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曲酱香型白酒怎么样制作
1.原料粉碎
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2.大曲粉碎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3.下沙
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
(1)泼水堆积 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
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3)摊凉 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4)堆集 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5)入窖发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贰’ 高效大曲的制做方法
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应用霉菌糖化谷物进行酿酒,由此发明的酒曲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酿酒界的一大贡献。“若作酒醴,尔唯曲蘖”,说明酿酒必须依靠酒曲的作用。酒曲是多种微生物的复合,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要酿酒必须制曲,制曲实际上是扩大培养酿酒微生物的过程。一般先用谷物为原料来富集微生物制成曲、再用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经糖化、发酵酿成酒,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和产量。因而要出好酒必须用好曲。
使用谷物芽酿酒和使用曲酿酒大不一样,前者仅利用谷物发芽所产生的水解酶类等对原料内含物进行分解,而后者是利用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复杂酶进行糖化发酵作用,是边糖化边发酵的固态复式发酵过程,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包含着高深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如固体曲的制作、保藏,曲种的传代和优化等等,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酿酒技术的发展。
我国生产酿酒时常用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即大曲、小曲和麸曲。(其中常用的是大曲和小曲)
一、大曲
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在人工挖制的温度、湿度下培养而成。大曲含有霉菌、酵母、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是一种多菌的混合(酶)制剂,它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到制曲原料、制曲温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大曲含有多种微生物,所以在酿酒发酵过程中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代谢产物,组成了各种风味成分。目前,我国各种名白酒、优质白酒大都使用传统的大曲法酿造。
鉴于大曲酒生产用曲量大、发酵周期长、耗粮较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所以人们致力于对大曲微生物的研究,探索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消长和分布规律,寻找大曲与酒体风味之间的关系,试制纯种大曲和强化大曲并应用机械制曲来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二、小曲
小曲也称酒药、白药。白药、酒饼等,是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少量中药材或辣蓼草,接种曲母,人工控制培养温度而制成。因为颗粒小,习惯上称它为小曲。小曲中主要含有根霉、毛霉、酵母等微生物。其中根霉的糖化能力很强,并具有一定的酒化酶活性,它常作为小曲白酒和黄酒的糖化发酵剂,例如生产小曲白酒用的邛崃米曲、广东酒饼等都是优良的黄酒酿造用小曲品种。由于小曲制作方法代代相传,小曲中的微生物经过反复的筛选,使小曲得以保持优良的品质。
在小曲制作过程中,以往还常添加一些中药材,目的是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增加酒的香味,但经研究为了节约成本,防止盲目使用中药材。目前已减少甚至不加中药材,制成无药小曲(无药糠曲),同样获得满意的效果。
用小曲酿造的白酒酒味醇净、香气幽雅,风格独特。由于小曲白酒以米原料,发醇过程中所形成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β-苯乙醇等是它的主体香味物质,决定了小曲白酒的典型风格,桂林三花酒、广西湘山酒、广东长乐烧等都是小曲白酒中的上品,董酒也部分采用小曲酿造。
同时,人们还常利用小曲来酿制营养丰富的黄酒或制备绍兴酒的淋饭酒母,以及生产甜型、半甜型的封缸酒、香雪酒、沉缸酒等等,依靠根霉所含的糖化型淀粉酶作用,可使甜型黄酒的葡萄糖含量达到20%以上。
三、红曲
红曲是我国黄酒酿造的一种特殊曲种,它用大米为原料,经接种曲母培养而成。红曲主要含有红曲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具有糖化与发酵的双重作用。用红曲酿成的酒称为红曲酒,它具有色泽鲜艳,酒味醇厚的特点。因红曲霉菌能分泌红色素(C23H24O5)及黄色素(C17H24O4)故也常用于腐乳、中药、食品等方面,红曲还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腐能力。其中乌衣红曲是红曲霉、黑曲霉和霉和酵母共生制成的曲子。黄衣红曲是红曲霉、黄曲霉和酵母共生而制成的曲。它们耐温抗酸,具有比红曲更强的糖化发酵力。在浙江、福建一带常用它来生产黄酒。
四、麦曲
麦曲是我国酿酒工业上消耗用得较为普遍的曲种,它以小麦为原料,破碎后加水成型 ,经培养而成的一种多菌种复合糖化发酵剂。麦曲主要含有米曲霉、黄曲霉、根霉、毛霉和少量酵母、细菌等,麦曲在黄酒酿造中主要起糖化和产香增色作用,使黄酒具特殊的曲香和醇厚的酒味。依据麦曲的制作方法不同,又分为踏曲、挂曲、草色曲、爆麦曲和纯种生麦曲,纯种熟麦曲等。黄酒生产中也用到麦曲。
五、麸曲
麸曲以麸皮为主要原料,接种霉菌扩大培养而成,它主要应用于麸曲白酒的生产,作为糖化剂使用。利用麸曲代大曲和小曲来生产白酒,是解放后推行的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其主要优点是麸曲的糖化力强,原料淀粉利用率高达80%以上,在节粮方面有显着的效 果,麸曲法白酒发酵周期短,原料适用面广,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目前,该法已逐步由固态法生产发展为液态法生产,并用液体曲或酶制剂取代麸曲的作用。
‘叁’ 大曲的制作方法
大曲酒的酿造分为清渣和续渣两种方法,汾香型酒(清香型酒)大多采用清渣法生产,而泸香型酒(浓香型酒)和茅香型酒(酱香型酒)则采用续渣法生产。
根据生产中原料蒸煮和酒醅蒸馏时的配料不同,又可分为清蒸清渣、清蒸续渣、混蒸续渣等工艺,这些工艺方法的选用,则要根据自己所生产产品的香型和风格来决定。
1、清蒸清渣
它的特点为突出清字,在操作上要求做到渣子清,醅子清,渣子和醅子要严格分开,不能混杂。工艺上采取原料、辅料清蒸,清渣发酵,清渣蒸馏。要求清洁卫生严格,始终贯彻一个清字。着名的汾酒就是采用典型的清蒸清烧二遍清工艺生产的。
混蒸续渣
将发酵成熟的酒醅,与粉碎的新料按比例混合,然后在甑桶内同时进行蒸粮蒸酒,这一操作又叫混蒸混烧。出甑后,经冷却、加曲,混渣发酵,如此反复进行。大部分浓香型曲酒采用该种方法生产。
混蒸续渣法可以把各种粮谷原料所含的香味物质,如酯类或酚类,香兰素等,在混蒸过程中挥发进入成品酒中,对酒起到增香的作用,这种香气称为粮香,如高粱就有特殊的高粱香。另外在混蒸时,酒醅含有的酸分和水分,加速了原料的糊化。
蒸酒时由于混入新料,可减少填充料的用量,有利于提高酒质。采用混蒸续渣法生产,投入的原料能经过三次以上的发酵,才成为丢糟,所以原料利用率比较高。
2、清蒸续渣
原料的蒸煮和酒醅的蒸馏分开进行,然后混合进行发酵。这种方法既保留了清香型白酒酒味清香纯正的质量特色,又保持了续渣发酵酒香浓郁,口味醇厚的优点。
(3)大曲增香最简单方法扩展阅读
大曲为用来酿酒的一种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混捏,压成曲醅,形似砖块,大小不等,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
大曲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在曲霉的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强力作用下使米中的淀粉被酶解成糖,因此,自古以来就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糖的原料,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
‘肆’ 酒曲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工具/原料:
酵母、小麦20kg;麻叶、曲模;新鲜麻绳。
1、首先要准备做酒曲需要的小麦,然后用清水淘干净,把小麦里的杂质清理干净,放在外面把水晾干。
酒曲的种类: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1、麦曲
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2、小曲
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3、红曲
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4、大曲
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5、麸曲
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迄今麸曲法白酒是中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伍’ 八角桂皮丁香可以酿酒增香吧
八角桂皮丁香不可以酿酒增香。以下资料来源于网络,供你参考。
利用好香醅通过蒸酒设备蒸馏能有效增加酒香。
5、取大曲酒丢糟,加入部分粮食蒸煮后,摊凉,加入糖化酶和霉曲及生香酵母,同时采用回糟发酵或灌入己酸菌液,用人工老窖发酵一个月,这种香醅质量较好。外还可以在香醅中添加一些芳香植物或芳香中草药,创造新的风格的产品,但必须为饮者喜欢并符合卫生标准。
‘陆’ 白酒大曲的制作方法
提供一个资料参考:
三斛麦曲制造工艺流程(神曲类)
水 炒小麦 生小麦 蒸小麦
│ ↓ ↓ ↓
│ 舂簸 舂捣 舂簸
│ ↓ ↓ ↓
│ 炒黄 净簸择 汽蒸
│ ↓ ↓ ↓
│ 细磨 细磨 细磨
│ ↓ ↓ │
└————————————————→混合←———————┘
↓
拌曲
↓
团曲
↓
入密闭曲室
↓
布曲
↓
翻曲
↓
聚曲
↓
瓮盛泥封
↓
穿孔
↓
晒曲
↓
成品曲
秦州春酒曲(笨曲类)的制作工艺流程:
小麦
↓
炒黄
↓
簸择
↓
磨
↓
水→溲曲(刚)
↓
聚
↓
作曲(方范)
↓
剌孔
↓
培菌(罨)
↓
曝干
↓
贮藏
>中神曲和笨曲的糖化发酵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连作者本人也感叹道:"此曲(指神曲)一斗杀米三石,笨曲杀米六斗,省费悬绝如此"(注: 杀米意指米的消化,即糖化发酵 ),有的神曲一斗甚至可杀米四石,曲的用量占酿酒原料的 3.3%~2.5%,笨曲为15%左右,神曲用量这样少,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因为即使在现代,黄酒酿造时,麦曲的用量也在8-10%左右,只有小曲的用量才可能是这样低,这说明>中所记载的神曲,曲中的根霉菌和酵母菌较丰富,作为麦曲来说,用曲量如此少,固然有许多其它原因,如曲的形体较小,制曲原料磨得较细,培养温度也较低,
2 麦曲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中草药配料的广泛使用
在北魏时代,虽然也使用一些中草药,但是种类少,且大都是天然植物, 宋代的酒曲则有很大的改变,宋代>中的十几种酒曲,几乎每种都加为数不等的中草药,多者十六味,最少的也有一味尤其注重所使用药物的芳香性,用药的种类有:
道人头,蛇麻,杏仁,白术,川芎,白附子,木香,官桂,防风, 天南星,槟榔,丁香,人参,胡椒,桂花,肉豆蔻,生姜,川乌头,甘草,地黄,苍耳,桑叶,茯苓,赤豆,绿豆,辣蓼等,
用药方式:一种是煮汁法,用药汁拌制曲原料,另一种方法是粉末法,将诸味药物研成粉末,加入到制曲原料中,酒曲中用药的目的,按>:"曲用香药,大抵辛香发散而已,"至于明代酒曲中大量地加中成药,并按老中医配伍的原则,把药物分成"君臣佐使信",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古人在酒曲中使用中草药,最初目的是增进酒的香气,但客观上,一些中草药成分对酒曲中的微生物的繁殖还有微妙的作用,
(2)曲块堆积方法的改良
北魏时代,酒曲一般是单层排布在地面上的,曲房的利用率低,而且, 客观上,由于同一空间内,曲块数量少,所散发的热量少,酒曲的培养温度不会很高,故在>中,翻曲的间隔时间一般为七天,按现代的观点来看,应属于中温曲,
唐末成书的>中首次提到一种改良的堆曲方法,不妨称之为"品字形堆曲法",即原书中所说的"竖曲如隔子眼",显然,采用这种堆曲法, 在同一空间内所堆的曲块数量有明显增加,同一空间内,曲块数量增加,则散发的热量和水分都会大量增加,使密闭的空间内温度和湿度上升的速度加快,酒曲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从原理上来推测,高温曲的形成就具备条件,高温曲对酒的风味会产生显着的作用,
从宋代后,块曲的种类越来越多,出现挂曲,草包曲等...。
-------------以上转载网文资料,过程基本就是这样的。大曲一般做成块状,小曲球状,麸曲是散的,麸皮加酶制剂,快速成曲,糖化力较高,一般做清香型白酒用。
‘柒’ 制作大曲的原料和方法是什么
酿制浓香型酒大曲的生产工艺如下。
一、原料处理。每100公斤小麦加5%~10%的80℃热水拌匀,润料3~4小时,让小麦吸收水分,有利于破碎。由于小麦的粉碎程度对大曲质量关系很大,过细则粘度大,曲胚内热量不易散失,容易引起酸败,过粗则粘度小,曲胚内的水分迅速蒸发,热量散失快,造成曲胚过早的干涸或裂口,微生物不易繁殖。故将小麦的皮子磨成片状,心子磨成粉状即可。
二、拌料。制曲场地、用具均须清洁,以防止杂菌感染。每拌麦粉100公斤加水量应控制在30%~40%(包括润料用水)为好。夏季和曲水温越低越好,以免温度高,前期升温过猛;冬季水温选择40~60℃要求拌匀,无灰包、疙瘩,用手捏成团又不粘手。
三、踩曲。目的是利用人工或机械将拌好的曲料,踩压成一定形状,有益于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固体培养基。拌和好的曲料,随即装入曲箱。装好后,先用脚掌从中心踩一遍,踩实后再用脚尖沿曲胚四周踩几遍,踩紧、踩实、踩平和踩光。中间可略踩松点。踩好的曲胚排列摆置于踩曲场的一边,品温约25℃,刚一收汗,即端入曲室。
四、入室培养。大曲质量的好坏,关键曲胚入室后的培养管理。
1.入室安曲:曲室内要求清洁卫生。曲胚入房前室内先要打扫干净,在地面撒上谷壳,以免曲胚与地面相粘。曲胚入室的安置方法是将曲胚楞起,每四块为一斗,曲与曲间相距宽3~4厘米。每平方米可安曲26块。依次排列,直到排满为止。最后一行与墙壁之间需空出一行的空位,以便翻曲。曲胚排好后,在曲胚上铺一层稻草,再在上面盖一草席保温。随即在上面洒上一些水,洒水量以湿草席为标准,夏季用凉水洒,冬季用90℃的热水洒。洒毕,关闭门窗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
2.培养:夏季经1~2天,冬季经2~4天保温培养后,曲胚的品温上升,曲胚表面生出许多白色斑点,上霉标准,以曲胚表皮分布有许多白色斑点为佳,上霉整齐后,揭掉稻草与草席。小开曲室窗户,使曲胚表面水分挥发。当曲胚表面稍干,不粘手时,即可翻曲。将上层曲胚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曲胚间的距离为6~10厘米,堆完后仍盖稻草和草席,并关闭门窗保温。但要求品温不超过55~60℃。随时用减少盖草和开门窗等法调节温度。以后每隔1~2天翻一次。方法如前述。
3.成品曲:曲胚从入室到成熟(干透),约需30多天,成熟后即可出曲,贮于干燥通风的曲房。新曲经3个月以上贮存,可投入生产。感观如下(同时需粉碎):(1)气味:具有特殊的曲香味,不能带有酸霉味;(2)曲皮厚度:越薄越好;(3)外观颜色:应有颜色一致的白色斑点或菌丛;(4)断面颜色:菌丝生长全为白色,不应有其它颜色掺杂在内;(5)理化指标:水分10%~14%;酸度0.2%~0.5%;淀粉30%~50%;糖化力700~1400酶活力单位/克;液化力2.1~8.5;蛋白酶16~38。
‘捌’ 论述提高浓香型大曲白酒质量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窖池养护,保证窖泥质量
二、选用优质原料,进行多粮共酵
三、使用中高温大曲,保证充足生香动力
‘玖’ 自己在家怎么用固态法酿造大曲白酒
我是搞白酒、红酒、黄酒的简单说下
1、大曲白酒一定要买大曲,否则后面的味不行
2、流程:蒸饭、冷却(30度)、加水(白开水、加到用手挤而不流水最好)、拌曲(想要曲香好的酒就多加点10%-30%随意(自己酿的可以不用严格))、入窖(入坛、锅也可以)9关键是要密封,有可能的话可以用黄泥加大曲调成窖泥来封,怕麻烦的话用盖子就可以,缝隙用蜡或其他的东西密封)酿造时间(个地不一样、曲不一样也会有差异7到20天不等,你可以闻下周围,酒香很浓时就可以开了。
然后就是蒸馏了,大曲酒肯定要的,具体怎么做我想你懂的,累死了~~手打
资料不能发,因为涉及到商业秘密,望楼主见谅,不懂的追问
‘拾’ 酿酒用的大曲如何做
一、原料处理:
每100公斤小麦加5%~10%的80℃热水拌匀,润料3~4小时,让小麦吸收水分,有利于破碎。
二、拌料:
制曲场地、用具均须清洁,以防止杂菌感染。每拌麦粉100公斤加水量应控制在30%~40%为好。夏季和曲水温越低越好,以免温度高,前期升温过猛;冬季水温选择40~60℃要求拌匀,无灰包、疙瘩,用手捏成团又不粘手。
三、踩曲:
目的是利用人工或机械将拌好的曲料,踩压成一定形状,有益于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固体培养基。拌和好的曲料,随即装入曲箱。装好后,先用脚掌从中心踩一遍,踩实后再用脚尖沿曲胚四周踩几遍,踩紧、踩实、踩平和踩光。中间可略踩松点。踩好的曲胚排列摆置于踩曲场的一边,品温约25℃,刚一收汗,即端入曲室。
四、入室培养:
大曲质量的好坏,关键曲胚入室后的培养管理。
1.入室安曲:
曲室内要求清洁卫生。曲胚入房前室内先要打扫干净,在地面撒上谷壳,以免曲胚与地面相粘。曲胚入室的安置方法是将曲胚楞起,每四块为一斗,曲与曲间相距宽3~4厘米。每平方米可安曲26块。依次排列,直到排满为止。最后一行与墙壁之间需空出一行的空位,以便翻曲。曲胚排好后,在曲胚上铺一层稻草,再在上面盖一草席保温。随即在上面洒上一些水,洒水量以湿草席为标准,夏季用凉水洒,冬季用90℃的热水洒。洒毕,关闭门窗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
2.培养:
夏季经1~2天,冬季经2~4天保温培养后,曲胚的品温上升,曲胚表面生出许多白色斑点,上霉标准,以曲胚表皮分布有许多白色斑点为佳,上霉整齐后,揭掉稻草与草席。小开曲室窗户,使曲胚表面水分挥发。当曲胚表面稍干,不粘手时,即可翻曲。将上层曲胚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曲胚间的距离为6~10厘米,堆完后仍盖稻草和草席,并关闭门窗保温。但要求品温不超过55~60℃。随时用减少盖草和开门窗等法调节温度。以后每隔1~2天翻一次。方法如前述。
3.成品曲:
曲胚从入室到成熟,约需30多天,成熟后即可出曲,贮于干燥通风的曲房。新曲经3个月以上贮存,可投入生产。感观如下:气味:具有特殊的曲香味,不能带有酸霉味;曲皮厚度:越薄越好;外观颜色:应有颜色一致的白色斑点或菌丛;断面颜色:菌丝生长全为白色,不应有其它颜色掺杂在内;理化指标:水分10%~14%;酸度0.2%~0.5%;淀粉30%~50%;糖化力700~1400酶活力单位/克;液化力2.1~8.5;蛋白酶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