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常用的笔法有什么
所谓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
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可以说中国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
侧锋: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人物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逆锋: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拖锋:拖锋即将毛笔倒于纸面上,拖拉运行。特点是转换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画求形准确要求下,拖锋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实用简便。缺点是用笔比较浮,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折钗股与屋漏痕: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飞白锋: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② 毛笔字入门练习方法是什么
初学者练习毛笔字的步骤如下。
所需材料:毛笔、生宣水写布、砚盒、清水。
一、练习毛笔字,最基本的是练习各个笔画的写法,运笔的方向和力度。把毛笔用水浸湿,蘸水在生宣水写布上就可以书写了,清水不至于弄脏衣物,用起来很方便。
练习写毛笔字的基本要领: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1、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
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2、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毛笔字
③ 书法有哪些常用的笔法
书法有哪些常用的笔法
书法有哪些常用的笔法,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书法有哪些常用的笔法?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
1、中锋
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可以说中国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
2、侧锋
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人物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3、逆锋
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4、拖锋
拖锋即将毛笔倒于纸面上,拖拉运行。特点是转换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画求形准确要求下,拖锋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实用简便。缺点是用笔比较浮,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5、折钗股与屋漏痕
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6、飞白锋
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1、落笔
落笔也叫“下笔”。落笔有藏锋、露锋两种。落笔时用逆锋取势写成的谓之“藏锋”。藏锋可以使笔画圆润、浑厚,所谓“藏锋以包其气”。露锋,是由斜笔或尖落笔写成的,笔锋入纸时,其锋外露。斜落笔写成的叫“侧锋”。露锋可使笔画俊秀生动,所谓“露锋以纵其神”。要使用笔富于变化,落笔时,应该将藏、露配合使用。
2、提笔
笔运行中稍提起,使笔画变得细些或出锋离纸与“按”相对的笔法,即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用笔的动作。顿以后必须提,蹲、驻后亦须提。先有落笔,后有提笔,提笔之分数,视落笔之分数而定。清宋曹《书法约言·总论》云:“使骨肉停匀,气脉贯通,疏处平处用满,密处险处用提。满取肥,提取瘦。
3、按笔
笔运行中稍按下,使笔画变得粗重些。与“提”相对的笔法,即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动作。《说文》云:“按,下也。”清刘熙载《艺概》云:“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又云:“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4、送笔
笔锋在前似铲物逆行,与“拖”相反。钩、撤等笔画用此法。此笔法逆势而行,需用力送到,应避免“虎头鼠尾”之病。一般人写字都是以右手执笔,运笔左行,比较别扭,出锋之处极易飘忽乏力。因此在书写时,要沉着运笔,用力送到,不可甩笔而出。
5、拖笔
运笔时,笔锋在后似曳物而行,与“送”相反。斜钩、撩等笔画用此法,此笔法顺势而行,须用涩势笔法,以避免轻滑飘浮之病。涩势就是运笔过程中,笔锋与纸相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势。借用“如溯急流”以喻涩势运笔是很形象的
6、转锋
下笔逆锋圆转,亦称“虚转”,与“折锋”相对,圆笔多用之。“转锋”是下笔时藏锋逆入,强调含蓄浑圆之致,值得注意的是不可过于软弱无骨。(转锋时,锋毛如感裹住,可稍把笔管提动锋毛即得调整。)
7、折锋
如写横画时笔先自空中向左下而落,着纸即折向右行,写直画笔先自空中在上横落而后折向下行,这也叫“虚折”,与“转锋”相对,方笔多用之。下笔时切锋直入,强调雄强刚劲之气,故易显露棱角。
8、顿笔
在垂直方向上向下重按笔的动作叫“顿笔”,力注毫端,笔重按下,稍作停顿,其按力程度大于“蹲”与“驻”,所谓“力透纸背为顿”。张旭云:“顿笔,先缩锋,骤势,令顿下衄之,其垂露悬针,即衄之余势,抽笔成悬针,住笔成垂露也。
9、挫笔(挫笔)
挫笔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得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
10、蹲笔
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轻按的动作叫蹲笔,和顿笔相似,但按下用力程度较顿笔轻。唐张怀瑞《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四曰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11、倒笔
笔在运行时稍侧倒。与“起笔”相对,倒后复起,互相配合。侧锋运笔时用之,尤以捺画收笔较为常用。只有笔锋一倒一起,倒后复起,才能使捺画显出刀锋,并且复归于中锋行笔。
④ 书法正确的执笔方法
书法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按、押、钩、格、抵。
按: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4)笔法简单易学的方法扩展阅读
除了上述的正确方法之外,还需掌握几个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1、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使之松紧适度。
2、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拿着了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容易把字写得健美。
3、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
4、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5、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⑤ “执笔”的方法有哪些初学者怎么去学习简单的执笔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一种传统艺术,也是深受我们5000年历史文化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文化影响一种文字,书法是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很多,有汉字,蒙古文,阿拉伯英文书法等等。国家教育部也为此成立了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于书法来说,执笔也是很重要的一项。那么执笔的方法有哪一些?初学者应该怎么样去学习,简单的纸笔法呢,让我们继续来往下看吧。初学者学习书法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书法的艺术背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植根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存的,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练得好的书法,不仅是自己的一种才能,更可以展示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文化。
⑥ 毛笔初学者的用笔方法
导语:用笔即笔法,写毛笔字一定要懂得用笔。只有学会用笔,才能运用笔毫写出各种形态的点画。所以元代大书法家赵孟烦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毛笔初学者的用笔方法,欢迎参考!
写毛笔字是非常讲究用笔的,其用笔要求高是因为毛笔笔毫软,富有弹性。若按得重一点,笔画就粗重;按得轻一点,笔画就比较细轻。而毛笔书法正是由粗细轻重变化无穷、形态各异的点画表现的。耍写出千姿百态的点画,就一定得具有熟练控制这种柔软而有弹性的笔毫,使它能重能轻,得心应手地写出有粗有细、可方可圆的笔画的能力不可。因此,学书法就一定要从用笔人手。
归纳起来,用笔要领包括:
(一)取逆势
逆势,就是人们常说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用笔方法。学会逆势,对学好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取逆势,道理很简单,工人打锤总是先将锤往上举起,然后再向下打;战士刺杀,先将枪朝后一缩,再向前刺去,目的都是为更用得出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逆势”。写字也就是这样,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笔画和笔画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也是“逆势”。
逆势有虚逆和实逆。虚逆是手在空中做逆势动作,笔尖不着纸面,楷书用虚逆较多;实逆是笔锋轻轻触纸向点画运行的反方向划去,写行书、草书时用得较多。写字用逆势,可以使笔毫产生更大弹性,写出刚劲有力的笔画。学会用逆势,在写字实践中,会越来越体会到它的妙处。
如草书中逆势的痕迹往往表露在纸面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逆”;楷书一般把逆势匿藏在点画之中,不能因此误认为逆势不存在了,可以说是“虚逆”。由此可见,逆势是汉字中的一个书写技巧,并不是哪一个人为了给书法涂上一层“玄虚”的色彩而臆造出的东西。写字要充分利用这种“逆势”来写出字的精神、行的行气、篇的浑然气韵。
(二)起笔和收笔
中国书法的点画都应该是形态完美,方圆分明。而形态完美,方圆分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点画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来体现的。学会起笔、收笔是写好笔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起笔的原则是“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
这样有三个好处:
1.笔画开头不会出现虚尖,显得含蓄;
2.开头部分形象完美;
3.笔毫铺开,以便中锋行笔。
练习时,先逆势,再起笔。
这里须注意隶书不是这样起笔,楷书尤其是写主要的笔画,都是这样起笔的。
收笔的原则是“有住必收,无垂不缩”,即笔画写到尾部时,要将笔锋轻轻提起.锋收笔。
练习时,先逆势,再起笔。
收笔的四个作用:
1.使笔画尾部形态完美,达到首尾相称。
2.使笔毫还原,为写下笔做好准备。
3.再生逆势。
4.使字重心平衡,字形完整。
(三)中锋行笔
一落笔就匆匆行笔这是不对的。写字总是侧锋起笔,如马上行笔,笔锋会偏向一边,写出的笔画往往是一边墨浓,一边墨淡,一边湿,一边枯,一边光如刀切,一边毛如锯齿,写的字就会扁薄。
中锋行笔 ,就是说行笔时,先将毛锋毫调整好,“令笔心(笔锋)常在点画中行”。做到中锋行笔,写出的笔画就显得劲挺、浑厚、结实。在平常练字过程中,往往容易学好起笔和收笔,但行笔比较难以掌握。学书法一定要下功夫改掉轻易行笔的不良习惯。
中锋行笔过程:起笔时略侧着笔管将笔毫入纸,入纸后使用腕的动作,将笔管扶正,竖立,这时开始行笔是中锋行笔。一下子不成功,可以将笔轻轻扭动几下。应反复练习。
(四)提与按
写字的过程中,要有提和按的变换。提与按是指笔毫落在纸上的轻与重,轻为提,重叫按。提和按的轻重是相对的,细的部分需要提,粗的部分需要按。行笔时,发生散锋或扁锋也要通过提和按的动作把笔锋调整好。
自古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书法家,他们的字尽管风格不一,结构相异,但用笔方法都是异中有同的。所以赵孟頫言“用笔千古不易”,用笔是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⑦ 有什么写好字的简单方法
要想写好字,首先要提高审美意识,也即知道字写成什么样才比较好看,为什么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写出的好看的形状,这就是你控制笔的能力,也即运笔基本功。所以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写好字!无论是提高审美意识,还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求平时多看、多写、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练字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那么什么样的字,才算是比较好看的字呢,一个字的好坏无非是看它的线条与间架结构;对于一幅字而言,除了单个字要写得好看外,还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线条当是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行笔流畅自如、轻重缓急得当,呈现出美的形态与神态,充满活力,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刚或柔,归于自然。而交待不清、呆板迟疑、轻重无常的线条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笔画搭配,如笔画的长短、曲直、摆放的角度,笔画间的间距、粗细(轻重)、前后照应关系,等等。对于初学者,在字的间架结构上当先求匀称、端庄为宜,然后才能根据需要与个人的习惯爱好(个性)考虑变化。
布局,也叫“章法”,即字的排列。如字的大小、形状、排列的位置与摆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应关系,等等。就毛笔书法而言,还要考虑墨色的浓淡、枯湿的变化,不过实用的硬笔书法可以忽略这些。就一般实用的写字而言,章法布局当做到二点:首先是在一行或一列中,让每一个字的重心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其次是将字的大小、形状稍作区分,一般而言,笔画多的字写紧凑些,线条尽量细一点,笔画少的字写松一点,形状小的字线条尽量写粗些。但一般情况下,依然是笔画多的字大些,笔画少的字小些。不过有些笔画少,但属笔画舒展的,也可写大些,如“中”字的竖画,“安”字的横画,“人”字的撇捺画等,就可以根据前后字的搭配需要而异。在楷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不很明显;而在行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可以十分明显,有些草书中更加明显。另外,在行书中适当夸张个别字的主要笔画,对整篇来说,也会产生生动美好的效果。比如毛泽东的书法,字的大小变化极大,错落有致,大气磅礴,别有一番雄伟的气势。
知道了怎么样就能把字写得比较好看,那赶紧去练哟!带着兴趣去练,勤练、多临摹,既可以加强控制笔的能力,也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写法。多看字帖,反复地临摹,熟能生巧,这就是最佳的方法。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一定有大收获,并且趣从中来呢!说不准练字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者从此会改进你的人生!其实不是说不准,而是肯定的,练字的好处很多很多,比如对你的文字水平的提高会大有裨益,比如对你的性格的改善会大有裨益等等,在此,因为篇幅有限,不再赘述,自己在今后的练字过程中去体会。
⑧ 毛笔书法的用笔方法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的运行方式。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毛笔书法的用笔方法。
一、笔法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的运行方式。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毛笔字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就着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据传有位叫韦诞的书法家,是蔡邕的学生,藏有蔡邕的《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韦诞死时,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笔诀》,书艺大进。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的重要性。
那么蔡邕的《笔诀》(《九势》、《笔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涉及到书法技法、书家的情怀以及与外在物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历来被书家一再引用,并视为毛笔字技法的重要法宝:中锋运笔。
二、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的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的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的笔心来的。因此应该用另一种更精确、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诠释。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另一类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相藤,古称“屋漏痕”,或称之谓“金石气”。前者书写速度略快,用力平均,显示出刚健挺拔、富有朝气的美。后者书写速度略慢,比较用力,手指路有震颤。显示出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美。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前一种干净利索的线条。待熟练了再追求“屋漏痕”。实际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决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颤抖或扭动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笔画线条。所谓“力透纸背”,是指书写时笔力雄厚,墨能透过纸背。老师检验学生毛笔字写得是否认真,往往将元书纸反过来看笔画中间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笔画的两头与中间一样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认真,不马虎。如果发现笔画的头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草率,一带而过。“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写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写新的祝词,叫木匠将字削掉,结果削去三分才不见墨迹。说明王羲之笔力浑厚,墨能进入到木板三分那么深。“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
三、偏锋运笔
偏锋运笔与中锋运笔不同。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偏锋运笔的笔锋一侧的笔画光洁平齐,笔腹一侧枯涩不平。这种一边光一边毛的笔画.因其不够完美,教历来被书家视为病笔。至于说书法家在写行、草书时,由于书写速度的加快,抑或为了加强作品的节奏感而出现的枯湿浓淡,甚至偶而的偏锋,该当别论。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锋运笔的技法。
四、侧锋运笔
侧锋运笔是介于中锋运笔和偏锋运笔之间的一种运笔方法。也就是说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呈45度左右的夹角时,这种运笔方式叫侧锋运笔。
侧锋运笔所书写的笔画线条的质感也处于中锋运笔与偏锋运笔之间。笔毫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小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中锋效果;笔毫的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大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偏锋效果。侧锋运笔大量运用于行、草书中,不过,颜真卿的楷书横画常用此法。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大致有以上这三种状况、不同的书体,对运笔的要求也不相同。篆书纯用中锋;隶书、楷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行书、草书以中锋、侧锋为主,偏锋偶尔为之。由于笔毫是柔软的,因此有时落笔处于偏锋状态,运行过程中笔毫逐渐理顺调节成中锋。运笔的关键在于会使用中锋,会调节笔锋,令其保持中锋运笔,这就是笔法。
五、笔法术语
笔法的术语很多,学习毛笔字不能对笔法的术语一无所知,除了上述的中锋、偏锋、侧锋外,下面我们还要对笔法的其他术语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起笔:起笔,也叫落笔、发笔。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
行笔: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行笔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情况。
收笔: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
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
藏锋: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画内。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笔画内。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比较含蓄。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感觉。
露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这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觉。
提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细,叫提笔。但提笔的程度有个限制,那就是笔锋不能离开纸面,因为离开纸面就成收笔了。
顿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粗,叫顿笔。
转与折: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点上突然改变方向。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折点。如“礼”字,右边坚折横钩转弯的地方就是“转”,因是慢慢地弯过来的圆弧形,叫圆转。再如“口”字,横折竖的转弯处是方的,有棱角的,称“方折”。
方笔和圆笔:方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方形或菱形;圆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圆形。方笔有锋芒、有棱角,容易见骨力,显得刚健果断;圆笔没有锋芒,不露圭角,骨力内涵,显得含蓄柔韧。一般来说,楷书笔画的起笔要有方有圆,方圆结合,这样才能显得丰富多变。
⑨ 初学者怎样练毛笔字
初学者练习毛笔字的步骤如下。
所需材料:毛笔、生宣水写布、砚盒、清水。
一、练习毛笔字,最基本的是练习各个笔画的写法,运笔的方向和力度。把毛笔用水浸湿,蘸水在生宣水写布上就可以书写了,清水不至于弄脏衣物,用起来很方便。
⑩ 写毛笔字的技巧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
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
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
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