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碳酸饮料的大肠菌群怎么检测 操作过程 需要哪些材料 一定要全面
进入无菌室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前应打开紫光灯进行灭菌,时间为0。5—1小时。
2. 关灯后0�6�15小时后放可进入。
3. 进入更衣间更换衣服,佩带口罩、帽子、鞋套
实验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后,先把酒精灯点燃,然后在用酒精棉进行手部消毒。(酒精棉是用75%的酒精加入脱脂棉中制成)
2, 准备双料管3根,单料管6根,培养皿7个。
3, 直接从原液中吸取10ml放入双料管,(3根每根各10ml)
4,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5,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6,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盐水管中制成-1梯度的样液
7, 更换一根吸管,从-1梯度的样液吸取1ml样液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8, 再吸取-1梯度样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9, 再把每个培养皿中到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允(注另作3个培养皿:空气空白,把培养皿打开十分钟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琼脂空白,把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盐水空白,吸1ml生理盐水放入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
10, 把全部作好的放入培养箱中,温度36C+-1×C,大肠24H+-2H,菌落48H+-2H,(待培养皿中的琼脂凝固后反转过来放入培养箱中)
11, 梯度:-1梯度为1ml原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2梯度为1ml-1梯度样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3梯度-4梯度配制方法和-1、-2梯度的配制方法一样
12, 如果大肠初发酵产生气泡,用接种笔沾一个产气的液在伊红美兰平板上画之字形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6C,24H+-2H 。(接种笔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在酒精灯上消毒。所画之形不能划破伊红美兰琼脂表面)
13, 取出后在用接种笔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入乳糖复发酵管中 ,然后再培养36C+-1C,24H++-2H。
14, 再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到载玻片上作镜检。(方法见标准)
15, 只有镜检成紫红色和乳糖复发酵管产气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断定这根管是不合格。
16, 清洗消毒这根试管前必须进行消毒霉菌,121C,0。5小时同时不能放气。
Ⅱ 碳酸饮料的大肠菌群怎么检测 操作过程 需要哪些材料 一定要全面
进入无菌室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前应打开紫光灯进行灭菌,时间为0。5—1小时。
2.
关灯后0•5小时后放可进入。
3.
进入更衣间更换衣服,佩带口罩、帽子、鞋套
实验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后,先把酒精灯点燃,然后在用酒精棉进行手部消毒。(酒精棉是用75%的酒精加入脱脂棉中制成)
2,
准备双料管3根,单料管6根,培养皿7个。
3,
直接从原液中吸取10ml放入双料管,(3根每根各10ml)
4,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5,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6,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盐水管中制成-1梯度的样液
7,
更换一根吸管,从-1梯度的样液吸取1ml样液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8,
再吸取-1梯度样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9,
再把每个培养皿中到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允(注另作3个培养皿:空气空白,把培养皿打开十分钟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琼脂空白,把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盐水空白,吸1ml生理盐水放入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
10,
把全部作好的放入培养箱中,温度36C+-1×C,大肠24H+-2H,菌落48H+-2H,(待培养皿中的琼脂凝固后反转过来放入培养箱中)
11,
梯度:-1梯度为1ml原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2梯度为1ml-1梯度样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3梯度-4梯度配制方法和-1、-2梯度的配制方法一样
12,
如果大肠初发酵产生气泡,用接种笔沾一个产气的液在伊红美兰平板上画之字形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6C,24H+-2H
。(接种笔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在酒精灯上消毒。所画之形不能划破伊红美兰琼脂表面)
13,
取出后在用接种笔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入乳糖复发酵管中
,然后再培养36C+-1C,24H++-2H。
14,
再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到载玻片上作镜检。(方法见标准)
15,
只有镜检成紫红色和乳糖复发酵管产气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断定这根管是不合格。
16,
清洗消毒这根试管前必须进行消毒霉菌,121C,0。5小时同时不能放气。
Ⅲ 大肠杆菌 乳酸菌如何做实验检测
大肠杆菌的检测: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温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显微镜。1.6 均质器或乳钵。 1.7 平皿:直径为90mm。 1.8 试管。 1.9 吸管。 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 1.13 酒精灯。 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 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 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 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4 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物(见3.2条)转种于EC肉汤管内,置44.5±0.2℃水浴箱内(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EC肉汤液面),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EC肉汤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所有产气的E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 培养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4.2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乳酸菌的检测:
一 概述
乳酸菌是指一群能分解葡萄糖或乳糖产生乳酸,需氧和兼性厌氧,多数无动力,过氧化氢酶阴性,革兰氏阳性的无芽胞杆菌和球菌。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栖居在人和各种动物的口腔、肠道等器官内,在土壤、食品、饲料、水及一些临床标本中都有乳酸菌的存在。乳酸菌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应用价值很高,相当多的乳酸菌对人、畜的健康起着有益的作用,但个别菌种能对人畜致病,乳酸菌主要包括23个属的细菌。
二 样本采集
检样主要为含乳酸菌活菌的饮料和微生态制剂,样本应放入冰箱保存,心快检验。
三 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微生物学检验GB/T 16347-1996)
乳酸菌菌总数的测定:乳酸菌菌落总数是指标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ml检样中所含乳酸菌菌落的总数。
(一)检验程序
乳酸菌菌落总数检验程序如下:
(二)培养基和试剂
改良TJA培养基(改良番茄汁琼脂培养基);改良MC培养基(modified Chalmers培养基);0.1%亚甲蓝牛乳培养基;6.5%氯化钠肉汤参照;pH9.6葡萄糖肉汤;40%胆汁肉汤;淀粉水解培养基;精氨酸水解培养基;乳酸杆菌糖发酵管;七叶苷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3%过氧化氢溶液;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明胶培养基;硝酸盐培养基、硝酸盐试剂;生理盐水:定量分装于三角瓶和试管内灭菌。
(三)操作步骤
1.以无菌操作将经过充分摇匀的检样25ml(或25g)放入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来菌广口瓶内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作10倍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4.选择2~3个以上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冷至50℃的乳酸菌计数培养基(改良TJA或改良MC)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乳酸菌计数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检样用的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以上整个操作自培养物加入培养皿开始至接种结束须在20min内完成。
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72h±3h取出,观察乳酸菌菌特征,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后,随机挑取5个菌落数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并做过氧氢酶试验。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无芽胞的球菌或杆菌可定为乳酸菌。根据证实为乳酸菌菌落计算出皿内的乳酸菌数,然后乘其稀释倍数即得每亳升样品中乳酸菌数。例如,检样10-4的稀释液在改良TJA琼脂平板上,生成的可疑菌落为35个,取5个鉴定,证实的乳酸菌的4个,则1ml检样中乳酸菌数为:
35×4/5×104=2.8×105
7.乳酸菌在改良TJA和改良MC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形态特征。
(四)乳酸菌的鉴定
对上述分离到的乳酸菌需进行菌种鉴定时,则作以下试验。
1.菌种制备 自平板上挑取菌落,接种于改良TJA或改良MC琼脂斜面,于36℃±1℃,24~48h培养,刮取菌苔,分别进行下列试验。
2.乳酸杆菌鉴定试验 极少见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
3.常见乳杆菌属内种的碳水化合物反应。
4.产酸乳的链球菌的鉴别试验。
Ⅳ 饮料瓶盖微生物怎么检测
微生物限度检测吧。
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取5个瓶盖,每个瓶盖各用一支无菌棉签沾取无菌0.9%生理盐水,涂擦内壁后,剪断,将签头放入30ml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充分振摇1分钟,即得供试液,抽取1ml分别用相应培养基培养。
2、控制菌检查:取5个瓶盖,每个瓶盖各用一支无菌棉签沾取无菌0.9%生理盐水,涂擦内壁后,剪断,将签头放入30ml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充分振摇1分钟,即得供试液,从每瓶供试液中抽取2ml,混合,合共10ml,放入放入相应的增菌培养基中,按药典的规定培养,检查金葡和铜绿。
Ⅳ 食品中细菌总数和菌落总数是怎么样测定的
一、菌落总数介绍: 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 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出口食品菌落计数》 三、说明 (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2.无菌操作:操作中必须有“无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是完全灭菌的,不得残留有细菌或抑菌物质。所用剪刀、镊子等器具也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样品如果有包装,应用75%乙醇在包装开口处擦拭后取样。 操作应当在超净工作台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无菌室进行。琼脂平板在工作台暴露15分钟,每个平板不得超过15个菌落。 3.采样的代表性:如系固体样品,取样时不应集中一点,宜多采几个部位。固体样品必须经过均质或研磨,液体样品须经过振摇,以获得均匀稀释液。 4.样品稀释误差:为减少样品稀释误差,在连续递次稀释时,每一稀释液应充分振摇,使其均匀,同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支吸管。 在进行连续稀释时,应将吸管内液体沿管壁流入,勿使吸管尖端伸入稀释液内,以免吸管外部粘附的检液溶于其内。 为减少稀释误差,SN标准采用取10mL稀释液,注入90mL缓冲液中。 5.稀释液:样品稀释液主要是灭菌生理盐水,有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或0.1%蛋白胨水),后者对食品已受损伤的细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对含盐量较高的食品(如酱油)进行稀释,可以采用灭菌蒸馏水。 (二)倾注培养 1.操作方法: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倾注用培养基应在46℃水浴内保温,温度过高会影响细菌生长,过低琼脂易于凝因而不能与菌液充分混匀。如无水浴,应以皮肤感受较热而不烫为宜。 倾注培养基的量规定不一,从12~20ml不等,一般以15ml较为适宜,平板过厚可影响观察,太薄又易于干裂。倾注时,培基底部如有沉淀物,应将底部弃去,以免与菌落混淆而影响计数观察。 3.为使菌落能在平板上均匀分布,检液加入平皿后,应尽快倾注培养基并旋转混匀,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检样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用时间不宜超过20min,以防止细菌有所死亡或繁殖。。 4.培养温度一般为37℃(水产品的培养温度,由于其生活环境水温较低,故多采用30℃)。培养时间一般为48h,有些方法只要求24h的培养即可计数。培养箱应保持一定的湿度,琼脂平板培养48h后,培养基失重不应超过15%。 5.为了避免食品中的微小颗粒或培基中的杂质与细菌菌落发生混淆,不易分辨,可同时作一稀释液与琼脂培基混合的平板,不经培养,而于4℃环境中放置,以便计数时作对照观察。 在某些场合,为了防止食品颗粒与菌落混淆不清,可在营养琼脂中加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培养后菌落呈红色,易于分别。 (三)计数和报告 1.操作方法:培养到时间后,计数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总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计算处原始样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数,进行报告。 2.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但不得超过24h。 3.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SN标准要求为25~250个菌落),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按国家标准方法要求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数,比值大于2则其较小数字(有的规定不考虑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数报告)。 4.若所有稀释度均不在计数区间。如均大于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均小于30,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之。如菌落数有的大于300,有的又小于30,但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应按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有的规定对上述几种情况计算出的菌落数按估算值报告。 5.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应与稀释倍数成反比(同一稀释度的二个平板的菌落数应基本接近),即稀释倍数愈高菌落数愈少,稀释倍数愈低菌落数愈多。如出现逆反现象,则应视为检验中的差错(有的食品有时可能出现逆反现象,如酸性饮料等),不应作为检样计数报告的依据。 6.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如呈链状生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则应作为一个菌落计,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则每条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一个菌落分开计数。如有片状菌落生长,该平板一般不宜采用,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匀,则可以半个平板的菌落数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 7.当计数平板内的菌落数过多(即所有稀释度均大于300时),但分布很均匀,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计数。再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该平板的菌落数。 8.菌落数的报告,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菌落数在1~100时,按实有数字报告,如大于100时,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固体检样以克(g)为单位报告,液体检样以毫升(ml)为单位报告,表面涂擦则以平方厘米(cm2)报告。
Ⅵ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是一种检测水体中大肠杆菌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是在44.5℃的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连续培养24h,而后能产生分解荧光底物——葡萄糖醛酸酶,从而释放出荧光产物,进而使培养基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特征荧光。此方法可被用来对原样品中的菌落数作统计学估计。
在单料或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内发酵,分离培养试验,利用伊红美蓝培养皿分离,接着是在乳糖发酵管中进行二次发酵,最后通过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来完成。多管发酵法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成本低,但是检测时间较长,容易受其他条件干扰,进而影响到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6)饮料细菌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检样时注意无菌操作。
2、稀释时采用的稀释液可以用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接种时可采用九管法,设置三个梯度,分别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个稀释度的试管应充分混匀。
3、每次实验需要有阴性对照。
4、使用小倒管培养基配制时,为排净气泡,灭菌时不要把试管的盖子盖的太紧,灭菌后注意观察一下倒管中的气体是否排完全、
5、高压灭菌后等高压灭菌锅的压力表达到0,取出培养基放到冰箱冷却,效果会比较好。
Ⅶ 食品安全检验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有哪几中方法
现在一般是用平板计数法,以前的标准是用营养琼脂,新标准时用平板计数琼脂。还可以用快速测试纸检验。前者比较普遍。
Ⅷ 微生物检验中饮料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具体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两个平板总共挑选10个典型菌落或者是可疑菌落(是五五分还是四六分这个全凭你心情了),有的菌落长的在10个以下的就有几个接种几管就OK了。
每次接种前将典型和可疑菌落分类,哪个多就多接种几管,少的就少接种几管,每个样品只需选15-150菌落间的稀释度接种BGLB管。
接种的目的是看是否产气且是否有大肠。
Ⅸ 怎么检验饮料中的大肠杆菌
以无菌操作取25 g样品,放入装有225 mL稀释剂的灭菌均质杯内,于8000 r/min均质1~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也可用灭菌乳钵研磨的方法代替).
稀释样品匀液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用稀释剂将样品匀液制成一系列十倍递增的样品稀释液,如10**-2、10**-3、10**-4…….从制备样品匀液至稀释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
附:这是一种9管MPN法测定方法.
LST和EC初步筛选:
对每个样品,选择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月示)(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将接种管置于36±1℃培养48±2h.
观察试管的产气情况:检查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用直径为3mm的接种环将所有48±2h内产气的LST肉汤管培养物移种于EC肉汤管中.将所有接种的EC肉汤管在30min内放入带盖44.5±0.5℃水浴箱内,培养48±2h.
EMB平板:
取其产气管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EMB)平板,36±1℃培养24±2h.
检查平板上有无具黑色中心有光泽或无光泽的典型菌落.
如有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典型菌落;如无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可疑菌落.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中心部位,移种到营养琼脂斜面上,36±1℃培养18~24h.
平板划线示例
EMB平板原理及照片
生化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移种到下列培养基中进行生化试验.
1 色氨酸肉汤:在36±1℃培养24±2h后,加Kovacs氏试剂0.0.3mL,上层出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反应.
2 MR-VP培养基:在36±1℃培养48±2h.以无菌操作移取培养物1 mL至13mm×100mm试管中,加5%α-萘酚乙醇溶液0.6mL,40%氢氧化钾溶液0.2mL和少许肌酸结晶,振摇试管后静置2h,如出现伊红色,为VP试验阳性.
将MR-VP培养物的剩余部分再培养48h滴加5 滴甲基红溶液.如培养物变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变黄色则为阴性反应.
3 Koser氏枸椽酸盐肉汤:于36±1℃培养96h记录有无生长.
4 LST肉汤:于36±1℃培养48±2h,观察试管中是否产气.
5 革兰氏染色:取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
大肠杆菌与非大肠杆菌生化鉴别如下:
━━━━━━┳━━━━━━┳━━━━━━┳━━━━━━┳━━━━━━━━━
靛 基 质┃ MR ┃ VP ┃ 枸椽酸盐 ┃ 鉴定(型别)
━━━━━━╋━━━━━━╋━━━━━━╋━━━━━━╋━━━━━━━━━
+ ┃ + ┃ - ┃ - ┃典型大肠杆菌
- ┃ + ┃ - ┃ - ┃非典型大肠杆菌
━━━━━━╋━━━━━━╋━━━━━━╋━━━━━━╋━━━━━━━━━
+ ┃ + ┃ - ┃ + ┃典型中间型
- ┃ + ┃ - ┃ + ┃非典型中间型
━━━━━━╋━━━━━━╋━━━━━━╋━━━━━━╋━━━━━━━━━
- ┃ - ┃ + ┃ + ┃典型产气肠杆菌
+ ┃ - ┃ + ┃ + ┃非典型产气肠杆菌
━━━━━━┻━━━━━━┻━━━━━━┻━━━━━━┻━━━━━━━━━
如出现上表以外的生化反应类型,表明培养物可能不纯,应重新划线分离,必要时做
重复试验.
结果报告: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发酵乳糖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
--或-+--,再根据LST肉汤阳性管数查MPN表,报告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杆菌MPN
值.
Ⅹ 对一批饮料所含的细菌的多少进行调查用什么调查方法
随机取样,0.2微米膜过滤,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数菌落数即为饮料中所含细菌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