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肠胃的检查方法有几种
检查胃病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是一种诊断胃病最古老而又最常用方法。它是指抽取胃液进行有关指标(如胃酸)的测定和检查,从而判断胃液是否正常。其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胃液分析不但能反映一个人胃酸分泌是否正常,而且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甚至对胃癌的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2)X线钡餐检 查:X线钡餐检查又叫X线钡餐造影,指的是,患者口服硫酸钡充盈剂,X线透视时它可将胃的轮廓清楚地显示出来。X线钡餐检查能够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胃出血及幽门梗阻等多种疾病。此外,近十多年来,消化道X线钡餐双重造影有了很大的进展。 (3)胃镜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是目前对胃病最有诊断价值和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视野广、检查安全、图像直观,诊断准确、及时,资料可靠,治疗方便等特点,可用于诊断胃溃疡、胃炎及十二指肠和食道的疾病。检查时,医生直接将镜身从患者口腔送入,经食道到达胃腔内。这样就能直接观察到胃内粘膜的情况,清楚地看到有无溃疡,有无出血,鉴别良恶性溃疡,辨别是胃息肉还是胃癌等等。胃镜检查时,还能采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又叫胃粘膜活检),便于明确诊断,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胃镜不仅用于诊断,还可用于治疗,如发现胃出血时,可用微波或激光止血,也可对出血的部位直接喷洒孟氏液或凝血酶止血,使病人免受开刀之苦。另外,胃镜还具有送水、吸水、送气、抽气等功能。 (4)其他化验检查 :血常规检查也是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它主要用于检查各种胃病引起的贫血。大便常规与大便隐血试验是用于诊断胃出血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则可提示胃出血。 一般胃病就是以上四种检查项目,胃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况来选择检查方式。
2. 如何鉴别口腔溃疡和糜烂
何为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 如何鉴别口腔溃疡和糜烂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是全不同的两回事,首先在临床表现上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别的。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预后不一样。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如何鉴别口腔溃疡和糜烂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是全不同的两回事,首先在临床表现上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别的。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预后不一样。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如何预防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发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仍可降低发生率。 具体措施是 : 1、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和着急。 3、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 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口腔溃疡是否需要开刀 开刀,是西医对付肿瘤等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该方法是否也适用于口腔溃疡呢?口腔溃疡的病因有许多,对急性创伤性口腔溃疡只要去除刺激因素,就会很快愈合,当然不需要开刀。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频繁,部位不定,“来去匆匆”,当然也不是开刀的适应证。至于那些长期不愈,面积明显扩大,质地变硬,甚至出现临近淋巴结肿大,全身乏力的口腔溃疡,要高度警惕其癌变,需在局麻下,切取一部分病损组织,进行光镜下观察。这叫做“病理检查”,也不能成为“开刀”。只有在病例切片证实口腔溃疡已有癌变或重度上皮异常增生时,才需开刀。所以,开刀不是口腔溃疡的常规治疗方法。此外,币开刀更加方便易行的是激光、冷冻、微波等其他非手术物理疗法,这些方法也可用于病变部位暴露、面积较小的口腔溃疡病例 如何鉴别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 人的一生中,发生口腔溃疡的概率几乎为100%。口腔溃疡又确确实实有癌变的可能。因此,鉴别溃疡的良、恶性实在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否会恶变而言,良性口腔溃疡是指不会变癌的口腔溃疡,恶性口腔溃疡则相反。那么如何来区分良性口腔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呢? 首先以溃疡愈合时间来区分。良性口腔溃疡一般数天至数周可以愈合,而恶性口腔溃疡则呈进行性发展,数月甚至年余不愈合。其次可以形态区分。良性口腔溃疡一般形态比较规则,圆、椭圆或呈线条形,边缘整齐,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凹陷的基底部较平滑,摸上去柔软,疼痛明显。而恶性口腔溃疡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呈颗粒状,触之质硬韧,明显区别于正常粘膜,溃疡疼痛反而不甚明显。第三可以病程规律区分。良性口腔溃疡常常反复发生,有自限性,恶性口腔溃疡却无复发史,一旦发病,就迟迟不愈合。第四可以全身情况区别。良性口腔溃疡全身症状少见,颈部淋巴结不肿大或虽肿大但不硬不粘连。恶性口腔溃疡则相反,有的甚至有恶病质。最后可根据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作出判断。良性口腔溃疡一般用消炎防腐类药物后效果明显,愈合加快,而恶性口腔溃疡则常常对药物“不理不睬”,疗效不明显。 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映,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在临床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另外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
3. 如果胃窦部发现一个溃疡,肉眼观察根据什么说明此溃疡是良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
您好,要说明此溃疡是良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不能靠肉眼分辨的,要做局部活检然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判断良恶性的金标准,根据细胞结构成分确诊属于良性还是恶性,并还可以对恶性程度分级和分类,也就是判断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
4. 良恶性溃疡的鉴别
良性溃疡:1 直径多小于2cm,形状规则,多为椭圆或圆形,边缘光滑,底面平整、洁净,周围皱襞向中间集中。恶性:形状不规则,多大于2cm,边缘呈结节状隆起,底部凹凸不平,底面苔污秽,周围皱襞中断,胃壁僵硬,胃蠕动减弱。希望能有用
5. 胃肠病的检查有哪些方法
检查胃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胃镜检查纤维胃镜检查是目前对胃病最有诊断价值和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视野广、检查安全、图像直观,诊断准确、及时,资料可靠,治疗方便等特点,可用于诊断胃溃疡、胃炎及十二指肠和食道的疾病。检查时,医生直接将镜身从患者口腔送入,经食道到达胃腔内。这样就能直接观察到胃内粘膜的情况,清楚地看到有无溃疡,有无出血,鉴别良恶性溃疡,辨别是胃息肉还是胃癌等等。胃镜检查时,还能采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又叫胃粘膜活检),便于明确诊断,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胃镜不仅用于诊断,还可用于治疗,如发现胃出血时,可用微波或激光止血,也可对出血的部位直接喷洒孟氏液或凝血酶止血,使病人免受开刀之苦。另外,胃镜还具有送水、吸水、送气、抽气等功能。
(2)X线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又叫X线钡餐造影,指的是,患者口服硫酸钡充盈剂,X线透视时它可将胃的轮廓清楚地显示出来。X线钡餐检查能够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胃出血及幽门梗阻等多种疾病。此外,近十多年来,消化道X线钡餐双重造影有了很大的进展。
(3)胃液分析胃液分析是一种诊断胃病最古老而又最常用方法。它是指抽取胃液进行有关指标(如胃酸)的测定和检查,从而判断胃液是否正常。其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胃液分析不但能反映一个人胃酸分泌是否正常,而且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甚至对胃癌的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4)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即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原理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由于超声波在通过不同的组织时能反射出不同波长的回波,根据反射回波的形态进行分析,就可以推断某种组织的异常变化。超声波检查无痛苦、无创伤、安全,并可多次重复使用,是一种对各类人群(包括孕妇与儿童)均适用的检查手段。
在胃肠病中,超声波检查一般用于肝、胆、胰腺等器官的诊断,如肝脓肿、肝囊肿、肝癌、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和胰腺癌等;也可以观察腹胀病人腹中是否有腹水;肠道狭窄者是否有腹腔肿瘤的压迫等;但对胃肠道这类管道样器官的病变诊断价值不大。现在有的医院采用实时超声波法来检查胃,只能了解胃的排空情况,并不能观察胃黏膜的变化。
(5)胃电图检查胃的运动可以通过胃电图来体现。胃运动的基础是胃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被记录下来的图形就是胃电图。当胃电节律异常时,会相应地出现胃的运动异常,如胃动过速或过缓或运动紊乱。通过胃电图的检查观察胃电节律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了解胃的运动情况。要注意的是,胃电图反映的只是胃的肌电节律,而且目前还没有研究可证明,胃电图能判断这种肌电节律是由于何种疾病产生的,因此,单纯用胃电图来确诊胃炎、胃溃疡等病症还为时过早。胃电图检查没有禁忌证,无损伤、无痛苦,可重复检查,价格较为低廉,在我国的基层医院已广泛开展。
(6)其他化验检查血常规检查也是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它主要用于检查各种胃病引起的贫血。大便常规与大便隐血试验是用于诊断胃出血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则可提示胃出血。
6. 简述胃良恶性溃疡的区别
区别很多,一)患病的年龄段不同,良性以青中年居多,恶性多见于中年以上。二)病史不同,良性病史较长,恶性较短。三)临床表现不同,良性是周期性上腹部痛明显,无上腹包块,全身表现轻,制酸药可缓解疼痛,内科治疗效果良好,恶性呈进行性发展,可有上腹部包块,全身表现明显(如消瘦),制酸药效果一般差,内科治疗无效或仅暂有效 。四)粪便隐血试验,良性可暂时阳性,恶性持续性阳性。五)胃液分析 良性的胃酸正常或偏低,但无真性却酸,恶性者以缺酸者较多 六)(主要的辨别点)X线钡餐检查 良性的 龛影直径一般小于25毫米,胃壁光滑,位于胃腔轮廓之外,龛影周围胃壁柔软,可呈星状聚合征。恶性的龛影常大于25毫米,边不整齐,位于胃腔轮廓之内,龛影周围胃壁强直,呈结节状,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中断现象 七)(主要鉴别点)良性的溃疡圆或椭圆形,底光滑,边光滑,白或灰白苔,溃疡周围黏膜柔软,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 。恶性的溃疡形状不规则,底凹凸不平,边缘结节隆起,污秽苔,溃疡周围因癌性浸润增厚,僵硬,质地脆,有结节,糜烂,易出血。基本上就以上这么多
7. 如何鉴别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齐,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直径一般小于2cm 直径一般大于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放射状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资料来源:我的病理书《病理学》 主编 孙保存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望采纳
8. 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龛影为造影剂填充胃壁缺损的直接投影,是诊断胃溃疡的依据。
一、龛影位置:良性突出于胃腔之外,恶性位于胃轮廓线之内。
二、龛影形态:良性呈圆形,边缘光滑,恶性不规则,呈星状。
三、龛影口部:良性口部黏膜线、狭颈征、项圈征、黏膜放射状集中;恶性指压迹、裂隙征、不规则的环堤周围黏膜破坏。
四、邻近胃壁:良性邻近胃壁柔软、蠕动正常,恶性邻近胃壁僵硬、蠕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