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检测自己的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
酸碱体质是什么?
酸碱体质学说认为:人体体液的pH值应处于7.35~7.45 的弱碱状态才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由于生活习A及环境的影响,体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被称为酸性体质。
目前这个理论已被证实为谣言,“人体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罗伯特·欧·杨被美国法庭判处赔偿1.05亿美元,并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
为什么这个理论被否定?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酸性代谢物和碱性代谢物,人体中有三个系统能够进行酸碱调节,使酸碱度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体液能够平衡酸碱,肾脏可以使多余的有机酸随尿液排出,呼吸也会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因此,人体体质不可能呈酸性。
虽然在医学临床中确实有发生酸中毒的情况,但并不是因“酸”而起,而是由于某些药物或疾病诱发了酸中毒现象的发生。
‘贰’ 如何测试人体酸碱度
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人体细胞处于最佳运作状态时的体液平均酸碱度应该是7.4,属于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人体细胞在这样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中最具备活力和最有生命力.人体正常PH为7.35-7.45,可以通过饮食调节PH,减少疾病的产生. 有资料显示有医学方法可正确测试人体PH,是通过测试血液得知的,但本人到市级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咨询过,没有测试人体酸碱度的检测项目,答复我说那只是书上的说法,实际中没有测试人体的酸碱度。 也有网友说可通过测试口腔液,尿液测试得知,但这些是间接的方法,并不正确,应是通过直接测试人体血液的PH才比较正确。 你的这个问题一般不好解决,如果很容易解决的话男女的比例哪还会平衡啊。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强酸性蛋黄、奶酪、白糖、西点、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火腿、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等。 弱碱性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强碱性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天然绿藻类 。自己看看吧。
‘叁’ 如果是白血病怎么能检查出来
血常规检查1、血象: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数高于100×109或低于1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约45%的病例有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单倍体、超二倍体和各种标记染色体。
骨髓检查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始细胞>6%为可疑,超过30%诊断较肯定,原始细胞+早(幼)细胞≥50%可确诊。全骨髓中,红系及巨核细胞高度减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和特异性皮损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
3、细胞遗传学检查:这项白血病的检查需要抽吸2毫升左右的骨髓,用以了解白血病细胞的本质与染色体有无异常。伴有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往往比没有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预后差。这是最主要的白血病的检查方法。
4、血液生化检查: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无活性。②碱性磷酸酶(AKP):在ALL时明显,AML明显降低。③乳酸脱氢酶(LDH):ALL时明显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yao物治疗时更甚。
5、染色体检查:Ph’染色体见于90%以上慢粒病人。Ph’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标志,少数慢粒病人Ph’染色体为阴性,根据有无Ph’染色体可将慢粒为Ph’阳性和Ph’阴性两大类,前者预后优于后者。
白血病检查还有超声、CT、MRI等辅助检查,多用于检测白血病受累器官病灶情况,是白血病治疗并发症的主要指标,以上四项检查在白血病的整个治疗期间应该重复检测,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与监测白血病的发展,避免白血病恶化。
石家庄红十字智魁专业治疗白血病。
‘肆’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听说得癌症的人都是酸性的身体
身体是酸性的人,尿出的尿液呈现深黄色,如果是碱性的体质,尿液呈现
很淡
的浅黄色。也可以用试纸测试,一般正常人的酸碱度是7.3左右,如果早晨检验唾液(或尿液)如果低于7以下,就是
酸性体质
,如果高于7.5就是
碱性体质
。
‘伍’ 如何检测自己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
酸性体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身体的影响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酸性不很强时,反应出来的是亚健康状态,进一步酸化,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这几乎是所有内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体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强。因为癌细胞只能在酸性体液和缺氧的条件下,才会疯狂的生长,形成肿瘤。糖尿病人、痛风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的体液都是酸性的。所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同理,疾病的治疗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酸性体质。 什么是酸性体质 正常人的体液平均PH值是7.0——7.4,为中性或弱碱性。低于这个平均值,就是酸性体质。 如何判断自己是酸性体质第一种办法是自我感觉,如果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亚健康特征,无疑说明你的体液在酸化。第二种办法是用PH试纸检测。最简单的是连续三天清晨空腹检测唾液,如PH平均值小于7.0即为酸性体质。需要说明的是,血液的PH值波动范围极小,为7.35-7.45。小于7.35即为酸性,小于7.0,表明病情极为严重。 食物酸碱一览表 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 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空心粉、葱。 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 中碱性食品:大豆、蕃茄、 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弱碱性食品:红豆、苹果、甘蓝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马铃薯。 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认为吃起来酸酸的柠檬就是酸性的。其实,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碱性食物主要分为: 一、蔬菜、水果类; 二、海藻类; 三、坚果类; 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要避免或减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摄取:一、淀粉类;二、动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 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 六、豆类(如花生等)
‘陆’ 什么是肿瘤四项检查
血清肿瘤四项标志物(AFP,CEA,r-GT,ALP),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明显提高了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尤其对肝、胆、胰腺肿瘤及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诊断灵敏度高。同时,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有效、动态监测与复查,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转移倾向,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可靠的依据。
即CEA癌胚抗原---,CA199糖类抗原----胰腺癌、胆管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AFP甲胎蛋白----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碱性磷酸酶---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细胞瘤、骨肉瘤等,ALP---碱性磷酸酶增高时,提示可能有肝脏转移
望采纳
‘柒’ 检测某种细胞因子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需要同时做pcr跟western blot 吗
大鼠灌注取脑;用途:;1.用于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2.冰冻切片可以不做脑组织固定;3.不可用于westernblot和PCR;4.如果观察脑组织的缺血、损伤或其它病变时,不作;原理:;心脏灌流术能够快速冲净血液并在动物死亡前进行组织;必要性:;1.脑组织较软,且细胞成分不易保留,脑组织是较易;2.经前固定后,取脑操作时,可减少脑组织损伤;3.脑内血液
大鼠灌注取脑
用途:
用于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
2.冰冻切片可以不做脑组织固定。
3.不可用于western blot和PCR。
4.如果观察脑组织的缺血、损伤或其它病变时,不作灌注固定,而是在取出脑组织后作固定,将大大影响效果。
原理:
心脏灌流术能够快速冲净血液并在动物死亡前进行组织的前固定,避免了组织的自溶现象,是脑组织切片观察的常用方法。多聚甲醛使组织蛋白发生交联,以保持蛋白的原位和表面结构不变,从而能使其对应的抗体准确检测其表达位置和量。
必要性:
1.脑组织较软,且细胞成分不易保留,脑组织是较易软化的组织之一,血供也较为丰富,所以最好是在取脑组织前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
2.经前固定后,取脑操作时,可减少脑组织损伤。
3.脑内血液都在,HE染色后,可去除红细胞背景影响。
大鼠灌注取脑标准操作规程(SOP):
流程:
1) 麻醉 2)开胸 3)心脏左心室穿针,剪开右心耳 4)生理盐水冲水 5)4%多基甲醛固定 6)取脑 7)保存或切片.
具体过程:
大鼠经深度麻醉后,固定于自制的木板上,置于解剖盘中,开胸暴露并游离出心脏,经左心室插入灌流针并固定, 切开右心耳,先灌注冰冻无菌生理盐水(4℃)XmL,直到肝和肺脏颜色转白及右心房流出液澄清,后再灌注冰冻(4℃)4%多聚甲醛XmL,断头取脑,多聚甲醛浸泡固定24小时。
Tips:
1.多聚甲醛的配置:
一般方法为:4%多聚甲醛PBS缓冲液配法:称取40g PFA溶于装有500mlDEPC水的玻璃容器(烧杯或烧瓶)中,持续加热磁力搅拌至60~65℃,使成乳白色悬液。用1.0mol/L的NaOH值至7.4,使呈清亮状(滴加),再加入约500ml PBS,充分混匀(在冰浴或冷水浴中),可再检测一下pH,过滤后定容至1000ml,室温或4℃保存备用。
简便方法:先配好PBS,称好相应的多聚甲醛,37℃水浴或温箱密封放置2天,就能全溶。若是很急,55℃水浴一天,期间不时震荡。注意,4%的多聚甲醛需临用前配制,配制后需过滤去除小的杂质,避免心脏灌流时造成栓塞影响灌流效果。
2.制作灌注装置,用两瓶塑料包装的输液瓶装灌注液。同时配好输液器备用。
3.10%水合氯醛按4mL/100g的剂量腹腔麻醉动物。
4.沿两侧肋弓剪开皮肤,打开腹腔,用一血管钳夹持剑突并向上提拉,用弯剪在膈肌与胸骨柄相连处剪一小口,造成人工气胸,然后向两侧顺延,剪断膈肌及肋骨,夹持剑突的血管钳将剑突连带胸廓上翻固定,充分暴露心脏,直视下穿刺针左心室心尖处,用血管钳固定。
5.快速滴注生理盐水(室温),同时剪开右心耳。约注入100~150mL,至流出液体血色较浅基本澄清,停止灌注。肝脏、眼珠、爪子迅速变白是排液的有效观察指标。
6.继续用4%多聚甲醛灌流250ml固定。
7.后固定:灌流后的脑组织置于4%PFA置4度冰箱内进行后固定,时间>2h,过夜最好。
补充:
还有一种省时省剂的方法。
夹闭腹主动脉:只灌注上肢及头脑,固定的好又快,又省试剂。先灌注生理盐水约100ml,见到老鼠两前肢及两肺变白可改灌注多聚甲醛。多聚甲醛用100ml以下即可。
灌注成功的标志:刚开始灌注时老鼠前肢剧烈抽动(下肢不抽动证明腹主动脉夹闭完全);前肢及颈部僵硬;所灌注的脑组织白而硬。
‘捌’ 癌细胞周围的ph值是多少
6.5到6.9
‘玖’ 怎样测验身体体液酸碱性
酸性体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身体的影响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酸性不很强时,反应出来的是亚健康状态,进一步酸化,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这几乎是所有内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体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强。因为癌细胞只能在酸性体液和缺氧的条件下,才会疯狂的生长,形成肿瘤。糖尿病人、痛风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的体液都是酸性的。所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同理,疾病的治疗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酸性体质。
什么是酸性体质
人的身体构成中约有70%是水分,成为体液。体液含有各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离子、化合物以及代谢物。生命活动的大多数生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和细胞外液(占体液1/3)。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淋巴液、组织液、脑脊液和各种分泌液(如唾液、尿液、眼泪、汗液、胃液、精液、宫颈液等)。
正常人的体液平均PH值是7.0——7.4,为中性或弱碱性。低于这个平均值,就是酸性体质。
如何判断自己是酸性体质
第一种办法是自我感觉,如果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亚健康特征,无疑说明你的体液在酸化。
第二种办法是用PH试纸检测。最简单的是连续三天清晨空腹检测唾液,如PH平均值小于7.0即为酸性体质。
需要说明的是,血液的PH值波动范围极小,为7.35-7.45。小于7.35即为酸性,小于7.0,表明病情极为严重。
形成酸性体质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代谢因素。人体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产生的代谢物是酸性的。第二,饮食因素。绝大多数人的日常饮食都是酸性食物为多,如肉类、蛋类、奶类、酒类、碳酸饮料类等等,这些食物消化后在体内留下硫、氮、磷、氯等酸性物质,在体内形成酸根,这是导致酸性体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环境因素。大环境的被污染同样影响着体内小环境,破坏了体内酸碱平衡体系,加速了体液的酸化
‘拾’ 什么是ph值,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PH值是酸碱度的意思。
人体酸碱度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pH值7为中性。 体液,英文Body fluid 或者 Bodily fluid,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的液体,不管人或者是动物都有体液,人体的体液占人体体重的65%以上。ph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度
目录
1简介
▪ 正常范围
▪ 人酸碱度
2酸碱体质
▪ 目的
▪ 驳斥
1简介编辑
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pH值<7为酸性,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
体液,英文Body fluid 或者 Bodily fluid,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的液体,不管人或者是动物都有体液,人体的体液占人体体重的65%以上。
人的体液和其他任何液体一样,都有酸碱之分。人体的酸碱度(PH值)是以0—14的数字来表示的。PH是“potential Hydrogen”的缩写,是表示人体中H的浓度。数字越小,代表酸性越强。7是中性的,大于7是碱性的,数字越大表示碱性越大。
高的PH值,说明有较高的吸引H能力。低PH值时,说明有较少的吸引H的能力。人体组织的正常PH值应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
正常范围
血液
7.35~7.45
骨髓液
7.30~7.50
唾液
6.50~7.50
胃液
0.80~1.50
十二指肠液
4.20~8.20
粪便
4.60~8.40
尿液
4.80~8.40
胆汁
7.10~8.50
胰液
8.00~8.30
人酸碱度
人体由75兆个细胞组成,而细胞就生存于我们的体液中。人体细胞天生在碱性的体液环境中运作,但也不断地产生酸,排出酸。细胞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酸,但这些是弱酸,是有机酸,与酸性食物产生的酸不同,它们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肺部排出。可是,酸性食物所产生的酸是较强的酸(硫酸、磷酸等),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显示,健康人体的体液大部分才是碱性的,PH值都在7.0以上。当然在上表也看到那些PH值变化较大的体液,是那些在体内滞留时间比较长的体液。这说明什么?说明细胞面对各种压力或食物不得不作出的反应。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尿液PH值会出现从酸性4.8到碱性8.4的相差甚大的PH值指数呢?什么又是细胞出自必然的反应呢?
人体细胞在碱性的体液环境中运作,而产生弱酸。这种弱酸很容易由肺部排出,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这就是细胞对酸的必然的反应。正如人在激烈运动时呼吸加快,气喘吁吁,就是为了加快把运动所产生的酸排出体外。
人体内酸的第二来源就是酸性食物。前面已经介绍过,一般人的饮食75%~90%都是酸性食物。有些食物好像不是酸性的,但是残留物,也就是它们所产生的灰则是酸性的。久而久之,你的身体就会偏向酸性。这些大量的酸性物质必须先经体内的缓冲系统中和,再由肾排出。在这个中和排除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矿物质。如果这些酸不经中和,在经过消化道或排泄系统时就会灼伤敏感组织。譬如,有的人小便时会感到疼痛或灼热,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人体的“内在智慧”最聪明的警告:你身体内负责中和酸的矿物质已经入不敷出了,此时身体必须作出调整,才能满足生命运动的基本需要,因而也就顾不得你的疼痛感了。所以此时,你必须补充含矿物质的食物,加强碱性资源,否则,情况会更加恶化。为了加强碱性资源,最好的方式是从植物中摄取矿物质。植物中的矿物质是有机形态的,进入体内,与机体的亲和力决定了机体对它的吸收和利用程度。而矿物质补充剂和一般的食盐,都不是补充矿物质的最好来源。
机体用来作为缓冲体系中和酸的主要矿物质钠(当然最好不是食盐中的钠,而是蔬菜、水果中的钠)。让我们来想象:将碱性资源当作家中的钱罐子。当我们使用这些钱时,如果一下子倒出来,钱罐子马上就空了;如果每天用一点,那么可以用长一些的日子。但是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将钱币放进去,否则,钱终究会使用殆尽的。
2酸碱体质编辑
网络中关于“酸碱体质”的健康知识很多。在宣传“酸碱体质”理论的通俗读物中,一本叫做的《找对病源,碱回命》书可谓集大成者。
在此书开头一章写道:“人在一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大多属于健康的弱碱性环境,但在后天的各种坏习惯的影响下,身体会逐渐变酸,而身体逐渐变酸的直接后果就是滋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7—7.35之间时,属于弱碱性体质,此时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扰;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6.9-7之间,属于强酸性体质,此时人极容易患上如癌症之类的重大疾病。”
所谓坏习惯,就是不注意摄入碱性食物、熬夜等。书中还提出:“通过研究表明,有超过70%的疾病和人体的酸性化有关,而那些致命的高危疾病患者,有超过90%的人属于酸性体质。”作者列举了感冒、精神不振、风湿、皮肤病、气管炎、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几乎所有常见疾病,声称这都是酸性体质的表现。
目的
传播人体“酸碱体质说”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利益,这一“理论”反复被提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销自己的商品。农夫山泉,螺旋藻等商品都炒作过自身的“弱碱性”,声称通过饮用或服用就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性。事实上,食物区分酸碱性毫无意义,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也不会因为某种食品发生明显的改变。
驳斥
不同食物的pH值各有不同。可以看出,无论食物本身的酸碱度如何,均衡膳食、平衡搭配才更有益于健康。
1.不同体液有不同酸碱度 无一能直接等同于体质酸碱性
人体体液有很多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属于体液。不同体液各有各的酸碱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间,而血液的pH值可以达到7.45。即便是同一种体液,由于环境的不同,自身酸碱度也会存在一定的浮动范围。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间,其酸碱度会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吃肉、蛋、奶时,pH值会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则会相对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而且作为被隔离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
2.科学上没有“体质酸碱性”这一说法
以某一种体液在某一时刻的酸碱度来衡量所谓体质的酸碱性是不科学的。“酸碱体质说”传播过程中,将体液或等同于血液、或等同于尿液、或等同于唾液或不加区分笼统地称为人体体液,是典型的伪科学言论。国际上常规的人体环境检测方法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单凭pH值来看人体的酸碱性同样不科学。
3.食物酸碱性划分是伪科学,同一种食物会分别产生酸、碱性代谢
“酸碱体质说”会简单地将食物区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划分理由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但实际上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随意指定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属于想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有时会自相矛盾,导致同一种食物既被认为是“酸性食物”又被认为是“碱性食物”, 难以自圆其说。
4.人体内酸碱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无法通过饮食调节
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各类缓冲物质,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胃酸是含0.2—0.4%盐酸的强酸。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变成碱性的。酸碱度不同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5.所谓的“碱性食品”能保健并非因为其“碱性”
被“酸碱体质说”推崇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之所以对一些慢性疾病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碱体质说”的饮食观念,纠正“酸性体质”靠每天引用苏打水就可以解决问题,完全不用大费周折去吃各种“碱性食品”——事实上,即便是苏打水对人体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地合理地摄取,而不必在意什么酸碱性。
6.人体的酸碱度与疾病发生无关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一味追求人体环境的碱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都是偏碱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伪科学在传播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夸大其词的元素,比如酸性体质易致癌的传言,使得人们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放松对谣言的戒备,从而大行其道。
7.肿瘤有众多诱发因素,唯独不包括“体液变酸”
(1)人体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pH值各有不同。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体质说”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肿瘤有很多种,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公认的致癌因素很多,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这个说法。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不是一个酸性食物就能诱发的。
(2)肿瘤可能导致身体周边微环境变酸,但反之不成立
并不是“酸性体质”这个“恶因”诱发了肿瘤。而需要将因果对倒过来,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在生长过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此外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
(3)其他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非因体液过酸过碱致病
健康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间。当血液pH值低于7.35,已经属于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 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同样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所以并不是“碱性体质”就是好的。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而非因为体液过酸过碱导致疾病,也不可能通过进食普通食物改变体液的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