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毛笔书法的误区,写字要紧紧握笔吗
所谓毛笔执笔法,插图较多的有《汉溪书法通解》、《历代书法技艺》等,其多认为"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是最好的执笔法,对其阐释也各不相同。书法中的执笔,主要是书法家如何使用毛笔的问题。执笔可分为狭义执笔法和广义执笔法。狭义执笔法仅指五指操作或加上腕部一起动作,主要用于写中、小字,主要是调整指、腕执笔时的姿势,涉及身体的部位很少。广义执笔法是指手指、掌、腕、前臂、肘关节、上臂、肩关节等整个身体系统的合作动作。
学习写毛笔字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执笔得法,写字时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执笔不当,养成不正确的习惯,纠正起来会很困难,也不利于把字写好。
执笔方法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则是故弄玄虚。
执笔方法要解决的就是五个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顺利地书写。要根据手指的生理特点,使手指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执笔。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当代着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 ·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们对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执笔要点:
(1)手指实:手指要实在地压在笔管上,使握笔稳。(2)手心虚:手掌不要握紧,放松自然,掌心有一定空间,能够自由运笔即可。
(3)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呈自然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要刻意。
(4)手掌竖:手掌竖起,能使手把笔拿直。
腕法要点:
悬腕法(3)悬腕:将整个手臂提起,手肘不要高于肩膀,用手掌及肩膀的力度运笔,活动范围大,适宜写大字。
Ⅱ 杨再春:书法里的哪些误区一旦解决,可能会有一个突破吗
中国书法协会创始人之一的书法大家杨再春先生也言,学习书法要先解决一些误区,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你的书法水平才有可能得以突破。而杨再春先生所言的误区是什么?即书法到底“写什么”,“怎么写”和“如何写”。
误区一:练字应该写什么,应写汉魏隶书
黄庭坚曾言:“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这与杨再春先生的观念不谋而合,即学习书法无非就是从临摹大家之作开始,可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书法各有千秋,到底临摹哪一个时期的书法,哪一位大家的作品较为合适呢?现如今不论是传统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上的教学,都以推崇“颜柳”的书法楷书为第一,认为从工工整整、规规矩矩的楷书入手最为适宜。
当老师提点他,让他想一想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进程时,他才恍然大悟,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伊始,楷书位列末端,老师所言的意思是他临摹的楷书是汉字演变后的定型,是最难的那一部分。
Ⅲ 在自学书法的过程中,一般会进入哪些误区
书法,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标志,自古以来,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求。书法和书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书法中,"书 "代表着书写和法度。自然是指佛法和规则。书法是一个简单的书写概念,范围很广,没有法律限制,所以不能混淆。
字体的选择。对于书法字体,不是专业的人,大多不会很了解。硬笔书法,常见的字体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所以不难看出,对于考证,隶书和草书是禁忌,对于楷书和行书,有一些人就是在选择上犯了错误,往往追求自然潇洒,追求速度,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用到。签名写文章之类的就很美了,有很多人选择了行书或者流水账,而往往这些人,事倍功半,甚至没有效果,花了很多时间,而行书或者流水账在考试中是不对字体的,往往有些人走了这条灵巧的路,那么,我们可能会问,到底从哪里开始练字呢?
楷书厚重、稳定,重心明显,所以,书写者的基础薄弱,应从楷书开始,逐步改变字体,因为楷书是一切风格的基础。书法没有捷径,在练习楷书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拿到笔就开始从整字开始,这是不行的,必须先从笔画的角度,不知不觉地把左边的四钩折点,不落,就像很多羲之的 "永字 "一样,把握好规律,(永字八法到底好不好做解释),在掌握了结字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形态特征后,要重点练习整字,会有很好的效果。
Ⅳ 当今书法界很混乱,那么如何才能合理推进书法艺术的进步
当今的书法界所谓的“大师”越来越多,整个书法分为乌烟瘴气,我们该怎么来面对这些问题,从而使书法艺术得到良好的发展呢?对于当代书风中一些纯粹追求视觉震撼,博人眼球的做法,我们理应持谨慎的态度,盲目地跟风,无益于书法的进步。对于书风艺术创作中的融通画法的实践可以尝试一些,但亦不能过度。书法毕竟还是有区别于绘画,书法作品所强调的写意并意味着只是线条的横陈,观者不明所以,只感其意就行。书法作品可以抽象,但不能面目全非。
三、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如何处理好书法创作、书法展览和书法批评与收藏这三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书法展览的回归程度。具体来说,建立书法创作一书法展览一书法批评与收藏一书法再创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就是通过举办书法展览展出书者的书法作品,得到或批评或收藏的审美反馈,通过批评使收藏者更好地认识和选择优秀作品,从而促使书者在今后的创作中取长补短,更具有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国内整体书法的进步,大量涌现书法大家,提高国民整体书法教育和审美水平。
四、提高受众鉴赏水平
通过前文的机制分析,有必要站在观众的角度简要谈一下书法批评与收藏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启功先生曾说,文物鉴赏中书画鉴赏最难,而大鉴赏家中又往往应该是大书画家。作为欣赏者,不仅需要了解书法专业知识,还须要具备文、历、哲、音乐、美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提高书法欣赏能力,从而形成对当代书法展览进行有效的审美反馈,如多看名人名帖,通过阅读相关评论书籍、书法讲座或者与书法家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书法名作。不仅是观众需要提高书法欣赏能力,书者更应该多将自已的作品与历代书法作品进行比校融合。真正的鉴赏家,最好自身也进行书法创作,才能更好地分析出某书者不同阶段作品的差异和真伪。
Ⅳ 如何避免学习硬笔书法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很多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网上买的抄写本,给孩子描述,上课描述一段时间后,孩子在做作业和考试时写的还是一样,加上本身写字枯燥,孩子不喜欢,家长和孩子矛盾不断。我们来看看学习硬笔书法有哪些错误。只知道描写不能去,大部门家长买了很多字帖回来,只是让孩子继续描写,但大都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觉得孩子练字没有效果,孩子的信心也受到打击,家长也很难陪孩子坚持下去。其实,描写可以让你了解扇面字的形状,可以感受定位,敲定书写字体,但我需要在描写后跟帖,以促进书写进度。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孩子在做考试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读题,书法也是一样。
因此,孩子练习几个月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及早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和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到长情陪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误区四:我们介绍的自省、请教别人才是自我检查,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尽可能多地请教别人,比如老师,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检查哪里有问题,可以写得更好,因为有时候我们看不到哪里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中得到更多的启发,这更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很多人都急于求成,特别是上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知道,学校的作业很多,每天放学回家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不一定能应付过来,写了就要写快。虽然如此,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基本笔画和普通字的练习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设计,形成系统的书写感觉。这段时间包括练字时不能图快,包括写作业时学会用的方法,只要你坚持一段时间,熟练掌握书法的书写要领,把你的手部肌肉和大脑结合起来,达到深刻记忆,写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到那时,不仅能写,还能写得快。
Ⅵ 硬笔书法的几大误区,你走出来了吗
硬笔书法的误区:
范本偏小。在市面上出版的钢笔书法字贴中,由于是钢笔书写的原因,字都偏小。虽然笔画精细,结体严谨,但不便于初学者摹写。大多数人又懒于摹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殊不知摹写是学书法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贴”学习无收效的有效方法。一个不摹只临者,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只有 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有进步。
方法不当。学习硬笔书法,多数人是为了实用,写起来快速流畅、美观易认,以提高工作效益为目的。为了速成,可以直接学行书。但多数学书者受“写好了正书才能写行书”正统观念的影响,长期精描细画地写楷书,一旦实用需写行书发现没有进步就丧失了信心。所以,直接写行书或正、行结合练,都是短期见效的方法。
选帖不当。在书法字帖中,有规范严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每个人性格的不同使得爱好各异。同样一本字帖,某甲写起来心手俱畅,而某乙写起来却不合胃口、难有进步。一个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写起来往往不拘泥于点画,喜欢写大幅的行草书。虽然潇洒、流畅,但法度不足、草得天书一般。而一个性格内向、深沉的人则常常喜欢写工整精美的正书,但在写行书时过分计较点画的精细,难以摆脱僵硬、死板的书写习惯。所以,对各种风格类型的字帖加以选择再定自己的专攻对象是第一步,在学的过程中据已特点对症下药地换帖是第二步。选择,深入,冲淡,融合,才能逐步提高。
用笔不当。毛笔书法中讲究中锋行笔,“用笔如调生马驹”,钢笔书法同样重 视运笔的正确性,如果握笔过紧,僵硬,转折或运笔时笔尖一侧着纸,就容易挂纸,难 写流畅。正确的握笔方法是松紧适度,使笔尖下水缝处于笔的正中位置,在书写过程中根据笔画的粗细、主次决定用力的大小,而这种技法,要求学书者在对帖练习时注意观察分析才能逐渐掌握。
五、不善思辩。有些很下功夫的学书者长期只知苦练,摹临某帖倒还象,随手一写还是自己学书前的老字体,不知自己的毛病所在。而另一类学书者又是另一个极端:不爱静心练,面对字帖,心猿意马,只知狂怪,不明规矩,提笔便是龙飞凤舞的一套。以上两类人的共性就是学帖成为抄帖,抄了过后就忘记,既不善学帖之优点,又不善检查自己的缺点,学书就难有进步。
Ⅶ 书法练习误区
注意结字和用笔.
初期阶段要以锻炼结字为主要目标.结字做的好的话最起码能让你发现自己的进步.临摹时候不要总盯着某个笔画的一个小地方细扣.
笔法的练习想速成是不可能的,毛笔的性质要去慢慢体会.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可能得到进步.
多宝塔还是比较力求精致的作品.建议楼主在临习多宝塔的同时去看看麻姑仙坛记(现在这个阶段仅仅是看看).你现在看他肯定觉不出来好.等你什么时候能觉出好来你就不俗了,也大概入门了.
练习书法没有什么诀窍.但是有方法.
首先毅力是非常关键的,三天打渔肯定是不行的.
再有就是动脑子.临完帖拿你临的和原帖多比较,主要观察:部件间关系,如谁高谁低之类的;再有就是留白的控制,布白当黑这个道理你应该懂得吧.
很关键的一点,也是能让练过的字进入脑子的一点,就是临创的结合.光临摹,合上帖就不会写的话,练字也就没有意义了.每日临摹过后,选几个今天临过的字,然后造几个词出来写.这样帖上有的字得到了巩固,原本没有的字,则要尽量的把风格往帖上靠.
有朝一日,就算别人把你的字给捧上天了,你也要明白自己的东西欠缺在哪里,你要知道写字这个东西真的没有头,"大美"是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的.写字是对心的一种修炼,也是对中国人信念上的坚守.
Ⅷ 当代中小学生如何走出练字与学书法的误区
为什么有的人是写字、练字,有的人却说在学书法。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练字都叫学书法。因为学书法有本质的要求。比如对工具、对笔法、章法乃至心境,都与普通的练字,都有本质的区别。
练字和书法不是一回事。
练字是书法的初级阶段,书法是练字的高级阶段。练字的目标,是要把字写得规范工整,清楚流畅。以满足我们工作学习的交流使用,以实用为主。
练字是一门技术,只要有方法,是能在短时间之内速成的。书法的标准是字要抒发书者的情感。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以观赏为主。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需要倾其毕生的精力。
如果要把练字和书法做个比喻的话,好比是广播体操和艺术体操。前者谁都可以练,后者只适合专业人士练。
Ⅸ 硬笔书法的走出误区
关于练字是不是一定要先练楷书的问题,我在这里简单地谈一谈。其实楷书与行书的写法有相通之处,却也有很大的不同。楷书有楷书的书写规范,行书有行书的书写规范,两者是不能混同的。不能认为把楷书写快了就是行书,把行书再写快了就成草书了。
人们常把楷书比作站立,把行书比作行走,自然草书就是跑了,要先学站再学走。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也是着重强调练字要练基本功的问题。但是人们忽视了这基本功有二层含义:一是控笔的能力,二是对各种书体的认识和笔画特点的把握能力。因而,在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已经掌握了的情况下,本着实用书写的目的,是可以直接练行书的。因为在练行书的时候,也能训练控笔的能力呀。由于楷书的规范与行书的并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一些人,一笔一画的字,写得很工整,但是一写行书,又乱套了,再写快点就成“鬼画符”了,这就是因为没有按照不同的书体的规范书写的缘故。历史上众多书家中,有以楷书见长的,有以行书见长的,还有以草书见长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作为硬笔书法,你完全可以对哪种书体感兴趣就练哪种书体,因为硬笔没有软笔那么难于控制。作为实用的练字,你能够并且必须从练行书入手。当然,各种字体都练一练,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感受与体会,对你练任何字体都是有帮助的。另外,特别说明一下,有些人写的很工整的一笔一画的字,严格来讲,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楷书。 汉字的书写规范,是千百年来历代书家书写实践的结晶,是一种被历代书家所公认了的、约定俗成的书写方法。同一个字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写法,也即有不同的书写规范。如真、行、隶、草、篆这几种字体,就各有其特定书写规范。就是同一个字的同一种书体,其写法也有不一样的,各有各的风格。
汉字的书写风格,则是书写者在书写汉字时,所体现出的个性特征。一个字或一幅字,无论是在笔画上、还是在结体上、或是在章法 上作些变化,都会使这个(幅)字,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无论风格怎样,它们都是要合乎传统的书写规范的,于是人们都认可。 练字,首先必须掌握字的基本书写规范,而不要求风格的统一。每个人书写风格的形成,均有其复杂的过程,有的人甚至能写出几种不同的风格。对于初学者,最好不要注重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应当严格要求书写的基本规范。当您的字写规范了,您对字的审美意识提高了,再来追求个人的风格。风格大多时候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