过的药材废料再次作为饮片商品出售的情况。如曾经泡过药酒的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熬过山楂汁的山楂饮片,煮过的鹿茸片渣等。这些药渣中的有效物质已被提出利用,其药效可想而知!虽有药形,终无药实。
七、变质粉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不能药用的变质药品列入假药处理。但一些利欲熏心者却将变质的饮片加以粉饰掩盖,将严重变质的饮片再加水煮、切片或再经炒制增色。如将变质的金银花、太子参等药材喷水后,把碾细的黄土粉拌入药材表面套色;将种子、果实类中药以油洗后盖面上光;将变质、发霉的.栀子、大黄、山楂等炒成炭药使用;将霉变的紫菀、麻黄、甘草、黄芪等进行蜜炙掩盖;更多的则是把已严重霉变的饮片淘洗后再干燥使用。
众所周知,服用变质药品将增加毒副作用,如走油酸败饮片易引起急、慢性肠炎,导致腹泻;化学染料易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畸, 甚至致残、致癌;漂白剂易引起过敏、哮喘等;SO2的危害在于肝脏损伤,引起慢性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吊白块易引起钙缺失,其次对胃肠道的刺激,对呼吸、消化系统均有危害。
带大家认识下常见中药材的优劣鉴别:
1、冬虫夏草
体形如蚕,表面粗糙,环纹明显,干燥虫草质脆,易折断。虫草折断后,断面有一个小中空或淡灰色的小马蹄形印迹。虫草整枝形多为细长或略弯曲形。真正的冬虫夏草在密封后打开,闻起来有比较浓的腥气味,淡草茹味。在购买药用冬虫夏草时,应选择色泽正常、发育良好、无病虫害、无残缺、无畸形、质地良好而又干爽者。
2、鹿茸
优: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外皮红棕色,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佳。
劣: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仿造的,类似圆形,但厚薄不均,外皮呈灰褐色,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体重、质坚韧、不易切断、气淡。
3、藏红花
优:一头大一头小,头尾自然过度成喇叭状,花香浓郁, 很特别,取两三根浸入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水染成金黄色,花不褪色,无粉状沉淀,有沉淀定是掺杂。
劣(假):形状不规则,头尾过度不自然,味道淡,水泡后短时间花变色,或者变碎。市场常加加重粉,辨别时将花拿起常发现白色粉末。
4、天麻
优质:体型稍短,呈长椭圆形,“冬麻”皱纹细而少外观饱满,色黄白,体厚而坚实。以肥大坚实者为优,“春麻”皱纹粗大外皮多未去净,体轻,质松泡,断面常中空。
家种:体型稍大,呈扁圆形而偏薄,多近似于长条形。
5、山药
怀山药:药用价值高,质坚粉足,经脱水后表面褶皱,久煮不散,味香、微甜、口感特好,粘液质少。
劣:常用硫磺熏制,色白且味酸。
6、百合
优:个头大、片长、肉厚、心实味甘,营养成分丰富,药用成分高。
劣:个头小,片短,肉薄,为保证色白而熏硫颜色统一,味酸、或有刺鼻气味。
7、党参
优:产自甘肃,有细密横纹,“身长粗壮肉质厚,味清甜润嚼无渣。”
劣:多为党参节,质硬脆,等级低,味酸,市场常熏硫,颜色较好,或有刺鼻气味。
8、黄芪
优:以甘肃、内蒙为好,“金盏银盘菊花心”。
劣:片型较大,采用压制以加速干燥,但经压制后有效成分流失,或熏硫,豆腥味淡,味酸。
9、麦冬
优:产自四川绵阳,呈纺锤型,色黄白,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质柔韧,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细小木心。以肥者为好。
劣(假):熏硫后色白且均匀,味酸,质硬脆,中央无细小木心。
10、何首乌
优:上等黑豆作辅料,反复蒸晒4次至内外色一致(黑豆汁完全吸透),质坚硬,味苦而涩。
劣:非正品或掺杂(首乌藤等),炮制辅料不是采用黑豆制,炮制不到位,外表呈棕褐色,辅料未吸透,导致内外颜色不一致。味淡。
11、熟地
优:“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即内外全黑,表面有油光,味道甘甜,嚼之无砂粒感。
劣:表面呈黄褐色,切开后内部为棕褐色,有泥沙,药效差,有的还含有沙子。
12、金银花
优: 金银花颜色偏绿,闻起来清香扑鼻,握之干净者为佳。
劣(假):金黄色,闻起来有一股硫磺味道,则很可能就是硫磺熏蒸过的。或者用山银花假冒,山银花外形弯曲,颜色偏褐,花蕾较瘪,个头较金银花为小,气味沉着一些。
13、玫瑰花
优:充分膨大但未开的花蕾,香气浓郁,蕾托柄为短圆形,颜色较深。冲泡后玫瑰花本身颜色变淡,汤色为黄色、透明,闻起来有玫瑰花香味。
劣:经染色后色泽鲜艳,冲泡后颜色鲜红,或惨杂月季花,蕾托柄较细长。
;⑺ 鉴定中药药材的真伪方法有哪些
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
1、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2、性状鉴定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对一些地区性强或新增的品种,鉴定时常缺乏有关资料和标准样品,可寄送少许样品到生产该药材的省、自治区中药材部门或药品检验所了解情况或请协助鉴定。必要时可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标本,了解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情况,以便进行鉴定研究。直观的性状鉴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显微鉴定常配合来源、性状及理化鉴定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当药材的外形不易鉴定,或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此法较为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显微鉴定应用到很多中药和中成药制剂的鉴别中。进行显微鉴定,鉴定者必须具有植物(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显微鉴定的方法,因材料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理化鉴定。通过理化鉴定分析中药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
⑻ 中药海龙怎样识别真假
海龙为常用温肾壮阳的动物类药材。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强身健体的需要,海龙销售势头看好,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混淆品、掺假品,由于与正品性状相近,不易识别。现将几者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l正品
1.1 刁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Solenognathus hardwickii(Gray)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狭长侧扁,中部略粗壮,全体30~50cm,中部直径 2~2.5 cm。头部具管状长吻,两眼内陷…。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全体有类圆形突起的 雪花样纹理与横纹组成的图案状花纹。躯干部具7条纵棱,其中两侧各1条不明显,有骨环25~26个,内有突起颗粒状棘。尾部前段具6条纵棱,后段4条纵棱,有骨环56~57个,尾端卷曲,无尾鳍。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1.2 拟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长扁平,全长约20~22 cm,中部直径约 2 cm。吻长管状,常与体轴成一直线。表面灰棕色,全体有细条纹组成的图案状花纹。躯干部具7条纵棱,其中腹侧的3条不明显,有骨环16—17个,尾部前段具6条纵棱,后段4条纵棱,有骨环51. 53个,无尾鳍。
1.3 尖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尖海龙Syngnatathus口c淞L.的干燥的全体。性状特征:体细长呈鞭状,全体l01~30 em,中部直径0.4~0.5cm.吻长管状,背部灰褐色,腹部灰黄色,全体每一骨环上有细密的“扇形“图案状花纹。躯干部有7条纵棱,腹下棱不明显,有骨环19个.尾部前段具6条纵棱,后段具4条纵棱,有骨环36。41个,有尾鳍。
2混淆品
2.1 粗吻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 serratta~rTemminck ~Schlegel}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细长方柱形,全长22。28 cm.中部略粗。吻管状,吻背中央一行细锯棘刺。表面灰棕色,有数个灰褐色横斑,全体每一骨环上有细密的“扇形”图案状花纹,躯干部具7条纵棱,其两侧棱和腹下棱不明显,有骨环23个,尾部4条纵棱,有骨环47—49个,有尾鳍。
2.2海螺鱼来源于海龙科动物海螺鱼Halicampus koilomatodon(Bleeter)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2。15 am,吻短管状,近头长的I/2,头与体轴在同一直线上,后头部中央有2个隆起嵴,表面灰黑色,躯干部具6条纵棱,骨环16.17个,尾部具4条纵棱,有骨环36—37个,有尾鳍。
2.3蓝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蓝海龙Syngnathus cyanospilus Bleeker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长方柱形。全体l】。14 am,吻长管状。表面灰褐色,有数个浅棕色窄横斑,全体每一骨环上有细密的“扇形”图案状花纹。躯干部具7条纵棱,其两侧棱不明显,有骨环12~13个,尾部具6条纵棱,其两侧棱不明显,有尾鳍。
2.4 低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低海龙Syagnathus djarong Bleeker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细长,略侧扁,全长8~13 cm,吻短,为头长的1/2,鳃盖中央有一线状嵴。表面棕黄色,躯干部有7条纵棱,有骨环16个,尾部骨环37—39个,有尾鳍。
2.5 刺冠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刺冠海龙syagnathus crenulatus(weber)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细长方柱形,全长9~11 cm,前后近粗细,头较小,吻管状,眼眶下方有棘刺。表面灰白色,有数个暗色横斑,全体每一骨环上有细密的“扇形”图案状花纹。躯干部具7条纵棱,有骨环 18~19个,尾部4条纵棱,有尾鳍。
2.6 冠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冠海龙Corythoichthysfasciatus(Gray)的干燥体。性状特征:体细长鞭状,棘刺在眼眶下方稍后,体上无暗色横斑,眼眶后的头上有瘤状突起,躯干部具6条纵棱,骨环17个,尾部4条纵棱,有骨环36—37个,有尾鳍。
2.7 舒氏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舒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kaup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细长方柱形,全体9~13 cm,表面灰棕色,有数个不明显浅棕色横斑,全体每一骨环上有细密的“扇形”图案状花纹,头颌下无棘刺。躯干部具7条纵棱,有骨环18~20个,尾部4条纵棱,有尾鳍。
2.8 宝珈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宝珈海龙Raupia boaja(Bleeker)的干燥全体。性状特征:体狭长侧扁,全长23—27 am,头部较长,与体轴呈一条线,吻扁管状,灰白色,有稀疏棕黑色斑,全体每一骨环上有条纹和不规则灰白色“U”形斑组成的图案状花纹。躯干部具7条纵棱,有骨环22个,除腹下棱外,环棱呈透明翅状,尾部前段具6条纵棱,后段4条纵棱,有骨环34个,有尾鳍。
2.9 多棘刁海龙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多棘刁海龙.Syngnathus guntheri Dunjker的干燥体。性状特征:体长条形而侧扁,中部略粗壮。长36~47 cm,头部具管状长吻,头鳃部被棘状突起,表面黄白色,有类圆形突起的“雪花样”纹理与横纹组成的图案状花纹,躯干部7条纵棱,有骨环25—26个,尾部前段具6条纵棱,后段类方形、具4条纵棱,有骨环66一68个,尾端卷曲,无尾鳍。
3 掺假品
在正品海龙中掺入细铁丝,或注入伪称为体内卵囊的泥沙、重金属粉等,以增加重量,应注意鉴别。
4 讨论
4.1 由于海龙均以完整的动物体入药,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别,一般能确定其品种。
4.2 动物类药材含大量的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其显微特征不明显。据文献【4]报道,利用动物体本身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可成功把大多数动物药材的正品、混淆品、掺假品区别开来。至于海龙的蛋白电泳鉴别法是否可靠,有待进一步探索。
⑼ 水蛭药材好坏的鉴别方法
导语:中药水蛭,俗称蚂蝗,为水蛭科动物蚂蝗、柳叶蚂蝗及水蛭的干燥体,水蛭入药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医学名着《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传统中医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无名肿毒、淋巴结核等症。水蛭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功能破淤通经,主治血淤经闭,症痕积聚。是祖国医药大宝库中的一味中药传统中医学上主要以水蛭虫体干燥炮制后入药。
水蛭在市场上是比较常用的`动物类中药材,药商十分熟悉,有稳定的经营商。除了作为其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而大量地供给药厂,也是中医院的常用配方。市场上有不良药贩在真品水蛭上做手脚,掺伪以增重,临床使用时应注意鉴别。
真品水蛭
1.水蛭
外观呈扁长圆柱形,长2~5厘米,宽2~3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闻之气微腥,背部有自然黑色光泽,折断时有韧性感,断面有胶质样光泽,味淡而有鱼腥气,手摸肉质有弹性。
2.宽水蛭
更外观呈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背腹相贴呈拘挛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背部黑棕色,体两侧及腹面呈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闻之土腥味。
3.长条水蛭
外观呈狭长扁平形,体两端均细,体表凹凸不平,背腹面均呈黑棕色。
掺伪水蛭
1.加明矾淹渍
外观色泽发乌,失去水蛭干品的自然黑色光泽;折断时干脆,口尝之则先涩后麻而有刺舌感。
2.用盐淹渍
因表面泛有白色的结晶盐,因此不法商贩将其放入墨汁中浸过后晒干。这种掺伪品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搓擦即可见墨色染手。
3.在鲜水蛭中掺入异物
趁鲜在水蛭腹腔中充填石膏、水泥、砂石等,或插入小段焊条、铁丝等增重。
4.提取后的药渣
将已提炼出有效成分但外形完整的水蛭再晒干后出售,这种水蛭已没有药效,外观也失去自然黑色光泽,断面参差不齐如糟糠,体质轻泡。掺伪水蛭不仅药效大大降低,且服后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使用时应仔细鉴别。
⑽ 如何鉴别中药材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分不一,鉴别时观察的方法和重点也不完全相同。现将中药材各部位鉴别时的注意要点简介如下:
一、 根(根茎)类:
应注意观察其大小、形状(如南沙参圆锥形、萝卜圆柱状、半夏球形、大黄块状);表面特征(如颜色、平滑或粗糙、有无裂纹、皱纹及皮孔等);质地(如附子坚硬、党参柔韧、黄芪纤维性、贝母粉性);气味(如当归芳香微甜苦、一见喜极苦);断面(这对鉴别起重要作用,如单子叶植物根有明显髓部、双子叶植物根常见菊花纹而无髓部、根茎类往往有油点等)。
二、 茎木类:
应注意观察其形状(通常圆柱形或方柱形,如紫苏梗呈现扭曲如鸡血藤),表面(草质茎干燥时多皱缩、木质茎多平滑如桑枝、有的节部膨大如接骨金栗兰。此外,观察皮孔,芽痕及残存枝条等);质地、断面(草质茎多中空轻松,易折断,纤维性,如麻黄;木质茎多坚硬,有放射状射线或年轮,如木通等),气味(如桂枝香辣)等。
三、 皮类(包括根皮及干皮)
:应观察其形状(如黄柏板状、厚朴卷筒形;外表面(如丹皮平滑、地骨皮鳞片状,此外看皱纹,皮孔等);内表皮(一般较平滑,颜色较深);断面(如桂皮颗粒状、川槿皮纤维状、黄柏裂片状、杜仲有丝、也有平坦的);气味(杠柳皮气香味苦)等。
四、 全草类:
为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地上都份入药,鉴别时要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部分。
在鉴别中药材过程中,如有疑问则须与正品标本核对比较,或用其它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