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激素是怎么发现的呢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和他的儿子法兰西斯·达尔文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种叫金丝草的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单侧光照射下培养,发现胚芽鞘会向光照来的方向弯曲;如果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或在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胚芽鞘就不会向光照弯曲了;如果将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而没有照射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还是会向光弯曲的。因此,他们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运动的本领》一书中指出: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照下产生了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会从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和向光面的生长快慢不同。
1928年,荷兰的F.W.温特把具有相同向光效应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然后他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然后再把这些琼脂小块,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一侧,将它们一同置于暗处。实验的结果表明,放置过鞘尖的琼脂块会使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而纯琼脂块则不会。这个实验证明,促进生长的影响可以从鞘尖传到琼脂,然后再传到去顶胚芽鞘。温特认为,这种影响应该是一种化学物质,并称之为生长素。温特还据此创造了燕麦试法,定量测定生长素含量,大大促进了植物激素的研究。
1934年,荷兰的F.库戈尔等从玉米油、根霉和麦芽中分离和纯化出了这种能刺激植物生长的物质,并鉴定了它的化学成分,使植物激素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大大的一步。
2. 我想测植物激素, 就是常见的四种内源激素,主要用的是气相还是液相检测价格大约多少啊
测定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生物测定法、以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代表的理化测定法,及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为代表的免疫测定法。至于检测费用主要根据检测的具体要求和检测项目有关,需要检测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咨询检测机构,科标检测做植物激素方面的检测很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3. 液相色谱测植物激素合并酯相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确定检测方法,
1 样品是否可以用液相色谱检测,
2 用什么柱子和流动相来分离这三个样品,
3 用什么检测器来检测,
4 再看他们的最低响应是多少,线性范围是多少
5 样品在反应中如何中断反应的进行,保持物质浓度不变,用什么溶剂溶解样品
有了这些信息,你才能知道用多少浓度合适.
4. 植物激素提取的方法
例如:
提取与测定激素时称取0.5 g玉米叶片,去中脉,加2 mL样品提取液(80%甲醇,内含1.0 mmol·L-1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在冰浴中研磨成匀浆,转入10mL试管,再用2 mL提取液分次将研钵冲洗干净,一并转入试管中,摇匀放在4 ℃冰箱中静置4 h后,以1000×g离心15min,取上清液过C-18固相萃取柱,再将过柱后的样品转入10mL塑料离心管中,氮气吹干后储于-20℃下备用。测定参照何钟佩(1993)书中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生长素(IAA)茉莉酸甲酯(MeJ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间接法常用于检测抗体,一般之操作步骤为:
将已知之抗原固着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之抗原加入待测检体,检体中若含有待测之一次抗体,则其会与塑胶孔盘上的抗原进行专一性键结洗去多余待测检体,加入带有酵素之二次抗体,与待测之一次抗体键结洗去多余未键结二次抗体,加入酵素受质使酵素呈色,藉仪器(ELISA reader)测定塑胶盘中的吸光值(OD值),以评估有色终产物的含量即可测量待测抗原的含量。
5. Elisa方法测定植物激素含量实验步骤中有三次洗板,请说出每次洗涤洗去的是什么
ELISA,一般包含两个或以上的孵育步骤,中间以洗涤隔开。
ELISA通常在96孔板中开展,其上包被了结合抗原或抗体。
在封闭步骤后,包被后的平板首先与一抗或抗原孵育。
随后通过一些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低亲和力)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接着,平板与二抗孵育。
这种带有酶的抗体与高亲和力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之后,又是一轮洗涤。最后是添加底物并检测信号。
6. 有哪位大侠做过植物激素ELISA测定,求助一些问题
抛开样品的前处理环节,仅针对检测的实验简单的说下:
1、ELISA方法的特点:前处理要求不高,操作简便、检测通量大,经济实惠,不过误差很大,这个误差大的让亲手实验的人都怀疑自己操作是不是出大纰漏了。ELISA需要购买试剂盒,一个盒子96孔,每个样品至少要做3次重复占用三个孔,加一个标曲至少用8个孔。一张板子最多检测30个样品,一个盒子按照1500元来算,每个样品的检测费用50元。如果是糊弄糊弄走一个实验流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如果是真的想检测下激素含量,或者希望发文章能被认可,请慎重选择!
2、HPLC方法特点:前处理要求高、操作复杂,有HPLC仪器硬件要求,检测通量小,对于含量较高的IAA、ABA,SA等激素样品是个不错的方法,推荐使用;但是对于含量较低的一类激素,如GA,SL,JA,BR等,用HPLC很难出峰,如果不想浪费时间和样品,建议趁早换方法。HPLC的检测成本毋容置疑,自己实验室如果有设备,你就偷着乐,不过激素的液相检测条件也较难摸索的。有些激素的标准品,价格也不菲。如果实验室没有HPLC设备,建议去商业公司做,每个样品在500元左右,如果是大规模的测,价格可能有优惠。
3、液质联用法特点:前处理要求非常严格,液质联用的灵敏度非常高,检测结果相对来说是最准确的、实验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成本高,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出的设备,动辄三四百万,保养成本也很吓人,不是土豪实验室,真玩不起来!不过呢,确实是“检测利器”,检测精度甚至达到fg级别。前处理也很变态,这个实验建议不要自己做,直接找商业化公司做就行。
7. 植物内源激素可以用些什么方法来测定
网上有这方面的资料,目前液相和气相用的比较多,不过,仪器比较贵http://wenku..com/view/112f6af39e31433239689361.html
8. 盐胁迫下,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从而调控植物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ABA被认为是植物感知逆
(1)研究人员在位于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106°35飃°25'E,39°20ཤ°15'N)地区,选取了4块有代表性的样地,在每块样地中以 样方法法设置50m×50m区域3个,并在其中 随机采集足量的生理状态相似的红砂和长叶红砂的叶片液氮保存,用以测定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同时采集根系附近土壤.
(2)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方法是比色法.
操作过程如下:
①、制备各激素的 标准显色液溶液并进行显色,测定吸光值并绘制标准曲线;
②、萃取红砂和长叶红砂叶片中的植物内源激素,制备待测液;
③、待测液显色后,测定吸光值,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出待测液中激素的浓度.
(5)结果分析:
①、植物内源激素是一类重要的具有 调节作用的物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息息相关.根据图1推测,两种植物中红砂的抗盐性更强.
②、根据根系附近土壤相关性质的测定结果,图2样地1和2中的红砂的(IAA+ZR+GA3)/ABA比值有显着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两块样地中的含水量不同所致.
③、计算长叶红砂在各样地的IAA/ABA.GA3/ABA比值,均表现类似图2所示的(IAA+ZR+GA3)/ABA的结果.在样地3该比值最低,说明在重盐土环境中,长叶红砂生长受抑制程度最大
④、通过①、③的分析,广布种红砂生态适应性强于特有种长叶红砂的原因之一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⑤、从进化的角度看,长叶红砂在盐渍化土壤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已经进化出相应的内在适应机制,但该机制却不适用于重盐土土壤环境.
故答案应为:
(1)样方随机
(2)比色①标准显色液③吸光值
(5)①调节红砂
②两块样地中的含水量不同
③在重盐土环境中,长叶红砂生长受抑制程度最大
④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⑤自然选择重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